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知识点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 早期诗歌:国风、邶风、楚辞等- 国风:以山川河流、动植物、人民生活等为题材,以畅游山水、游乐自在、明忌悲追等表现手法刻画出儿女情长、田园生活和壮丽山河。
- 邶风:以家庭亲情、爱情及国家问题为题材,以亲情厚重、悲凉萧瑟、社会风尚等表现手法刻画出人性弱点、生活疾苦和社会腐败。
- 楚辞:以爱国之情、抒发个人遭遇、艰难求索和追求自由为主题,以豪放、激昂、激愤等表现手法刻画出个人奋斗、政治抗争和爱国情怀。
2. 宋代诗歌:唐宋骈文转变为自由散文- 唐宋骈文:诗歌通常遵循宫、商、角、征、羽五声,内容受到严格限制,注重音律和韵律的工整。
- 自由散文:突破了韵律和格律的束缚,诗歌不再拘泥于严格的形式,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突出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3. 唐代诗歌:杜甫、李白等代表作家的创作风格与特点- 杜甫:以忧国忧民、抑郁愁怨、仰天叹息为主题,以伤感、孤独、悲情的情绪和写实手法刻画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 李白:以豪放、激情、奔放的诗风和广阔、辽远、奇特的意境为特色,以追求自由、陶醉于自然和壮丽山川为主题。
4. 宋元诗歌:以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为主要流派- 边塞诗:以塞北边塞的军事生活、士兵辛苦战斗、边城风情和抗敌英勇为题材,以咏史抒怀、抒发爱国之情、表达自己的遭遇和奋斗意志为主要表现手法。
- 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的优美风景、安闲自在、恬静舒适为题材,以描写山川河流的秀丽景色、田园生活的幸福和宜人气氛为主要表现手法。
二、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社会现实主义倾向,强调真实、直接、自由的表达方式,提倡对传统文化的批评和颠覆。
2. 五四运动和新诗运动: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倡导个人自由和人道精神,在创作风格上强调新意、新形式和新语言,形成了一批有活力和革命精神的新诗作家。
3. 抒情诗:以表达深情、内心的愿望和感受为主要目的,强调自由、个性和情感的独立性,追求真实、简练和直接的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鉴赏一首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高中语文考试中是必考的内容。
在本文中,将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诗歌的基本元素1. 诗歌的韵律:诗歌是一种有规律的表达方式,韵律是其中重要的元素。
诗歌中常出现的韵律有押韵、格律、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形象化手法,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3. 诗歌的修辞:修辞是诗歌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二、诗歌的体裁1. 温婉娴静的田园诗:田园诗是描绘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诗歌,常用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2. 雄浑激烈的史诗:史诗是描写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的长篇诗歌,具有叙事性和史诗性的特点。
3. 悲壮浪漫的抒情诗:抒情诗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诗歌,情感真挚、内容丰富。
三、诗歌的流派1. 唐诗: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常见。
其中,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是唐诗的经典之作。
2. 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以抒发爱情和婉约之美著称。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是宋词的代表作。
3. 现代诗:现代诗是指近现代以来的诗歌形式,具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点。
胡适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余光中的《乡愁》等都是现代诗的代表作。
四、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1. 对景写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2. 抒发感情:通过表达内心的情感,使读者共鸣。
3. 借物抒怀:通过描写特定事物,抒发情感或阐述思想。
4. 比喻和拟人:通过借用其他事物的形象,形容诗中的对象或情感。
五、名家名篇1. 《静夜思》-李白: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表达了诗人在宁静夜晚中思乡的情感。
2. 《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壮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诗歌鉴赏总结知识点汇总

诗歌鉴赏总结知识点汇总一、诗歌的形式1. 诗歌的格律诗歌的格律包括韵律和节奏两个方面。
韵律是诗歌中音节的排列规律,包括押韵、偶句、单句等形式;而节奏是指诗歌中音节的重音与轻音的分布规律,包括句子的断句、韵律的变化等。
2. 诗歌的体裁诗歌的体裁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古代诗歌的形式体裁,如词、曲、赋、律等;近体诗则是指近现代诗歌的形式体裁,如诗、词、曲、律等。
二、诗歌的语言特点1. 比喻与象征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意义不同但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思想情感;而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具象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抽象思想情感。
2. 意象与意境意象是指诗歌中具体形象的描绘,是通过对物象的感性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意境则是指诗歌中所营造的氛围、情感、意义,是在意象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一种心理感受。
三、诗歌的艺术特征1. 诗歌的美感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它可以通过音韵、形象、意境等方面来激发读者的审美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诗歌的意义诗歌是一种具有思想和情感表达功能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对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表达来传达诗人的情感、思想和人生观念。
四、诗歌鉴赏的方法1. 整体鉴赏整体鉴赏是指从诗歌的整体结构、意义、语言、节奏等方面来把握诗歌的艺术美感和思想情感。
