实验四 统计综合分析
统计实验综合分析报告

期末成绩 Frequency Valid 61 65 1 1 Percent 4.5 4.5 Valid Percent 4.5 4.5 Cumulative Percent 4.5 9.1
3
SPSS 实验报告
67 68 70 72 75 77 80 85 86 87 88 90 93 96 Total 1 1 2 1 1 1 3 2 1 1 2 1 1 2 22 4.5 4.5 9.1 4.5 4.5 4.5 13.6 9.1 4.5 4.5 9.1 4.5 4.5 9.1 100.0 4.5 4.5 9.1 4.5 4.5 4.5 13.6 9.1 4.5 4.5 9.1 4.5 4.5 9.1 100.0 13.6 18.2 27.3 31.8 36.4 40.9 54.5 63.6 68.2 72.7 81.8 86.4 90.9 100.0
SPSS 实验报告 数据的图表描述(第一次实验报告) 数据的图表描述(第一次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 性别 0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1 1 0 1 0 1 1 0 0 半期成绩 85 98 74 87 86 75 65 78 64 82 89 73 72 60 66 89 88 82 80 83 77 97 期末成绩 87 96 80 90 88 70 67 72 70 75 86 77 68 65 61 93 88 80 85 85 80 96
问题提出:描述班级 1、2 的成绩总体情况。 问题提出: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td. N Minimum Maximum Mean Deviation Skewness Std. Statistic Statistic 半期成绩 期末成绩 总成绩 Valid N (listwise) 22 22 22 22 60 61 62 Statistic Statistic 98 96 97 79.55 79.95 79.75 Statistic 10.294 10.330 10.106 Statistic -.142 -.157 -.100 Error .491 Statistic -.517 Kurtosis Std. Error .953 .953 .953
统计学实训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统计学实训综合实验,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推断和分析等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统计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统计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1. 数据收集本次实验以某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了该地区居民在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数据。
2.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将其分为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七个类别。
3. 描述性统计(1)计算各类别消费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集中趋势指标。
(2)计算各类别消费的标准差、极差等离散趋势指标。
(3)绘制各类别消费的直方图、饼图等图形,直观展示消费结构。
4. 推断性统计(1)对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假设检验,判断各类别消费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运用方差分析等方法,探究各类别消费之间的相关性。
5. 相关性分析(1)运用相关系数分析各类别消费之间的线性关系。
(2)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提取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
6. 交叉分析(1)根据性别、年龄、收入等变量,分析不同群体在消费结构上的差异。
(2)运用卡方检验等方法,探究不同群体在消费结构上的显著差异。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结果根据计算,该地区居民在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平均分别为:3000元、1500元、2000元、1000元、1000元、500元、500元。
2. 推断性统计结果通过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假设检验,发现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存在显著差异。
3. 相关性分析结果运用相关系数分析,发现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消费与居民收入呈正相关,而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与居民收入呈负相关。
统计分析报告实验报告材料

统计分析综合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姓名:学号:统计分析综合实验考题一.样本数据特征分析:要求收集国家统计局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与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进行二者的比较,然后写出有说明解释的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具体要求如下:1.报告必须包含所收集的公开数据表,至少包括总人口,流动人口,城乡、性别、年龄、民族构成,教育程度,家庭户人口八大指标;2.报告中必须有针对某些指标的条形图,饼图,直方图,茎叶图以及累计频率条形图;(注:不同图形针对不同的指标)3.采用适当方式检验二次调查得到的人口年龄比例以及教育程度这两个指标是否有显著不同,写明检验过程及结论。
4.报告文字通顺,通过数据说明问题,重点突出。
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自选某个实际问题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要求:1.自行搜集问题所需的相关数据并且建立线性回归模型;2.通过SPSS软件进行回归系数的计算和模型检验;3.如果回归模型通过检验,对回归系数以及模型的意义进行解释并且作出散点图一、样本数据特征分析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与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分析报告2000年与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各项指标原始数据单位(人)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比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265825048人次,总人口数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平均年增长率为0.57%。
做茎叶图分析:描述年份统计量标准误人口数量2000年均值40084265.35 4698126.750 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30489410.50上限49679120.215% 修整均值39305445.50中值35365072.00方差684244243725744.400标准差26158062.691极小值2616329极大值91236854范围88620525四分位距41049359偏度.503 .421峰度-.652 .8212011年均值42992737.65 4963014.104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32856910.64 上限53128564.65 5% 修整均值 41924325.67 中值 37327378.00 方差763576778787588.500标准差 27632893.059极小值 3002166 极大值 104303132 范围 101300966 四分位距 36481362 偏度 .625 .421 峰度-.332.821茎叶图箱形图:(二)流动人口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统计综合分析

