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咬文嚼.字(jué)令人神往.(wǎng)熟.能生巧(shú)一蹴.而就(còu)B.数.见不鲜(shù)锱铢必较.(jiào)举不胜.举(shèng) 一言难尽.(jìn)C.咄.咄逼人(duō)轻鸢.剪掠(yuān)清沁.肺腑(qìng)醍.醐灌顶(tí)D.遥思远怅.(c hàng) 窸.窣飘零(xī)眉眼颦.蹙(pín)临渊.羡鱼(yuān)解析:选D。

A项,“嚼"应读jiáo,“蹴”应读cù;B项,“数”应读shuò;C项,“沁”应读qìn。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洗练皎洁协调斩钉接铁自鸣得意B.摹本流弊词藻叫嚣呐喊包罗万象C.尺牍纠葛疏郎回肠荡气真知卓见D.篇辐绵密筹划臭名昭著曲指可数解析:选B.A项,“接"应为“截”;C项,“郎”应为“朗”,“卓”应为“灼”;D项,“辐”应为“幅",“曲”应为“屈”.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________通常不很好。

②你如果________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③敏感而有________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A.涵义随意教养B.含意随便教养C.涵义随便修养D.含意随意修养解析:选C。

涵义:(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暗示。

含意:(诗文、说话等)含有的意思.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随便:任凭,无论;不加限制,没有明确的目的。

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在必修五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掌握了多少知识要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希望能帮到大家!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尺牍(dú) 岑寂(cén)蕴藉(jí) 举不胜举(shènɡ)B.婵娟(chán) 斟酌(zhuó)憎恶(è) 不即不离(jí)C.滥调(làn) 流涎(yán)箭镞(zú) 锱铢必较(zī)D.王嫱(qiánɡ)付梓(zǐ)鲁莽(lǔ) 剥啄有声(bō)答案 D解析 A项“蕴藉”的“藉”应读“jiè”。

B项“憎恶”的“恶”应读“wù”。

C项“流涎”的“涎”应读“_ián”。

2.下列横线处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郭先生________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2)惊起了宿鸟,打破了________,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3)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________。

A.照例沉寂含蓄B.援例岑寂蕴藉C.照例岑寂含蓄D.援例沉寂蕴藉答案 B解析“援例”,引用成例;“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岑寂”,寂静;“沉寂”,十分寂静。

“含蓄”,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不轻易流露。

“蕴藉”,(言语、文字、神情)含蓄而不显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11月7日,东北三省四市模具工业协会共谋区域化合作发展暨经验交流会议在长春召开,模具产业俗称“工业之母”,被经济学家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

B.经济危机下,人们处处奉行俭省节约,就连结婚这种人生大事也要锱铢必较。

英国一对情侣顺应“节约风潮”,举办一场婚礼仅花费1000英镑(约合1648美元)。

必修5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必修5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必修5 第三单元测试卷姓名 班级 总分 1-10题每空3分,共78分。

1.选出横线上词语填充最恰当的一项(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赏月, ,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质。

A .自在无碍,兴尽而返,独往独来B .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C .独往独来,兴尽而返,自在无碍D .兴尽而返,自在无碍,独往独来2.《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

”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 .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B .①潜 ②翻 ③蓝 ④笑C .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D .①潜 ②点 ③火 ④春3.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界全出?(1).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 ) a .摇 映 b .舞 隐 c .弄 吻 d .扶 失(2).山色蒙蒙( )画轴,白鸥飞处( )诗来。

( ) a .如 带 b .横 带 c .入 送 d .挂 入 4.在诗中的括号内,填入六个字,构成六幅画。

( ),淮山数点青如( ),),山泉千尺飞如( )。

云都变露,新月初学( ),塞鸿一字来如( )。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恽.( ) 灼灼.( ) 寒砧.( ) 窸窣..( ) 筌.( ) 冉冉.( ) 翩翩.( ) 征戍.( ) 6.辨析下列近义词,选择最恰当的填空。

(1)钟爱 喜爱①陈赓大将军当年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就连他最___ ___的女儿穿的都是带补丁的衣服。

②这时候的小鱼是最开心的,它们互相追逐着,不时在水草中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真是惹人____ __。

