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1 中药含量测定方法
药物分析: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1)外标法:若标准曲线过原点,测定组分含量变化不大,可使用外标一点法。
由于中药制剂中测定组分含量波动范围较大,所以最好采用标准曲线定量。
(2)内标法:中药制剂组成复杂,若使用内标法,会增加分离的难度,其组分很容易干扰内标峰,所以中药制剂含量测定中,当组成相对简单,杂质不干扰内标峰时,才使用内标法。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本身具有分离的功能,因此所用供试品一般经提取制得,不在需要纯化处理。
但组成复杂的制剂,仍需采用萃取、柱色谱等预处理方法对供试品进行纯化处理。
中药制剂多含有糖,制备供试液时,宜使用高浓度的醇或其他有机溶剂提取测定组分,最好不使用水为溶剂,以免提出糖污染色谱柱,提取的方法视制剂的情况而定,可采用萃取(用于液体制剂)、回流或超声震荡提取(固体制剂)等。
由于中药制剂组成复杂,分析时应在分析柱前加预柱。
分析完毕后一般用水或低浓度的醇水先洗去糖等水溶性杂质,再用甲醇等有机溶剂将色谱柱冲洗干净。
示例桂枝茯苓丸中桂皮酸的含量测定。
本品桂枝为君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桂皮酸的含量。
供试品的制备精密称取本品细粉约1g,置50ml量瓶中,加50%甲醇40ml,超声震荡提取30分钟,放冷,加50%至刻度,离心10分钟(1200r/min),取上清液用0.45μm的滤膜过滤,取续滤液备用。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桂皮酸对照品适量,加50%甲醇定量稀释成每ml中含0.01mg的溶液。
色谱条件Inersil5ODS-Ⅱ柱(25cm×4.6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29:71);检测波长285nm;流速 1.0ml/min。
用外标法测定其含量。
桂皮酸对照品和样品的色谱图见图。
展望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应该能够说明质量与疗效,即疗效与物质基础的关系,其分析检测方法应包括理化指标、生物指标和疗效指标。
方法应简便、快速,具有准确性和专属性的特点。
只要有成品生产和销售与使用,就需要有质量标准的监测和保证。
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分析工作,它用于确定中药制剂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一般方法和实验步骤。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一般方法可以分为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分析方法两大类。
化学分析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测定中药制剂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滴定法、比色法、显色反应法、光谱法、色谱法等。
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测定中药制剂样品中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
它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适用于多种中药成分的含量测定。
比色法是通过比较溶液的颜色来测定其中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
一般是将样品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较,用颜色的深浅或者吸光度的大小来确定其含量。
比色法适用于颜色明显的中药成分的含量测定,如黄酮类、黄醌类、鞣质类等。
显色反应法是利用染色剂与中药中的特定成分发生显色反应,从而测定其含量。
常见的显色反应有碘酸反应、邻氨基苯磺酸反应、重铬酸盐反应等。
显色反应法适用于含氮物质、鞣质类、游离胺类等成分的含量测定。
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物质的吸收、散射和发射光谱来分析和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
色谱法是将中药制剂中的成分分离并定量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广泛用于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它具有快速、高效、准确的特点。
物理分析方法是通过物理性质的测定来确定中药制剂中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比重法、测定固体颗粒尺寸的微粒分析法、测定其中一种物理性质的方法等。
比重法是利用密度的性质来测定中药制剂中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
它通过测定制剂的比重来估计该成分的含量,适用于比重稳定的中药成分含量的估算。
微粒分析法是通过测定中药制剂中的固体颗粒尺寸来间接判断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体颗粒尺寸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中药制剂。
标准曲线法测定含量(中药制剂检验课件)

必备知识
在做精密测量时,用对照品溶液的浓度进行线性回归,求出回归 直线方程(相关系数r≥0.999),绘出回归直线代替标准曲线, 以尽量消除偶然误差。
亦可利用计算器将一系列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相应的吸光度进行 一元线性回归,求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0.9990),将供试品 溶液的吸光度代入回归方程,算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技术
——标准曲线法测定含量
1 基础知识 2 必备知识 3 拓展知识
目录
基础知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依据是朗伯-比尔定律。其物理意义是:当一 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体系的低浓度溶液时,在单色光强度、溶液温 度等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吸光度与液层的厚度(光程长度)和吸光物质浓度的乘 积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A=KCL