它要求我们对诗歌的整体结构有全面的理解,从而领会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2. 细节鉴赏细节鉴赏是指从诗歌的语言、意境、形象等细节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诗歌中具体细节的描绘和运用来挖掘诗歌的深层意义,从而丰富我们对诗歌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的实践1. 阅读与品味阅读是进行诗歌鉴赏的基本前提,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增加我们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2. 体验与表达通过对诗歌的品味与体验,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诗歌鉴赏。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达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领悟。
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类型与形式1. 诗歌的类型诗歌的类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古体诗是指古代的诗歌形式,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近体诗是指近代的诗歌形式,包括律诗、绝句、词等;现代诗是指现代的诗歌形式,包括自由诗、散文诗等。
2. 诗歌的形式诗歌的形式包括律诗、绝句、七言诗、五言诗等。
律诗是指按照规定的格律和韵律写成的诗歌,如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是指四句的五言或七言诗,每一句都是独立完整的意境;七言诗和五言诗则是按照七个或五个字来组成一句。
二、诗歌的艺术特点1. 抒情性诗歌具有较强的抒情性,能够表达诗人的感情、情感和情绪,将心灵的声音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意象性诗歌具有丰富的意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表现,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强烈的形象感受,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 音韵美诗歌注重韵律和音乐性,通过韵律和节奏的组织,使诗歌具有优美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4. 紧凑性诗歌具有简练、凝练的语言风格,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使诗歌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文学表达。
5. 象征性诗歌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意象的运用,使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思考。
三、诗歌的鉴赏方法1. 阅读阅读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通过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情感,感受诗歌的特有魅力。
2. 分析分析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意象等方面,了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分析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 比较比较不同诗歌之间的异同,了解不同诗歌的特色和风格,从而加深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4. 联想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联想和想象,将诗歌中的意象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情感,进一步感受诗歌所呈现的世界。
5. 体验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体验诗歌所带来的美感和情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内涵和精神内在。
四、诗歌的背景知识1.文学史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诗歌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文学理论对诗歌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

诗歌鉴赏知识点一、读懂诗歌(一)读标题,挖信息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
(二)联作者,知人世“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歌时,必须注意作者的遭遇、境况,注意作者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三)抓情语,明主旨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紧紧抓住,这是理解诗情的一(四)读注释,明暗示诗歌后面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会对读懂诗(五)读懂诗歌语言翻译时注意:理解词语的活用、还原错位的语序、补充省略的成分。
(1)词类活用: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镜”,名作动,照镜子)(2)语序颠倒: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成分省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六)借试题,巧理解①四个选项一般是按照诗句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②信息量大,包括内容、情感、语言、手法、主旨等丰富信息;③只有一个错误选项,并且大多是在细节上设误。
选项有75%的内容是正确的。
抓住它们,再加上自己的阅读理解,读懂诗歌便已成竹在胸。
二、常见题型题型一:人物形象类(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一、诗歌鉴赏的定义诗歌是文学创作中最为古老、最为基本的一种文体,它通过鲜明的音韵、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表达诗人的情感、思想和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
而诗歌鉴赏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如何理解、分析与欣赏诗歌作品,揭示诗歌的艺术特点、创作技巧和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提高审美水平、拓展文化视野的目的。
二、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理解诗歌的表面意义理解诗歌的表面意义,主要是通过对诗歌的字面意义进行解读,掌握诗歌的主题、情感、形式和结构。
