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青海师大二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合集下载

青海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青海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青海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颤栗/颤抖沁园/分泌湖畔/叛变B.长篙/蒿草遏制/拜谒悄悄/悄然C.峥嵘/狰狞强劲/干劲押解赴京/解甲归田D.百舸/磕绊漫溯/宿愿差可告慰/鬼使神差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在那荒唐的十年中,有人将良心押给了魔鬼,铤而走险;有人干脆踩上了贼船,推波助澜。

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_____________ 的程度:谎言变成真理,实话即是谬误。

②东坡“领赤壁”,李白“踞龙门”,二人各据江、河,各领风骚。

我认为诗赞黄河,太白___________;词美长江,东坡凌驾前人。

③孔子弟子三千,___________者七十多人,“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师徒共同点燃了人心中的道德明灯,日月般光照和指引着人类的道路。

A.登堂入室登峰造极千古独步B.登堂入室千古独步登峰造极C.登峰造极千古独步登堂入室D.千古独步登堂入室登峰造极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进兵北略地②函封之③箕踞以骂曰④樊於期乃前曰⑤其人居远未来⑥使使以闻大王⑦太子迟之⑧发尽上指冠⑨群臣怪之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⑧⑨/④/⑤/⑥⑦C.①②③⑧/④/⑤/⑥/⑦⑨D.①②③/④⑥⑦⑨/⑤⑧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

西宁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西宁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西宁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7·济南模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车过山丹,远远地,像一把折扇,张掖绿洲缓缓地(渐次/依次)打开了。

看啊,浩浩汤汤的十万芦苇,密匝匝地开进湿地。

诗经里的芦苇是爱着的芦苇,相思的芦苇。

爱得缱绻沧桑,爱得恍恍惚惚,爱到很高很高的境界里去了。

张掖的芦苇不。

有点肥硕,有点霸气,有点无敌。

_________,像一个女孩,青春的底气十足,让人除了(爱慕/羡慕),一点办法也没有。

眼前的芦苇,没有忧伤,是大野里盛开的一朵绿色的莲,饱满,干净,喜气扬扬。

这样的芦苇,_________.踩在栈道上,是空空荡荡的一种声音,栈道下是水,清凌凌的水。

芦苇的叶子小心地从栈道木板的缝隙里探出来,柔弱的,可人的,也在风里轻轻招摇。

走一走,栈道突然拱起,搭成一座小小的桥,随即又平展起来。

让人禁不住惊喜一下。

栈道两边,芦苇就推推搡搡地(挤/扑)过来,密不透风。

(1)文中划线的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绻(quǎn)浩浩汤汤B . 沧桑凌(líng)C . 栈(zhàn)喜气扬扬D . 拱起禁(jìn)(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渐次羡慕挤B . 依次爱慕挤C . 渐次爱慕扑D . 依次羡慕扑(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它们生命力的旺盛和长势凶猛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是小女子在世俗里,满足,幸福,一脸得意B . 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它们生命力的旺盛和长势凶猛是世俗里的小女子,满足,幸福,一脸得意C . 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它们生命力的旺盛和长势凶猛是小女子在世俗里,满足,幸福,一脸得意D . 它们生命力的旺盛和长势凶猛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是世俗里的小女子,满足,幸福,一脸得意。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二中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pdf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二中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pdf

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高 一 语 文 (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命题:赵顺连 审核:刘富贤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宏富。

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晰、更深入。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

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个民族都会有一个本民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

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

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

这时,氏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

首先,在对始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晚,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

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

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错误称谓。

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次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

其被称为“姬旦”,是晚至《晋书·王浑传》才有的事。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 ) A.绯.红(fēi) 黝.黑(yǒu) 不逊.(xùn) 颔.首低眉(hàn)B.叱咄(duō) 诘.责(jí) 宽恕.(shù) 期期艾艾..(ài)C.烨.然(huá) 禁锢.(gù) 轩邈.(miǎo) 深恶.痛疾(wù)D.缥.碧(piǎo) 迁徙.( xǐ) 滞.留(zhì) 广袤.无垠(máo)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标致管束粗制滥造翻来覆去B、愚钝觅食诚惶诚恐冥思遐想C、轩昂侏儒正襟危坐藏污纳垢D、尴尬繁衍油光可鉴暗然失色3. 选出下面成语解释有错..的一项(2分) ( )A.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B.正襟危坐: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C.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D.颔首低眉:一会抬起头,一会儿又显得很恭顺的样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办法。

B.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这种由假说发展成定律、原理的情况,真是俯拾皆是....。

C.病人的脉搏越来越弱,手术已迫在眉睫....。

D.对那些低级庸俗、哗众取宠....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5.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是(2分)()A.即使日本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B.在学习中,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雷锋精神在我们当代还要发扬,这是不言而喻的。

D.为了避免物价不再飞涨,国家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诗,是作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青海师大附属第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50分)

青海师大附属第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50分)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月考测试卷 高二年级 语文 2012.06.07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 禁 止 答 题 -------------------------------------------------------------------------------------------------------------------------------------------------------------------------------------------------------------------青海师大二附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马红 审核:王新林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题。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沈祖炜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

