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
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
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总结(重点)超详细1、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
A.沟通能力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C.道德水准D.组织管理能力【答案】 B2、学分制是在选修课的基础上产生的,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 )。
A.美国B.日本C.英国D.中国【答案】 A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答案】 C4、教师能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能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做法是()。
A.操纵学生B.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D.监督学生【答案】 C5、适用于学习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专门问题的是( )。
A.讲授法B.讨论法C.自学指导法D.演示法【答案】 C6、“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描述的是哪项大学教育原则(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B.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答案】 C7、《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属于( )。
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法律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规章【答案】 A8、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B.实验法C.经验总结法D.个案研究法【答案】 A9、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的筑波模式,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以及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的牛津模式,三种模式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B.课程实施多样化趋势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D.课程性质职业化趋势【答案】 A10、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是( )。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内容D.教育价值【答案】 B11、哪一种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终身学习习惯()A.讨论法B.多媒体教学法C.指导自学法D.案例教学法【答案】 C12、通识教育一般理解为()。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度帮助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A.再认策略B.意义策略C.目标策略D.组织策略【答案】 B2、以下不属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是( )。
A.一定的招生权B.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权力C.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权D.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答案】 D3、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角色多样性B.工作神圣性C.劳动创造性D.成效即时性【答案】 D4、教师应引导学生认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现了( )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A.理论与实践B.科学性与思想性C.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答案】 A5、“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为( )。
A.巴格莱B.赫钦斯C.马利丹D.涂尔干【答案】 B6、( )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A.层次结构B.能级结构C.地区结构D.形式结构【答案】 B7、我国现行高校领导机制是( )。
A.校长分工负责制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D.教授委员会负责制【答案】 C8、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能对学生的需要做出敏感反应( )。
A.讲授法B.讨论法C.多媒体教学法D.案例教学法【答案】 B9、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角色多样性B.工作神圣性C.劳动创造性D.成效即时性【答案】 D10、终身教育应体现于()。
A.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中B.大学教育中C.基础教育中D.整个教育体系和个体的各个发展阶段中【答案】 D1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钦斯B.阿德勒C.布鲁纳D.贝格尔【答案】 C12、科学研究的起点和首要环节是( )。
A.确定科研选题B.设计研究方案C.撰写研究论文D.申请专利【答案】 A13、适用于学习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专门问题的是( )。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一、考试题型1.单选:1′×10=10′;2.判断:1′×10=10′;3.简答:4×8′=32′;4.论述:2×15′=30′;5.案例分析: 1×18′=18′。
二、复习重点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史1.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P142.在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
P153.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
P154.有些私学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与功能,其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
P155.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
P166.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
早期的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有3个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和国际性。
P197.为改革德国高等教育,洪堡提出两条最基本的原则:P24(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2)学术自由的原则。
8.十九世纪,赠地学院包括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
P299.威斯康辛大学是得益于赠地基金而获得迅速发展的一所州立大学,它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P29(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3)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
(即威斯康辛思想: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
)10.“威斯康辛思想”是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P2911.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的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它也是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
P32、P141第三章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1.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基础教育和文化等要素。
P432.高等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的影响有:P44(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2)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
01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导论1.高等教育的概念1)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的教育. P32)高等教育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和延展性。
P1[1].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阿卡德米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
[2].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记忆、想象和判断这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主观性分类。
[3].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概念。
[4].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第一所开放大学在英国出现。
在英国,由于一直以来形成的双轨制,直到20世纪中叶,以剑桥、牛津大学为首的大学所实施的教育称为大学教育,高等教育则一般指没有学位授予权的学院等机构实施的教育。
3)高等教育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揭示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或发展规律)。
[1].1978年,我国第一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学校教学研究室”正式成立。
