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砖雕
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砖雕早期临夏县砖雕承袭秦汉遗风,粗犷平实,多单线平刻,变化少,画面单纯。
后来渐至刚劲、稚拙、朴素,以浮雕和浅圆雕为主,缺乏透视变化,强调对称,富有装饰趣味。
宋代砖雕以模拓为主,间以雕刻。
明清后以雕刻为主,间以捏雕,吸收了伊斯兰教构图繁缛、严谨缜密、清雅素洁的格调,藏传佛教构图繁缛宏博、庄严神秘的风格,及道教清静自然、玄妙高古的境界,具有一种缜密、繁复、细致、典雅的品格,形成了独特的砖雕艺术特色。
建国后,在“文革”期间一度冷落沉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再度复苏弘扬,进入振兴期,和木雕、彩绘等姊妹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临夏县古典建筑行业独一无二的特色品牌。
临夏县砖雕雕刻器具主要有折尺、据子、刨子、铲、錾、刻刀等。
铲、錾、刻刀又随工艺要求,分轻重、大小、长短、刃口宽窄、薄厚等类别。
雕刻材料以传统制作的土窑青砖为主,青砖经过打磨后,以切、勾、削、凿、剔等多种手法精雕细刻,拼接安装,全部用手工制作完成。
砖雕作为古建筑装饰艺术之一,主要以梅兰竹菊、福禧禄、八宝博古、翎毛花卉、名胜古迹、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为创作题材。
主要用于寺、庙、观、庵等宗教建筑、仿古楼馆等公共建筑和传统民居中,作为天井、山墙、影壁、廊心壁、丹墀、台阶、下槛、墀头、须张座、屋脊等部位的装饰材料。
既可与建筑工程同时安装,也可在工程完工后安装,也可在原有墙面不动的情况下作固定安装,与整体建筑浑然一体,显得古朴凝重,富丽堂皇,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艺术特色。
砖雕造型技法主要有模拓、捏雕和刻雕三种。
模拓是用各种花纹的砖模把粘土拓制成砖坯入窑烧制而成,如大量的花纹砖;捏雕是用手和模具把粘土捏成各种造型入窑焙烧而成,古建筑中的脊兽、套兽、宝瓶等多用此法;刻雕是在青砖上按图纸用刻刀雕琢而成,随类赋形,深镂浅刻,异常精美,建筑物中的墙饰、台阶等常用此法。
砖雕图案取材丰富多样,大致可分为四类:一为自然类,如梅兰竹菊、牡丹荷花、山川河流、松柏垂柳、珍禽异兽等;二为社会生活类,包括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三为吉祥如意类,如八宝博古、福寿供品、二龙戏珠、五子图等;四为纹饰类,常见的有龙纹、莲纹、牡丹纹、几何纹等,各种纹饰又变化多端,名目繁多。
民间艺术的奇葩——河州砖雕

族 与伊 斯 兰 装 饰 艺术 为一 体 .疏 密有 致 ,层 次 分
明 ,形 式 多 样 ,美 不 胜 收 。另 有 一 幅 《 萄 攀 援 葡 图 》镶嵌 在过 厅影 壁上 ,几 枝葡 萄歪 扭倾 斜地搭 于 竹架 上 ,硕果 累累。 也许艺 人怕 那一 串 串令人 垂涎
组 成 装 饰 ,创 造 出 了 清净 无 欲 的 意 境 ,体 现 了伊 斯 兰 文化 特 色。 目前 ,保 留时 间最 长 的河州 砖雕 是 临夏 市北 寺
影 壁 ,据 说 已有2 0 0 年历史 ,是清 代遗物 。该影 壁高
6 、宽 l米 ,全壁 均 以雕 花青砖 装饰 ,以仿 木结 构 米 3
l 一
。
靼州砖雕分为捏活和刻活两种 。捏活 ,即将调好的粘 蕾
i 土用 手工 或模 具捏 制 、压制 成各 种 图案 ,然后 人窑 焙烧 而
文 图
\ 、
◆ l 成。—般用于屋脊 ,俗称 “ 脊兽”。河州砖雕主要指的是
薹 _刻 活 ,部把 特 制 的青 砖 抛磨 打光 ,十 几块或 者几 十块 拼凑
欲滴 的琼 果 太沉 ,会 滑落地 上 ,便雕 刻 了一根 细细 的 “ 麻绳 ”将 其 枝干 绑在架 上 ,形 象逼 真生 动 ,真 是妙不可言 。
心 天庭影 壁 ,长 7 ,高8 。上 为仿 木结 构砖 雕 房 米 米
誊 神入化的表现手法,是河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誊
临夏 位 于黄 河上 游 ,地 处 黄土 高原 与青藏 高原 的过 渡 地带 。 史悠 久 ,文化 灿烂 。汉 儒文 化 、伊斯 兰文 化和 藏 j 历
一 传 佛教 文化在 这 里相互 浸濡 、融 合 。勤劳 聪慧 的汉 回 、 _ 东 乡 、保 安 、撒拉 等 各族 人 民在 漫 长的历 史长 河 中 ,共 同 一创 造 了丰 富 而又灿 烂 的 民间文化 艺术 。在 众多 的 民间文化 - - 艺术 中 ,砖雕 独树一帜 。
中国传统民居的砖雕艺术

