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四
大学物理第四章

向心加速度
1、方向— —指向圆心 2 v 2 2、a rw ; a r
思考: 1、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2、月亮为什么绕着地球转? 3、行星为什么绕着太阳转? 4、苹果落地和行星绕太阳运动是否有相同之处?
关于行星运动的各种动力学解释 17世纪前: 行星做得是完美而有神圣的圆周运动.
练习2 地球的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倍,一飞行 器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当地球和月球对它的引 力大小相等时,这时飞行器距地心的距离与距 月心的距离之比为 . 练习3 一个半径比地球大2倍,质量是地球36 倍的行星,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 重力加速度的( C ) A .6 倍 B.18倍 C .4 倍 D.13.5倍
练习1 关于万有引力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天体间万有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他们之 间的距离成反比 B、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两 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他们的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 C、万有引力与质量、距离和万有引力常量都成正比 D、万有引力定律对质量大的物体适用,对质量小的 物体不适用
(无需什么动因)
伽利略: 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这种趋势导 开(1564—1642) 致天体做圆周运动. 普 一定是受到了来自太阳的类似于磁力的 开普勒: 勒 作用才做圆周运动 ( 1571 — 1630 ) 时 代 笛卡尔: 在行星的周围有旋转的物质作用在行星 (1596—1650)上,使得行星绕太阳运动. 胡克、哈雷
等:
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证明了如果行 星的轨道是圆形的,其所受的引力大小 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牛顿时代的科学家对天体运动又持什么观点?
牛顿时代的科学家对天体运动的动力学解 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们认为行星所以要 绕太阳运动是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作用,并 且他们在圆形轨道的前提下证明,这个引力的 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但从开普勒第一定律知道,行星运动的轨 道是椭圆形的,那么在椭圆轨道下这个引力大 小是否还和距离成反比呢?牛顿是否证明了这 一点呢?
大学物理第四章习题解

第四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4–1 半径为20cm 的主动轮,通过皮带拖动半径为50cm 的被动轮转动,皮带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主动轮从静止开始作匀角加速度转动,在4s 内被动轮的角速度达到π/s 8,则主动轮在这段时间内转过了 圈。
解:被动轮边缘上一点的线速度为πm/s 45.0π8222=⨯==r ωv在4s 内主动轮的角速度为πrad/s 202.0π412111====r r v v ω主动轮的角速度为2011πrad/s 540π2==∆-=tωωα在4s 内主动轮转过圈数为20π520ππ2(π212π212121=⨯==αωN (圈)4–2绕定轴转动的飞轮均匀地减速,t =0时角速度为0ω=5rad/s ,t =20s 时角速度为08.0ωω=,则飞轮的角加速度α= ,t =0到t =100s 时间内飞轮所转过的角度θ= 。
解:由于飞轮作匀变速转动,故飞轮的角加速度为20s /rad 05.020558.0-=-⨯=-=tωωα t =0到t =100s 时间内飞轮所转过的角度为rad 250100)05.0(21100521220=⨯-⨯+⨯=+=t t αωθ4–3 转动惯量是物体 量度,决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因素有 。
解:转动惯性大小,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及转轴的位置。
4–4 如图4-1,在轻杆的b 处与3b 处各系质量为2m 和m 的质点,可绕O 轴转动,则质点系的转动惯量为 。
解:由分离质点的转动惯量的定义得221i i i r m J ∆=∑=22)3(2b m mb +=211mb =4–5 一飞轮以600r/min 的转速旋转,转动惯量为·m 2,现加一恒定的制动力矩使飞轮在1s 内停止转动,则该恒定制动力矩的大小M =_________。
解:飞轮的角加速度为20s /rad 20160/π26000-=⨯-=-=tωωα制动力矩的大小为m N π50π)20(5.2⋅-=-⨯==αJ M负号表示力矩为阻力矩。
大学物理04第四章

第四章 气体动理论一、基本要求1.理解平衡态的概念。
2.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图像和理想气体分子的微观模型,能从宏观和统计意义上理解压强、温度、内能等概念。
3.初步掌握气体动理论的研究方法,了解系统的宏观性质是微观运动的统计表现。
4.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理解气体分子运动的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的意义,了解玻尔兹曼能量分布律。
5.理解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及内能的概念,会用能量均分定理计算理想气体的内能。
