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命题揭秘+方法提示+即时巩固):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9张PPT)
2014年高考语文 专题专项复习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思想内容课件 新人教版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 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
课堂示例
[分析]“梅花”这一形象表现了诗人饱受摧残,但至死 也不会改变自己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 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把。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 笑。 [分析]“梅花”这一形象折射出诗人的高尚品格和鲜明 性格,即先行者和公仆的品格,艰危中奋不顾身、转安后乐于 奉献的执着性格。
一枝一叶总关情
[写景诗抒情鉴赏]
写景诗抒情鉴赏要点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沙暖睡鸳鸯。
① 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堂示例
明确:一句一景,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又自然 流畅,毫无雕琢。 ② 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明确: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 的景象。
课堂示例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 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 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鉴赏]
思乡怀人诗鉴赏要点
⑴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 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⑵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⑶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 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 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 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
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
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了解诗歌的题材类型。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不同的主题和 思想感情。
叮咛、赞颂对方; 送别诗 诉说惜别之情; 叙述别后思念 对古代人、事的凭吊; 缅怀先贤、追慕古人; 咏史诗、怀古诗 表达建功立业的愿望; 倾诉生不逢时的感慨; 借古讽今,感慨昔盛今衰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 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 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 度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 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 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 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 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 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 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题乌江 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 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可见,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 角度去思考、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 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 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爱情诗常见意象: 5、 牵牛(牛郎织女):比喻夫妻间的思念。 如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 时七夕笑牵牛。” 6、 金风玉露:表现七夕相会,相逢珍贵。如 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 却人间无数。” 7、 结发:比喻夫妻。如《孔雀东南飞》: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8、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落花喻指年华逝 去,青春不再。如李清照《一剪梅》:“花 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6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评价

高考命题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评价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
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词),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一思想内容类一、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提高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一)忧国伤时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5.请概括诗人的情感。
6.这首诗(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三、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突破口1.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
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典抒情等。
2.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
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景物常常与表达的情感之间有相似性。
3.关注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轨迹。
人物情感的变化是和诗歌描写的景或物的变化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作答时要抓住表现变化的关键字词。
(二)解答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四要求1.审题:两看一定“两看”,一看所给语言材料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指词、句、联、片等),二看是整体型还是局部型。
整体型指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分成几个局部(层次)来看;局部型指分析词、句、联、片的情感,这更需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分析。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评价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2
【知识导图】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3
考向一 思想内容类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类别
考卷
题干示例
词句 情感题
2019·全国卷Ⅰ
2018·全国卷Ⅰ 2018·江苏卷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 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第二板块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从命题研究入手 客观、主观双向切入高考命题
Ⅱ 突破主观题:综合应用“三句到位法”,把要点“抠”对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文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1
01
考向一 思想内容类
02
考向二 观点态度类
03
落实优化案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6
【白话诗歌】 我沿着小溪行走,衣服不知不觉被雾气沾湿,到了正午雾气才渐渐 消散。在冬天温暖的环境中,蚊蚋聚集在一起;人离得还很远,凫鸭就开始骚动。我一 路行来,山中浓荫密布,道路崎岖险峻。远处驿站边衰败的柳树旁,已经可以看到县城 中的袅袅炊烟。这样美丽壮观的景象,我看了一整天。远远看去,山色苍茫寂寥,江水 在夕阳中显得溢满了金辉。我感慨时局动荡,无法为国出力,愧对孔圣人的教诲;我远 离京城的命运,如同王粲一般。我身世飘零凄苦,历经磨难,只能独自嗟叹。
度。
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 2013·北京卷
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上一页
返回导航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课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步骤一)“一枝 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 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 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作为地方官,应 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步骤二)表现了 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步骤三)
分类
示例
1.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考查点一
概括内容主旨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 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 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 作者的创作意图。
[参考答案]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 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 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 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 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一、“分析思想情感型”解题技巧 1.抓住诗题
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 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
之情。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一)忧国伤时
分类
示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考查点二
分析思想情感
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 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 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 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高考语文复习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 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试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 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 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②吾兼吏隐③名。 [注] ①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严武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保举杜甫 为节度使参谋,在幕府当值。②肯信:肯否相信。③吏隐:郑钦吏隐于蚁 陂之阳,杨德周曰:“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公在幕府为吏,归草堂 为隐,兼有其名也。”(《汝南先贤传》) 古人评价“此诗举束缚蹉跎,无可奈何意,一痕不露,只轻轻结语云: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请结合尾联含义简要分析。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乐景、哀景和乐情、哀情,可以是正衬也可 以是反衬)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 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 甫的这两首绝句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何?