式中,A为吸光度;K为吸收系数;C为溶液浓度;L为液层厚度。
吸收系数是指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及单位厚度时的吸光度。 吸收系数K :百分吸收系数、摩尔吸收系数。《中国药典》采用百分吸收系 数。
定量方法有吸收系数法、对照品法、标准曲线法。
标准曲线法测定含量
必备知识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选择合适的 参比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各对照品溶液 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 制AC曲线,称为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然后在完全 相同的条件下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
必备知识
标准曲线法测定含量
回归方程:A=a+bC
式中,A为被测溶液吸光度;C为被测溶液浓(g/ml);a为截距 ;b为斜率。
拓展知识
标准曲线法多用于可见分光光度法,由于显色时影响颜色深浅的 因素较多,有的仪器单色光纯度较差,故测定时应用对照品同时操 作。 本法适用于批量供试品的分析,当仪器和测定条件固定时,标准 曲线可多次使用。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汇总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汇总1.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是中药中常见的一个参数,常用的测定方法是滴定法和酸碱滴定法。
滴定法是将适当加量的酸作用于中药样品中的生物碱,再用酸碱指示剂滴定至终点,通过计算滴定的酸量,计算出总生物碱含量。
而酸碱滴定法则是先将中药样品中的生物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再进行滴定,计算出总碱量。
2.总多糖含量测定总多糖含量是中药中常见的活性成分之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酸水解法和酚硫酸法。
酸水解法是将中药样品加入酸溶液中进行水解,然后用酚硫酸试剂加热反应,再用后硫酸染色,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多糖含量。
而酚硫酸法则是将中药样品用酚硫酸试剂加热反应形成紫色复合物,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复合物的吸光度,从而测定总多糖含量。
3.总黄酮含量测定总黄酮含量是中药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铝盐比色法和斯奈普斯方法。
铝盐比色法是将中药样品与铝盐反应形成结合物,然后测定结合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总黄酮含量。
斯奈普斯方法则是将中药样品与氧化氢酶反应生成发色物,再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发色物的吸光度,从而测定总黄酮含量。
4.总皂苷含量测定总皂苷含量是中药中常见的一个指标,常用的测定方法是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法是将中药样品与荧光试剂反应发生荧光化学反应,然后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强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皂苷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则是将中药样品中的皂苷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再利用紫外光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得到皂苷的含量。
5.总生育酚含量测定总生育酚含量是中药中重要的抗氧化成分,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巴氏法和分光光度法。
巴氏法是将中药样品与酸反应形成络合物,然后利用巴氏试剂滴定至红色终点,从滴定量计算出总生育酚含量。
分光光度法则是将中药样品与化学试剂反应形成发色物,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发色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总生育酚含量。
综上所述,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中药成分,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第五章含量测定

浸出物测定法系根据制剂中化学成分的溶解性, 选择适当的溶剂浸提(提取)样品,并测定浸出物 (提取物)的含量,以此来控制药品的质量。
二、意义
这是一种较为粗略的定量分析方法。但对于有效成 分不明确或无法建立确切的定量分析方法的中药材及 其制剂,尚具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药典》附录收载了三种测定方法:水溶性浸出 物测定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和挥发性醚浸出物测 定法。有的品种还采用了乙酸乙酯浸出物测定法。 《中国药典》收载的中成药浸出物测定品种及其规定 见表4-18。
5.光束扫描方式 (1)直线扫描
适用于规则的斑点,仅用于荧光测定法。 (2)锯齿扫描
适用于不规则的斑点,测量误差小,被测成分积分值重现性好,故吸 收测定法常用此扫描方式。 6.光源 (1)钨灯(W)
供可见光(350~800nm)测定,扫描有色成分的斑点。 (2)氘灯(D2)
供紫外光(200~400nm)测定,扫描有紫外吸收的成分斑点。 (3)氙灯(Xe)
乙醚 乙醚
乙醚
方法 热浸法 热浸法 热浸法
冷浸法
限度(%) ≥60.0 ≥60.0
≥80mg/片 ≥3.0
≥8.0
≥1.2
≥0.35 ≥0.40
≥0.10 ≥0.30
≥0.25 ≥25.0
