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地理导学案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合集下载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中国被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吗?这种划分是基于中国辽阔的地理特征和多样的自然环境而来的。

通过了解这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

二、目标1.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

2. 掌握每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3. 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三、导入活动1. 观看地图:观看中国地图,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并标注出来。

2. 地理特征讨论:讨论每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如气候、地貌、水文等。

3. 资源分布分析:分析每个地理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包括农业、矿产、水资源等。

四、知识讲解1.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地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2. 西部内陆地区:包括西北、西南地区,地势高原山地多,气候多样,资源丰富但开发水平较低。

3. 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华南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湿润,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

4. 西北边疆地区: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地区,地势高原山地多,气候干旱,资源丰富但交通条件较差。

五、案例分析以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为例,分析两者在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别。

为什么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内陆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六、拓展活动1. 请结合实地考察或网络查询,了解你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情况。

2. 设计一个项目,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地理资源,增进当地经济发展。

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中国被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奇特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增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地理知识,不息拓展自己的视野。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王民主编)教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王民主编)教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王民主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征;2.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3.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征;2.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

三、教学难点1.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东部沿海平原、华北平原、西南高原和青藏高原。

其中,东部沿海平原和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和经济区;西南高原盛产茶叶和水稻,气候温和湿润,景色优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我国的天然“水库”,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

2. 东部沿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省份。

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东部沿海平原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区。

3.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等省份。

该地区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干旱,是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区。

由于地理位置接近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华北平原在历史上担当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4. 西南高原西南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带,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等省份。

该地形高大峻峭,气候温和湿润,盛产茶叶和水稻。

该地区还是我国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中心。

5.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区,平均海拔约4500米,总面积约为230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是我国的天然“水库”。

青藏高原的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都非常丰富,是我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

五、教学方法1.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通过PPT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3.开展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运用课堂练习和小组交流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案

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难点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填图,讨论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

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

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

(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三.四大地理区域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中图版七下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中图版七下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高寒牧区
三大牲畜 藏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帐篷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北方地区Βιβλιοθήκη 本区位于: 秦以岭北-,淮河 大兴安岭、 以青东藏,高原 内以蒙南古。高原 东临。渤海、黄海
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 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气温在0以下,降水集中 在夏季7—8月份,年降水 量在400—800毫米。
分布
主要物产
黑土地 黄土地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新疆牧区:细毛羊、伊犁马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和阿拉善骆驼 宁夏:滩羊
畜牧业是本区重 要的经济支柱。
73°E
青藏地区
104°E 40°N
横断山脉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
27 °N
气候: 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高寒
冬寒夏凉
昼夜温差大
空气稀薄
太阳辐射强 日照资源丰富
南方地区
气候:
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年平 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植被类型: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物产富饶
香蕉
桂圆
柑橘
荔枝
菠萝
芒果
西北地区
慧眼 识图
1. 找出西北地区的主要省级行政区,说说西北地区的范围。 2. 找出大兴安岭、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说说西 北地区的位置;天山山脉、阴山山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 地、河西走廊、 河套平原、塔克拉玛干沙漠。 3. 找出黄河、塔里木河。
春小麦、玉米、大豆、 高粱、甜菜 冬小麦、玉米、 棉花、 花生、谷子(小米)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四大地理区域是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域差异和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式,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掌握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地域差异,增强对祖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域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

3.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分别分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中图版初一下册地理教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中图版初一下册地理教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中图版初一下册地理教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读图分析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举例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图、实例体会和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比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培养学生全局统筹观念,体会到区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重要性。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及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

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

你或许能说出南、北方自然环境之间的很多差异,但是你知道这些差异的明显界线在什么地方吗?【二】新课学习〔一〕秦岭—淮河线1.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

〔如图〕视频:«秦岭——南北分界线»秦岭: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海拔为1500~2500米。

[来源:ZXXK]拓展延伸:秦岭的〝贡献〞秦岭东西延伸,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土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

而秦岭以南那么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

黄土高原给人以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南的汉中和四川盆地那么完全享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是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气,造就了汉中盆地和〝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富裕。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下游分别注入长江和黄海,全长约1000千米。

〔1〕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读图,秦岭—淮河线是1月份多少℃等温线通过的地方?〔0℃〕出示图片:秦岭以北冬季景观、秦岭以南冬季景观。

