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走近民间砖雕、灰塑艺术
砖雕灰塑

岭南地区保存最完 整、特点最鲜明的 清末民间建筑,规 模宏大、气势雄伟。
走进民间砖雕、灰塑艺术
从戏曲装饰、人物 动作到人物表情,准确 而生动地塑造了戏曲人 物形象。
《水浒传》中的聚义厅(陈家祠。砖雕)
大型砖雕再现了梁山好汉汇集聚义厅的生动场景。人物形态各异,有 的身穿盔甲,头上舞动雉鸡尾,有的静默安坐,有的动态十足……
生动的任务造型与戏曲动作,还有戏曲场 景衬托,是一台真实的演出场景。
一老一少,对视呼应。人物设色与衣服皱褶的表达都十分自然。
什么是砖雕? 什么是灰塑?
砖雕:就地取材,在砖上雕刻。
灰塑:俗称”灰批“,先塑造形象,最后一工序是彩绘。
作业: 以小组形式创造一组有故事的人物小雕 塑作品,注Βιβλιοθήκη 细节的刻画,表现出人物 的主要特征。
广府会馆之木雕、砖雕和灰塑

广府会馆之木雕、砖雕和灰塑徐闻广府会馆的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特别是在建筑装饰上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
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粤派传统的建筑工艺!不愧为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徐闻,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当年万帆云集,商贾来往,是梦想之地。
那个年代,徐闻有过多少楼台亭榭已无从考究,如今只有那些散落在四野的残砖断墙是一种荒凉和寂寥,在讲述着一个个古远的故事。
石头是有记忆的,岁月的风雨湮灭了无数个朝代,但那些经过祖先挑选过的石头却还有着微暖的温度。
抚物寻思,那一碑一坊,一楼一塔,一宫一寺,一砖一瓦都是旧时徐闻的轮廓,古灵精怪,散发出岁月的回声。
古建筑不是无情物,回眸古建筑,就是寻旧书、访旧人,我们在那里寻得徐闻的前尘影事,寻得徐闻行得太远的足迹。
要是懂得先人的遗志,唯有追寻才有发现,唯有发现才有文化的传承,才有未来。
徐闻县广府会馆的砖雕数量多、规模大、做工细,系当时专门从佛山运来粤派传统青砖,由番禺邑人莫云生历经数年雕制,做工相当精美,代表了清代岭南砖雕的最高水平。
这些砖雕是选用上等佛山青砖,根据图案所需逐块雕琢,然后按部位拼接,镶嵌于墙上而成的。
砖雕是一种色彩朴实而又高雅的墙体装饰艺术。
其平面多以各种线条处理,线条密集苍劲、纤细均匀,垂直如线,雕工精湛。
砖雕主要用于檐墙、墀头、门楣、花窗等处。
以三层戏套人物(是传统的佛山石湾作品)为题材的精美雕饰,还有龙虎门砖匾古篆“鸾翔”更显得古色古香。
这些砖雕全部以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手法镶嵌而成,布局严谨,层次分明,造型生动,气势磅礴,极富岭南特色,堪称砖雕艺术的奇葩。
那么,徽州砖雕门楼哪家好呢?徽州砖雕门楼哪家口碑好呢?小编为大家推荐祁门县古韵仿古建筑材料厂。
祁门县古韵仿古建筑材料厂是一家集设计、生产、加工销售、施工于一体的古典园林建筑砖瓦材料公司,本厂生产的仿古建筑材料系列,继承了徽派古建筑的传统工艺,并在原造型颜色、坯体的基础上,利用当地丰富陶土资源和优质的粘土,经科学配料与特殊真空加工处理制作及精心培烧而成,使得产品经国家砖瓦鉴定中心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同时也是砖雕、影壁墙、门楼的专业设计生产厂家,徽州砖雕艺术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十余年来,以传承徽派文化,弘扬古韵今风为己任,为国内众多客户创作了徽派门楼、影壁墙、砖雕壁画、别墅砖雕、牌坊砖雕、公园砖雕、茶楼砖雕、酒店会所砖雕、博物馆人物砖雕壁画等众多作品。
广州陈家祠建筑细节中华瑰宝—灰塑、陶塑、砖雕

广州陈家祠建筑细节中华瑰宝—灰塑、陶塑、砖雕
灰塑,民间又称之为灰批,是一种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纸,经反复锤炼,制成草根灰、纸根灰,并以瓦筒、铜线为支撑物,在施工现场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矿物颜料而成