6.了解气体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及平均自由程的意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二、基本内容1. 平衡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一个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平衡态下,理想气体各参量之间满足关系式pV vRT =或 nkT p =式中v 为气体摩尔数,R 为摩尔气体常量 118.31R J mol K --=⋅⋅,k 为玻尔兹曼常量 2311.3810k J K --=⨯⋅3. 理想气体压强的微观公式21233t p nm n ε==v4. 温度及其微观统计意义温度是决定一个系统能否与其它系统处于热平衡的宏观性质,在微观统计上32t kT ε=5. 能量均分定理在平衡态下,分子热运动的每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都相等,且等于2kT 。
以i 表示分子热运动的总自由度,则一个分子的总平均动能为2t i kT ε=6. 速率分布函数()dNf Nd =v v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232/22()4()2m kT m f e kTππ-=v v v7. 三种速率最概然速率p ==≈v 平均速率==≈v 方均根速率==≈8. 玻尔兹曼分布律平衡态下某状态区间(粒子能量为ε)的粒子数正比于kT e /ε-。
重力场中粒子数密度按高度的分布(温度均匀):kT mgh e n n /0-=9. 范德瓦尔斯方程采用相互作用的刚性球分子模型,对于1mol 气体RT b V V ap m m=-+))((2 10.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λ==11. 输运过程 内摩擦dS dz du df z 0)(η-=, 1133mn ηλρλ==v v 热传导dSdt dz dT dQ z 0)(κ-= 13v c κρλ=v 扩散dSdt dz d D dM z 0)(ρ-= 13D λ=v三、习题选解4-1 一根铜棒的两端分别与冰水混合物和沸水接触,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系统也可以达到一个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物理高考知识点必修四

物理高考知识点必修四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物质的本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学生需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点,其中包括必修四的内容。
本文将为您介绍必修四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电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电磁场1.1 电荷和电场- 电荷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原子的电结构和电中性-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电场的叠加原理和电场强度计算1.2 静电场- 静电场中的静电力和电场能- 高斯定理和其应用- 电势能和电势差- 电容和电容元件第二章电流和电阻2.1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密度-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欧姆定律和其应用- 电功和功率2.2 电阻和电阻元件- 电阻的概念和分类- 电阻的串、并联和混联计算- 稳态和稳定性- 温度和电阻的关系第三章电磁感应和电磁波3.1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安培力和洛伦兹力- 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动势和自感现象3.2 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光的速度和电磁波的传播- 光的折射和反射- 光的干涉和衍射第四章光学4.1 几何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线追迹法则-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人眼的构造和调节- 视觉现象和视差4.2 光的波动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杨氏双缝干涉和杨氏单缝衍射- 光的偏振和涡旋光第五章原子核的结构和放射性5.1 原子核的结构- 质子、中子和电子- 原子核的结构和核力- 同位素和同位素标记法- 核衰变和核反应5.2 放射性和辐射防护- 放射性的概念和分类- 放射性衰变和放射性测定- 辐射防护和辐射应用- 核能的利用与问题以上是物理高考必修四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为您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八年级物理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四单元的知识总结如下:
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速约为3×10^8米/秒。
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等都是光的传播规律。
2.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一般小于入射角。
4. 光的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或光从真空射入介质时,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反射光线会突然消失的现象。
5. 凸透镜成像: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凸透镜可以成放大、倒立或正立的实像或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 凹透镜成像: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凹透镜可以成缩小、正立的实像或虚像。
7. 光的偏振:横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
