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22《五柳先生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五柳先生传》(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学生在默写本上默写。
口头翻译句子。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可以小组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后,分组推荐回答。
针对本文的文体,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同桌探讨后明确。
对于是否喜欢五柳先生,要求学生各抒己见,不求苛同。
三、探求质疑。
(1)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
(2)从本文来看,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
(3)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明确:(1)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学生未必能谈得透,可以教师讲解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1)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
隐者风X: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五柳先生传教案 新人教版

22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作者的志趣爱好。
2.反复朗读课文,背诵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3.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自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
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就辞官归隐田园,从此过着躬耕隐逸、赋诗饮酒的生活,直到六十三岁逝世。
其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而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字音字形兹.(zī)俦.(chóu)觞.(shāng)欤.(yú) 汲.(jí) 嗜.酒(shì)辄.尽(zhé) 吝.情(lìn) 黔娄..(qián lóu)晏.如(yàn) 屡.空(lǚ) 箪瓢..(dān piáo)3.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三、合作探究(一)积累词汇小组内同学合作,整理本课的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词语的特殊用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2、五柳先生传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陶渊明的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
4、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2、难点了解陶渊明的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每个时代,每种社会形态下都会存在诸如堂吉•柯德那样保持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固守着一种不与时代合作的态度,用自己的处世态度来鞭策自己的人生,对于他们我们应该持有一种辩证的分析的态度,汲取他们的优点,来欣赏他们灵魂的闪光点。
2、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背诵课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2、放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文字,疏通文义。
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因以为号焉每有会意造饮辄醉6、特殊句式的理解: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省略句:闲静少言7、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a.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1、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2、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五篇】

【导语】作者陶渊明运⽤记传体,假托五柳先⽣之名表明⾃⼰特⽴独⾏、不与世俗苟同的内⼼情怀,通过对⾃⼰的志趣、爱好体现出⼀名⾼洁的隐⼠不凡的⼈格魅⼒和⼈⽣追求。
⽆忧考⼩编整理了⼋年级下册语⽂《五柳先⽣传》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演讲 ⼆导⼊: 1, 课前想给⼤家出⼀个谜语,认真听好了有这样⼀位诗⼈,他曾带领我们领略过⼟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园风光,为我们描绘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也曾带着我们⼀起南⼭种⾖,东篱采菊,他曾在朝廷为官,但终因不肯为五⽃⽶⽽折腰,辞官归隐⽥园,这位诗⼈是谁啊? 2, 谁能简单的介绍⼀下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东晋诗⼈。
由于他热爱⽥园⽣活,写了⼤量⽥园⽣活的诗篇,历来被称为“⽥园诗⼈”。
) 他⾃号五柳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古⽂就叫做五柳先⽣传,显然,这是陶渊明为⾃⼰写的⼀篇⾃传。
三定向⽰标: 学习⽬标:1,了解⼈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 ,学习并掌握⽂中的⽂⾔词汇。
检查预习:⽂学常识在课前已经找同学回顾了,这⾥就不再多说了,看字词,找同学给下列加点词注⾳。
四,读课⽂,整体感知⽂意 1,⾃读。
学习⼀篇古⽂我们最先应该做的就是把课⽂读熟,下⾯时间请同学们⾃读课⽂,字⾳或断句读不准的先把它画上,⼀会听录⾳的时候注意听。
2,听读。
刚才读的时候同学们可能有的字⾳和断句叫不准的,我们来听⼀遍课⽂的录⾳,刚才叫不准的地⽅你认真听。
3,再读。
读书百遍,其义⾃现,请同学们再读课⽂,这次不但要读熟,还要思考⼀个问题,五柳先⽣是个什么样的⼈? 4,个别读,其它同学听听他读得怎么样,⼀会找同学评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语速,停顿) 5,课⽂已经读过好⼏遍了,不知道五柳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同学说说,你觉得五柳先⽣是⼀个怎样的⼈?你从哪看出来的? 五,疏通⽂意 1要想真正的了解五柳先⽣我们还需要理解⽂章⼤意,那么下⾯就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如果遇到你实在翻译不出来的,就把它画上,待会我们共同来解决。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最新5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最新5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五柳先生传师: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画面,画面展现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的情景。
(投影打出陶渊明的头像)这就是大诗人陶渊明,公元4XX年,41岁的陶渊明在展转XX年的仕途中,终至灰心失望,不愿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弃官,回归乡间,创作了被欧阳修赞颂为“晋无文章,只此一篇”的《归去来兮辞》,辞中流露了诗人脱离官场后的轻松愉快和置身田园的无穷乐趣。
我们看这一幅:⑴ 诗人收拾行囊,踏上归途,问路途中,心中欣喜万分。
⑴ 诗人到家了,幼子出迎,携子入室,欢畅愉悦。
⑴ 闲时坐观云卷云舒,燕雀翔空,林海苍茫,心静如水。
⑴ 夕阳西下,抚松徘徊,流连忘返。
⑴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农人耕种,一派生机。
⑴ 兴致浓时,寻幽访胜,乘舟远航。
⑴ 面对清流,吟诗作赋,表露心志。
归乡之后,虽然诗人的生活每况愈下,渐至衣食无着,然而诗人却依然生活得陶然自得,并写了大量诗文抒写情怀,表明心志。
归乡XX年后的420年,诗人又创作了与《归去来兮辞》并称姊妹篇的《五柳先生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五柳先生传》。
(板书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从题目看,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呢?生:人物传记师:那么人物传记会写些什么内容呢?(生答)快快打开书,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写了同学们说的那些内容呢?生:自由读,朗读,正音,齐读。