答案:前者是乐景衬乐情,后者是乐景衬哀情。
【答题建模】
【回顾拓展】 请填写下表,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纵笔三首① 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②吾。
[注] 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 所再贬儋州(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辖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 时已62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 的困境。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②膰: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熟肉。 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只鸡斗酒:汉·曹操《祀故太 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 三步,腹痛勿怪。”
2014年高考语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4年高考语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边塞征战诗:①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②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三)咏史怀古诗:①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四)别离贬谪诗: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五)思乡怀远诗:①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②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④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六)咏物诗:①内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②常用手法:托物言志。
2014高考前诗歌鉴赏总结

【表一:古诗阅读考查内容】【做过的古诗词梳理】海淀期末漫感①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
②分:料想。
※ “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分) 海淀一模(19分) 古风(其四十六) 李白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①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②,闭关草《太玄》。
注:①当涂:当权。
②扬执戟:指扬雄。
汉哀帝时朝政腐败, 扬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
① 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4分)海淀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
(8感皇恩① 宋·朱敦儒早起未梳头,小园行遍,拄杖穿花露犹泫。
菊篱瓜畹②先生独自笑,流莺见。
著意访寻,幽香国艳,千里移根未为远。
浅深相间,最要四时长看。
群芳休怪我,归来晚。
注释:①词牌名。
②畹:田地。
② 结尾句“群芳休怪我,归来晚”新巧别致,请简要赏析。
(5分)拓展延伸题一 “无理而妙”,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艺术效果。
台湾诗人洛夫也说:有些诗是不讲理的,当理性从诗人的前门进来,灵感则悄悄地从他窗口溜走。
如本诗中的“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等诗句,都体现了“无理而妙”的特点。
请任选上面提到的一句诗,也可选取其它诗句,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无理而妙”的理解。
(200字左右,12分)评分标准及具体分析2分(照抄得1分。
有自己的理解,对“无理”或“妙”中一点写具体透彻,即可得2分) 2、结合诗句阐释分析,7分① 引用恰当诗句并解释,1分② 分析诗句中的“无理”处,2分 ③ 分析诗句的“妙”(艺术效果),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本题选取了一首宋词作鉴赏材料,考
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理解诗词内
容是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联系注
释中的信息:遇人讥讽“大笑”人为
“良匠”,“看我碧霄中”等,可以总结出 答案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
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 诗人的人生态度:幽默、乐观、志向高远。 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
【命题揭秘】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理 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感情基 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这个考点高考试题 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高考对于“把握诗 歌的思想感情”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 式: 1.“„„”一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2.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3.“„„”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 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
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 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 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 《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 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 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方法】 1.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 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 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 深入体悟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 的前提条件。 2.分析要细致。首先,必须引用原诗中 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能脱离原 诗泛泛而谈。其次,注意点面结合,既要 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剖析。
注意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印证,而
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
不只是空洞地下结论。 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命题揭秘】 高考对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 度”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 的看法。 2.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 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 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两者 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 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知识精要】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 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 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 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
1.忧国忧民。有的反映战乱离散的痛苦, 如杜甫的《春望》;有的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的揭露 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如杜甫的“朱 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的表达对国家 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林升的《题临安邸》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有 的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如陆游 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有的 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如杜甫的 《兵车行》。
2.建功报国。有的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 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黄 沙百战穿金甲)、陆游《书愤》;有的表达贬 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 的《琵琶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有的抒写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 的激愤,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 有的抒写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 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 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 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 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考点分解二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示例2】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
3.思乡怀人。写天涯羁旅的愁思,如孟 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的《商山早 行》;写思亲念友的孤独,如王维的《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 死两茫茫》;写边关征夫的思乡,如范仲淹 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写闺中怨妇 的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写依依惜别 的深情,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渭 城曲》;写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 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 理之处,但其实却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 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 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 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限定时间: 你应该在15分钟内完成题目。 方法指导: 做题前,你应关注两个细节: 1.找到直接表现情感内容的词语; 2.分析写景叙事涉及的意象。
3.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能理清 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 或以偏概全。 4.评价要恰当。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 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要避免失 去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 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 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 有失公允的。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 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 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秋。”
1.(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下面的题目。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 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 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 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
【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第一步,旗帜鲜明表态,不 能模棱两可。第二步,抓住诗句具体分析, 一句一句地说。第三步,要有一个归纳总 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第二种模式: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第二步, 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 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知识精要】
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如答“不恰当”,可从 诗歌的高妙之处是观画者被吸引进入画面境 界因而勾起思乡之情,来衬托画的逼真和画 画者技艺的高超。诗的趣味性就在于欣赏者 与画画者产生了共鸣,共鸣的结果是欣赏者 误以为这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这完全符合 艺术的表现方式,那种认为“‘太过’、太 夸张”的人,其实是理解浮于表面,未领会 该诗艺术的妙处与佳趣。当然,学生只要答 出其中一种即可,可以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 也可以认为前人的说法不恰当,只要言之成
2.(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目。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③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
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 【注】 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
画夹:分页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 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追怀秦朝,诗人通过 描写荒凉的景物来表达这种怀古伤今之情。 首联直言“荒郊”“消魂”便透露出了这种 情愫,颔联中“春草尽”“古碑存”便进一 步触发了诗人对秦朝的怀念,颈联进一步的
问题诊断——概括不全,缺少分析
【答题方法】 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 诗人内在情感。 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 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 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 作者情感变化。 4.抓住注释,提取暗示内容。注释有时 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
【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 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 “描写了„„”“抒发了(表现了)„„”。 (也可以先揭示情感,再具体描述)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
告诉读者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 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 表达的志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等, 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 感状态。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 分野。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抓住体现作者感情的 关键词语,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对钓翁的生活 描写体现出来的。“茅舍竹篱”写钓翁生活 简朴,生活虽简朴,却有“欢笑”,更通过 “缩鳊圆鲫入轻笼”这一细节表现了钓翁生 活中的欢乐,从而表达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 自在生活的仰慕之情。 答案 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 活的仰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 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 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 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李 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 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 月闲。 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 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 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
解析 回答此题时,首先应明确诗歌写到了 哪些意象。词中写到的意象主要有山、水、 枫叶、菊花、大雁以及月。其次应抓住描写 意象的修饰语从不同角度分析,如 “烟”“丹”“高飞”等。 答案 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这首词以远山、 烟水、枫叶、菊花、塞雁等共同构建了一个 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愈发深 重,内心更为凄冷。 或: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相思枫叶丹” 喻示着相思的热烈,正因为内心里装着所思 念的人,所以内心是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