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A
2010浙江卷 2004年以来 中国通过原始创新、 浙江卷) 年以来, (2010浙江卷)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 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 创新成果。 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 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 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 技术输出国。 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创 新 是 民 族 进 步 的 灵 魂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 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③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重点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 )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②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文化等各方面创新
B
知识结构
辩证否 定观
方法论
创 新 意 识 与 社 会 进 步
树立创 新意识 是唯物 辩证法 辩证法的 的要求 革命批判 精神
①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不唯书,只唯实。 上,不唯书,只唯实。 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 ② 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 ③ 要立足实践,与时俱进。 要立足实践,与时俱进。
方法论
敢于突破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 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 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开 拓新境界。 拓新境界。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是民 族进步的 灵魂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二政治精品教案:《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新人教版必修4)

四队中学教案纸(备课人:胡高峰学科:高二政治)
备课
时间
11.9
教学
课题
教时
计划
1
教学
课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教学反思
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对实践的推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板书)
(1)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2)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简单解释材料中涉及到的三种思维方式)
(1)模糊直观的思维方式:古代科技水平较低,人们认识对象范围小,认识水平低,没有能力认识事物的内在构成和联系,局限于对事物现象的直观性,表面性,局部性和偶然性的经验性认识,因此习惯于整体,模糊,直观的思维方式,忽视对事物的精确的量化和分析。
[思考]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生)
师:归纳,(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板书)
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共23张PPT)

创新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客观实 际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必须从变化的实际出 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辩证法:①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 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创新就是要反对因循守 旧,思想僵化,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辩 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③辩证法的革命批 判精神要求我们思想观念要随着事物的不断变 化而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认识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疑解难】
任何创新都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吗?
创新要把握已知规律,以科学理论的指导。 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没有站在人 民利益的立场上的创新,对社会的进步发展会产 生阻碍作用,最终会失败。 例如: 焦耳曾经有追求永动机的设想,没有成功; 我国的“大跃进”没有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文化角度
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 决定的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 新,使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 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它的形成离不开哪些方面? ①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③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
④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⑤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4.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 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 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意义)
高中政治 必修四哲学生活 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他对现代流行乐坛 的影响力无人能及。
他被称为世界流 行音乐之王。
杰克逊的创新成就
他的梦幻太空舞,他的独特唱腔,他的黑 1 西装九分裤白色长筒袜,引领了追捧潮流。
他拍摄了全球第一支现代MV,令这种音乐 2 形式几乎遍布整个现代流行音乐界。
他还致力于慈善。他的传奇一生,已经超出 3 了流行音乐巨星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的象
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高二政治组
现实透视
由于缺少 由于缺少 由于缺少
由于缺少
……
, 我国企业面临着“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的尴尬;
, 中国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买回一架A380飞机(2.95亿美元);
, 我国企业不得不将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 30%-40%支付给国外专利者;
, 面积只相当于我国一个中小省份的韩国竟以中国汽车业的 “祖师爷”自诩;
一、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
◆创新 ●更新了 生产工具 ●促进了 生产技术 ●提高了 劳动者 的素质 ●开辟了更广阔的 劳动对象 。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征。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角度)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 推 动科枝的发展,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 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提高。
(2)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现实透视
由于不断创新, 我国高速铁路才会从空白到领跑世界,世界最快列车才会驰 骋于沪杭高铁;
10.2(导学案)

第十课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创新的作用难点: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三、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一)基础知识自主探究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创新与科技的关系:科技的本质就是_________。
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_____实现的。
②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_________,开辟出更广阔的______________,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①实践基础上的_____________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通过理论创新推动_________创新、科技创新、_________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①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____________决定的。
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______________和思维方式的____________。
实践基础上的___________和理论指导下的_____________,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②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_________实现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_________,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______________,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_________。
[重要提示] **创新(主要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哲学依据1、唯物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所以要求我们必须从变化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精选版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ppt课件