中国传统民居的砖雕艺术我国民居砖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且由于南北地域、⽂化的差异,各地的民居砖雕在风格、⼿法等⽅⾯有很⼤差异。
江南民居砖雕风格纤细、刻⼯精良,空间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富于⽂⼈趣味。
北⽅砖雕构图丰满、纹饰繁缛,⼑法浑厚朴茂,于雄浑之余透出粗犷之⽓。
岭南⼀带民居砖雕⼿法更⾃由,体裁更丰富,民俗趣味浓厚。
在众多民居砖雕流派中,发展最完善、成就最⾼的当数徽派砖雕以及受其影响演化发展⽽成的扬州、苏杭⼀带的江南民居砖雕艺术。
⼀、历代砖⽡发展概述 ⼀、历代砖⽡发展概述 砖雕源⾃古典建筑中的砖⽡作。
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古就有“秦砖汉⽡”的说法。
砖⽡烧作的⼯艺早在西周就有了。
战国时代,随着铁器的使 ⽤和⽊模加⼯技术的进步,许多建筑已⼤量使⽤青砖、城砖等。
两汉时代的砖作叠涩穹隆形墓室代替传统的⽊制梁式墓⽳。
此外,屋舍建筑中⽡作⽇益成为主流,其排⽔筒、拉杆的⽡作雕饰、压模均达到了很⾼的⽔平。
南北朝时期砖雕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佛教建筑,以砖造密檐式佛塔为最佳。
今存河南开封崇明寺塔除塔刹部分为⽯制之外,全由砖砌筑⽽成,塔上的门、佛龛、⾓拉和垂莲柱头很⼤程度上反映出北魏⽯窟造像的风格,是我国早期砖仿⽯构建筑的实例。
同时,南⽅砖⽯墓出现⼤⾯积模压、预制拼装的砖雕艺术,如南京西善桥⼤墓的⽴⾯砖饰,砖饰⼯艺出现规模化发展趋势。
宋代是我国砖雕装饰艺术发展的第⼀个⾼峰,砖仿⽊结构样式已经⾼度成熟。
北宋北⽅辽⾦地区出现了⼤量砖仿⽊墓⽳。
其砖雕规模⼤,⼯艺⼿法成熟,砖雕题材丰富,体现了北⽅游牧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西晋南地区出⼟的50余座⾦代砖墓在形制、构件等⽅⾯⼤⼤超出了礼制规范,装饰风格雄浑博⼤,是历史上惟⼀能与帝后墓⽳相媲美的贵族墓⽳,也是建筑与砖雕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稷⼭马村段⽒墓(前期)和侯马董⽒墓(后期)砖⽯墓是其中的典型。
清代中期以来,⽆论在佛教建筑还是民居建筑中,砖雕均呈现繁缛化倾向,其中以北⽅和岭南民居为典型。
五年级美术上册《民间砖雕》优秀教学案例

1.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态度。
2. 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培养他们保护、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4. 通过砖雕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收获,还能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全面提升,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以砖雕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制作技巧为主线,融入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砖雕的基本技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使他们成为传承民间艺术的使者。在此基础上,本教学案例将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民间砖雕》的学习,教师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利用多媒体展示民间砖雕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砖雕艺术的魅力。
2. 讲述与民间砖雕相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创设模拟情境,如模拟古代工匠制作砖雕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砖雕艺术。
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民间砖雕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民间砖雕》。
3. 教师简要介绍民间砖雕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民间砖雕》ppt课件

