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基础知识培训(理论)200806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章城镇污水得组成及城镇排水系统⏹一、城镇污水得组成⏹1、综合生活污水——就是指居民生活活动中所产生得污水,主要就是厕所、洗涤与洗澡所产生得污水。
综合生活污水由居民生活污水与公共建筑(如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得排放污水组成.⏹2、工业废水——就是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得废水。
⏹其成分复杂,主要由产品得种类、原材料、工艺过程所决定。
当工业废水所含污染物质得浓度不超过国家规定得排入城镇排水管道得允许值时,可直接排入城镇污水管,当浓度超标时必须经收集后在废水处理站进行预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入城镇污水管或排放水体,也可再回收利用。
3、入渗地下水—- 就是通过管渠与附属构筑物破损处进入排水管渠得地下水.因入渗地下水不可避免得存在,也成为城镇污水得一个组成部份.入渗地下水得量与城镇管网得建设及当地地下水水位情况有关。
4、降水—- 就是指地面径流得雨水与融化得冰雪水.雨水比较清洁,一般不需处理可直接排入水体,但降雨初期得雨水却挟带着空气中、地面上与屋顶上得各种污染物质,尤其就是流经炼油厂、制革厂、化工厂等地区得雨水,可能含有这些工厂得污染物质,其污染程度不亚于生活污水。
因此,流经这些地区得雨水,应经适当处理后才能排放到水体。
在截流式合流制得城镇排水系统中,城镇污水也包含降雨初期被截流得雨水(降水)。
二、城镇排水体制城市污水就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就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得管渠系统来排除,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得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得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得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分流制及混流制三种类型。
1、合流制排水系统:就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与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得系统。
国内外很多老城市以往几乎都就是采用这种合流制排水系统。
合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将排除得混合污水不经处理与利用,就近排入水体。
这种排水体制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章城镇污水的组成及城镇排水系统⏹一、城镇污水的组成⏹1、综合生活污水——是指居民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是厕所、洗涤和洗澡所产生的污水.综合生活污水由居民生活污水和公共建筑(如机关、学校、公共场所)的排放污水组成。
⏹2、工业废水——是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其成分复杂,主要由产品的种类、原材料、工艺过程所决定.当工业废水所含污染物质的浓度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排入城镇排水管道的允许值时,可直接排入城镇污水管,当浓度超标时必须经收集后在废水处理站进行预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入城镇污水管或排放水体,也可再回收利用.3、入渗地下水 -—是通过管渠和附属构筑物破损处进入排水管渠的地下水.因入渗地下水不可避免的存在,也成为城镇污水的一个组成部份.入渗地下水的量与城镇管网的建设及当地地下水水位情况有关.4、降水 -- 是指地面径流的雨水和融化的冰雪水.雨水比较清洁,一般不需处理可直接排入水体,但降雨初期的雨水却挟带着空气中、地面上和屋顶上的各种污染物质,尤其是流经炼油厂、制革厂、化工厂等地区的雨水,可能含有这些工厂的污染物质,其污染程度不亚于生活污水。
因此,流经这些地区的雨水,应经适当处理后才能排放到水体。
在截流式合流制的城镇排水系统中,城镇污水也包含降雨初期被截流的雨水(降水).二、城镇排水体制城市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分流制及混流制三种类型。
1、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国内外很多老城市以往几乎都是采用这种合流制排水系统。
合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和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和利用,就近排入水体.这种排水体制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优点:采用这种系统时,街道下只有一条排水管道,因而管网建设比较经济;又不建污水厂,所以投资一般较低。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培训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培训污水处理基本知识培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农业化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问题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环保议题。
污水处理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卫生、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生物多样性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污水处理方式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此背景下,对污水处理基本知识进行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污水的基本定义污水是指人类活动、生产活动和自然环境交互作用而产生的水体,在其性状、组分或者用途方面不符合当地环境质量标准和规定的水质要求的水体。
二、污水的分类1. 生活污水:指个人或单位生活生产及日常生活污染所产生的污水,主要为洗衣、洗碗、浴室、马桶、厨房等活动产生的污水,其水质主要是含有人体排泄物、家庭清洁剂等。
2. 工业污水:指各种工厂生产及农业涉及到的源污水,例如石油、化工、食品、纺织等行业所产生的废水。
其水质特征主要为有机物和重金属。
3. 农业污水:指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是农作物灌溉和养殖过程中动物的粪便和饮用水的污染,水质主要为重金属、有机物和硝化物。
三、污水处理的技术1.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的过程将污水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的生物质、水和二氧化碳,从而使有机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的处理方法。
生物处理一般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
2.物化处理物化处理是利用一些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质转变或吸附成无毒的废物,剩下清洁水的处理方法。
例如,硫酸亚铁处理可以将水中的含铜、铁、铝等离子吸附并沉淀废物,从而保险水中的杂质物质最后泄露成为无毒的废物。