(2)飘零 飘落①无数的星辰亮起,在天空写下你的名字,当雪花___ ___时,就能将我的思念与祝福传送给你。

②今天,我是一片在天空中孤独___ ___的枯叶,不知会落到谁家庭院。

高中 第三单元测试题 必修5 试题(共9页)

高中 第三单元测试题 必修5 试题(共9页)

HY中学(zhōngxué)2021-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5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9分,每一小题3分)古罗马与汉长安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场,汉帝国崛起于亚洲东部,而古罗马也在欧洲逐渐走向繁荣。

但是长安和罗马有着很不一样的城开展脉络。

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经过缜密论证,考虑的是管辖辽阔疆域的平安需要,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先政治HY事,后经济文化〞的脉络非常清楚。

比照之下,罗马城是自然形成的都城,早在公元前753年就已建城,早已有相当的经济文化根底,在经历了漫长的开展过程后终于变成了古罗马之都,并在帝国之初到达全盛,其开展脉络刚好与长安相反。

因为城开展脉络的不同,他们的文化开展脉络也不同。

长安文化在很短的时间是里依靠强大的国家力量快速崛起,而罗马文化那么是继承了希腊文化甚至埃及文化开展而来,开展过程有几百年之久。

长安文化带有浓重的伦理道德色彩,这是由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决定的。

但是长安文化又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其他思想流派只要和最高统治者意愿相合,就能得到快速开展。

在这种情况下,长安文化以周秦文化为根底,广泛汲取了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从而形成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

它既代表了本国甚至本大洲文化的最高程度,又带动了周围广阔区域内的文明进程,而且它还促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一民族——汉族正式形成。

长安文化作为一种集大成的新兴文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愿意探求和吸纳其他文化来充实自己。

张骞在西方人之前最早开通举世出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国人对自己以外世界的一次大探求。

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博望〞二字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长安文化的探求性。

罗马文化中没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奥古斯都称帝,但一共和思想和法那么仍然深化人心,即使是逐渐兴起的基督教文化也没有改变罗马文化多元的特质。

罗马帝国广阔疆域内,大大小小的诸多城都被允许按照首都的形式去建立和开展,而在中国,地方城的建立是不能同首都平起平坐的,同时罗马城中众多的公一共活动场所也是长安城中不可能有的。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必修五单元三测试☆本单元难点、考点、要点1.学习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蕴涵的主旨。

2.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学会准确、客观、全面、深刻地分析事物。

☆本单元快速解题要诀1.反复诵读,增强语感。

2.着重体悟重点语句的含义。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咬文嚼字(júe)神往(wǎng)熟能生巧(shú)一蹴而就(còu)....B.数见不鲜(shù)较量(jiào)举不胜举(shēng)一言难尽(jìn)....C.一字之差(chā)槛车(kǎn)轻鸢剪掠(yuān)清沁肺腑(qìng)....D.眉眼颦蹙(pín)惆怅(chàng)窸窣(sū)临渊羡鱼(yu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涵义蕴藉注消酩酊大醉B.含糊烂调疏朗遥思远怅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D.啰嗦默契飘零得鱼忘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通常不好。

(2)你如果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3)敏感而有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A.涵义随意教养B.含义随便教养C.涵义随便修养D.含义随意修养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作家不关心社会,不深人生活,而一味地闭门造车,想写出惊世之作,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的结果是不难推测的。

B.一位出色的管理人员,他既要有远大的目光,综观全局,又要明察秋毫,尽可能不出....现丝毫闪失。

C.在我国的历史上,一些受到人们推崇、有所作为的君主,总是心怀天下、与民同乐的....明君。

高中 必修5 语文 人教课标第三单元测试卷3

高中 必修5 语文 人教课标第三单元测试卷3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北冥.(mínɡ)惘.然(wánɡ)幼稚.可笑(zhì)B.坳.堂(ào) 鱼凫.(fú) 衣.锦还乡(yī)C.鲲.鹏(kūn) 喧豗.(huī) 信而好.古(hǎo)D.吝啬.(sè) 吮.吸(shūn) 蜀犬吠.日(fèi)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怜悯塞责惆怅广征搏引B.补偿贪婪峥嵘烂竽充数C.嫉忌杜鹃作客作璧上观D.岩峦墙脚潦倒按部就班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内需难以________出口增速下降带来的影响,随着美国储蓄率不断上升,即使全球经济复苏,也很难恢复到过去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水平。