8. 光的干涉与衍射:光具有波动性,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可以研究光的波动性。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第四单元的知识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物理第四章

解:利用功能原理:
A=DE
q
kF
m
Fl0tgq
=
1 2
k (l0 setq
- l0 )2
1 2
mv2
F
m
解得:
v=
2 m
Fl0tgq
-
1 m
k (l0 setq
-
l0
)2
[例13] 作业、p-55 功和能 自-20
一质量为m的球,从质量为M的圆弧
形槽中由A位置静止滑下,设圆弧形槽的半
径为R,(如图)。所有摩擦都略,试求:
+12 MV2
l
L
解得:
vr=
2(m +M) gR M
V= m
2gR M(m +M)
(2)小球到最低点B处时,槽滑行的距离。
∵ SFx = 0 ∴ DPx = 0
mvx = MVx
Am
m vxdt = M Vxdt
R
ml=ML
MB
l+L=R
L
=
mR m+M
lL
(3)小球在最低点B处时,槽对球的作用力;
1、动量: P
P = mv 2、第二定律:
F
=
dP dt
= ma
3、冲量: I
I
=
F t 2
t1
dt
4、动量原理
I = DP
5、力矩 M M = r × F
6、动量矩 L
L = r × P = r × mv
7、角动量原理:
t 2 t1
M dt
=
ω ω
2 1
J
dω
= Jω 2
物理四大力学

物理四大力学“物理四大力学”是几何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的总统,它们在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仅是物理学上的一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且也是把生活中物体细节要素聚集起来的一种方式。
几何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代表物理学最简单的形式:受力物体的形状、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它用来研究物体的几何结构,以及力、动量、能量的运动规律。
通过几何力学,人们可以解释几何形状的基本性质,以及力和动量的定义。
几何力学的基本公式可以用来描述受力物体的运动,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和角速度。
动力学是物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描述物体周围环境中力、动量、能量等内部的变化的规律。
它的关注点是物体的局部特征,以及力、动量、能量如何交互作用,从而引起物体的总体结构和运动的改变。
动力学属于受力物体运动学,它用来描述物体在各个空间位置上的运动状态和变化,因此它也是物体受力运动的关键。
弹性力学是在几何力学和动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理学分支,它研究受力物体弹性变形及其原因。
弹性力学主要用来研究受力物体受力时的力学性质,以及能量和动量在弹性变形的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它的概念和方法也可以用来解释物体在结构变形中的变形原理以及受力对它们的影响。
流体力学是以动力学为基础的分支物理学,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液体或气体流动的力学特性。
它的研究兴趣和主要内容是流体的运动和变化,它可以用来分析流体总体的变化规律和流体在特定空间中的行为。
它研究的还有流体中力学特性,以及动量和能量变化的规律。
“物理四大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们涉及到受力物体的性质、结构和运动,其中包括代表物理学最简单的形式:几何力学;受力物体的内部特征和力量交互:动力学;弹性变形及受力运动的定义:弹性力学;可以用来分析流体的运动:流体力学。
它们的研究兴趣不仅局限于物理学,而且也融入到生活中物体的构造和运动中。
物理四大力学已经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比如说在机械,工程,航空,船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物理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力和压力第一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一种相互作用,是一种可以改变物体形态或状态的物理量,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性质(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有大小和方向。
(3)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变化,而且是物理量。
(4) 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3、力的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有实际意义的,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计算要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计算。
4、万有引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系。
5、弹力当物体受到变形时,产生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6、弹性力和非弹性力(1) 弹性力: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
弹性形变是指在物体内部弹性变形,而不改变其形状的变形。
(2) 非弹性力:非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
非弹性形变是指在物体内部非弹性变形,而改变其形状的变形。
7、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在相互接触面上出现的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8、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组几个共静力的作用,那么它受到的合外力等于这些力合成的结果。
