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戏楼砖雕艺术调研方案
亳州花戏楼砖雕中戏曲舞蹈文化解读

亳州花戏楼,也称亳州大关帝庙、山陕会馆。建于清朝顺治年 间,位于安徽亳州境内。花戏楼中有三绝,即砖雕、木雕和彩绘。砖
爱情等方方面面。 )#砖雕的戏曲人物舞蹈形象特征。(")“艺术化”的服装、道具
雕中刻有大量以折子戏为内容的戏曲雕塑。这些戏曲舞蹈形象历 特征及环境。从服饰上来看,人物的服种不同的审美特征,展现出不同阶级、不同性别不
同年龄的人的不同外形”。在“白蛇传”中,造型形态突出的是许
天地交合和日月交替等现象悟出阴阳交感、 ‘万物一体’、‘天人合
一’的意识”。“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所相信的哲学,人与自然,
仙、法海、白娘子、和尚,每个人物的动作造型是不一样的,通过动 人与社会只有和谐,才能顺应事物的发展。第一,砖雕中的人物与
安徽亳州花戏楼建筑风格探析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山陕会馆是研究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特征的重要历史文物之一,做好山陕会馆的研究、开发利用,将有助于现代人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文化意识及建筑风格特征等,因此其具备突出的研究及学术价值。
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建筑文化,做好安徽亳州花戏楼建筑风格研究十分必要。
1 安徽亳州花戏楼建筑存在的时代文化背景分析清顺治十三年(1656)安徽亳州花戏楼破土兴建。
清朝在顺治、乾隆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稳定,萌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促使依赖运河生存的漕运生意越发兴旺。
在亳州当地,其辖制的河流均属淮河水系,茨淮新河、涡河等构成了亳州管制河流的干流河,其中涡河由于具备河道宽阔、水位深等特点,十分容易开展水运活动。
而涡河边上恰巧正是亳州县城,加之当地药材售卖等商业发展迅速,全国各地的商人都纷纷向亳州靠拢,加速了当地商业经济的发展。
虽然亳州商业发展迅速、商人手握大量财富,但社会地位依旧较低,所以商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力、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便集体或个人出资完成了具有家乡特色的建筑建造,用来休闲、娱乐、洽谈、访友等,以此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关帝庙是亳州花戏楼的前身,清顺治十三年兴建,康熙十五年(1676)经扩建、修理变成戏楼,至乾隆时期又经历了扩修、藻井彩绘等处理,花戏楼便被彻底建成。
清代经顺治帝及乾隆帝统治,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与复苏,并出现了举世闻名的康乾盛世,当时大清国库充盈、民富国强,推动了中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使中国传统建筑业达到了顶峰。
当时,清政府已经制定、落实了“营造法式”等建筑标准,对官式建筑形式进行了严格规范。
由于明清时代制砖技术发展迅速,所以花戏楼建筑采用了砖木混合式搭建方法,而且花戏楼中精美的砖雕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2 亳州花戏楼平面布局分析安徽亳州花戏楼又称“歌台”,本就是演戏时使用的舞台,更是明清年间方便山陕药商途径亳州经商、歇脚的建筑场所,还是对关羽祭拜的重要庙宇,所以又被叫作“山陕会馆”或“大关帝庙”。
亳州花戏楼砖雕中的儒释道文化研究

2019年4月下亳州花戏楼砖雕中的儒释道文化研究*李红锋,陈晓耀(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摘 要:中国有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儒释道是典型代表。
将儒释道文化融入我国的建筑发展史中,使建筑更具文化历史魅力,如亳州花戏楼砖雕中融入了儒释道文化,增强了其艺术的感染性,是文化与建筑有效融合的典范。
文章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释家文化、儒释道的融合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亳州花戏楼砖雕中的儒释道文化,旨在促进我国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花戏楼砖雕;儒释道文化;古代建筑中图分类号:J31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08-0200-01——————————————基金项目: 2018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亳州特色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SK2018A0920)作者简介: 李红锋(1983—),男,安徽亳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主体文化没有断层的国家,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彩、灿烂的文化,深入社会的每一处角落。
其中,以儒释道三大主体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最为巨大。
亳州花戏楼砖雕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建筑代表,融合了儒释道文化思想,使其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同时,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
亳州花戏楼砖雕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道家天人合一、释家彻悟境界三大思想,既是对建筑艺术的传承,也是对文化的传承[1]。
1 亳州花戏楼砖雕中的儒家文化1)福、禄、寿。
入世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显著特征,福禄寿就是儒家入世文化的典型,代表了儒家文化体系下所认定的人生价值。
在亳州花戏楼砖雕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系列作品,如“传胪赐宴”“‘福禄寿’三星高照”“魁星点状元”“鸡鸣戒旦”“五世其昌”等。
老艺人在设计的过程中将福、禄、寿思想融入设计理念中,通过绘制“多子多福” “进士及第” “五子登科”“子女贺寿”等图案进一步呈现儒家文化中的福禄寿思想。
砖雕调研报告模板