(2)令人遗憾的是那些“不孝”的“农民的儿子”却反其道而行之,做出为世人所________的勾当,这不仅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更对不起人民。

(3)这个网站可以上传体育原创摄影作品,让你明白,奥运________在北京,更在你的身边。

来吧,参与一次同样属于你的奥运会吧!A.补偿不齿不止B.补偿不耻不只C.弥补不耻不止D.弥补不齿不只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C.电视剧《命运》以恢弘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深圳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风雨历程。

D.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5.(2010年高考山东卷)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一、基础知识(18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相同的一项是( )A.白皙.悉.心哂.笑另辟蹊.径熙熙..攘攘B.诡谲.攻讦.崛.起大放厥.词精神矍.铄C.皈.依龟.缩闺.女规.行矩步瑰.丽多姿D.湮.没殷.红哽咽.恹恹..欲睡姹紫嫣.红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纠葛缠绵蛾眉不易捉磨深恶痛绝B.凝练干燥羡妒点金成铁酩酊大醉C.斟酌注销辩别不求甚解丰富多采D.洗练俨然流弊套语烂调空中楼阁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人们被陈道明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绘声绘色....的表演深深吸引了。

B.经过多次推迟,运行了15年之久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终于在2001年3月寿终..正寝..,离轨销毁。

C.我市数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经过数夜蹲守,终于抓获了这起枪杀案的犯罪嫌疑人。

D.在“学雷锋,做好事”总结会上,班长高屋建瓴....地作总结发言:“我们一定要向李明学习,心中有着他人。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面对人类,失去之心的医学是冰冷的,有缺陷的。

(2)只要是那些彰显正义、美德,代表了先进文明的人,都有得到树碑的殊荣。

(3)沙丘上独行的山狮,虽然没有动作,没有吼声,但仍能使人感觉到那股潜在的。

(4)国庆节前夕,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各国贵宾。

A.慈善权利雄姿接待B.慈悲权利雄威招待C.慈善权力雄威接待D.慈悲权力雄姿招待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大自然的生命母体中,缺乏理性的人类就是癌细胞,它们得意洋洋地膨胀着,扩张着,癌变着,最终的结果就是与母体一起同归于尽。

B.在美国所信奉的“民主、自由、人权”背后,不得不支付着沉重的代价。

C.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多动脑子,这样才能避免少捅娄子少出错。

D.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了群众揭发的少数商场年终时使用代金券购物的不良现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 (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扁舟(piān) 踯躅(zhí) 恣睢(zì) 瞠目结舌(chēnɡ)B.聒噪(ɡuō) 麾下(mí) 舟楫(jí) 万乘之国(chénɡ)C.草芥(jiè) 贿赂(lù) 俳优(pái) 庖丁解牛(páo)D.刈草(yì) 勖勉(xù) 创伤(chuānɡ) 切中肯綮(qìnɡ)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野哭千家闻战阀,夷歌数处起渔樵。

B、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估取对君酌。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陶渊明替所有中国人做了一个梦,这个梦,没有剥削压迫,没有勾心斗角,人们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B. 商海浮沉这么多年,他对那些杀敌制胜的法宝早已谙熟,今天这点小事情,处理起来自然是游刃有余。

C.积贫积弱的清政府在屡次挨打后,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企图用土地换安宁,这无异于抱薪救火。

D.青年应该确立远大的理想,但如果踌躇满志,理想太多,也只会让自己无所适从,失去明确的奋斗目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目前,人造关节所用的材料不外乎金属和塑料两大类。

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所以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性能必须高度稳定。

B.11月3日晚,来自衡东县的李正平遗失了给女儿治病的救命钱两万多元。

得知此事后,热心的长沙市民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捐款五万余元。

通过这次捐款行动,足以说明长沙自有温情在。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D.为攻克克隆技术,他凌晨早起,深夜晚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的测试题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下乘(chénɡ) 烟榻(tà) 逻辑(jí) 锱铢必较(zì)B.流弊(bì) 箭镞(zú) 辞藻(zǎo) 不离不即(jì)C.蕴藉(jiè) 倒涎(xián) 斟酌(zhuó) 清沁肺腑(xīn)D.窸窣(sū) 憎恶(zēnɡ) 精髓(suǐ) 轻鸢剪掠(yuān)2.下列词语都出自典故,请查阅有关词典,找到其出处,并解释其意思。