统计综合分析中所要研究的是统计综合分析的问题,如现状分析、历史分析、预测决策分析。
一般程序
统计综合分析从选题到写出报告,一般程序是: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研究设计;采集、积累与鉴别资 料;进行系统周密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根据分析结果形成分析报告。具体程序可依实际条件灵活安排。
1、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
统计综合分析要有针对性,这是进行统计综合分析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它集中体现在研究课题上。研究课 题体现着研究目的和所要分析的问题。所以,选择并确定课题是统计综合分析的初始环节,是课题研究设计的前 提。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定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统计综合分析的效果。研究课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需要来选 择和确定。选择和确定的课题,应当是关键问题,并且要有相当的预见性,能超前提出即将出现的问题。具体来 说有多种渠道、多方面来源。既可根据党和政府在各时期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重心的要求,选择领导关心的问题, 也可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难点来选择;既可选择社会各界的热点、焦点和有争论的问题,也可选择改革、 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选题中要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课题虽好,但尚无条件,可暂时不搞; 课题虽不太好,但已掌握材料,只要能反映出值得重视的问题也可以搞。前种情况可积极创造条件,后种情况可 进一步努力提高质量。
2、总结性分析
这主要是从多方位和一定过程的角度进行综合研究。其主要特点是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例如,对微观 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运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又如,宏观的将整个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速度、重要比 例、经济效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与积累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等。此种分析的目的是对全局做出总评价, 反映总变动趋势,从错综复杂的和发展中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原因,探寻对策。这种分析要求实事求是, 正确总结,科学评价,切不可浮夸虚假。
统计综合分析

1.3 统计分析报告
1.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和作用
2.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
(1)统计分析报告是表现统计成果最理想的形式 之一
(2)统计分析报告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的重要手 段
(3)有利于提高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4)统计分析报告是增进社会了解的窗口
@
1.3 统计分析报告
1.2 统计分析报告的种类
1.统计分析报告的分类
(1)按统计领域分,可分为工业、农业、商业、科技、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财政、金融、政法、 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综合、核算等统计分析报告。
(2)按写作对象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 统计分析报告。
(3)按内容范围分,可分为综合与专题统计分析报告。 (4)按照时间长度分,可分为定期与不定期的统计分析
统计学
1.1 1.2 1.3
@
1.1统计综合分析的基本问题
1.1 统计综合分析的概念和作用
1.统计综合分析的概念 统计综合分析简称综合评价,就是指根据分析 研究的目的,在实质性科学正确地指导下运用 统计方法,以统计资料为依据,结合现象所处 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从定性与定量结合上,对 客观事物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研究,对事物总 体的规模、水平、速度、质量等方面做出的综 合分析评价,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提出解决 矛盾的办法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报告 。 (5)按写作类型分,可分为说明型、快报型、计划型、
总结型、公报型、调查型、分析型、研究型、预测型、 资料型、信息型、微型、综合型、文学型、系列型等十 五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报告。
@
1.3 统计分析报告
1.2 统计分析报告的种类
2.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类型
(1)说明型 (2)快报型 (3)计划型 (4)总结型 (5)公报型 (6)调查型 (7)分析型 (8)研究型 (9)预测型 (10)资料型(11)信息型(12)节微型 (13)综合型(14)文学型(15)系列型
综合统计分析报告的范文

综合统计分析报告的范文1. 引言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是一种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来揭示问题现状和趋势的技术性报告。
本篇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将对某地区的教育发展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教育水平的现状和挑战。
本报告将从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教育投入分析教育投入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本地区,教育投入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根据数据统计,过去五年中,政府每年向教育领域投入的资金占地区GDP比例呈持续增长趋势,由2015年的7.2%增加到2020年的8.5%。
这表明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在逐年提升。
同时,社会捐赠也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捐赠包括来自企业、个人和非营利组织的捐款。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社会捐赠在过去五年中占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在稳定增长,由2015年的20%增加到2020年的25%。
这表明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认可和支持逐渐增加。
3. 教育质量分析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水平的关键指标。
本地区的教育质量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育评估来评价。
根据最新的学生学业成绩统计数据,本地区高中毕业率呈稳定上升趋势,从2015年的85%提高到2020年的90%。
这反映了教育质量在持续改善。
另外,教育评估也是评估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最新的教育评估结果,绝大部分学校在教学质量、教师水平和校园环境方面表现优秀。
然而,也存在少数学校在教学质量等方面有待提升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进教育质量。
4. 师资队伍分析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本地区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教师,以提升教育水平。
目前,本地区的教师队伍结构已经有了明显改善,青年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平均工龄逐年降低。
另外,本地区还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中,每年有超过80%的教师参加了各类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活动。
统计学实训结果分析报告