[2].高等教育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主要来自:社会的改革与变化;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2.学习高等教育学的作用(或意义)1)引导观念更新高等教育理论对于高等教育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德国教育论著推动了欧洲大学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学术权力”研究推动大学治理改革。
2)服务政策咨询服务于社会发展,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知识和智力服务。
3)推动实践发展。
高等教育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征,许多问题源于实践,并指导教育变革。
3.高等教育学的作用(简答题、论述题,P12-15)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1.西方古代高等教育1)专门学校:古希腊的雅典出现了修辞学校(辩才)、哲学学校。
2)其他教育场所西方古国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场所,如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大学(缪思翁博物馆)。
古伊斯兰国家的许多清真寺也是传授高深知识的教育场所。
2.中国古代高等教育1)西周时期就已萌芽。
西周大学:西周时期已建成比较严密的学校体系,分国学、乡学两轨。
江苏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2-13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简史1.博物馆和图书馆是西方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P142.中国古代教育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P15)3.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P13)4.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私学是齐国的稷下学宫。
(P13)5.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P14)6.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P18)7.欧洲早期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门学科:文学,法学,医学和神学。
(P19)8.威廉·冯·洪堡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语言学家。
为了改革德国的高等教育,洪堡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
(P24)9.从洪堡开始,出现了两个新词,即“教自由”和“学自由”,前者是指教师有教什么和怎样教的自由,后者是指学生有学什么和怎样学的自由。
(P25)10.19世纪中叶,美国的新成立的赠地学院,如威斯康新大学,康乃尔大学对传统的高等教育进行改革。
威斯康新思想为高等学校增加了服务社会的职能,成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P28-2911.在洋务学校中,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一所,是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P3212.通儒院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P33第三章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1.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内容P44-482.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P53-543.基础教育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P65-67第四章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1.高等教育在再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P692.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P71-723.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P75-764.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P77-795.高等学校的职能P79-82第五章高等教育目标1.高等教育目标的性质和意义P87-902.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在不同的高等学校的具体化。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归纳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归纳1、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B.实验法C.经验总结法D.个案研究法【答案】 A2、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开创高等教育新纪元是在()。
A.1810年B.1862年C.1898年D.1957年【答案】 A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
A.专业技术人员B.国家公务人员C.专业人员D.教学人员【答案】 C4、实行中央集权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最典型的国家是( )。
A.法国B.德国C.日本D.英国【答案】 A5、大学(university)的历史长达()。
A.大约一万年B.大约一千年C.大约五百年D.一百多年【答案】 B6、( )依据人的活动类型,将教学方法划分为组织和实施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和形成动机的方法、教学中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三个大类。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泰勒D.施瓦布【答案】 A7、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阶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终身的B.有阶段的C.创新的D.以上全是【答案】 D8、个别教学制的不足之处是( )。
A.不利于因材施教B.教学效率较低C.学生的自主性不够D.学生的积极性不够【答案】 B9、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
A.学术性B.模糊性C.二元性D.复杂性【答案】 B10、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学习者、( )、教育开发职能和教育管理职能。
A.学习资源B.学习平台C.学习软件D.学习环境【答案】 A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
A.确定重点难点B.选择教学方法C.设计教学过程D.教学反思【答案】 C12、开创研究生教育先河的大学是( )。
A.约翰霍普金斯大学B.威斯康星大学C.柏林大学D.京师大学堂【答案】 C13、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是( )。
A.美国模式B.欧洲大陆模式C.英国模式D.日本模式【答案】 B14、维持和巩固高校师生道德关系是靠( )。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93年B.1995年C.1997年D.1998年【答案】 D2、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始于( )。
A.18世纪末B.19世纪初C.19世纪末D.20世纪初【答案】 B3、教师能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能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做法是()。
A.操纵学生B.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D.监督学生【答案】 C4、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的优点在于( )。
A.教学效率高B.灵活性强C.教学秩序稳定D.易于管理【答案】 B5、下列决策模式中,( )不属于高校组织决策模式。
A.行政主导模式B.党政主导模式C.学术主导模式D.双重结合模式【答案】 B6、一般认为,案例教学法首创于()。
A.斯坦福大学B.牛津大学C.北京大学D.哈佛大学【答案】 D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是( )。
A.按照章程自主管理B.教授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C.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D.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答案】 C8、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控制或影响逐渐加强出现于()。
A.古希腊B.古罗马C.中世纪D.现代国家兴起之后【答案】 D9、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编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或阶段,即确立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和( )。
A.评价结果B.评价经验C.编辑教材D.整合经验【答案】 A10、“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是()。
A.中世纪大学的特色B.哈佛大学首创的原则C.洪堡提出的办学思想D.我国古代书院确立的原则【答案】 C11、隐性课程不包括( )。
A.学校组织方式B.校园人际关系C.教师教辅资料D.学生班级学风【答案】 C12、主张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A.行为主义学习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答案】 D13、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
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
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
(北京大学的前身)八、选择题(P34)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十、选择题(P37)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十一、选择题(P38)从1999年开始,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等口号的推动下,开始了3年扩招。
第四章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一、论述题(开放性)(P58)注:可参考书中两部分章节的思考题。
