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1课砖雕艺术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陶艺之美——苏教版美术教案二十一课教学

陶艺之美——苏教版美术教案二十一课教学

陶艺之美——苏教版美术教案二十一课教学苏教版美术教案二十一课教学在苏教版美术教案的第二十一课中,我们将探索陶艺之美。

陶艺作为一门古老的工艺,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一起学习古代陶艺文化和制作方法,感受陶艺的魅力与韵味。

我们来了解古代中国陶艺文化。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的陶器就已经出现,经过千年的制作和发展,陶艺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陶器,如龙门石窟的壁画中就出现了许多精美的陶器图案。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陶器逐渐从实用工艺品转变为装饰品,出现了许多精美的陶瓷器。

古代的陶瓷器以青、白、黑、红等为基本色调,器形多种多样,有像动物、植物、人物等各种形态,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然后我们来了解陶艺的制作方法。

首先是选择适宜的陶土。

陶土有许多种,一般以黄土、红土、黑土为主。

然后是打窝,将陶土挖出来晾干,过一段时间后再将其砸成细小的块状。

接着是调制泥浆,先将陶土泡水,再搅拌均匀,过筛放置一段时间。

最后是制作陶器,将调制好的泥浆搓成一个个小球,然后逐渐揉成陶器的形状,经过烧制后就能得到成品了。

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例如揉泥时要揉匀,避免出现空气包,以免烧制时炸裂;烧制的温度、时间也需要掌握好,以避免烧坏。

制作陶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陶器也成为了一种需要匠心与耐心的艺术品。

陶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技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陶艺不仅可以用来制作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具,还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制作陶器需要匠人在细节上的精益求精,也需要在形式上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和艺术意识。

因此,陶器不仅是实用工艺品,更是值得我们品味的一种艺术品。

在本课中,我们通过学习古代陶艺文化和制作方法,感受到了陶艺的魅力与韵味。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扬传统技艺,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瓷品,体验到陶艺之美。

2024最新-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教案(优秀5篇)

2024最新-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教案(优秀5篇)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下是编辑sky帮大伙儿找到的5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

四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篇一本课的要点是在电脑上,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学习要求用笔刷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有序进入电脑教室,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使用的电脑,并开机。

老师检查每台电脑的开机情况,遇到电脑故障及时调整学生座位。

二、引导阶段1、复习、启发师:上学期,我们在电脑美术课上学习过运用“画图”程序进行电脑绘画,同学们学会了许多电脑绘画工具的用法,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画。

许多同学还在课后自学了许多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的`用法,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A、你还记得哪些绘画工具?学会了哪些绘画技巧?(绘画工具:画笔、颜料桶、橡皮擦、喷枪、放大镜等,绘画技巧:复制粘贴、反色、裁剪、移动图形等)B、你最喜欢用什么绘画工具?为什么?能不能用你喜欢的工具或绘画技巧在电脑上操作演示给大家看?(请3-5位学生到教师机上操作演示,同时通过网络广播演示给全体学生看。

)2、老师归纳: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演示很好,掌声给予鼓励!电脑绘画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很多,只有多练习、多动脑才会掌握更多的电脑绘画方法和技巧,才能画出更多更好的的电脑美术作品。

”3、欣赏图案,复习“复制、粘贴”。

课件出示上面图案:“这张画你喜欢吗?你知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谁到教师主机上演示给大家看?”主机上打开“画图”程序,画面左上角显示单个小猫图案。

小学四年级美术版与雕塑教案

小学四年级美术版与雕塑教案

小学四年级美术版与雕塑教案一、教案介绍本教案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美术版与雕塑教学内容,旨在通过美术与雕塑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将分为几个部分介绍该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版与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基本的美术和雕塑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4. 提高学生对美术和雕塑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美术版的介绍美术版是指通过绘制和刻画的方式,将美术作品转印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的一种技术。

可以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油画等不同素材进行绘制。

2. 雕塑的介绍雕塑是一种通过切割、雕琢、塑造等方式,将艺术形象创造出来的立体艺术作品。

可以使用黏土、石膏、木材等材料进行雕塑。

3. 美术版与雕塑的结合将之前所学的美术版与雕塑相结合,可以在纸张制作的美术版上加入立体的雕塑元素。

可以使用纸张、纸板等材料进行雕塑的搭建。

4. 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美术版与雕塑结合示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适合的绘画工具进行美术版的制作,然后再进行雕塑的添加。

5. 欣赏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集体欣赏与评价。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回答。

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互相分享和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评估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技巧的掌握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2. 学生自评互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并互相进行评价。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如:你的作品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亮点?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为什么?五、教学反思本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美术版与雕塑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艺术素养和欣赏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雕塑材料的使用不熟练、作品表现力不足等。