广东砖雕广东砖雕按技法分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按规模分组合砖雕(先单个注模,然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和单块砖雕。
组合砖雕一般用于墙头、柱头、照壁等大面积的装饰,大者需数百块砖雕组成。
单块砖雕则常镶嵌于神龛边框或相饰、座饰等处。
广东选用上等青砖砖雕根据图案所需逐块雕琢,然后按部位拼接,镶嵌于墙上而成的。
广东砖雕是建筑的一部分,又是室内外的装饰品。
在广东珠江流域的民居上,到处可以见到砖雕作品,在山墙上壁、大门两侧壁面、门楼、门檐等处,或独立存在,或与彩绘、灰塑、陶塑等装饰一处。
手法有高低浮雕、透雕和线刻等。
内容有花卉、人物和动物等。
较之北方砖雕的粗扩、浑厚,广东砖雕显出纤巧、玲拢的特点,采用精制水磨青砖为材料,往往雕镂得精细如丝.习惯称之为“挂线砖雕”。
雕刻手法多以阴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穿插进行,精细者可达七八层,造成景致深远的效果,雕成的花卉枝叶繁茂,形如锦绣。
戏曲人物衣甲清晰。
在不同时辰日光照射之下,还能呈现出黑、白、青灰等不同色泽,高光部更烟烟生辉,画面富于起伏变化。
灰塑——岭南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灰塑——岭南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东,五岭之南,南海之滨,属亚热带⽓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候环境,很⼤程度上决定了岭南地区的⽣产、⽣活和居住⽅式,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建筑⽂化和建筑形式。
因历代南迁汉民的时序、源地及分布差异,汉族内部逐渐分化形成⼴府、潮汕、客家、雷琼四⼤民系,从地域上对应着⼴东境内的四⼤⽂化区。
在长期的⽣存,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古代建筑装饰⼿法。
灰塑,俗称“灰批”,⼜名堆灰,是从砖雕和泥塑两种技艺派⽣出来的⼀种室外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岭南建筑的传统装饰,是我国民间⼯艺的瑰宝。
根据《宋⾼僧传》卷⼗⼋的有关记载,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也就是公元884年就已经存在。
以后,灰塑在明清两代最为盛⾏,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宅⽤之最多。
⽤⽯灰⼯艺在建筑物上雕塑造型,余荫⼭房灰塑,表现形式有多层式“⽴体”灰塑,浮雕式“半沉浮”灰塑,也有图雕式单个造型“单体”灰塑等,灰塑的⼯艺特点,⼯艺精细,⾊彩艳丽,璀璨⽣辉。
灰塑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个:1.半浮雕。
它主要⽤于远景构图搭配使⽤。
主要制作⽅法是先在建筑物相应的位置上⽤草根灰进⾏第⼀次批底。
批底每次不能超过3厘⽶厚,⽽且每次包灰要间隔1天。
依此类推,层层包裹,直⾄灰塑的半浮雕雏形成型。
之后,再往草根灰表层上铺加纸筋灰,以求雕塑表⾯细腻光滑。
2.浅浮雕。
它多⽤于线条、博古花、浮花或简单的花边。
⽅法和半浮雕的制作⽅法相同。
先使⽤草根灰批底,待成型后,再使⽤纸⼱灰抹平。
3.⾼浮雕⼤多适⽤于⼭、⽔、花、鸟、⾛兽和⼈物等等。
制作⽅法和半浮雕的制作⽅法也基本相同。
依然是使⽤草根灰批底塑型,之后,再使⽤纸⼱灰抹平。
4.圆塑是根据圆径来创作,较多表现在圆柱或(乡村)圆形排⽔管上。
制作⽅法是先在建筑物上打上固定钉,扎成⾻架,之后在⾻架上批草根灰塑型,塑型的⽅法和半浮雕的⽅法相同,待成型后,再⽤纸⼱灰抹平。
5.通塑⼜称透塑,通常在窗⼝或拦河作装饰,可在前后两⾯观赏。
中国传统民居的砖雕艺术

中国传统民居的砖雕艺术我国民居砖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且由于南北地域、⽂化的差异,各地的民居砖雕在风格、⼿法等⽅⾯有很⼤差异。
江南民居砖雕风格纤细、刻⼯精良,空间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富于⽂⼈趣味。
北⽅砖雕构图丰满、纹饰繁缛,⼑法浑厚朴茂,于雄浑之余透出粗犷之⽓。