三、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本法系以水为溶剂,对制剂中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并计 算其在制剂中的含量(%)。本法包括冷浸法和热浸法。后者适 用于不含或少含淀粉、粘液质等成分的样品。
1.测定法
取供试品(过四号筛)2~5g,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12小时, 精密称定重量(ms),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除另有规定外, 加热回流提取8小时,取乙醚液,置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放置, 挥去乙醚,残渣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18小时,精密称定 (m1),缓缓加热至105℃,并于105℃干燥至恒重(m2)。其减失 重量即为挥发性醚浸出物的重量(m1-m2)。计算,即得。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中药分析学课件

三、样品的分离净化(色谱法)
固相萃取( Solid-Phase Extraction )/液 -固萃取(Liquid-Solid Extraction)
原 理
当目标分析物与SPE填料极性相似时,样品流过 SPE柱后,目标化合物在填料上有较好的保留,而极 性与填料相差较远的非目标化合物或杂质直接流出, 再用适当洗脱液把目标化合物洗脱、收集,可直接 分析或浓缩后分析;或使杂质保留于柱上,直接洗 脱被测成分进行测定。
目的 通过制剂中某种成分的含量高低是否符
合规定来判定药物的优劣
意义 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达到临床用药有
效、安全、稳定
含量测定的目的与意义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特点
中药制剂与化学药品含量测定区别
含量测定内 容
对象不同 供试品溶液制备 待测成分确定
中药制剂
化学药品
组成及成分复杂 成分单一 方法繁琐,大多需要净化分 方法简单 离 成分明确,一般 先根据中医药理论选择药味, 选择主要成分 再综合选择待测成分
重量 法定 容
第一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供试品的制备方法
2.全部测定法(即总量测定法):将浸泡 后的溶液滤过,滤渣充分用溶剂洗涤至 提取完全,合并滤液及洗液,浓缩或蒸 干,残留物用另一溶剂溶解,定量转入 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进行测定 注意: 转移完全
乙肝宁颗粒 (黄芪甲苷) 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 部P291
类别 醇溶性 浸出物 测 定
品名 七厘散 刺五加浸膏 刺五加片 儿康宁糖浆 独一味胶囊 鼻窦炎口服液
溶剂 乙醇 甲醇 甲醇 正丁醇 正丁醇 正丁醇
方法 热浸法 热浸法 热浸法
限度(%) ≥60.0 ≥60.0 ≥80mg/片 ≥3.0 ≥8.0 ≥1.2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每1g含总生物碱以盐酸小檗碱(C20H18Cl16NO4) 计,不得少于30mg。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以待测元素的气态基态原 子对该元素特征普贤的吸收为基础。
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
四、薄层色谱扫描法
薄层吸收扫描法
光源:氘灯(190-340nm)和W灯(340-900nm ※ 薄层板引起的散射现象(散射系数SX)→标准
第五章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
反映其制剂中有效成 分或者毒性成分的含 量
衡量其制剂工艺的稳 定性和中药材的质量 优劣
35.00% 30.00%
2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1995 1990 1985 1977
药典中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所占 比例
第一节 常用含量测定方法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ml、2ml、3ml、4ml、5ml,分 别置10ml量瓶中,各加50%甲醇至5ml,加5%亚硝酸钠溶液0.3ml,摇匀 ,放置6分钟,加10%硝酸铝溶液0.3ml,摇匀,放置6分钟,加氢氧化钠 试液4ml,再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以相应的溶液为空白。照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在51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 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05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含量测定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问题
总结词
准确度与精密度是中药制剂含量测定 的关键指标,但实际测定中常常面临 各种挑战。
详细描述
准确度问题主要源于样品处理、仪器 校准、标准品纯度等方面;精密度问 题则与操作技术、仪器性能、样品均 匀性等因素有关。
不同种类中药制剂的测定难点
气相色谱法(GC)
适用于具有挥发性、可气化的中药制剂成分的含量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吸收特性进行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准确度高等优点。
质谱法(MS)
通过测定中药制剂成分的质荷比来进行成分鉴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
含量测定的法规与标准
批次质量控制
对每个批次中药制剂进行 含量测定,确保每个批次 的质量符合标准。
持续改进
通过含量测定数据的分析, 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 中药制剂的质量和产量。
04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