第二节压力1、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
形象地说:压力是对物体的作用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
2、压力的计算压力=力/面积3、万有引力产生的压力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万有引力,所以产生了压力。
4、液体的压力液体中任一点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力,是由于这点上液体分子对这点的作用力的结果。
5、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在常见的情况下,常常用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做压力,叫做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
6、静液压当液体被加在容器中,液体将充分自动的塞满整个容器,液体在容器的作用是将容器的每个部分都用均能。
这种现象叫做静液压。
7、动液压动液压装置是用被通向,有较大压力的流体来传送运动能。
第三节力的组合1、力的平行或反向关系共静力----平行关系缠绕力----交叉关系対立力----反向关系2、单握条件的合外力如果所有的合外力平行,并且在同一线上,那么力的合成为这些力的代数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测试题,第 页
13 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评估试题(四)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爱因斯坦曾说过,“磁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在椅子一样实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
A 、磁场是研究问题而假想的
B 、磁场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C 、椅子一定是磁体
D 、磁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2、实验表明,磁体能吸引一元硬币,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硬币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铁
B 、硬币一定是铝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铝
C 、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
D 、硬币中含有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
3、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说法正确的有 ( )
A 、磁场和磁感线都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
B 、磁感线是由铁屑排列而成的
C 、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 极出发回到S 极
D 、磁感线只能用来表示磁场的方向而不能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
4、关于电和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磁场是由无数磁感线组成的
B 、指南针能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磁场
C 、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能产生感应电流
D 、电动机转动过程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5、如图所示,两段线圈套在光滑的瓷筒上,当开关闭合后,两线圈会 ( )
A 、互相吸引靠近
B 、互相排斥远离
C 、先靠近后远离
D 、既不排斥也不远离
6、1820年,安培在科学院的例会上做了一个实验,引起与会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如图所示把螺线管沿东
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电,请你想一想会发生的现象是 ( )
A 、通电螺线管仍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静
B 、通电螺线管转动,直到A 端指向南,B 端指向北
C 、通电螺线管能在任意位置静止
D 、通电螺线管转动,直到A 端指向北,B 端指向南
7、如图中所示,能够使铝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
A 、铝框不动,磁铁上下移动
B 、铝框不动,磁铁左右移动
C 、磁铁不动,铝框上下移动
D 、磁铁和铝框一起向右移动
8、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不懈的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表示这一重
大发现的是 ( )
9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打开或者关闭电灯时,你会从旁边工作着的电视机屏幕上看到一条水平亮线,或
B
第7题图
八年级物理测试题,第 页
14 者从旁边的收音机中听到“喀喀”的杂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 、电路通断时发出的电磁波被收音机、电视机接收到而产生的
B 、电路通断时交流电通过家庭电路对收音机或电视机的影响
C 、电路通断时开关中金属碰撞声的影响
D 、以上原因都不对
10、有甲、乙两列电磁波,甲的波长是乙的2倍,则甲、乙两列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之比是( )
A 、1∶1
B 、2∶1
C 、1∶2
D 、1∶4
二、填空与作图(11至16题,每空1分,17题4分,共26分)
11、如图所示,一条形磁体甲的一端下吸引着一根铁钉,此时铁钉的下端被磁化成 极,若在铁钉旁再让磁体吸引一个铁钉,则两铁钉的下端会相互 (“吸引”“排斥”)。
若将另一条形磁体乙如图所示与甲接触,则铁钉会 (“继续被吸引”“落下”),原因是 。