岭南⼀带民居砖雕⼿法更⾃由,体裁更丰富,民俗趣味浓厚。
在众多民居砖雕流派中,发展最完善、成就最⾼的当数徽派砖雕以及受其影响演化发展⽽成的扬州、苏杭⼀带的江南民居砖雕艺术。
⼀、历代砖⽡发展概述 ⼀、历代砖⽡发展概述 砖雕源⾃古典建筑中的砖⽡作。
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古就有“秦砖汉⽡”的说法。
砖⽡烧作的⼯艺早在西周就有了。
战国时代,随着铁器的使 ⽤和⽊模加⼯技术的进步,许多建筑已⼤量使⽤青砖、城砖等。
两汉时代的砖作叠涩穹隆形墓室代替传统的⽊制梁式墓⽳。
此外,屋舍建筑中⽡作⽇益成为主流,其排⽔筒、拉杆的⽡作雕饰、压模均达到了很⾼的⽔平。
南北朝时期砖雕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佛教建筑,以砖造密檐式佛塔为最佳。
今存河南开封崇明寺塔除塔刹部分为⽯制之外,全由砖砌筑⽽成,塔上的门、佛龛、⾓拉和垂莲柱头很⼤程度上反映出北魏⽯窟造像的风格,是我国早期砖仿⽯构建筑的实例。
同时,南⽅砖⽯墓出现⼤⾯积模压、预制拼装的砖雕艺术,如南京西善桥⼤墓的⽴⾯砖饰,砖饰⼯艺出现规模化发展趋势。
宋代是我国砖雕装饰艺术发展的第⼀个⾼峰,砖仿⽊结构样式已经⾼度成熟。
北宋北⽅辽⾦地区出现了⼤量砖仿⽊墓⽳。
其砖雕规模⼤,⼯艺⼿法成熟,砖雕题材丰富,体现了北⽅游牧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西晋南地区出⼟的50余座⾦代砖墓在形制、构件等⽅⾯⼤⼤超出了礼制规范,装饰风格雄浑博⼤,是历史上惟⼀能与帝后墓⽳相媲美的贵族墓⽳,也是建筑与砖雕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稷⼭马村段⽒墓(前期)和侯马董⽒墓(后期)砖⽯墓是其中的典型。
清代中期以来,⽆论在佛教建筑还是民居建筑中,砖雕均呈现繁缛化倾向,其中以北⽅和岭南民居为典型。
【古建艺术】漓水人家丨时光的灰,传统的美——灰塑

【古建艺术】漓水人家丨时光的灰,传统的美——灰塑在桂林,有一个地方,那里古韵悠然,那里充满了时光的灰度,传统的气息,那里的建筑装饰工艺美轮美奂。
那里不仅有精美的石雕、精致木雕、古老的砖雕,还有一种当今鲜为人知的独特建筑工艺——灰塑。
漓水人家秦师傅正在制作灰塑我国的建筑艺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中灰塑渊源其甚早,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寺庙和豪门大宅用得最多。
装饰的位置主要位于屋顶、门窗、梁架、山墙等地方。
灰塑古称灰批,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工艺。
灰塑是运用贝灰、纸筋灰为主要原材料,混以河沙、麻皮以及稻草,通过反复漂洗、过滤、沉淀而成,有些再以铁枝作为造型的支撑物,以塑造立体的造型,且在现场制作。
灰塑工艺精细,立体感强、色彩丰富;题材广泛,通俗易懂,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花鸟、虫鱼、瑞兽、山水及书法等,造型雄伟独特。
在桂北古建筑群中许多村落,具有很多历史深远的古民居建筑,如兴安水源头村秦家大院、灵川江头村、全州沛田村等。
这里的建筑内容丰富,既有普通民居和小地主阶级住宅,又有宗祠和官绅建筑。
集中反映了明至近现代时期建筑历史文化中的经典营造法式和精湛的建造技艺,是我国建筑历史文化中的精品。
全州沛田兴安秦家大院桂北古民居建筑简单质朴,其灰塑造型多样,优美别致,山墙墀头多灰塑花鸟瑞兽图,建筑构件雕饰精美,立体效果突出,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精品之作逐渐的风化消失,随着时代的发展,懂得灰塑制作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这门独特的技艺也在慢慢的失传了。
漓水人家灰塑作品为了延续精美的中国传统建筑工艺,为了让更多人体会到我国古代建筑的精髓,漓水人家的工作人员在全国各地古镇,尤其是在桂北各个村落调研经典的灰塑工艺,让稀缺的工匠们用一双巧妙灵活的双手制作出精美的灰塑作品,雕刻出了这个时代的传承,用独特的方式述说中国古建筑的历史。
让更多人看到我国古代建筑工艺的博大精深。
漓水人家建筑馆灰塑展品墙面灰塑漓水人家屋顶灰塑在漓水人家,时光的灰,掩盖不了传统的美......。
