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 新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
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
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
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
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
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
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
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
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老师不相信。
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
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
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
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
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
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与时代精神》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作品反映出特定的时代精神,同时也对时代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文学是时代的镜子。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人民生活和时代风貌。
例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通过对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描写,展现了19 世纪法国社会的全貌,成为那个时代的生动写照。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都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让读者能够从中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其次,文学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
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反映时代,还能够引领时代精神的发展。
伟大的作家往往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如鲁迅的作品,在黑暗的旧中国,以犀利的笔触批判社会的种种弊病,唤起了人们的觉醒和抗争精神。
文学作品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文学是时代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文学作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丰富着时代文化。
从古至今,文学经典作品传承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当代,文学创作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展现出多元的文化风貌。
文学的创新不仅为时代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文学与时代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学的价值和作用,鼓励优秀的文学创作,让文学更好地反映时代、引领时代、传承和创新时代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与时代毫无关系,不能反映时代精神。
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长150分钟卷面—1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①春秋时代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诗经》结集,然后进入以《春秋》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时期,各诸侯普遍拥有城邦“国史”,即所谓“百国春秋”;以史官为核心的哲学家集团开始形成,完成了从神的哲学向人的哲学的转变;一种新的人格——君子人格在此时形成,士人们以特有的礼乐修养实现了君子人格的理想。
②“赋诗言志”构成了春秋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春秋士人在外交、宗教、教育、政治中普遍地赋诗称志。
他们赋诗时点出《诗经》中现成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左传人》赋诗74首,见于今本《诗经》的59首,其中国风24首、小雅27首、大雅7首、颂诗1首。
《国语》记赋诗7首,其中国风2首、小雅4首、逸诗1首。
春秋时期从摄职从政的男子到闺阁中的妇女,从中原各国到被认为异族的荆蛮、姜戎都练就出触景赋诗脱口而出的本领。
诗构成了春秋士大夫全面的社会生活。
因而顾炎武在《日知录〃周末风俗》里讲“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绝不闻矣”。
③“歌诗必类”是春秋赋诗的思想原则。
孔颖达说:“歌诗各取恩好之义类。
”因此,春秋赋诗即使心有逆忤,也尽量通过赋诗的艺术氛围造成一种平和的气氛。
“赋诗断章,余取所求”是春秋人赋诗的结构方法。
《左传》襄公八年记晋范宣子出使鲁国,宣子赋《摽有梅》。
《摽有梅》本是一首情诗,写女子企望求婚男子及时而来,莫误青春,范宣子希望鲁国与晋国共同出兵攻打郑国,特赋此诗。
作诗者有作诗之意,赋诗者有赋诗之意,两者多有矛盾,赋诗者根据需要选取自己表情选意的部分,或是一首诗,或是一章,或是一句,甚至一字,赋诗方式灵活。
④春秋赋诗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给我们许多启示。
首先是关于时代的,从《诗经》结集到《楚辞》兴起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是诗歌创作的冷寂时期。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A卷(过关)(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二次月考模拟卷(A卷)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分级模拟测试(统编版必修上册)一、课内诗歌鉴赏(8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曲“求贤歌”。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新人教版 第73套)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9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窈窕(tiáo)瞥见(piě)溘(kâ)死揠(yà)苗助长B.弥望(mí)横亘(gâng)愆(qiān)期蓊蓊郁郁(wěnɡ)C.敛裾(jū)掇(duō)取赍(jī)钱载歌载舞(zài)D.蕈菌(xùn)骨髓(suí)守拙(zhuō) 妖童媛(yuàn)女2.下列句子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嬉戏芰荷踟躅没精打彩B.账单慷慨磐石涸辙之鲋C.迁徙战粟舳舻陨身不恤D.暖昧幽僻樊笼绿草如茵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只能望其项背。
B.彼此的性格、情趣相差很大,所谓方枘圆凿,实在难以生活在一起。
C.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D. 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连续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抑或是那种一线如流,曲折宛转,优美地飘忽着__________着的烟霞,可以裁做月里嫦娥的披肩?②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
③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想和理论的巨大财富。