四、污水处理的步骤1.首先,在进入处理单元之前需要对污泥进行前处理,包括筛分、沉淀和格栅过滤等;2. 经过生物处理或物化处理之后,就需要对处理后的水进行二次沉淀,去除污泥;3.再经过处理后的水进行过滤,去除悬浮和有色颗粒;4.最后对清洁水进行消毒以及监测,部分的处理厂将其推到水库中再流出。
五、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污染物质过于复杂,处理后产生的废渣一般存储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积攒废渣量多且难以处理;2. 处理厂建设缺少维护,特别是在市区中遭受的质量监测跟踪不足的情况,可能导致每个环节挑剔使得很多污染物质不可充分处理和排放;3. 基础建设投资大,极少数地排放有很大排除难度。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污水处理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污水处理是指对人类活动后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收集、污染物的分离、去除和处理的过程。
污水处理的目的是减少自然环境中污染物的排放,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污水处理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高级处理和末级处理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中的工序和技术都不一样。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工作者的水平,需要进行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
1. 污水的种类污水按来源可分为市政污水和工业污水;按流量分为生产性污水和生活污水。
市政污水是城市内所有房屋的生活污水和雨水所搜集起来的污水。
工业污水是工厂和企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水,该污水的种类和浓度不同于生活污水,需要单独处理。
2. 污水的处理方式污水的处理方式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指的是通过物理手段除去污水中的一些悬浮物和浮油,如格栅、沉砂池、沉淀池等设施。
化学处理是指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来去除污水中的一些化学物质。
如给水厂中的颗粒状物质沉淀造成的浑浊,在加入净水剂(如硫酸铝)后可以凝聚成易于过滤的团块。
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等生物体对污水进行分解和去除。
3. 生物处理过程生物处理是目前污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方式。
生物处理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
好氧处理是指在富氧状态下,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和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
厌氧处理是指在缺氧状态下进行处理的过程,此时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有机物等可氧化物质的分解产生的气体。
4. 污泥的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会形成大量污泥,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占地方、污染环境。
因此处理污泥也是污水处理的一部分。
常见的污泥处理方法包括污泥浓缩、污泥脱水、污泥干化和沼气发电等。
5. 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同样需要注意。
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污水处理的效率有重要影响。
定期检查、保养和修理设备,保证污水处理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提高其处理效率。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一、污水处理概述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稀释,使其符合环境排放标准的过程。
污水处理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防止水源污染,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1.1 污水的定义污水是指由于生活、工业、农业生产等活动排放的带有污染物的水体。
1.2 污水处理的意义污水处理的意义在于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防止水源污染,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二、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2.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将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沉积物等进行去除。
常用的初级处理工艺有格栅、沉砂池等。
2.2 中级处理中级处理是指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进行去除。
常用的中级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好氧处理等。
2.3 高级处理高级处理是指对中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提高水的质量。
常用的高级处理工艺有深度过滤、紫外线消毒等。
三、污水处理设备及操作3.1 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格栅、沉砂池、曝气池、沉淀池等。
不同设备的作用和操作原理也各有不同。
3.2 污水处理操作污水处理操作包括进水调节、化学投加、曝气、除泥、沉淀等步骤。
每个步骤的操作注意事项也需要了解。
四、污水处理法律法规4.1 《水污染防治法》该法律规定了对污水排放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措施,包括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行要求等。
4.2 《环境保护法》该法律规定了对环境污染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措施,对污水处理的要求也有相关规定。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规格书、操作手册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污水处理厂指进行污水处理的设施,用于处理城市、工业等排放的污水。
6.2 活性污泥法一种常用的生物法处理污水的方法,通过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的特性,去除有机物。
6.3 好氧处理一种通过曝气给予微生物足够氧气,以促进微生物生长和有机物的降解的处理方法。
七、全文结束。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对污水处理基础知识的培训,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处理工艺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污水是指含有各种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物。