8. 民间砖雕-岭南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民间砖雕-岭南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砖雕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
2.掌握砖雕的制作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3.学习砖雕的基本构图原理和技法。
4.运用所学技法,制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砖雕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砖雕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砖雕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发源于岭南地区。
砖雕技术在唐代时期已经存在,但是直到宋代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砖雕在明代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寺庙和官宦家中的常见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砖雕的制作工艺不断精益求精,使得其在艺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 砖雕的制作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砖雕的制作工具主要包括锤、凿、尺等,而砖雕中锤子和凿子是最主要的工具。
在使用锤子和凿子的时候,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的掌握,还需要控制手部的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掌握加强和减弱力度的技巧,这样才能够将砖雕制作的更加精美。
3. 砖雕的基本构图原理和技法砖雕在构图和造型上有着独特的要求。
构图需要注重整体性和色彩斑斓,而造型则需要注意形似意不似。
在具体技法上,可以运用撕、砸、削和粘的方法将砖雕制作出来。
4. 砖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在砖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面,需要注意作品的主题性、构图、画面的形象和色彩等。
评价时需要注意感知的准确性和不同角度的思考,这样才能给作品一个公正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砖雕艺术的历史渊源、制作工具及使用方法等,使学生了解砖雕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演示法:老师进行砖雕制作演示,让学生直接观察其制作过程和技法,并学习锤和凿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3.实践法:学生进行砖雕制作实践,运用所学技法和方法,制作出具有创意和美感的砖雕作品。
4.评价法:针对学生制作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改进的机会。
四、教学流程1.介绍砖雕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
2.讲解砖雕的制作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3.演示砖雕的基本构图原理和技法。
4.学生进行砖雕制作实践。
5.学生自评、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第8课:走近民间砖雕、灰雕艺术

1、谈一谈自己生活中对砖雕、灰塑等人物讲趣事的故事。
2、尝试制作方法将自己喜欢的传雕、灰塑用像皮泥塑出人物来,彩塑制作出来。要造型生动、有趣、动态美、装饰美。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中的“形体概括”“部件连接”吗?