砖雕调研报告模板1. 前言砖雕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当前砖雕行业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2. 调研方法2.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砖雕行业的基本信息、市场需求、技术要求等数据。
2.2 实地访谈:走访多家砖雕工作室或企业,与从业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实际情况。
2.3 文献资料:查阅相关行业报告、研究文章等,获取砖雕行业发展的背景和趋势信息。
3. 调研结果3.1 砖雕行业概况据调查显示,砖雕行业主要集中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如河南、山西等省份。
砖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人们的欢迎。
然而,随着现代建筑材料的广泛使用,砖雕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逐渐减少。
3.2 市场需求根据调查问卷,多数消费者对砖雕艺术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其应用范围和价值认知不足。
此外,砖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审美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不太相符合,因此市场需求相对较低。
3.3 技术要求砖雕作品的制作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包括设计、雕刻、烧制等环节。
调查显示,大多数砖雕工艺师在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4. 发展趋势4.1 现代与传统结合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砖雕艺术中,可以使作品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3D打印等,提高制作效率,降低成本,有助于砖雕行业的发展。
4.2 保护与传承砖雕技艺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加强保护和传承。
通过开展培训班、建立砖雕艺术学院等措施,培养更多的砖雕人才,保证砖雕技艺的传承发展。
4.3 拓宽应用领域除了传统的建筑装饰领域,砖雕还可以应用于城市雕塑、园林景观等领域。
发掘多种应用场景,增加市场需求,有助于砖雕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5. 建议5.1 创新设计鼓励砖雕师创新设计,将现代元素与传统砖雕艺术相结合,创造更具时代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砖雕艺术调研报告

砖雕艺术调研报告砖雕艺术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砖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一种,在我国历史悠久,并且在欧洲、亚洲等地也有着一定的发展。
本次研究旨在了解并探讨砖雕艺术的发展现状、技艺传承和应用前景,为保护和传承砖雕艺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砖雕艺术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和艺术家代表作品。
同时,我们还亲临砖雕工坊,亲自体验制作过程,并与砖雕艺术家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三、研究结果1. 砖雕艺术的历史渊源砖雕艺术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砖雕艺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特点之一是运用对称和对比的原则,以及丰富的图案和装饰元素。
砖雕艺术还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砖雕作品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2. 砖雕艺术的技艺传承砖雕艺术的传承一度面临困境,主要原因是传统技艺传承不足和现代化的冲击。
然而,在近年来,砖雕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许多砖雕艺术家开始将传统技艺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独具创意的砖雕作品,同时也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传播和传承砖雕艺术。
3. 砖雕艺术的应用前景砖雕艺术在当代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除了传统的建筑装饰,砖雕艺术还被运用于城市雕塑、园林景观和室内设计等领域。
由于砖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和喜爱砖雕艺术,这为砖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潜力。
四、研究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砖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2. 砖雕艺术的传承面临挑战,但通过创新和传播,砖雕艺术得到了广泛发展。
3. 砖雕艺术在当代的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因此,我们建议在保护和传承砖雕艺术的同时,加强对砖雕艺术家的培养和支持,同时积极开展研讨会和展览等活动,提升砖雕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还可以加强砖雕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推动砖雕艺术在建筑和室内设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亳州花戏楼砖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解读

亳 州 花 戏楼 砖 雕 中的 中国传 统 文 化 解 读
张 辉
2 3 6 8 0 0 ) (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 系 , 安徽 亳州 摘
要: 亳州花戏楼又名 山陕会馆 , 在建筑布局、 整体 设计及 装饰 艺术 上 , 都堪称 中国古代 建筑 的杰作 , 其砖雕 更
是 中国砖雕艺术历经几千年演变的巅峰之作。看似不经意 的砖雕作 品拼合 , 实则为设计者 精心组合 , 力求在 有限 的空间 内, 彰 显中国传统 文化之精髓 。
明清 时期 的商 人 为 了经商 、 聚会 、 议事之方便 , 华 传统 文化 进行 探讨 , 并 把 这些 砖 雕 内容 作 为 一个
以此 丰 富花戏 楼景 区的解说 , 让游 客更 在全 国各 地修建 了许 多会 馆 , 全 国现 存 的会 馆建 筑 整 体来解 读 ,
有8 0余 座 。毫州 花戏 楼属 于其 中一 座 , 为山西 与 陕 多 地 了解 砖 雕 中的传 统 文化 , 从 而 增 加 砖 雕 艺 术 的 达到 弘扬 中华 民族传 统 文化之 目的 。 西商人所建 , 称 之 为 山 陕会 馆 。除 了议 事 、 聚会 之 魅 力 ,
关键 词 : 毫 州花 戏楼 ; 砖雕 ; 传统文化 ; 解 读 中图分类号 : G 1 2 7 ; J 3 1 4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9 2 0 X( 2 0 1 4 ) 0 3 - 0 0 3 9 - 0 4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Cu l t u r e i n Bo z h o u Br i c k Ca r v i n g
学校砖雕特色活动方案策划