污水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污水转化为可安全排放或再利用的过程。
污水处理的目标是降低水资源污染和保护环境,确保人类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的过程。
这通常包括物理方法,如格栅、沉砂池和沉降池等。
通过初级处理,大部分悬浮物和固体颗粒都可以被去除。
2. 次级处理次级处理是对初级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有机物的过程。
其中一个常见的次级处理方法是曝气生物滤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分解有机物。
此外,还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膜过滤等技术来提高水质。
3. 高级处理高级处理是在次级处理后进一步提高水质的过程。
这包括化学物质的添加、紫外线照射以及臭氧氧化等方法,用以去除残余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三、污水处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 能源回收传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有机物可以被转化为生物气体,如甲烷。
这可以作为能源利用,实现能源回收和可持续发展。
2. 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技术正在被应用于污水处理,如高级氧化技术、膜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成本。
3. 地下水补给将经过处理的污水用于地下水补给是一种有效的水资源再利用方式。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并且可以起到保护地下水环境的作用。
4. 智能化管理利用智能化技术,如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污水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这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减少人为干预,降低运营成本。
结论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污水处理的培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处理工艺。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污水处理将迎来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未来。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培训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培训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的处理和净化。
正确理解和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知识对于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处理工艺和技术,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一、污水处理的定义和概念污水处理是指将废水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可以重新利用的一种技术。
污水处理的目的是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污水处理的工艺和技术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对废水进行物理处理的过程。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格栅、沉淀池等设备的运行,通过削减杂质、悬浮物以及沉淀固体物质,将污水清洁程度提高到一定程度。
2. 次级处理:次级处理是对初级处理过的水进行生化处理的过程。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技术的应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对次级处理过的水进行进一步净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吸附、吸附、膜过滤等技术的应用,将废水中微量的有机物质、重金属等去除或降低到较低水平。
三、污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1. 环境保护:污水处理的最直接目的是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科学有效的处理工艺,废水中的污染物得到去除或降低,能够保护水体和土壤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的发生。
2. 资源回收: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氮、磷等养分,经过适当的处理,这些养分可以被回收利用。
例如,经过污水处理后的水体可以用于灌溉、冲洗和景观用水等,养分则可以用于农田的施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 公共卫生:污水处理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可以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改善周边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
四、污水处理中的常见问题和挑战1. 技术难题: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存在一些难题,例如高效能、低成本的处理工艺,对抗性物质的降解等。
这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研发和实践应用,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

污水处理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污染物去除率、出 水水质等。
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污 水处理可以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保护 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节约水资源:污水 处理可以循环利用 水资源,提高水资 源的利用率。
保障人体健康:污 水处理可以消除水 中的病原体和污染 物,保障人体健康。
01
曝气池:用于 去除污水中的 有机物和氨氮
03
污泥处理设备: 用于处理和处置 污水处理过程中 产生的污泥
05
02
沉淀池:用于 去除污水中的 悬浮物和部分 有机物
04
消毒设备:用 于杀灭污水中 的病原微生物
06
监测和控制设备: 用于监测和控制 污水处理过程中 的水质和水量
设备操作和维护
01
04
设备更新和升级:根据 需要及时更新和升级设 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4
深度处理法:通 过高级氧化、膜 分离等方法进一 步去除水中的难 降解有机物和营 养物质。
污水处理的方法和技 术
物理处理方法
沉淀法:通过 重力作用使悬 浮物下沉,达 到分离的目的
01
浮选法:通过添 加化学药剂,使 悬浮物上浮,达 到分离的目的
03
02
过滤法:利用 过滤介质截留 水中的悬浮物 和颗粒物