四年级美术下册《夸张的纸雕》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下册《夸张的纸雕》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创作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并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从创意、技巧、美观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夸张手法在纸雕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b.你觉得在纸雕创作中,如何运用夸张手法才能使作品更具趣味性?
c.小组内分享各自的想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夸张手法,独立创作一个纸雕作品。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年级美术下册《夸张的纸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是四年级美术下册《夸张的纸雕》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纸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夸张表现手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纸雕的定义、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夸张的表现手法,运用到纸雕创作中。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伊始,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富有创意的夸张纸雕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夸张表现手法在纸雕创作中的应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技能传授
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纸雕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夸张手法的运用。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纸雕的制作过程,重点强调夸张手法在纸雕创作中的重要性。
3.掌握纸雕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刻、拼接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创作出具有夸张特点的纸雕作品。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全(新版)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全(新版)

四年级下册任课:教学进度计划目录内容第一课植物写生第二课放学了第三课快乐的人第四课材质的美第五课有人脸的器物第六课巧用对称形第七课生命之源——水第八课设计生活标志第九课用彩墨画鱼第十课动物的脸第十一课认识中国画第十二课汉字的联想第十三课衣架的联想第十四课艳丽的大公鸡第十五课学画农民画第十六课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第十七课画家凡·高第十八课大师画我也画第十九课电脑美术——你追我赶第一课植物写生课时:2课时任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的特征及其前后关系,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等。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情意目标: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的方法。

难点: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教学准备:花卉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欣赏交流1、欣赏教室里的植物。

师:同学们,喜欢老师带来的植物吗?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植物,为什么?生:……师:你知道它们的名子吗?生:……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盆富贵竹,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开运竹。

你看它造型高贵典雅,青翠欲滴。

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空气,分解有毒物质。

同时它的名字也大有含义,象征着富贵吉祥,开运聚财,所以现在很多人在家里或店铺里摆上一盆富贵竹,希望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植物图片。

师:植物的种类有许许多多,我看到不少同学都收集了植物图片,好东西要一起分享,下面小组内互相欣赏一下彼此收集的图片,说说它的名称以及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欣赏。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收集的植物图片?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生:我收集的是梅花的图片。

梅花一般在冬季开放,味道清香。

师:同学们认识的植物可真不少,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为四年级下册美术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拼贴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加强他们的审美能力。

4.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主题:绘画艺术a)通过展示不同的绘画作品,介绍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绘画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c)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绘画的乐趣和创造的快感。

2.主题:雕塑艺术a)展示一些雕塑作品,介绍雕塑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b)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材料和技巧制作的雕塑作品,理解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c)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雕塑实践,让他们亲自感受雕塑创作的过程和成果。

3.主题:拼贴艺术a)介绍拼贴艺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b)展示一些拼贴作品,并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不同材料的运用和构图方式。

c)组织学生进行拼贴实践,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风格的拼贴作品。

4.主题:书法艺术a)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和特点。

b)展示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字体结构和笔画的运用。

c)教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基础的书法练习。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雕塑作品、拼贴作品和书法练习等形式收集学生的作品。

2.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评价。

3.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资源1.展示绘画、雕塑、拼贴和书法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2.提供画笔、颜料、纸张、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拼贴材料。

3.提供书法练习册和毛笔等书写工具。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增加他们的艺术视野。

四年级美术上册《砖石上的雕刻》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上册《砖石上的雕刻》教案、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毅力,使他们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砖石雕刻作品。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砖石雕刻作品的重要性,增强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美术课程中,已经对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有了较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砖石雕刻这一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但对其技法、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了解尚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b.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c.强调砖石雕刻的技法、审美原则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d.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砖石雕刻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1.必做作业:
a.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砖石雕刻技法,创作一幅简单的砖石雕刻作品,要求具有立体感和美感。
b.写一篇关于砖石雕刻的作品分析,从技法、创意、审美等方面进行评价。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b.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砖石雕刻作品,从技法、创意、审美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一组砖石雕刻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砖石雕刻的知识。
3.教学过程:
a.讲解砖石雕刻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应用。
b.演示刻画、浮雕等基本技法,并分析砖石雕刻作品的审美原则。
c.案例分析:挑选经典砖石雕刻作品进行赏析,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美学特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完整版)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完整规范)

(完整版)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完整规范)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周次内容第一周鸢尾花、植物写生第二周巧用对称形第三周放学了第四周设计生活标志第五周生命之源第六周材质的美第七周用彩墨画鸟第八周用彩墨画鱼第九周刻印的乐趣第十周学画农民画第十一周提袋的设计第十二周降落伞第十三周别致的花瓶第十四周艳丽的大公鸡第十五周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第十六周画家凡高第十七周大师画我也画第十八周电脑美术第十九周精彩的戏曲1 、植物写生课时2 课时课型绘画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内容分析1 .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手段演示、讲解板书设计1、植物写生一、导入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