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

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

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

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

人教版语文高二 青海省青海师大附属第二中学2012至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

人教版语文高二 青海省青海师大附属第二中学2012至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连累.(lèi)茶峒.(dòng)怔.住(zhèng)讥诮.(qiào)B.怂.恿(sǒng)削.铅笔(xuē)庇.佑(pì)抿.嘴(mǐn)C.欺侮.(rǔ)滑稽.(jī)棕榈.(lǚ)酒馔.(zhuàn)D.髭.须(zī)掇.将(duō)踹.水(chuài)喧阗(tiá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斟酌凛冽迤俪哀声叹气B.妥当尴尬眺望义愤填赝C.休憩糍粑厮打撕心裂肺D.消耗赍发搠扎提心掉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首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歌,该诗将弃妇的黍离之...悲.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B.网络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一些青少年缺乏自制力,沉溺于网络游戏,夙兴夜寐....,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C.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看到落日的余晖与碧绿的草原互相辉映,仿佛一幅灿烂的油画。

D.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以致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2中国•都江堰放水节”开幕式围绕以“天上之水,天下人”为主题,表达“谢天、谢地、谢人”以及在大灾面前涌动大爱的感恩之心。

B.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经济之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C .曾以推广“疯狂英语”而广为人知的李阳,以疯狂认读汉字和背诵古诗的方式,开始了推广“卓越汉语”的新目标。

D .遭遇地震袭击和核危机的日本东北部现有16万多灾民,其中一部分无法获得食物、饮用水、衣物、药品和生活必需品。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天到仙都踏青,____。

青海省青海师大二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

青海省青海师大二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共40分。

每题4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受的合力一定是变力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C.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加速度也一定是变化的D.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2、某星球质量为地球质量的9倍,半径为地球的一半,在地球表面从某一高度平抛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60m,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的水平速度抛同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A.360mB.90mC.15mD.10m3、如下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关于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B.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C.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D.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4、物体以的速度水平抛出,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竖直分速度与水平分速度大小相等B.瞬时速度的大小为C.运动时间为D.运动位移的大小为5、2007年9月24号,“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

“嫦娥一号”卫星在距月球表面200km、周期127min的圆形轨道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月球半径约为1700km,引力常量,忽略地球对“嫦娥一号”的引力作用。

由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有()A.月球质量B.月球的平均密度C.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6、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A受方向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t=4s时停下,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全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B .全过程拉力做的功等于零C .从t=1s 到t=3s 这段时间内拉力的功率保持不变,该功率为整个过程的最大值D .可从t=1s 到t=3s 这段时间内拉力不做功7、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挡板上。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卷高一语文(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设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本周出版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

他向记者披露了这份“隐藏的食谱”。

经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文字记载,他探讨了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的重要性。

据胡司德研究显示,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

他说:“厨师、屠夫和侍应这类职业将一些塑造领导力所需的才能具体化了。

比如,为了不让任何一种味道太重而盖过另一种,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常常所说的和谐、公正和平等。

此外,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也表达了秩序和规范的观念。

”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是有史书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贤佐。

他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但有一段时间,给商汤王做的饭总是太淡或太咸。

问及此事,他在解释时借机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

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

胡教授以伊尹为例,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代名厨成为一朝贤相,并以自己的厨艺启发商汤王执政的。

与许多西方人不同,胡教授对中国饭局酒桌上的“哲学”十分了解,他说,“许多正式的晚餐或宴会,它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

“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要体现宾客的身份地位;夹菜的时候也要按尊卑分先后顺序;无论是敬酒还是回敬,都要遵循来宾的贵贱等级;此外,贵宾与普通客人使用的餐具器皿也会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气污染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

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

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

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

英国南极测量局的大气科学家在南极进行了一项研究计划,这一研究计划分别在地面和空中进行。

球载仪器一般是检测该仪器所行进的大气的构成及其化学性质。

陆基探测仪和星载探测仪则执行遥测任务。

这些研究活动采取了国际合作方式。

例如,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的大约150名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聚会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了一项规模空前的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

这项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

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

.下列 A.在大气层中,如果出现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对人或物造成危害大气污染。

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大气污染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大量消耗能源的时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大气环境的质量.一项是 A.大气污染物引起公害的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含杂质的燃料完全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痕量气体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破坏,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吸收,地球气温升高。

臭氧层,太阳的紫外线。

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臭氧层.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经济活动和迅速发展生产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人为污染引起公害。

大气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南极臭氧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但见悲鸟号古木/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宋何罪之有 D.其险也如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使人听此凋朱颜? A.渔人甚异之? 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开始,诗人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接着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想像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着力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作为全诗的主线,在文中多次出现。

在本段中的作用中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

(2)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答:。

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答:。

(6分) 12.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

(2)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3)冰泉冷涩弦凝绝, 。

, 此时无声胜有声。

(4)丛菊两开他日泪,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

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

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

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

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

“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

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

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

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扰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

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

青色衬着爸爸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

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

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

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

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取了奶奶。

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

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北,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发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

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

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

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

没钱,就赊账。

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计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

大染坊被抵了赌债。

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发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

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

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 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着嚼它。

不知是黄豆大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品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

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

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

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

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间读厉。

如同塌了脊梁。

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

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

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折,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

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

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

不久前,一次慈善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权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不等式的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高地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睥渴望和对财务室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溜之深厚寓意。

14.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6分) 15.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6分) 16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