师:陶渊明的诗中曾写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这句诗什么意思?(生译)理解得对极了,下面,我们就按照陶先生所说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借助课下的注释,再结合同学们的智慧,互相研究,共同讨论来完成“疏通文意”这一环节,四人一小组,快快组合,互相商讨,对于共同的难点,把它提出来,我们再一起研究。
生:学生译文。
(疏通文意要讲究方法,不要死抠字眼,要对照上下文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译文时,要求互相补充修正,力求照顾大多数。
)师:大家感觉到了吗?学习就好象爬山一样,独自登山既艰难又寂寞,大家携手,轻松又愉快,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携手并进,成功地越过了“疏通文意”这第一个坡。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五柳先生传教学目的1.积累“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等文言知识,背诵课文,理解文意。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积累“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等文言知识,背诵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积累文言知识,梳通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在三册,我们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对他的思想品格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以“我心目中的陶渊明”为题,谈变你对他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总结:陶渊明(约365年—约427年),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南朝宋初期文学家,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陶渊明生活的晋代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生活。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相关作品有:饮酒诗《饮酒》、田园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等。
今天,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
作者故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
会:体会、领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造,往,到。
辄(zhé),就。
期,期望。
既:已经。
曾(zēng)不,竟不。
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五柳先生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课蜡烛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2.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
3.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露其追求荣华的心态。
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嗜.(shì) 酒辄.(zhé) 尽吝.(lìn)情俦.(chóu)短褐.(hè) 箪.(dān)食汲汲.(jí) 觞.(shāng)(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相当于“矣”。
号,别号。
性:人的本性。
嗜:爱好,喜欢。
或:有时。
置酒:摆酒。
招之:招来他。
造饮辄尽:造,往、到,到……去。
辄,就。
尽,尽兴。
期在必醉:期望,希望。
曾不吝情去留: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冷落、空寂的样子。
短褐穿结: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箪瓢屡空:经常是空的。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
终,终了,结束。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五柳先生传》(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学生解释这三个词的古今义。
学生翻译句子,注意黑体字的翻译。
学生再读课文并讨论相关问题。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最大收获。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识记重点词语,翻译句子,背诵全文。
课外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积累与运用。
教学札记
(2)性格、生活、志趣。
2、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明确: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你学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回顾《桃花源记》。
回忆有关陶渊明的常识。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
结合课后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自由练读两遍,老师提出朗读要求。
3、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
4、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如果仍然不能解决等待在全班提出来共同讨论。
5、老师引导学生解决字词上出现的疑难,同时板书以下句中的重点词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因以为号焉
(3)每有会意(4)亲旧知其如此
(5)或置酒而招之 (6)曾不吝去留
(7)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8)环堵萧然
(9)晏如也 (10)颇示己至
(11)不戚戚于贫贱 (12)不汲汲于富贵
(13)其言自若人之俦乎 (14)街觞赋诗
6、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因以为号焉 每有会意造饮辄醉
7、翻译句子。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环堵萧然
22、五柳先生传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
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二、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三、感知文意
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
⑴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
⑵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2、分组交流,释疑译文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
师多媒体显示含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之”的词句及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竟答方式互相交流。
(以此形式既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其在良性竞争中互动互进的意识,又督促其更好把握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⑵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2、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⑴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⑵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五、课堂拓展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
1、语言特色:
⑴语言简约凝练,勾画鲜明形象
⑵多用否定句,突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节趣
2、主旨表现: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期在必醉-----率真放达处于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
环堵萧然宴如也-------安贫乐道(人格高洁)
赏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