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你喜欢哪种植物?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2、欣赏美术作品: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小朋友的线描画植物写生画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

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

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六、小结、展示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2 、巧用对称形课时2 课时课型绘画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运用对称的规律。

能力:提高学生剪、贴的制作能力。

情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在几个代表性发展时期的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学会欣赏中国
古代石雕艺术的方法,提高欣赏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喜爱,对祖国悠久文化
艺术的热爱,进而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雕塑的定义与分类及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2.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为什么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著名的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及其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
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应把握的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我国古代的陶塑艺术作品,这节课我们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作品(出示课题,开
始使用课件)。这两节课欣赏的艺术作品均属于雕塑艺术这一大类。

1. 雕塑的定义:
——运用多种物质材料、多种手段(雕、刻、塑、铸、焊等)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感情
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2. 雕塑的分类:
(1)按材料分:石雕 木雕 泥塑、 陶塑、 金属雕塑 。
(2)按形态分: 圆雕、浮雕 、透雕(镂空雕)。
(3)按功能和放置地点分:城市雕塑、园林雕塑 、纪念碑或纪 念雕塑、室内雕塑、案头雕塑。
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偏见压制,中国古代雕塑家地位低微,历史上的许多雕艺术杰作
都不知道作者,更无从探究其个人风格,只能从把握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来认识理解中国古代雕
塑艺术。

在欣赏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3.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首先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然后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最后通过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如: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等方面的分析),提高我们的审美
能力,达到自我陶冶的目的。

陵墓雕刻作品欣赏
陵墓雕刻产生的原因:
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自秦汉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盛行厚葬,在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
一般都要设置石柱、石人、石头兽等,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威严。这些权贵们让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
材料,为他们制作随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具有
明显的时代特征。

陵墓雕刻:是指陵墓建筑中的雕塑部分。陵墓建筑分为地面和地下两部分,。配合地面建筑陈设的各
种石雕和石刻,为地面上的陵墓雕塑,一般来说最为常见,而且规模宏大,成就突出。地下雕塑,则
是地下墓室壁面上的石刻、砖雕的浮雕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

陵墓雕刻的特点,一是服从陵墓整体设计思想,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二是造型趋于神化和理想化。
如何理解陵墓雕刻这两个特点呢?首先应明白陵墓雕刻是陵墓建筑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人认
为:人有灵魂,灵魂不死,应让灵魂有个去处,最好的去处是升入“天堂”。于是人们就修陵墓,并
且将其设计成象征天界的模样,埋葬死者时要引魂,通过陵墓进入“天堂”。所以,帝王陵墓建筑布
局,一般是四面有围墙,设神道,建石阙门。石阙、石兽(神兽)在墓地组成天界的象征。

陵墓雕刻的题材分为仪卫性和纪念性两类。仪卫性题材是按一定礼仪确定的,有华表、神兽、鞍马、
狮虎、文武侍臣、碑碣等。纪念性题材,是为了纪念死者特殊的功绩设立的。例如,唐太宗昭陵墓前,
雕刻其生前有战功的六匹爱马浮雕,即著名的“昭陵六骏”。为它们雕刻的高浮雕高1.7米,宽2米
以上,其形体略小于真马,有的昂首立姿,有的慢步行走,有的快速奔驰,着重体现马的勇敢、驯良
的特性和充满生命力的蓬勃精神。在雕刻手法上严谨写实,刀法简练,结构准确,比例合适,形体浑
厚,富有立体感,整体效果概括简明,极为生动传神,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其享有盛名。

无论那种题材的雕刻,都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例如,华表象征“王者纳谏”。天禄、麒麟等神兽(头
上长双角的称“天禄”, 头上长独角的称“麒麟”,只能用于帝王陵墓。)既是帝王高贵非凡的自
我标榜,又是封建法权不可触犯的象征。俯首屈膝的石马、石羊、石象等,象征驯服与祥瑞,是天下
万民供奉天子的化身。这些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的雕刻,构成宏大威武的气势,给人以既富丽又庄严
冷峻的感觉,使人 产生崇高感,达到宣扬封建法权之目的。例如江苏南京和丹阳一带的南朝陵墓前
的石兽,在重视雕刻的整体感的基础上,都十分强调艺术的夸张和变形,形体上没有繁琐的细节, 使
整个石兽的形体显得更单纯,更富有表现力。例如,《萧景墓石辟邪》,其形态为挺