④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变幻功夫熟悉做客变幻工夫熟习作客变换工夫熟习做客变换功夫熟悉作客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阐明、发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键不在于个人的身份,而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能力卷含解析

吴起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其次次月考高一语文实力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
笔者近读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卷二有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记载,对回答中秋节是怎么起源和源于何时这两大问题大有作用。
现将这段文字照录如下:十五日,寺家设馎饦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
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
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属不息。
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日便休。
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
此文所记为唐文宗李昂开成四年(839)事。
圆仁关于中秋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的记载,大致可信。
因为我国古代一些专记岁时的专著如汉崔亮《四民月令》、晋周处《风土记》、梁宗擦《荆楚岁时记》、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唐韩鄂《岁华记丽》等书,均未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事;类书如编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唐中期编《初学记》等,其岁时部亦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以前流传下来的民间日用书《书仪》,也不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这些好像都告知我们,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再来看看当时文人在八月十五的聚会,就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八月十五夜,他们都习惯于在一起吟诗赏月。
如《白居易集》中,就留下了《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对酒玩月偶题是诗》(卷十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卷十七)《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卷三十一)等五首以“八月十五日夜”为题的诗作,若不是把此日夜当作节日,不行能出现这种状况。
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
此节得以从新罗“引进”,有其深厚的汉文化基础。
首先,古人很早就留意到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唐欧阳詹所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
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试卷类型:A 学校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检测语文试题命题人:审题人:试卷说明: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
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
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
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
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
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
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
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
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
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
倒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撮氏度。
高一语文(曹小杰)

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卷高一语文命题人:曹小杰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平时辛苦地学习,今天快乐地做题。
轻松地调用你的知识储备,给每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
畅游祖国文学瀚海,性灵在夏天放声歌唱,听!倾吐的心泉潺潺!听!号角为你的胜利长鸣!一、检阅自己的家底:(共15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茕茕(qióng)黜(chù)恶睥睨(nì) 渑(miǎn)池不怿(yì)B.蹩(biě)进汤镬(huò) 攻讦(xié) 孱(càn)头疏浚(jùn)C.鲰(zōu)生刎(wěn)颈桮(fǒu)杓瞋(zhēn)目命运多舛(chuǎn)D.玉玦(quē)参乘(shèng) 断壁残垣(yuán) 飨(xiǎng)犬豕(shǐ)鸡豚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艳羡缭绕阿谀奉承沧海一粟B.沾湿裨益步履蹒跚风尘仆仆C.诡异耽搁矫揉造作刚腹自用D.偌大冒昧藕断丝连骇人听闻3、填在下列句子中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⑴天下真有这样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⑵或有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⑶天气恶劣,这些初到庐山的外国朋友还是游兴盎然。
A、标致委曲尽管B、标致委屈不管C、标志委曲尽管D、标志委屈不管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得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B.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C.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D.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5、(甲)万古丹心盟日月,千年义气表春秋(乙)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丙)天意欲兴刘,到此英雄难用武;人心犹慕项,至今父老尚称王(丁)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上引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关羽/扁鹊/项羽/孔子B、关羽/华陀/项羽/孟子C、文天祥/华陀/刘邦/孔子D、文天祥/扁鹊/刘邦/孟子二、走进书本的世界:(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寒暄(xuān)城垣(yuán)伤残(cán)呻唤(shēn)B. 伺候(cì)堕入(zhuì)蛮横(hèng)租赁(lìn)C. 飘泊(bó)可耻(chǐ)忏悔(qiān)苦难(nàn)D. 提防(dī)解剖(pāo)慰藉(jiè)创伤(chuāng)2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分别代指晋文公、秦穆公,侯、伯即天子赐予他们的爵位。
B. 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寡人”是国君、诸侯对自己的谦称;“子”是对人的敬称;“竖子”是对人的贱称。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
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阕,“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B. 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
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阕。