①学富五车:②才高八斗:③端木遗风:④柳岸灞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具有文学良心和________力的人像________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②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________的好习惯。

③张宇同学的解题思路既新颖,又________,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鉴别严正必需简捷B.鉴赏严肃必需简洁C.鉴别严肃必须简捷D.鉴赏严正必须简洁4.下面句子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两句是( )①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版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②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

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③尺牍是书信的代称,因为古代书简大约长一尺,所以叫书简。

④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⑤中国诗歌的发展与西方诗歌的发展一样,都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⑥“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南宋诗人、诗歌评论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评论盛唐诗歌的话。

⑦“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他的《六一诗话》中引用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话,说的是平淡而又含蓄的诗风。

⑧拜伦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

著名诗篇有《唐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等。

惠特曼是英国诗人,诗集有《草叶集》《桴鼓集》等。

5.在横线上填写诗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欲辩已忘言。

④美人卷珠帘,________________,但见泪痕湿,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⑥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

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

6.“‘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不知得多撩人。

”对于“撩人”应如何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7.下面是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与白头时。

”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三诗同一机杼①,司空为优。

注: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①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9题。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领导你回到本国诗。

这事了不足奇。

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

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

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8.“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谈谈本段文字里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4题。

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的过程。

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

想象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和再现了诗人所创造的形象。

我第一次读崔颢的《长干曲》的时候,由于想象的展开所获得的愉快,至今还记得。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整首诗几乎未作任何描写与叙述,但一个青年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的形象却跃然眼前: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迎面而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了自我介绍。

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她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因,也许你我是同乡吧……”长江滔滔,两舟邂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象,得到了显现。

这是想象在欣赏中的作用,因此,我以为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为了说明这种再创造,我再举徐志摩短诗《沙扬娜拉一首》以为佐证: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一朵水莲花在凉风中表现着婀娜的娇羞,诗人借此形容这位日本女郎的温柔缱绻。

我们欣赏这首诗,首先是从诗人提供的形象上展开我们的想象活动的。

从这一朵水莲花出发,想象那女郎的美丽、多情、柔情似水又充满了离别的轻愁。

为什么说这是再创造?因为诗人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位女郎的年龄、容貌以及互道珍重的两人的关系,但这并不妨碍读者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出一幅动人的画面来。

这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应当受到鼓励的。

这种想象活动,可以使欣赏者自己,或由此联想起来的其他人物“移入”他所再创造的那幅画面中去——他可以把那一位水莲花似的女郎想象成自己的女友或爱人,也可以在一声充满“蜜甜的忧愁”的“沙扬娜拉”中,寄托着自己与心爱的朋友道别时的那一份眷恋之情。

就是说,他可以把自身想象为诗中的人。

但是,也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读诗可以“创造一切”,因而也可以洞悉一切。

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们,特别是由于它不可能详尽地叙事,它的特点在抒情。

因此作为读者,我们只能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的经历。

这就是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

选自(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有改动)注释:文中的“沙扬娜拉”即日语“再见”的意思。

10.从第一段的文意看,作者为什么把“诗歌的欣赏活动”看成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11.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长干曲》“整首诗几乎未作任何描写与叙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作者在对《沙扬娜拉一首》所作的欣赏中,具体地指出了“再创造过程”的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第三段中的语句作答)13.作者为什么说“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从最后一段的文意上看,“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实际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在中国的章回小说中,每回结束必写一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难道作者不怕这样一下子把读者从故事里拉出来,明白这故事原是他编造的吗?同样,在京剧《三岔口》中,任堂惠与刘利华的全部“夜战”,竟然都是在灯火通明中进行的。

为什么没有观者指责这种不真实已经近乎荒唐,反倒看得更加津津有味?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一根马鞭便是一匹千里神骏,几个打旗的龙套便是浩浩三军,抬一下脚便是进一道院或出一道门。

西方人面对这些可能惊奇莫解,中国人却认可这就是艺术的真实。

中国艺术家为什么敢于如此大胆地以假当真,将读者与观众“欺弄”到这般地步,非但不遭拒斥,反而乐陶陶地认同?我想,中国的艺术家更懂得读者与观众的欣赏心理——假定这是真的。

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任何一个读者或观众会把一部小说当作真实的事件,把一幅画当作真实的景物,把一出戏当作真实的生活场景,只不过东西方艺术家对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驰的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