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2014,12)
化石吟

体会诗歌语言的含蓄美
指代苏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称, 显得亲切自然。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生物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 并非由上帝创造。
证明生物是进化而来。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化石保存的生命信息
两亿多年前,恐龙——这一奇特的生命曾经 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它们生存了上亿年之 久,在中生代繁盛称霸一时,足迹遍及世界 的角角落落,又突然间全部消亡,只留下无 数令人伤感的化石和供人们猜测探索的谜团。 这段历史时期出现的许多有特色的事情,人 们在化石研究中去探索、去找寻、去思索, 其中如最为凶猛的巨龙,身形秀丽、行动敏 捷的食肉恐龙美颌龙,脖子最长的马门溪龙, 是现今大象体重10倍的最重的恐龙震龙,奔 跑速度较快的似鸡龙,聪明的伤齿龙,以及 愚笨的剑龙和食量最大的腕龙等
为什么?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 没有腿——古总鳍鱼, 和鱼一样具有鳔 (肺),和鱼不同之 处是偶鳍构造较特殊。 偶鳍基部有发达的肌 肉,鳍内原骨骼排列 和陆栖脊椎动物的四 肢骨构造相似。这种 肉质鳍不仅能支撑身 体,而且能在一定程 度上沿陆地移动。由 地质史和发掘的化石 证明,总鳍鱼有可能 进化为古代的两栖类。
字词积累
骸骨 尸骨。
葱茏 (草木)青翠茂盛。 化为乌有 变得不存在。
海枯石烂 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 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日转星移 指太阳、星星的位置发生 变化。比喻时间流逝。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化石吟

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 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 人类的伟大。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奇huàn( 幻)
guǒ( 裹 )藏
cōng lóng( 葱茏)zhuó yuè(卓越 )
骸( hái)骨
潜( qián)行
躯壳( ké )
档(dàng )案
猛犸( mǎ )
悄(qi ǎo)然
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1~2 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3~6 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7 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结构上首尾呼应,全诗结构完整。
体味诗句:
1.内容上:从诗句中你联 想到了什么或你有什么 感受?
2.语言上:说出精彩的词 语或句子的妙处。
3.提出你有疑问的地方。
人类可能会进化成什么?
• 查阅书籍、资料或请教老师、 专家,写一篇介绍恐龙或其他 古生物的短文。
化石吟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真有如此 变迁吗?如果有,何以为证?
《化石吟》
1、化石: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 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2、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 的意思。 3、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科学诗,以诗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
第7节:
好处: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 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 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前后照应,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使 全诗结构完整。
小结:
内容上:化石有哪些科学价值? •1、得出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2、证明了地球上的生命是生 生不息、繁衍不断的。 •3、地球的生命由低级向高级 演化。 结构上: 首尾呼应。
明确:连用四个问句,构成排比,表现出 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也激发了读者兴趣,打开了读者的思维。
第2节
入题,引出化石。 化石有什么用呢? ——“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3~5节——主体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你”指的 是谁?运用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这一句 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第二人称指代苏醒的化石。 显得亲切自然,便于倾诉和抒发情感。
冰冷 的骸骨 高明 珍贵 的密码 卓越
的魔法师
的雕刻家
本诗可以分为几层,试概括每层的大意。
诗歌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第二层:(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第三层:(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第1节, 设疑引入 中运用连续问句有什 么好处?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幽雅 ) 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悄然) ③称赞而且佩服。( 叹服 ) ④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 坚定,永不改变。( 海枯石烂 ) ⑤(草木)青翠茂盛。( 葱茏 ) ⑥奇异而虚幻。( 奇幻 )
化石吟