监测方法: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方法, 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监测频率:根据法规要求,定期对污 水排放进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监测结果处理: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及时调整污水处理工艺,确保达标排放
环保责任和义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教材公用工程中心目录第一篇水污染基本常识 (3)第一章水污染状况 (3)第二章常用基础术语 (8)第三章水处理技术概述 (9)第二篇污水一级处理 (11)第一章筛除 (11)第二章水质水量调节 (11)第三章沉淀 (13)第四章中和 (16)第三篇污水的二级生化处理 (22)第一章概论 (22)第二章生化处理污水原理 (22)第三章生物脱氮(A/O)工艺 (24)第四章BAF工艺 (26)第四篇污水机泵基础知识 (29)第一章离心泵 (29)第二章离心鼓风机 (37)第三章罗茨鼓风机 (38)第四章卧螺离心机 (39)2第一篇污水处理基本常识第一章水污染状况第一节水污染现状水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物质,但又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如果地球上没有水,就会和月球一样,成为一个没有生命的死寂球体。
所以,水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须臾也不能离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是人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水。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是水,它约占体重的三分之二。
水是构成人类机体的基础,又是传递营养和新陈代谢过程的一种介质,水还起着放散热量、调节体温的作用。
从医学的观点看,人类为维护正常生命,每人每天至少需要5升水。
工业生产更是离不开水。
据统计,工业用水一般要占城市用水量的80%左右。
各种工业,无论是发电、冶金、化工、石油,还是纺织、印染、食品、造纸等等,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种工业完全不需要水。
“水是农业的命脉”,更是充分体现了水对农、林、牧、渔各业的重要性。
但我国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且南北分布不平衡。
根据统计我国人均年淡水资源占有量为272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百分之一,排到世界第84位左右。
而广大北方地区持续多年缺水已十分严重,该地区缺水总面积达58km2,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全国人均的1/5,而淮河流域包括京津两市的年人均水资源仅300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1/7。
目前我国有200多个城市缺水,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天缺水2000多万m3。
由于缺水造成经济损失每年达200多亿元左右,水资源匮乏已成为统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年污水排放量为400亿m3,约每天排放污水1亿多m3,大量未经处理或经处理未达标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全国85%(436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65%以上的人饮用受污染的水。
水污染促使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危害生态环境,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制约工业发展,据专家推测我国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50亿元,在1985-2000年间,水污染造成的损失达2735亿元。
我国水污染现状是“局部有所改善,整体仍在恶化”,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工业重心的转移,污染已有向农村、向内地转移的趋势,由地表水受污染向地下水受污染转移,我国的湖泊大多呈营养化,面积也不断萎缩,近海水域亦受污染,赤潮频发。
例如,由于沿淮河数省1、2千家工厂排放废水,使淮河水质已劣于三类水标准,有时污水团下溯时迫使水厂暂时关门,老百姓饮用水都发生问题;太湖、滇池、巢湖等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有时疯狂的藻类使水厂的取水管边造成堵塞。
因此,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二节水污染分类一、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由于水的流动性很大,溶解能力又很强,因此在自然循环中水与大气、土地和岩石接触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各种杂质混入和溶入,使自然界几乎不存在纯粹的水。
而特别是在社会循环中,更会有大量的社会和各种生产的废弃物排入水体,而使水受到污染。
自然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对其中各种物质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和缓冲作用,这种能力称为“环境容量”。
水体也有这种在一定程度下能自身降低污染程度的能力。
通常称为水的自净能力。
当进入水体的外来杂质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而使水质恶化,对人类环境和水的利用产生不良影响,这就叫水的污染。
水体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用途是很多的。
主要有:(1)生活和饮用给水,(2)工业用水(包括冷却用水),(3)农业用水(包括灌溉用水),(4)渔业用水,(5)水生生物和海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6)娱乐、旅游和水上运动,(7)水能利用(8)航运。
各种不同的用途对水量和水质都有一定的要求。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所阐明的“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
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很明显,这里也是把水的污染与水的有效利用相联系的。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自然污染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如特殊的地质使某些地区有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的腐烂过程中产生某种有害物质,以及降雨淋洗大气和地面后挟带各种物质流入水体等,都会影响当地水质。
造成自然污染的有害物质含量一般称为自然本底值或背景水平。
例如一般天然水中,氟的本底值为0.15~0.4毫克/升,镉的本底值为0.007~0.013毫克/升。
人为污染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对水的污染。
它们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和矿山排水。
此外,废渣和垃圾倾倒在水中或岸边,甚至堆积在土地上,废气排放到大气中,这些经降雨淋洗后流入水体,也会造成污染。
当前,对水体造成较大危害的不是自然污染,而是人为污染。
二、水体污染物质的分类和影响水污染主要可分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方面。