学校砖雕特色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近年来,砖雕艺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不仅在建筑装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为了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我们策划了一系列的校园砖雕特色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
通过参与砖雕活动,学生将有机会接触艺术品并深入了解砖雕艺术的历史渊源、工艺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砖雕艺术要求创作者拥有独特的思维和创意,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将被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砖雕活动是一个集体性的艺术创作项目,学生必须在团队中分工协作、互相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4. 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通过举办砖雕特色活动,学校的文化内涵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艺术交流的机会。
三、活动内容1. 砖雕讲座与展览为了提高学生对砖雕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将邀请砖雕艺术专家进行讲座,介绍砖雕艺术的发展历史、特点以及艺术创作方法等。
同时,还将组织一场砖雕艺术展览,展示一些优秀的砖雕作品,让学生亲眼欣赏到真正的砖雕艺术。
2. 砖雕工作坊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砖雕艺术的魅力,我们将组织砖雕工作坊活动。
在活动中,专业的砖雕艺术家将现场示范砖雕的基本操作和技巧,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砖雕作品。
同时,组织一些与砖雕艺术创作相关的训练课程,提高学生的砖雕技能和创作能力。
3. 砖雕比赛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竞争意识,我们将组织砖雕比赛。
比赛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参赛形式。
比赛将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等,以奖励优秀的砖雕作品。
4. 砖雕艺术展为了展示学生的砖雕作品,我们将举办砖雕艺术展。
学生可以在展览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
通过展览,学生将有机会与其他砖雕爱好者交流学习,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亳州花戏楼砖雕中戏曲舞蹈文化解读