〔2〕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读图,秦岭—淮河线大约是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800m m等降水量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北上,遇到秦岭抬升,使得秦岭以南易形成降水,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活动:比较观察以下图中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状况有什么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通过哪些自然地理要素表现出来的?差异一:冬季河流有无封冻秦岭—淮河线以北河流有封冻期、秦岭—淮河线以南河流无封冻期。

中图版初一下册地理教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中图版初一下册地理教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中图版初一下册地理教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读图分析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举例理解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图、实例体会和理解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比秦岭一淮河线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培养学生全局统筹观念,体会到区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及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二国曰' J「】情景守/入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

你或许能说出南、北方自然环境之间的很多差异,但是你知道这些差异的明显界线在什么地方吗?【二】新课学习〔一〕秦岭一淮河线1.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读图,找出秦岭一淮河线。

〔如图〕视频:《秦岭—一南北分界线》秦岭: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海拔为1500〜2500 米。

[来源:ZXXK]拓展延伸:秦岭的 ''贡献〃秦岭东西延伸,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土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

而秦岭以南那么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

黄土高原给人以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南的汉中和四川盆地那么完全享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是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气,造就了汉中盆地和 ,'天府之国〃一一四川盆地的富裕。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下游分别注入长江和黄海,全长约1000千米。

〔1〕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读图,秦岭一淮河线是1月份多少。

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0℃〕出示图片:秦岭以北冬季景观、秦岭以南冬季景观。

〔2〕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读图,秦岭一淮河线大约是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800m m 等降水量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北上,遇到秦岭抬升,使得秦岭以南易形成降水,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下册6.1.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下册6.1.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

6.1.1中国的地域差异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在地图上能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二、预习要点1.知道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三、达标练习1.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为西北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分布有三河牛、三河马、滩羊、细毛羊等牲畜品种B.乙为南方地区,水网密集,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C.丙为青藏地区,“高寒”是其显著特点,没有种植业D.丁为北方地区,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2.下列地区经济发展体现“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在北方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B.在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甜菜和大豆C.在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D.在青藏地区大面积种植小麦和水稻3.以下是四个同学外出旅行日记摘录,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四个同学的见闻描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南方地区──四季有花常见雨B.青藏地区──高寒缺氧植被稀C.西北地区──大漠黄沙驼铃响D.北方地区──青稞美酒锅庄舞一、要点回顾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四大地理区域是怎样的呢?二、思考问题说出你的家乡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那个地区,举例说明当地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四大地理区域并知道了四大地理区域的不同气候,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很有兴趣。

四、扩展交流1.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优于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多D.北方地区水资源少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平原面积广大2.根据下列内容,判断图(1)中①②③与图(2)中的甲、乙、丙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A.①为丙地,②为乙地,③为甲地B.①为乙地,②为丙地,③为甲地C.①为甲地,②为丙地,③为乙地D.①为丙地,②为甲地,③为乙地3.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主要在哪个地区可以见到?()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西北地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其显著特征,牧区多见蒙古包B.乙是南方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C.丙是北方地区,以平原、高原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D.丁是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城镇多见平顶碉房5.在四大地理区域中,青藏地区之所以独立成一个地区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降水6.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B.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和油菜C.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力条件是降水多C.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力条件是降水多D.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有牦牛和三河马7.如图为台湾的旅行团6月份在大陆沿着图A-B-C-D四地完成了穿越之旅,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A.甲:我看到了稻田、麦田、沙漠、戈壁、雪域高原B.乙:我看到沙漠之舟骆驼,也看到了高原之舟牦牛C.丙:四地降水最多的是AD.丁:我看到了热带雨林的美景参考答案预习案1.C2.C3.D探究案1.B2.D3.A4.D5.A6.B7.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秦岭—淮河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冬季河流
有无封冻
____ 无
温度带暖温带________
干湿区__________ 湿润区
植被类型________________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作类型以旱地耕作为主以______耕作为主
主要粮
食作物______、玉米水稻
2.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分布范围________季
风区
秦淮以南
季风区
西北________ 青藏高原
地形平原、高原______、山

______、盆地高原、山地
气候温度

暖温带亚热带________
高寒气候年降
水量
__________ >800 mm ______
干湿
状况
半湿润区湿润区
______________
__
植被
落叶阔叶
林、针叶林
常绿林________ __________
3.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形______、________ 丘陵、山地高原、盆地高原、山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
三熟
____________
一年一熟
或两年三