1、化学性污染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矿山废水、农田排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有下列物质,如任意排入水体,就会引起水体化学性污染。
(1)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物质主要为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
酸污染主要来自矿山排水和工业废水,矿山排水中的酸主要是含硫矿物经空气氧化与水作用而形成。
含酸多的工业废水有酸洗、粘胶纤维及酸法造纸等,雨水淋洗含二氧化硫较多的空气后,流入水体也能形成水体中酸的污染。
碱污染主要来自碱法造纸,化学纤维生产、制碱、制革、炼油等工业废水。
酸碱污染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破坏其自然缓冲作用,抑制或杀灭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还会腐蚀船舶和建筑物,影响渔业,破坏生态。
矿山排水和一些工业废水中还常含有不少无机盐类。
这些无机盐类大量排入水体后,将提高水的硬度和增加水的渗透压,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对淡水生物有不良影响。
(2)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有毒物质,其中汞、镉、铅等危害性较大,其它还有砷(特别是三价)、钡、铬(六价)、硒(四价、六价)、钒、氟化物、氰化物等。
有毒重金属在自然界中一般不会消失,也可能通过食物链而富集、积累。
这类物质会直接作用于人体而引起严重的疾病或有促进慢性病的作用。
(3)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种类很多。
主要是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酚类等。
这些物质来自农田排水和有关的工业废水。
它们之中有些是化学性质稳定的,如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等都是自然界中本来没有而人工合成的物质,极难被生物所分解。
有些有机物质如稠环芳烃和芳香胺等中有不少被认为是致癌物质。
(4)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牲畜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木质素和酚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下进行分解。
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
如果这类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过多,将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溶解氧缺乏,从而影响水中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生长。
水中的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将时行一步恶化。
需氧污染物质是水体中最大量、最经常和最普遍的一种污染物质。
(5)植物营养物质:生活污水及某些工业废水中经常含有一定量的磷、氮等植物营养物质。
施用磷肥和氮肥的农田排水中也会有残留的磷和氮。
近一、二十年来,合成洗涤剂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因其中加有三聚磷酸盐等添加剂而使在含洗涤剂的污水中也含有不少的磷。
水体中含磷、氮的量较高时,对一般河流的影响还不大,但对湖泊、水库、港湾、内海等水流漫的水域,则影响较大。
这些水体内往往会因磷、氮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含量过高而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及水生物大量繁殖。
这种情况称为水体的“富营养化”。
一般认为:总磷和无机氮含量分别在20和300毫克/米3以上,就有可能出现富营养化作用。
大量繁殖的藻类(通常以兰绿藻为主)等水生生物,使鱼类生活的空间减少,且这种兰绿藻不适宜作鱼类食料,有些还有毒性。
藻类死亡腐败后又分解出大量营养物质,促使藻类进一步发展。
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使水体外观呈红色和其它色泽,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引起水质恶化,鱼类大量死亡。
在七十年代,北美的伊利湖就因富营养化问题而被美国一些环境研究者认为该湖正面临“湖泊死亡”阶段。
日本漱湖内海频繁发生的“红潮”更被称为“死亡的水域”,经济损失极大。
我国渤海和天津海于1975年和1977年也曾分别发生过红潮现象。
1984年7月下旬又分别在南海珠江口海域和北部湾雷州半岛附近发现过两次红潮。
富营养化作用一旦发生后,由于生物循环而延续的时间可能很长。
且难于治理,因此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
(6)油类污染物质:随着石油事业的发展,油类物质对水体的污染已日益增多。
炼油和石油化工工业、海底石油开采、油轮压舱洗舱以及大气石油烃的沉降等都可使水体遭到严重的油污染,尤其海洋采油污染为最甚,影响水质、破坏海滩、危害水生生物,已受到各国关注。
2. 物理性污染(1)悬浮物质污染:悬浮物质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质,包括固体物质和泡沫等。
它们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一些工农业生产活动和采矿、采石、建筑、食品、造纸等产生的废物泄入水中或农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
悬浮物质影响水质外观,妨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氧气的溶入,对水生生物不利。
如果悬浮颗粒上吸附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则更是有害。
(2)热污染:来自热电厂、原子能发电站及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冷却水,若不采取措施,直接排入水体,可能引起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
水内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增加。
危害鱼类及水生生物的生长,此称为热污染。
(3)放射性污染:大多数水体(特别是海洋)中在自然状态下都含有极微量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如钾40、铷87、铀238以及镭、氡等。
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由于原子能工业的发展,放射性矿藏的开采、核爆炸的试验、核电站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医药、工业、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使放射性废水、废物显著增加,其中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的放射性物质有锶90、铯137、碘131等。
3. 生物性污染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可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
例如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微生物,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等都可通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