1.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2.高等教育怎样体现以人为本?3.如何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十七章高等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一、论述题(开放性)(P320)注:可参考书中两部分章节的思考题。
1.如何理解教育模式的内涵及其生成机制?2.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变革与创新的根本目标是什么?3.你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有何建议?后记:由于第四章和第十七章可能出的题目为开放性论述题,因此大家需要通读一下教材,对所有内容有个大概的印象,在自行整理回答上述参考题目。
第五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规定性(简答题P59)教育目的的一般规定性围绕人的发展,教育目的的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其一是所培养的人具有何种社会功能,即在社会上居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
之所以必须作出这样的规定,一方面为受教育者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并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
同时也是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的集中体现。
为此我们将这方面的规定表述为服务方向。
(2)其二是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素质,或者说培养具有何种质量规格的人。
这种规定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作为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及其结构提出总的要求;第二个层次,是将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具体化为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对教育目的所作的功能分析,总是要伴随一定的结构设计,因此不存在没有结构的功能和没有功能的结构。
表现在教育结果中的人的社会功能,规定了他的内部素质构成,人的一定素质结构也总是决定了他在社会上所发挥功能的性质及水平。
”2、教育目标系统的规定性(简答题P61)教育目标是由多种发展要素、多种发展层次所构成的具有可检验性的指标体系,而不是一般的口号与原则要求。
教育目标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定:(1)具体身份的规定,是受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后所获得的身份,如教师、医生、工程师等职业身份,以及中小学、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文化身份。
这种规定是对“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具体化。
(2)质量规定,是与上述职业身份与文化身份相应的素质结构与发展水平的规定,这是教育目标体系的核心部分。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其质量规定是不同的,但都必须有自已的质量规定。
(3)时间规定,指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学制的规定,培养计划中各种环节的时间规定、课时规定等,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时间条件。
(4)层次规定,教育有高等、中等、初等教育层次之分;有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分。
各级各类教育皆有自已特定的教育目标,在制定教能目标时必须有明确的层次类型定位。
3、教育的功能(简答题P69-70)教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具有促进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双重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教育四因素)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个体的人。
影响个体发展的有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是个体生存的条件并对个人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教育在诸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
此为教育的育人功能。
(2)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其一,教育的文化功能其二,教育的经济功能其三,教育的政治功能4、教育的双重价值(选择题P70)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双重功能,当教育的这种双重功能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时,便会形成教育的双重价值,即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在教育的社会价值中,同功有相对应,可分为教育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政治价值。
教育的这三种社会价值,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又不是可互相取代的。
5、我国的教育方针(名词解释P74)《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原有教育方针作了重要的补充。
第六章高等教育目标系统的构建1、高等教育目标系统计的原则(简答题P78、79)(一)全面性原则(二)适应性原则(三)可行性原则(四)可测性原则(五)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的原则2、全面认识高级专门人才的内涵(简答题P79-81)1.高级专门人才的全面性2.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3.高级专门人才的创造性3、高等教育目标系统构建四要素:(P83)1.知识2.能力3.思想品德目标4.体质(1)知识:知识是人类创造的认识成果,在长期积累过程中被客体化,成为庞大的知识体系。
知识素质是个体对人类知识的掌握,有选择地将客体知识转化为个体所需要的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必备知识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成为决定知识素质要求的内容,科学知识的分类则是设计知识素质要求的根源(2)能力: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一定活动任务的心理特征或本领,是智力的外化或外显。
智力同一定的活动任务相结合就表现为能力。
能力有独立性(独立完成任务)、适应性(随环境变化而应变)、创造性(创新能力)和差异性(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等特点。
从心理结构上可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认识与实践的功能上可分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思想品德:以心理的情感因素为基础,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由具体行为到自觉信念的逐步递进,具体分类包括健康的情感与意向心理品质,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以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内容的思想观念,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四种(4)体质:人类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性,包括体格、体能和身体适应能力,可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形态、生理和心理功能的一定指标和医学检查判断。
4、知识的分类(简答题P83)(1)按研究对象,可分为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门类及其下属分支学科。
(2)按同实践的关系,可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或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
(3)按学科之间的交叉,可分为综合学科、边缘学科与横断学科,此种分类打破了上述两种分类的边界,反映了现代科学的特点。
(4)按学科的历史发展,可分为经典学科(过去的学科)、发展中的学科(现在的科学)、新兴的学科(未来的科学)。
(5)按知识的形态与复杂程度,可分为事实的知识,即描述性知识;处理具体事物方式方法的知识,即技术性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即理论知识,5、能理与智力的关系(简答题、论述题P84)智力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包括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记忆,观察、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一定活动任务的心理特征或本领。
智力是内在的,能力是外显的,是智力的外化,智力同一定的活动任务相结合就表现为能力,所以能力同能力是不可分的。
为了便于观察、培养与检测,因而提出能力素质。
6、高等教育目标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P86-P89)1.学习与发现的关系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3.德与才的关系4.身与心的关系7、普通素质(简答题P91)普通素质:指不分专业和层次,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反映了对人与人才素质的普遍要求,包括a科学素质(科学知识、信仰、创新精神、研究能力、科学伦理的总体体现)、b人文素质(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统一)、c身体素质三项。
其中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
8、专业素质(简答题P92)专业素质:指学生为适应本专业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主要要求包括:a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b掌握专业方法技能,c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的能力,d了解和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发展,e对本专业价值的认同和热爱,f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须的职业道德,g具备从事本专业所必须的心理和身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