C.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曲调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多少,传统上将词分为长调、中调、小令。
D. 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字长。
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到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B.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
其中的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
《鸿门宴》则选自于《项羽世家》。
C. 古代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待者座,《鸿门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
D. 《史记》语言精练,有生命力,很多词语已固定为今天的成语或俗语,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士为知己者死”等。
二、古诗文阅读题(一)阅读下文,完成5-7题。
(每小题3分,共9分)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B.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王:称王。
C.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名册户籍D.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存活、生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长于臣B. 良乃入,具告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7.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
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 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争夺天下。
C. 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表现我们又可见到刘邦很有心计、随机应变的一面。
D. 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
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每题5分,共15分)8、(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三)、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9 、(1)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2)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3)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4)《荆轲刺秦王》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精神的语句:,。
(四)、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下列小题。
(11分)独坐①杜甫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注】①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712-770)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10.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寂。
B.“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
C.“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
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D.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E.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1. 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娱乐时代的文学选择尽管有人无视他们的存在,有人轻视他们的作品,但却无法忽略这群“80后”作家在年轻人中的号召力。
前不久,一份由近十万名网民投票选出的“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名单上,既有李白、苏轼这样的古代文学大家,也有鲁迅、老舍这样的近现代著名作家,更有韩寒、郭敬明等受到年轻人追捧的青春文学写手。
毫无疑问,网络让文学加速进入了娱乐时代。
几年时间里,网络文学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文学“神话”。
从描写青涩爱情的青春小说,到描写困惑和挣扎的成长小说,一阵阵风潮来而复去。
到2007年,以惊险、刺激见长的“盗墓小说”大行其道。
系列小说《鬼吹灯》至今已出版了多本,销量惊人。
某著名导演有意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希望能打造成中国版的《夺宝奇兵》。
网络小说的走红让网络成为更多“80后”展示才华、表达自我的载体。
网络的平民化气质使文学更具娱乐性。
在网络上,这些年轻作家或网络写手如明星一般,可以拥有百万计、千万计的点击量。
不仅是他们的文学创作,哪怕只是生活记录和个人言论,发表在博客上都可能演变成公众话题。
网络给“80后”提供了舞台,更成就了许多平民写手的文学梦想。
没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没有文字和内容的要求,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发表于网络上。
于是以“一文成名”者并不鲜见,一些作品或以精彩的故事,或以鲜明的特色吸引了网民的注意力,也赢得了出版商的青睐。
网络上的原创作品,也成了出版商挖掘畅销书的“金矿”。
网络成就了文学的繁盛,同时也预示了传统文学的失落。
书店里,纯文学书籍已经成为“配角”,摆在最显眼位置的,大都是经营管理类图书和时下热门的“说史”图书。
而在畅销书柜台上,知名作家的作品也被讲述都市情感的通俗小说、网络小说包围。
文学类书籍在书店里受了冷落,却不代表读书的人少了。
网络和通信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有了电脑和手机,不但新闻、文学作品可以及时阅读到,连电影、电视节目都可以随时看到。
不少人觉得传统的纸质阅读不方便、购书成本高,而通过网络“点播”自己心仪的书籍则要方便快捷得多。
许多专业作家认为,现在传统文学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真正的好作品太少了。
一些作家创作脱离了现实生活,因此写出的作品不好看。
一些知名作家出现了“明星化”“贵族化”的倾向,一两部作品成名之后,急功近利之心渐起,身为作家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感却越来越少。
有人戏称,现在一些作家,整日忙着做嘉宾当评委,剪剪彩题题词,越来越像明星;而明星则出书写成名故事、人生经历,越来越像作家。
出名要靠炒作、出书要靠运作,现在的文学界似乎越来越有娱乐界的味道。
娱乐时代并不是文学的洪水猛兽,年轻人的写作解构了过去狭隘的文学价值观,但是,正如时下一些娱乐晚会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学术讲坛类节目大放异彩一样,受众的口味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青年作家在解构传统的同时也要建构更有责任的文化价值观。
(选自《瞭望》新闻周刊,有删改)12.下列属于现在传统文学衰落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A. 网络小说的走红让网络成为更多“80后”展示才华、表达自我的载体。
B. 书店里,纯文学书籍已经成为“配角”。
C. 网络阅读方便快捷,网络写作限制少,而现在传统文学本身缺少优秀作品。
D. 在畅销书柜台上,知名作家的作品被通俗小说、网络小说包围。
13.下列选项中关于网络时代文学的“平民化”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网络写作没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没有文字和内容的要求,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发表于网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