作业要求:
1、运用合适的像皮泥、借用工具创作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小彩塑。
2、个性探究:
课后记:学生通过制作能用像皮泥塑造出一个可爱的人物小彩塑,并能形体造型概括、头部特征是夸张、装饰色彩是鲜艳、制作手工是精致。
3、教师讲述一个有关彩塑动物制作工艺程序与操作步骤。讲述民间砖雕、灰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人物彩塑的外形,色彩、花纹与真实的人物有什么区别?民间砖雕灰塑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些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4、教师讲述砖雕、灰塑的特征(如圆拄体、球体)将几个基本形体连接,并进行细部的加工,板述和制作方法。(1)揉、搓、捏、接、贴、压、戳、绘。(2)形体造型概括、头部夸张、装饰色彩鲜艳、制作手工精致。
第8课:走近民间砖雕、灰雕艺术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欣赏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精湛作品,感受人物雕塑的审美特征。
(2)了解塑造人物小雕塑的基本汇语和基本技能。
(3)借助工具运用合适的泥料,创作自己喜欢的人物雕塑作品。
2、过程和方法:
(1)在欣赏评述中了解砖雕、灰雕的艺术特点和实用价值。
(2)在尝试创作中学会合作塑造有细节特征或情境特色和的人物小雕塑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民间艺术感兴趣。
(2)热爱家乡的民间艺术。
(3)树立爱护民间艺术的品德。
二、教学要点:
1、重点:运用合适的泥料,借助塑雕工具塑造、组构不同的人物雕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走近民间砖雕、灰塑艺术
一、教学分析
1、课型与课时
造型·表现
单元主题:雕塑的乐趣
本课的主要内容分成四个部分:第一,以陈家祠的部分砖雕、灰塑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第二,以部分学生作品为例,说明可借鉴的地方;第三,介绍人物小雕塑的制作技法与步骤;第四,以小组形式合作创作一组人物小雕塑。
本课教学以民间美术为内涵,以人物小雕塑创作为钻研表现形式。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欣赏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精湛作品,感受人物雕塑的审美特征;
(2)了解塑造人物小雕塑的基本语汇和基本技能;
(3)借助工具,运用合适的泥料,创作自己喜欢的人物雕塑作品。
过程与方法:
(1)在欣赏评述中了解砖雕、灰塑的艺术特点和实用价值;
(2)在尝试创作中学会合作塑造有细节特征或情境特色的人物小雕塑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民间艺术感兴趣;
(2)热爱家乡民间艺术;
(3)树立爱护民间艺术的品质。
3、教学重点:
运用合适的泥料,借助雕塑工具塑造、组构不同的人物雕塑。
4、教学难点:
(1)对不同雕塑材料的性能把握;
(2)造型细节与色彩搭配的协调。
5、兴趣点:
(1)查询本地区类似课本中的砖雕、灰塑以及民间传说、神话、戏曲中的人物故事;
(2)分组合作创作一组有故事情节的人物雕塑。
6、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
学生准备:资料图片
二、教学过程:
准备阶段:组织教学,做好上课准备。
绍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特
点最鲜明,规模宏大、气势
雄伟的清末民间建筑陈家祠
中的石雕、砖雕、木雕、陶
塑和灰塑艺术,使学生在众
多雕塑中重点掌握砖雕、灰
塑的人物造型古朴、生动的
艺术特点,既让学生感受到
民间艺术的精华,又激发出
学生对人物雕塑创作的兴
趣。
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二(1)什么是砖雕、灰塑艺术。
(2)探索砖雕、灰塑的造型
表现手法及如何将其表现手
法合理地运用到现实的泥塑
造型人物中,并进一步探索
其基本的技能,技法。
(3)如何运用泥料塑造人物
并涂色或烧制成陶。
学生交流探讨与想
象
模仿与练习
(1)引导学生看图,自学泥塑的基本技能,鼓励学生发明创新“技能技法”。
(2)引导学生塑造出人物大的体块和主要结构,并借助工具雕、压、刻出细部结构,进行尝试性的想像练习;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作灵感,塑造出人物小雕塑。
(3)模仿民间砖雕、灰塑中的人物造型的表现手法和技能、技巧,大胆地进行想像、创作,塑造出新的人物雕塑并刻画出人物的特征。
活动探究三创新与创作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进行人
物小雕塑创作。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运用合适的泥料,借助工
具,创作自己喜欢的一个人
物小雕塑作品。
2、较高要求:
细节上能抓住人物的主要
特征,塑造出精雕细刻的雕
塑作品。
3、个性探究:
能以小组形式合作一组有
故事情境的人物小雕塑。
造型表现
活动探究四分享与评价学生交流互评分享与评
价
三、板书设计
8、走近民间砖雕、灰塑艺术
砖雕
灰塑
四、课后小结
加强课堂情境的创设:砖雕、灰塑艺术是岭南地区建筑装饰中最古术的一种装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文化教学中,教师生动、有趣、浅显地描述砖雕、灰塑中塑造的各类人物故事,巧妙地渗透人文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