________
农产品小麦、棉花、温带
水果
稻谷,茶叶,蚕丝,
热带、亚热带水果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民居特点________ 通风散热,屋顶坡屋顶平坦__________
度大
答案:1.有亚热带半湿润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水田小麦
2.秦淮以北非季风区丘陵高原中温带400~800 mm <400 mm 半干旱、干旱区草原、荒漠高寒植被
3.平原高原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一年一熟畜牧产品畜牧产品青稞防寒保暖屋顶平坦
1.秦岭—淮河线有何地理意义?
①1月份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②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秦岭山脉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⑥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⑦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例1】我国有一座很奇特的山脉,山脉以北夏秋季节苹果挂满枝头,冬季树木落叶;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树木四季常青。

据此,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们大致与我国的__________吻合()。

①1月0 ℃等温线②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2)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
C.该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
D.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描述和图中的对话可知该山脉是秦岭,秦岭—淮河线大致与我国的1月0 ℃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
分界线相一致。

该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该线以北冬季河流封冻,以南冬季河流不封冻;该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答案:(1)D (2)C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差异及其主要形成原因是什么?
(1)土地利用类型: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

形成原因是降水量不同。

北方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下,以半湿润区为主;南方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

(2)主要农作物: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南方地区以水稻、油菜为主。

形成原因是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多少的不同。

(3)作物熟制: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是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形成原因是热量造成的生长期的长短不同(北半球从北往南农作物生长期的天数逐渐增加)。

(4)传统运输方式:南船北马,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南方地区以水运为主,多用船。

形成原因是地形、水文(河流)和降水量多少的不同。

(5)传统民居:北方地区的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地区的屋顶坡度大。

原因是北方降水少,而南方降水较多,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下泻;北方冬季寒冷,墙体厚,利于保暖,而南方注意通风散热。

【例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南方地区相符的是()。

A.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平缓,墙体厚,窗户较小
B.代表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摔跤、滑冰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D.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解析:A、B、C三项描述的都是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适合水稻、油菜生长。

答案:D
1.秦岭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与该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界线B.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界线
C.湿润区与干旱区界线D.暖热带与中温带的界线
2.关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
B.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C.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D.该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
3.下列省区中,没有被秦岭—淮河线穿过的是()。

A.安徽B.江苏C.甘肃D.山西
4.有关秦岭—淮河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1月0 ℃等温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C.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
D.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5.我们所学的教材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区域是指()。

A.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区
B.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D.季风区、非季风区、农业耕作区、畜牧业区
2010年7月,地处秦岭南侧的陕西安康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灾。

读下图,完成第6~7题。

6.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平均气温的是()。

A.5 ℃B.8 ℃C.-4 ℃D.16 ℃
7.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安康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是()。

A.420毫米B.260毫米C.680毫米D.890毫米
8.读下面“南方民居”和“北方四合院”两幅景观图,四合院占地规模大而方正,南方民居则占地少,一般有二三层楼房,主要原因是()。

A.南方雨水多,多层建筑利于排水
B.北方比较寒冷,房子大有利于保暖
C.北方平原多、地面平坦,南方人多地少,人口稠密
D.南方平原少,北方人少地多,房子可以建大一些
9.以下四幅我国部分地区景观图,其中属于南方地区的图是()。

10.读“秦岭南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高大的秦岭是一条__________走向的山脉,它像天然屏障阻挡冬季风的南下,使得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2)从温度带看,秦岭以北属__________带,以南属__________带;从干湿地区看,以北属__________区,以南属__________区。

(3)除纬度因素外,加剧图中对话双方气温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A.人类活动B.降水C.海陆分布D.地形
答案:1.A 2.D 3.D 4.C 5.C 6.C 7.D 8.C
9.B 根据图中的景观特点,符合南方“水乡”特点的景观是图B,房屋屋顶为斜顶有利于排水,河流稠密,传统交通工具为船。

10.解析:秦岭是我国东西向的山脉,是我国1月0 ℃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是暖温带与亚热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秦岭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南下,使秦岭北侧的气温在冬季明显低于南侧,地形因素加剧了秦岭南北气温的差异。

答案:(1)东西
(2)暖温亚热半湿润湿润
(3)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