首先要仔细阅读诗歌,理解其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的意义,然后根据诗歌的整体结构和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基本意思。
2.识别诗歌的隐含意义诗歌的艺术魅力往往在于它所包含的隐含意义,这需要读者在理解诗歌的表面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诗歌内在的隐喻、象征、意象等手法,挖掘诗歌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同时,也要考虑到诗歌所处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与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3.分析诗歌的形式与语言诗歌的形式与语言是表现诗歌艺术特色的重要方面,需要通过对诗歌的韵律、格律、修辞、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诗歌的声、色、调,了解诗歌的音韵美和意象美,把握诗歌的整体风貌。
4.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需要全面考察诗歌的创作背景、文学地位、美学成就和对读者的感染力等方面,从而客观地评判诗歌的艺术水准和思想情感的深度与广度,为对诗歌的鉴赏提供依据。
三、诗歌鉴赏的主要内容1.诗歌的韵律与格律诗歌的韵律和格律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规律,包括平仄、押韵、节奏等方面。
通过对诗歌的韵律和格律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诗歌的音韵美和韵律美,了解诗歌的结构、形式和节奏,从而更好地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诗歌的意象与比喻诗歌的意象和比喻是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意象和比喻,诗人可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表达思想,产生强烈的审美效果。
因此,要深入挖掘诗歌中所运用的意象和比喻,分析其隐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从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歌的基本定义1.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以音韵和意象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对节奏、音调和韵脚的运用,产生一种美的效果。
2. 诗歌具有高度的文学性,通过对抒情、叙事、描写等元素的运用,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2. 解读诗歌中的典故、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抒情、叙事、描写等特点。
3. 分析诗歌的音韵结构、韵律格律和节奏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声音美。
4. 对诗歌的意象、比喻、意境进行深入品味,探究诗歌的意境美和心灵共鸣。
三、诗歌鉴赏的重点内容1.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对诗歌的文字、意境等进行分析,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2. 诗歌的形式与结构:包括诗歌的韵律格律、节奏感、音韵结构等方面的审美特点。
3. 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探究诗歌中所运用的意象、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把握诗歌的形象美和意象美。
4. 诗歌的语言与表现:分析诗歌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渲染,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抒情美。
四、诗歌鉴赏的技巧与方法1. 通读全文,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基本内容。
2. 熟悉诗歌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关注诗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意象与比喻,品味诗歌的形象美和语言美。
4. 重点品味诗歌的主题和意义,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思想价值。
5. 注意诗歌的音韵格律和节奏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声音美。
五、诗歌鉴赏的实践与应用1.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2. 经常参与诗歌欣赏、讨论和赏析活动,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水平。
3. 培养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增进对诗歌的喜爱和理解。
4. 关注当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拓展诗歌鉴赏的视野和境界。
总之,诗歌鉴赏是一种富有情感、想象和理性的审美活动,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和深入的思考去领悟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积累,我们可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知识点一、意象【部分常见意象所寄寓的情感】思乡类:孤灯、孤云——孤苦的思乡、思亲情、游子情,或孤独、失落的感觉。
飞镜、明月——望月怀远、思乡、思亲情,别离思聚;或发怀古之幽思。
落日——故人情。
日暮——思乡。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双鲤、鲤鱼、鲤素——传递书信,信、音讯。
尺素:、札、书札——信。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浮云、孤雁、飞蓬、孤蓬、归蓬落帆、断鸿、——:孤寂的游子。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戍鼓、雁声——离别、思念之悲凉。
玉关情、羌管——思念征人远戍或征人思归。
战争类:投笔——弃文从武。
长城——守边的将士。
朔马、胡马、楼兰——:边境之敌。
胡霜——边地。
撞金——止行阵。
鸣鼓——进军。
边声、角起、角声——军中号角吹响。
戎旌——军旗。
千嶂、孤城——边塞之荒凉山水田园诗类:闲云、野鹤——隐居之闲适、怡然自得。
其他类: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武陵人——桃花源旧家燕子——物是人非的伤感。
庄生梦蝶——美好而虚幻。
红豆———爱情或相思。
比翼、比目、双栖——夫妻恩爱。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商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五柳——隐者鸿鹄——人有远大志向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牧童——淡泊,田园生活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青云——高的地位青紫——高官显爵丁香——愁心或情结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蝉鸣——悲秋青天——清官落花——:伤春落叶——:秋天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有时也有思乡之意。