12、如图所示,合上开关后,发现铁钉旁边的小磁针静止时S 极指向铁钉A 端。
则A 端是 极,电源的D 端是 极。
13、电动机中能够转动部分叫做 ,不能够转动的部分叫 。
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是每当线圈转过 时,换向器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使得线圈能持续转动下去,电动机中进行的能量转化是 。
14、最早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丹麦的 ;最早记述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的学者是 ;法拉第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的联系,他的发现即是 ,根据这一发现人们发明了 ,使得电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
15、电话机的工作过程是在 中将声音信号转化成为 ,再在 中又转化为声音信号。
现在电话在远距离信号传输时,均采用 信号进行传输、处理。
16、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其频率越 ,在相同的时间内传输的信息也就越多。
微波是在无线电波中的频率较 (“高”“低”)的一部分,它的性质更接近 波,它 (“能”、“不能”)绕地面传播。
17、请根据小磁针的指向画出通电螺线管上线圈的绕向。
三、实验与探究(共34分) N S N S 甲 乙 第11
题图
第12题图
N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八年级物理测试题,第 页 15 18、(6分)如图所示,一矩形线圈用细线吊起来,其中一边位于蹄形磁体中。
(1)闭合开关,线圈向右摆动,断开开关后,再次闭合,线圈再次向右摆动。
该现象说
明 。
(2)将开关断开,把电源正、负极接线对调,闭合开关,线圈向左摆动,重做一遍实验仍如此,该现象说明 。
(3)断开开关,将蹄形磁体N 极和S 极位置换一下,N 极在下,S 极在上,闭合开关,线圈向右摆动。
与前面(2)中情况对比,说明 。
19、(10分)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 :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 :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实验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制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
如图所示的a 、b 、c 、d 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面填空:
(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多少的不同,来判断它 的不同;
(2)通过比较 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 是正确的;
(3)通过比较 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 是正确的;
(4)通过比较d 中甲、乙两电磁铁,发现猜想C 的条件不全面,应补充 ;
(5)你还能不能提出一个影响磁铁吸引铁钉数量的因素: 。
20、(6分)小明和同学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他们先在铁钉上套上薄塑料吸管,然后在薄塑料吸管上缠绕细铁丝做成螺线管,将这个装置固定在支架上,如图所示。
(1)在下列物理现象中,可以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的是 (填序号)。
A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B 、电磁感应
C 、电生磁
D 、磁生电
(2)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探究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 的关系。
(3)实验中当小明将开关闭合后发现铁钉不能吸引大头针。
他们将变阻器滑片P 从a 端移向b 端,电流表读数逐渐变大,但还是不能吸引大头针。
检查发现缠绕铁芯的线圈匝数已足够多,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 。
21、(7分)阅读资料,然后思考问题。
第20题图
八年级物理测试题,第 页 16 手机的通信过程
各种手机开机时显示屏上都有一信号显示标志,当将手机放到地下室时,标志显示无信号,手机能够查询机内信息,但不能与外界联系。
将手机带回地面,显示屏上重新显示信号标志后,手机又能与外界联络了。
(1)手机的信号显示标志的有和无说明了( )( )
A 、这个标志不是手机本身具有的,而是接收到某处的信息
B 、有信号时,手机之间就可以通话了,说明手机之间可以直接联络
C 、手机不通话时也有信号表示,说明手机总与这个信息的来源地保持联系,没联系即没有信号时就不能与外界正常联络
D 、说明手机必须通过这个地方才能与外界联络
(2)如图所示是手机的通信网络图,请你根据此图写出手机的通信过程:
手机发射的信号先被最近的基站(BS )接收,然后传到 找到选定呼叫对象,如果通话对象是固定电话,则信号传到 ,然后与之接通;如果呼叫用户是 ,则信号转到与呼叫用户最近的 ,由此传给呼叫对象(MS )。
(3)每当有雪灾来临时,大雪会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和灾难,在有些地方手机用户无法使用手机与外界联系,这是因为大雪主要造成了的 损坏。
22、(5分)如图所示是录音机磁头的工作原理。
录音机的磁带上附有一层 制成的磁粉,录音时,声音转化成强弱变化的电流流过录音机磁头,产生强弱变化的 ,使划过磁头的磁带上的磁粉被强弱不同地 ;放音时,磁性强弱变化的磁带使磁头内产生变化的 ,放大后经过扬声器再将变化的电流转变为 而发出声音。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3、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波形图如右图所示。
问:
(1)该声波的波长是多少?
(2)该声波的频率是多少? (已知:波速=波长×频率)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