1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 等优点,适用于中药制剂中多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概述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流程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应用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发展趋势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案例分析
01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或指 标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
测定方法的建立
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1 中药含量测定方法(Deter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含量测定的定义和意义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是指用适当的化学方法或仪器分析方法对制剂中某种(些)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进行的定量分析。
并以其测定结果是否符合药品标准的规定来判断药品的优劣,是控制和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大类。
由于中药制剂组成复杂,仪器分析法更为常用。
《中国药典》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方法概况见下表。
★本章重点介绍TLCS、HPLC、GC、HPCE、挥发油测定法、分光光度法、浸出物测定法、容量分析、重量分析。
一、薄层色谱法实验仪器CAMAG Linomat 5 半自动点样仪CAMAG Scanner3 薄层色谱扫描仪CAMAG 数码摄像系统甘草(Licorice )种类: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Fis.)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药效:补脾益气、解毒保肝、润肺止咳、调和诸药。
化学成分:皂苷类(甘草酸)、黄酮类(甘草苷)、香豆素类、氨基酸和多糖类化合物。
甘草的硅胶薄层扫描指纹图谱(SG-TLCS-FP), fingerprintTLCS-3D-FP在监控药材质量方面的应用聚酰胺薄层指纹图谱(PA-TLCS-FP)甘草聚酰胺薄层扫描图谱1、概述(1)薄层色谱法的特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广泛地选用各流动相,比气相色谱灵活。
●灵敏度较高●薄层色谱法适于分析小量样品●可以采用多种展开方式:如,双向展开,多次展开,分步展开,连续展开;分离原理是的物理化学原理,例如,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薄层电泳,薄层等电聚焦。
适于分析热不稳定,难挥发的样品。
(2)方法原理原理:薄层色谱分离法是将固定相吸附剂均匀地涂在玻璃上制成薄层板,试样中的各组分在固定相和作为展开剂的流动相之间不断地发生溶解、吸附、再溶解、再吸附的分配过程。
不同物质上升的距离不一样而形成相互分开的斑点从而达到分离。
(3)固定相●硅胶:微酸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酸性、中性物质分离(可以制备成酸度不同或碱性硅胶扩大使用范围)●氧化铝:碱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碱性、中性物质分离(可以制备成中性或酸性氧化铝扩大使用范围)●聚酰胺:含有酰胺基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酚类、醇类化合物的分离●纤维素:含有羟基的极性固定相,适用于分离亲水性物质2、方法一:薄层色谱-可见分光光度法1)点样:条状,50-300ul2)定位:对照的位置,区带的范围–紫外、荧光、碘蒸气、对照品定位、紫外扫描3)捕集:4)洗脱:类似柱色谱–渗漉、多次浸出、加热温浸、索氏回流提取–荧光板应洗脱后再比色5)显色及比色–显色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显色稳定性–空白试剂及固定相最好不显色Off-line3、方法二:薄层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不需加显色剂●其他同薄层色谱-可见分光光度法Off-line4、薄层色谱扫描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Scan,TLCS)Off-line1)定义薄层扫描法(TLCS)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中有紫外或可见吸收的斑点或经照射能激发产生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值用于药品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2)特点具有分离分析双重功能。
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具有多通道效应,可同时平行分离分析多个样品;流动相用量少且选择范围宽、更换方便;固定相为一次性使用,对样品的预处理要求不高等优点。
在中药及其制剂检验中,是重要的分析方法。
《中国药典》中有32个中成药品种采用该法进行含量测定。
3)仪器及其工作原理1.薄层扫描仪中国药典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仪.常用的有岛津CS-930型和CAMAG-Ⅱ型等。
2.扫描仪工作原理4)测定方式(1)吸收法适用于有紫外(可见)吸收的成分,较常用。
该法又可采用反射法或透射法测定。
理论上讲,透射法比反射法优越,但实际工作中常用反射法,因为紫外光不能通过玻板。
(2)荧光法适用于有荧光性质的成分,例如小檗碱等。
该法仅采用反射法测定,其灵敏度比吸收法高。
5)测定波长(1)单波长一般用于荧光测定法,即用某一波长的紫外光(激发光)进行扫描。
对玻板和斑点的质量要求较高。
(2)双波长主要用于吸收测定法。
该法可消除背景干扰,对玻板和斑点的质量要求不高,故较常用。
测定时,样品波长(λs)和参比波长(λR)依次扫描斑点,所测吸收度为ΔA=A(λs)-A(λR)。
样品波长(λs):即被测成分的λmax参比波长(λR):即被测成分的λmin或此波长处无吸收。
6)光束扫描方式(1)直线扫描适用于规则的斑点,仅用于荧光测定法。
(2)锯齿扫描适用于不规则的斑点,测量误差小,被测成分积分值重现性好,故吸收测定法常用此扫描方式。
7)光源(1)钨灯(W):供可见光(350~800nm)测定,扫描有色成分的斑点。