亳州花戏楼砖雕中戏曲舞蹈文化解读作者:孟凡翠来源:《艺术研究》2018年第04期摘要:亳州历史悠久,其花戏楼砖雕中刻有大量以折子戏为内容的戏曲故事,通过遗留下来的“做打”等凝固的舞蹈瞬间,结合对其分布、类别、特征等分析,可以得出其“天人合一”的意识、“福禄寿”的追求、“忠义”的赞扬,以及“忠贞”爱情的渴望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亳州花戏楼舞蹈形象砖雕文化亳州花戏楼,也称亳州大关帝庙、山陕会馆。
建于清朝顺治年间,位于安徽亳州境内。
花戏楼中有三绝,即砖雕、木雕和彩绘。
砖雕中刻有大量以折子戏为内容的戏曲雕塑。
这些戏曲舞蹈形象历经历史变迁,形象生动,具有自己独特的美感。
从砖雕保留下来的戏曲舞蹈形象,反映了亳州地区的戏曲舞蹈文化。
一、亳州历史环境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亳州,其历史悠久,其文化源远流长,其地灵人杰。
亳州别称为“谯城”,据考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商汤的发迹之地,曾为三朝古都旧地,是农耕文化的代表,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
亳州自古以来被誉为“华佗故里,药材之乡”,四大药都之首,自古以来就是药商聚居之地,经济较繁荣。
可见,亳州的历史文化及经济的背景,为明清戏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二、砖雕中的戏曲舞蹈形态1.砖雕的分布。
砖雕主要分布于山门“关帝大殿”、西门“鼓楼”、东门“钟楼”上。
山门在中间,西门与东门位于山门两侧呈对称一字排列,三个门均为拱形门。
而砖雕就是在山门之上,据统计共70余幅,主要以戏文为主有56幅,还有砖雕花卉图案20余幅。
其中正门之上戏文为36幅,西门上为戏文11幅(现存10幅),东门戏文9幅。
正门上的砖雕共分8层,西门与东门上的砖雕均为5层,每个门上的砖雕作品大体上呈对称排列。
2.砖雕的类别。
在花戏楼砖雕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寓意吉祥的景物,一类是戏曲折子戏中的场面,在题材上涉及山水、人物、飞禽走兽,据统计,禽鸟33只,走兽67只,人物115个。
景物有“龙腾致雨”、“鱼龙曼衍”、“二龙戏珠”等,人物场面有“福禄寿三星高照”、“鹰扬宴”、“吴越之战”、“白蛇传”等,这些景物与人物都是相互呼应的,例如在山门上的“龙腾致雨”与“福禄寿三星高照”是有对应关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调研实践——以安徽亳州为例
方案四:花戏楼砖雕艺术调研方案
一、活动背景
安徽省亳州市花戏楼的砖雕,属晋派微雕艺术,场面宏大,虽然人物小如花生米粒,但是人物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结构严谨、线条圆润、题材丰富而又有内在联系,同时吸纳了徽派精巧玲珑、刀法严谨的雕刻工艺。
这些砖雕艺术,造型别致,玲珑剔透,玲珑满目,可谓巧夺天工,让人拍案叫绝。
它把阴柔之美呈现到了美学的极致。
方寸之间,展现着大千世界。
亳州花戏楼原名歌台,是一座演戏的舞台,是祭祀山西名人关羽的庙祠,也是明清时山西、陕西的药商在安徽亳州经营药材的联络之地,因此称“山陕会馆”,“大关帝庙”。
关帝庙主殿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6),戏楼增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乾隆年间又增添了许多彩绘和雕刻,它以精湛的雕刻艺术、绚丽的彩绘而驰名中外;整个建筑面积3163平方米,分戏楼、钟楼、鼓楼、座楼和关帝大殿等几个部分。
会馆之所以称为花戏楼,是因为院中花戏楼色彩绚丽、美轮美奂。
亳州花戏楼又名山陕会馆,在建筑布局、整体设计及装饰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其砖雕更是中国砖雕艺术历经几千年演变的巅峰之作。
看似不经意的砖雕作品拼合,实则为设计者精心组合,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亳州花戏楼融北"晋"建筑风格与南"徽"砖雕艺术于一体,成为古代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砖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艺术语言丰富,而且还浓缩着中华文化的精华。
亳州花戏楼精湛的砖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其清新质朴中饱含着中华文化"和"的审美伦理内蕴。
这些砖雕具有极大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砖雕艺术风格和艺术发展成就。
它们以审美表征形式生动呈现了图形文化中的器物意识形态,使审美个体在审美的同时受到"和"的审美道德规训。
通过对亳州花戏楼砖雕的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脱落、酥粉、碱蚀、褪色和整体强度下降等,其原因主要是碱蚀所致。
二、活动目的
调研亳州市花戏楼的砖雕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通过对亳州花戏楼砖雕的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脱落、酥粉、碱蚀、褪色和整体强度下降等,其原因主要是碱蚀所致。
设想采用清洗、黏结、修复、表面封护、整体加固等工艺与措施进行处理,全方位地保护即将损坏的珍贵古建筑——花戏楼。
通过对花鼓楼砖雕艺术的研究,探讨在现代环境装饰中巧用传统元素.结合现代科技,融入现代表现形式.使传统砖雕艺术应用价值得到新的提升。
将传统文化的视觉信号符号和元素合理的融入到现代砖雕艺术中,使传统的砖雕语言成为可转化的现代砖雕艺术语言让人们感受到花鼓楼砖雕艺术新的魅力。
展现我国民间艺术的本土化特征。
三、活动时间
中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调研实践——以安徽亳州为例
四、活动地点
安徽省亳州市城北关隅咸宁街花戏楼
五、活动流程
前期工作:搜集安徽省亳州市花戏楼的相关资料,根据资料整合相关调研问题,以询问安徽省亳州花戏楼的相关负责人。
活动细节:中午12点30出发,13点到达安徽省亳州市花戏楼后进行休整。
14点与安徽省亳州市花戏楼相关负责人开展座谈会,调研当地背景之下安徽省亳州市花戏楼砖雕艺术的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对花鼓楼砖雕文物的保护方式,并在会议上提出大学生角度对于花鼓楼砖雕文物保护的看法。
后期总结:总结组相关人员负责根据座谈会以及在花鼓楼的实地调研进行分析和汇总数据,从而得出亳州人民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花鼓楼砖雕艺术时,应如何促使传统砖雕艺术应用价值得到新的提升,确保花鼓楼砖雕艺术的全方位地保护,并最终推动人们感受到花鼓楼砖雕艺术新的魅力,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并对活动过程做以总结。
六、经费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