6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9
10
我国民间也有很多精 美绝伦的的砖雕艺术,下 面我们来一一欣赏吧!
11
12
13
14
15
作业:
运用合适的泥料,借助雕塑工具, 创作一组人物小雕塑。
16
雕塑工具:
17
雕塑人物步骤:
1、塑出大体块; 2、表现主要结构; 3、雕、压、刻出细部,干透后,可涂上颜 色或烧制成陶。
民间砖雕
1
2
3
同学们知道前面这两张 图是哪儿的建筑吗?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了解他们的 建筑特色吧!
4
5
整座建筑中大量的石雕、砖雕、木雕、 陶塑和灰塑等装饰作品,精雕细刻,令人叹为观 止。其中的砖雕人物,造型古朴生动,人物之间 互相呼应,栩栩如生。反映了民间工艺的精湛技 巧和岭南民间艺术的典型风格。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3.8 民间砖雕丨岭南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3.8 民间砖雕丨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砖雕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培养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语言,进行民间砖雕的设计和创作。
3. 培养学生欣赏民间砖雕的美,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民间砖雕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2. 民间砖雕的艺术特点和价值3. 民间砖雕的制作工艺和材料4. 民间砖雕的图案和寓意5. 民间砖雕的设计和创作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间砖雕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制作工艺和设计方法。
2. 教学难点:民间砖雕的图案设计、寓意理解和创作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民间砖雕实物或图片、教材、教案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砖雕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民间砖雕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民间砖雕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制作工艺和设计方法,让学生对民间砖雕有全面的认识。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民间砖雕的设计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间砖雕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3.8 民间砖雕丨岭南版2. 内容:民间砖雕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制作工艺、图案寓意、设计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民间砖雕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设计方法,表现民间砖雕的艺术特点。
2. 撰写一篇关于民间砖雕的短文,内容包括民间砖雕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制作工艺和自己的创作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顺畅。
2. 学生对民间砖雕的兴趣和参与度如何,作品质量和创作思路是否达到预期。
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8课 民间砖雕|岭南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8课民间砖雕|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砖雕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岭南地区的独特风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砖雕创作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方式,培养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间砖雕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民间砖雕在岭南地区的独特风格。
3. 砖雕创作的基本元素和技巧。
4. 民间砖雕的鉴赏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间砖雕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岭南地区的独特风格;砖雕创作的基本元素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元素进行砖雕创作;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砖雕作品图片、教学课件。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砖雕作品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砖雕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民间砖雕在岭南地区的独特风格,让学生了解砖雕创作的基本元素和技巧。
3.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元素进行砖雕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合作:分组进行砖雕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民间砖雕2. 副岭南版3. 内容:民间砖雕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岭南地区的独特风格、砖雕创作的基本元素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民间砖雕作品,要求运用基本元素和技巧,体现岭南地区的独特风格。
2. 写一篇关于民间砖雕的鉴赏文章,要求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2. 学生对民间砖雕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岭南地区的独特风格是否有了深入了解?3. 学生在砖雕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基本元素和技巧?4.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是否能够积极参与、互相配合?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民间砖雕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岭南地区的独特风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魏氏砖雕简介

魏氏砖雕简介
魏氏砖雕是河南省滑县民间传统工艺中的一枝奇葩。
它的制作历史悠久,在滑县境内流传了一千多年,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
魏氏砖雕是滑县人魏永民先生的祖传绝活。
他出身于武术世家,自幼酷爱砖雕艺术,十八岁开始学刻砖雕,并跟随师傅魏永利、魏永福学习传统砖雕技艺,至今已有二十多年。
他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潜心研究砖雕艺术,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他雕刻的图案既有传统题材又有现代题材;既有人物、山水、花鸟、动物等题材又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他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线条流畅柔美,风格清新淡雅。
其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
其代表作品《百孝图》《八仙过海》《清明上河图》被评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精品。
魏氏砖雕风格独特,技艺精湛。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不断发展壮大。
其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造型逼真,惟妙惟肖;线条流畅圆润;工艺精湛。
——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