(2)氘灯(D2):供紫外光(200~400nm)测定,扫描有紫外吸收成分的斑点。
(3)氙灯(Xe):供荧光测定,发射不连续光谱,常用波长为365nm。
8)含量测定方法(外标法)TLCS含量测定有外标法和内标法,中国药典仅采用外标法。
a)原理外标法系将一定量的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点加在同一块薄层板上,展开,显色,定位,扫描被测成分和对照品斑点,测得相应的吸收度或荧光强度积分值,根据定量关系,计算出被测成分的含量。
b)类型根据对照品标准曲线性质的不同,外标法又分为外标一点法和外标两点法。
若标准曲线通过原点,采用外标一点法。
若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采用外标两点法。
外标一点法的直线方程:C = F A F为斜率外标两点法的直线方程:C=F1A + F2 F1为斜率,F2为截距F1=(C2 – C1)/(A2 - A1) F2=(A2C1– A1C2)/(A2 – A1)【说明】在根据药品标准测定样品时,并不需要做标准曲线,按照药品标准规定执行即可。
当然,测试者应能从中明确该测定是外标一点法还是外标两点法。
c)操作步骤(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3)点样一般要求使用市售薄层板。
①外标一点法:至少6个原点对照品(R)2个(同一质量):2R供试品(S)4个(同一质量)分2组:2S1 2S2②外标两点法:至少8个原点对照品(R)4个分2组:大质量的2个:2R1;小质量的2个:2R2供试品(S)4个(同一质量)分2组:2S1 2S2对照品与供试品应交叉点加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目的在于消除各种误差。
测定时应保证供试品原点的量在线性范围内,必要时可适当调整供试品溶液的点样量。
外标一点法外标两点法(4)展开(5)显色定位供试品色谱中待测斑点的比移值(Rf值)和光谱扫描得到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与最小吸收应与对照品相符,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6)扫描应沿展开方向扫描,不得横向扫描。
(7)含量计算①外标一点法▲求出供试品被测成分(斑点)的质量Ms = M R×As/ A RMs被测成分的质量(M拔n=2)M R被测对照品的质量As被测成分吸收度(荧光强度)积分值(A拔n=2)A R被测对照品吸收度(荧光强度)积分值(A拔n=2)▲求出供试品中被测成分的含量含量(W/W)= Ms×稀释倍数/ 取样量含量(W/片)= Ms ×稀释倍数×平均片重/ 取样量②外标两点法▲求出供试品斑点中被测成分的质量Ms = [(V2-V1) (A-A1) /(A2-A1)] ×C + V1CMs 被测成分的质量(mg拔n=2)A1对照品小点样量吸收度(荧光强度)V1对照品小点样量(μ1)积分值(A拔n=2 )V2对照品大点样量(μ1)A2对照品大点样量吸收度(荧光强度)A被测成分吸收度(荧光强度)积分值(A拔n=2)积分值(A拔n=2) C 对照液的浓度(mg/ml)9)应用实例1.九分散中士的宁的含量测定九分散是由马钱子粉、麻黄、乳香和没药等制成。
马钱子粉中含有士的宁、番木鳖碱等生物碱,具生理活性但也有毒性,故需控制马钱子含量。
中国药典规定按干燥品计每包含马钱子以士的宁计应为4.5~5.5m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10包,混合研匀。
精密称取2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氯仿20ml与浓氨试液1ml,轻轻摇匀,称重,于室温下放置24小时,再称重,补足氯仿减失的重量,充分振摇,滤过。
精密量取滤液10ml,用硫酸溶液(3→300)分次提取,至生物碱提尽,合并硫酸液,置另一分液漏斗中,加浓氨试液使呈碱性,用氯仿分次提取,合并氯仿液,蒸干,放冷,残渣中精密加氯仿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士的宁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测定法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16∶12∶1∶4)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照薄层色谱法进行扫描,波长:λs=254nm,λR=325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已知:A R=19663.07,As=20617.25,取样量2.098g。
解答问题:①采用外标一点法还是外标两点法?②采用什么方法显色定位?③计算每包药品中马钱子的含量。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①求出供试品斑点中士的宁的质量Ms = M R × As/A R = 5μl× 0.4 μg/ μl × 20617.25/19663.07 = 2.1μg②求出供试品中士的宁的含量含量(mg/包)= Ms ×稀释倍数×标示重量/ 取样量= (0.0021mg × 5ml × 20ml × 2.5g/包) /(0.005ml × 10ml × 2.098g )= 5.0(mg/包)2.枳实导滞丸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本品系由枳实、大黄和黄连等八味药材制成的水丸。
中国药典规定按干燥品计算,每1g含枳实以橙皮苷(C28H34O15)计,不得少于20.0m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0.5124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90ml,加热回流4小时,趁热滤过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洗涤容器,洗液与滤液合并,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2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测定法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与5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醇为展开剂,展开,展距约3cm,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铝的甲醇溶液,放置3小时,在紫外光灯(365nm)下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