三个代18 表
推动
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推动
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列举我国现代在理论、制度上的创新事例。
如“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 、“五大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 念” 等重要思想的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 提出,推动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什么关系?
8
想一想他们能拉多重?
9
想一想它又能拉多重?
10
想一想他们能采多少?
11
想一想它又能采多少?
12
长虹始创于1958年 ,历经多年的发展,长虹完成由 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战略转变,成为集电视、 空调、冰箱、IT、通讯、网络、数码、芯片、能源、商 用电子、电子部品、生活家电及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等产 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 国企业集团 。长虹公司通过不懈努力,强化技术创新 工作,采用开放式管理体制,依据企业自身技术定位, 按照技术战略、技术计划、技术实施三个层次逐步建立 起较为完善的长虹技术创新体系,保障了技术研发始终 满足企业面临的不断升级的市场竞争需求,使公司在主 导产品的核心技术及其商品化进程中经历了由引进技术、 联合开发到自主开发三个阶段。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
1、科学的本践学创基技新础术推上推动的动生理了产论人关创类系新社和是会社社的会会各制发个度展方的和面变变进革革步的先政 角导治 度。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韩非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 亦不变。”
发展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对立
董仲舒
“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 事物是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 黑格尔 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动。”
“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 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
全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杜林
对立
一、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坚持 唯物辩证法: 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 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参考答案: 创新托起中国梦;知识改变人生,创新 成就梦想。
[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创新的意义。要注 意,既然是广告,就应该从好处、意义 等角度入手。结合材料,从教育创新对 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的作用等角度拟定。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真题演练:
(2014新课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 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 忆自己的中学生活: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 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 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 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 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 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新事 物的 产生 和旧 事物 的灭 亡
树立 创新 意识 民族 进步 的灵 魂
发展 静止
形而上学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 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荀况
“生到死,彼此孤立互不相干。”
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能力提高·论述题
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现象,既是党和 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青年学生所 关心的社会问题。
请说明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上,怎样坚持 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①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要坚持用联系的 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和防 止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哲 联系 发展 观 的观 的观 点 点 点 学 全面 承认 的观 矛盾 点 孤立 的观 点
有利 就为, 世外 没利 桃园 不为
静止 片面 否认 的观 的观 矛盾 点 点
课堂探究 以下成语、俗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①滴水穿石 ②物极必反 ③刻舟求剑 ④断章取义 ⑤墨守成规 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⑦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③④⑤ 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⑦⑧⑨ 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课堂巩固
1.追求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 里记载着这样的话:“苟日新,日日新,又 日新。”《易传》说:“日新之谓盛德”。 上述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①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②只有创新,我们才能促进民族进步 ③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④要坚持制度创新
A.① ② C.③ ④ B.② ③ D.① ④
2.创新的社会意义:P78①创新推动____________的发展。(经济角度) ②创新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革。(政治角度) ③创新推动______________的发展。(文化角度)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P83 ▲ ①唯物辩证法主张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 ②形而上学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 ③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 认_______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理解:要推动事物的发展必须创新,但创新仅仅是事 物发展的一个主观条件。
“创新”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 ②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统一。 ①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 辩证法: 点看问题发展。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 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 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 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 发展的实际,既破又立,与时俱进。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 认识论: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推动
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推动
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如“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 提出,推动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角度)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创 新 是 民 族 进 步 的 灵 魂
一万个后来者,
不如一个开拓者。 ----创新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为什么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因为:(三个方面+结论)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角度)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文化角度)
结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
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推动
社 会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角度) 理论创新
B 滴水石穿
C 物极必反
D 刻舟求剑
E 断章取义
答案: ADEFJ
苹果公司的 iPhone 产品大部分是在中国完成加工的 ,但是一部批发价为178.96美元的iPhone,中国的加 工企业仅能获得3.6%的价值(约6.50美元)。
这是为什么? 这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
牢固树立创新意识! 努力培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
唯 基本观点: 发展的观点 物 辩 根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 (实质和核心) 证 法 根本要求: ——创新 联系的观点 总 特 征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
教材P83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 分歧之一 联系的观点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让我们一起创设出超“iphone5”的中国手机!
①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②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灵魂、不竭动力、源泉
1、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 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根本分歧
发展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承认矛盾,事物 否认矛盾,事物 内部矛盾是事物 变化原因是外部 发展的源泉 力量推动
在下列各项中选出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A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F 墨守成规 G 失败乃成功之母 H 统筹兼顾 I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J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 )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第一、“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理解:是一种辩证的否定。
第二、凡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理解:创新的结果必然是新事物的产生,但并不是所有 的新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新出现的事物并不都是 新事物。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 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 ②创新更新了生产技术 ③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政治角度 )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文化等各方面创新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文化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