如“日暮乡关何处是”。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出山——①首次当官②隐居后又出任官职。
考查意象类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第二步,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意象第三步,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二、意境的词语动(活泼、风趣、热烈、繁华、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孤清、澄清),悲(悲凉、悲壮、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壮(壮阔、壮丽、空旷、清远、慷慨、雄浑),美(优美、明丽、雅致、清新、自然、质朴、含蓄、飘逸)。
寥廓、雄奇、旷远、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闲适、缠绵、清新、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空灵、苍凉、雄浑、旷远、开阔、壮美、明朗、祥和、民风淳厚、和谐、清隽、质朴、冲淡、清远、惨淡、阴晦、沉郁、幽静、清幽……)的……(行旅图、行军图、春色图、离别场面、战争画面、渔家生活画面、农家生活画面、……)生活画面。
——此情景交融的生活画面即意境。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考查意境类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三、人物形象1.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1)概括形象特点;(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指出形象的意义。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
四、语言风格熟悉作家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郊寒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平淡而有味清新自然质朴通俗(明浅如话)俗语俚词入诗通俗凝练冷峻镂金错采自然流畅,不事雕琢清丽隽永绚丽明快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含蓄委婉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平(平易、自然、质朴、简洁)、雅(清淡、素雅、清新、典雅)、华(华美、绚丽、明丽、晓畅)、婉(委婉、含蓄、沉郁、凝练)神(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壮(悲壮、豪放、雄浑、粗犷)清新自然朴实无华行云流水华美绚丽明白晓畅语音:⑴平仄韵律、押韵,——造成音韵美、抑扬美、回环美。
⑵叠词,造成音韵美、抑扬美,或使声音响亮。
或摹状声色行态,或强调某种情感五、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分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三大类和其他表现手法。
(一)修辞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排比、对偶、夸张、反复、双关、通感、互文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①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
】“柳”谐“留”,“秋”谐“愁”,“丝”谐“思”。
“晴”谐“情”,“莲”谐“怜”,爱怜,借以表达爱情。
②语意双关。
“夜正长,路也正长。
”3、互文表现形式:(1)、同句互文。
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
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东犬西吠”亦属此类。
(2)邻句互文。
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
这类句子又可分两类:1、双句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多句互文。
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中学课文中运用互文的古诗文句子是很多的,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阿房宫赋》)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阿房宫赋》)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察今》)(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成语:南来北往南征北战七嘴八舌百孔千疮人仰马翻手忙脚乱红男绿女东拼西凑奇山异水五诵诗书”句,亦属此类。
4、通感利用诸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表达效果:感觉互换,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如: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4、晨钟云外湿5、甜美的歌声(二)、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卜算子·咏梅》,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全词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作者以梅花自喻,将梅花人格化。
词句写出了梅的风格神韵,写出梅花的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谄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一般是咏物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古讽今。
托物寓理,借事喻理。
例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的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三)、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
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
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
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你自己想她怎么美,她就怎么美。
描写方法:细节描写、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1、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简单来说,细就是细微,在其不经意中的特写镜头似的放大,节就是关键,对整首诗歌表达情感、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