胸昂首、张口吐舌,似正在发出震天吼声。它是用整块方形石雕刻而成,在平原之上硕大的体量具有
很强的艺术辐射力,仿佛它在控制着这一地域。在各种角度观看,它都给人以气势宏大、雄浑稳定的
感觉。所以,当人们还没有走近这些石兽的时候,在没有弄清它的具体形象和细部刻画之前,首先获
得的是一个形式美的感受,这就是雕塑艺术特别讲究体积意识的原

因。这些造型高大厚重、气势逼人的石刻所显示的矫健有力的外轮廓,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印象,使人
产生对于悠久历史的追忆和丰富联想。

陵墓雕刻服从于一定的程式,并遵循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进行造型。例如,人、兽都雕刻成富有装饰性
和富丽感,使其具有理想化、神化的特点。这种程式规范的艺术造型,隐含着统治者祈盼社稷江山永
久稳固的心理。 (放映录象)

佛教石窟造像作品欣赏
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原始社会的人们无法抗拒各种自然灾害(火山、雷电、
山洪、地震等),对变化莫测、庞大而神秘的自然现象不 能理解,从而引起了恐惧、惊慌和缺乏信
心,这种力量主宰着人们的一切,只有用膜拜、祈祷或用巫术、祭咒、舞蹈等仪式去影响它们,才能
消灾降福,保证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因而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阶级压迫有时
往往比自然灾害更惨重,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总是利用宗教迷信欺骗和麻痹人们的思想,
阻绕人民的革命斗争。所以,列宁指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但是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人民大众,又往往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也
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正如鸦片既是毒品,又是药品,这说明宗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一般来说,古代创造的宗教艺术,当时是一种宗教宣传品,宗教艺术所体现出来
的艺术成就,是人民群众智慧的体现,是人类宝贵的艺术财富。所以,古代遗留下来的宗教艺术,可
以成为我们今天观赏的对象。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主要是佛教石窟艺 术。所谓石窟,是指依山开凿的佛教寺庙。源于
佛教诞生地印度,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山洞中修道成佛的,为了纪念他,也为了便于信徒们
的出家修行,古代印度人便选择远离城市的僻静山崖开凿洞窟,并雕塑佛像和绘制佛教壁画。

享誉世界的四大石窟:
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
1.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是世界闻名的佛教雕塑艺术宝库,位于山西大同五周山北崖。因其山势波折如云,故名云岗 。
云岗石窟依山开凿,始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大小洞窟53
个,佛龛1100个,大小石雕造像51000余身。1500年来,云岗石窟经风雨地震虽有损坏,但近百年
中人为破坏更为严重,帝国主义国家博物馆中藏有从中盗窃的佛头达数百之多 。

课本所选第20窟佛像,由于地震,该窟前半山崖崩塌,致使大佛暴露在外,巍然独存。大佛高13.5m,
面相广圆,两颊丰满,鼻高宽厚、直通广额,眉长弯挺,目光下俯,微含笑意,表情含蓄,于庄严中
流露出慈祥,于和蔼中显出威严,具有稳重如山的崇高感和高深莫测的神秘感。外着袒肩袈裟,衣纹
条条排列形成富有节奏的韵律美。佛像造型,手法洗练,显示出雕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宏大的气魄,
艺术成就极高,为云岗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和云岗石窟的象征。

2. 龙门石窟:
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口伊水两岸长达一公里的山崖上,布满佛教石窟,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
现存窟龛20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奉先寺建于唐代最盛时期,是最大的像龛。
奉先寺像龛前,曾有木结构建筑,后被毁。龛南北宽36米, 东西长41米。龛内主尊卢舍那坐佛是
释迦牟尼报身像,通高17 .14米,头高4米,耳长1 .9米。保存完好的佛像头部造型,饱满秀丽,
轮廓极为优美。雕刻者突破佛经束缚,融进中国女性优美的外部特征:螺形发髻,额部宽广,眉如弯
月,丰颐秀目,鼻梁笔挺,厚唇小嘴,嘴角微翘,带有笑意,身姿端庄稳重,流露出高贵典雅的气质
和雄图大略的英雄气概。其形象与记载的武则天“广额方颐”的相貌相吻合,实质可能是以武则天为
模特儿,难怪大佛宛如高贵慈祥的中年女性。11躯雕像整体为对称布局,主尊居中,余者像众星拱
月般烘托主尊,结合为富有变化统一的整体,是唐代石刻艺术的典型代表。

3.大足石刻:
大足宝顶山位于四川大足城北,全山共有窟群18处,造像10000余尊。宋代的石窟造像具有世俗化
的倾向,《养鸡女》即为代表。这一反映农家日常生活场面的雕像,极为生动亲切,富有生活情趣,
将严肃的宗教内容表现得极有人情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