一、实训背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统计学实训课程。
实训过程中,我们使用Excel等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描述、分析和推断。
以下是对实训结果的分析报告。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3.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数据收集:从实际生活或工作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如某班级学生期末成绩、某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等。
2.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排序、分组等操作,以便于后续分析。
3. 数据描述:运用统计图表(如直方图、饼图、折线图等)和统计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对数据进行描述。
4.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如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
5. 结论与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结论和建议。
四、实训结果分析1. 数据描述以某班级学生期末成绩为例,我们对数学、语文、外语三门课程的成绩进行了描述性分析。
(1)平均数:数学、语文、外语三门课程的平均成绩分别为78.5、76.2、74.3。
(2)中位数:数学、语文、外语三门课程的中位数分别为77、75、73。
(3)标准差:数学、语文、外语三门课程的标准差分别为10.8、8.7、8.9。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该班级学生在数学、语文、外语三门课程的成绩普遍较好,但成绩分布较为分散,存在一定的差距。
2. 数据分析(1)方差分析:以性别为分组因素,对数学、语文、外语三门课程的成绩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对成绩无显著影响。
(2)相关分析:以数学成绩为自变量,语文、外语成绩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数学成绩与语文成绩、外语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 结论与建议(1)结论:该班级学生在数学、语文、外语三门课程的成绩普遍较好,但成绩分布较为分散。
统计综合分析【优质最全版】

2021/7/29
第九章 统计综合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第二节 统计综合分析的要求和程序
一、统计综合分析的基本要求
确定分析目的并选定课题;
拟定分析提纲;
搜集、鉴别和整理资料;
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结论;
提出统计综合分析报告。
2021/7/29
第九章 统计综合分析
统计综合分析
(优选)统计综合分析
二、统计综合分析的特点
第四,计算两国的综合货币购买力平价
将进各行指 综标合的评评价价并以值得合出统成结为论计总;评数价值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功效系数是指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占该指标允许变
大,总体的综合评价状况就越好。
250 200 100 50
0.
统计综合分析核心内容是对评价的不同等级赋予不同的 分值,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
2021/7/29
第九章 统计综合分析
8
例9‐1 某电视机厂要了解消费者对该厂某型号电视机的评价,采用 综合评分法评价。现选择了 3个评价指标,评分分为 5个等级,收回 有效答卷1 000份, 所选的评价项目和评分结果见下表所示,试对该 型号的电视机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2021/7/29
第九章 统计综合分析
10
功效系数法评价分析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反映总体特征的各项评价指标;
第二步,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满意值是指在 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优值;不允许值是该指标不应该出现的 最低值。允许变动范围的参照系就是满意值与不允许值之差。
第三步,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瓯江学院商务分院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四统计综合分析
项目作业名称:
班级组长学号组长姓名
同组学生(学号)姓名
实验时间:星期得分:批改时间:年月日实验教师(签名):评语:
一、统计分析报告
二、统计调查问卷
三、项目作业完成情况总体评价与心得体会(组长)
四、分工任务完成情况与心得体会(各组员)
说明:这部分实验完成后,按上面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文件命名格式:“学号姓名实验报告4”(如04034108 张三实验报告1)。
(注:该文件由各组组长提供)
注意:实验前,先在D盘下建一个文件夹,用学号加姓名取名(如“04034108张三”),每次实验结束前,把自己文件夹的内容发回自己的邮箱,以免丢失信息!!!
实验编号:30012144304
实验名称:统计综合分析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统计综合分析基本步骤和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
2、分组完成调查项目的统计分析工作,提交统计分析报告。
[课时安排] 4课时
[实验内容]
1、用Excel进行统计综合分析。
2、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3、制作汇报课件
备注:该项目由小组集体完成
[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
(1)学员分组
(2)各组分别设计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或调查表)
(3)利用课余时间实施调查(注意使用的调查方法:采访法、问卷法)
(4)将调查资料搜集、装订、整理
2、实验实施:
(1)根据调查项目,合理设计电子表格栏目
(2)将调查资料输入EXCEL中
(3)灵活运用各种综合指标对小组作业的调查资料展开统计分析
(4)利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对调查资料进行推断分析,并解释相关指标
(5)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6)制作项目作业汇报课件
[实验结果]
由小组提供以下文件:
(1)统计调查方案(word)
(2)统计调查问卷(调查表)(word)
(3)统计调查数据资料(excel)(如果采用网络统计,可以不提交原始数据)(4)统计分析报告(word)
(5)项目作业汇报课件(ppt或者e-book)
(6)实验报告(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