猛犸象臼齿的化石
玄武蛙
三叶虫
师氏剑齿象骨架化石
始虫化石
始莱得利虫化石
恐 龙 脚 印 的 化 石
多 鳃 鱼 头 化 石
莫氏鱼
始祖鸟化石
化石的形成
:
生物在死后,尸体和泥沙埋在一 起,被泥沙紧紧裹住,别的矿物质填 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 内部构造。在特殊情况下,某些生物 的尸体竟能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就是 化石。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 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解 析 诗 题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 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 “吟”是 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 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 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这里 是赞颂的意思。 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 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 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红色的字注音。
灯片 35
4、第5节中“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 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怎样理解? 不是写人。这一节中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 洪流,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转星移,无论 多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 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 低级向高级演化。“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 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是生命历程的写真, 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 档案吗?幻灯片 35
1、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
惊讶-震撼-兴奋-找个安全的地方躲 起来-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科学技术如今 多么发达;化石是多么的神奇;化石为人类 探索历史作了巨大贡献!幻灯片 42
2、“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它能说些 什么呢?
说造物主并不存在,生命体是经过不断的变 化,繁殖,进化演变过来的;说生物的进化采用 的是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说地球上曾经生活过 哪些动植物;说亿万年前的地球环境、地球气候。
化石吟

化 石 形 成
•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 化石的形成可以说是一个艰 难的历程,它须依靠一系列的 有利环境。曾经生存过的大量 的动、植物全都消失得无影无 踪,也没有留下任何化石。仅 少数有机体的骨骼或坚硬的部 分变成了化石,在沉积物中腐 烂的有机体改变了周围的条件, 并促进了其组织中矿物盐的合 并,即称为矿化的过程。这个 化学变化使其周围的沉积岩存 在得更长久。
化 石 吟
张
走近作者
• 张锋,1936年生,笔名雨岩,风涛, 浙江杭州人,当代诗人,科普工作者。 • 代表作有小诗《本草纲目》。 • 其诗被称为第三代诗歌。
朗读,整体感知全诗
• 题目《化石吟》中的“吟”是什么 意思? •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 是赞颂的意思。 •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 诗。
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 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 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总领下 文。
2“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 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怎么理解?
• 大量的科学研究得出生物进化的观点,否 定了“上帝造万物”的说法。
• 3.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 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一句? • 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 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 供了必要的条件。
总结
• 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 首科学诗。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 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 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化石吟主要内容简短

化石吟主要内容简短化石吟主要内容简短《化石吟》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化石保存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神话世界,盛赞了化石,宣传了生物进化的真理,既富有科学知识,又颇具唯物主义精神。
《化石吟》张锋1、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2.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3、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4、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5、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6、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7、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化石吟》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感、韵律美。
2、培养热爱科学热爱文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预习】1、找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
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
乌有:虚幻,不存在。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裹藏:缠绕着藏起来。
太古:远古时代。
引颈长吼:伸直脖子大声吼叫。
葱笼:(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佩服。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时间。
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2、朗读这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题。
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
一、导入新课《木鱼石的传说》这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化石吟

前后照应,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 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不正是地球古 生物的档案吗?
神了 这 话亿 些 科 一万 化 学 样年 石 家 的前 , 们 生像 从 通 物奇 中 过 世幻 窥 研 界的 见 究
猛犸象
全诗结构 特点:首尾呼应
发问想象 —— 遐思飞扬 —— 回答呼应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 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 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 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 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 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 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 可以不拘一格。这里是 的意 赞颂 思。
什么是化石?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 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 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 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 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 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 地层的年代。
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幽雅 ) 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悄然 ) ③称赞而且佩服。( 叹服 ) ④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 永不改变。( 海枯石烂 ) ⑤(草木)青翠茂盛。( 葱茏 )
⑥奇异而虚幻。(
奇幻什么或你 有什么感受?
研读赏析
读1、2节,思考问题
启示
我们要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 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 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 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 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 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 水蓝天、花红草绿,一起努力。
《化石吟》原文

《化石吟》原文《化石吟》向我们讲述了化石保存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神话世界,盛赞了化石,宣传了生物进化的真理,既富有科学知识,又颇具唯物主义精神。
《化石吟》1、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2.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3、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4、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5、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如同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6、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7、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化石吟》教学设计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育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爱好。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学习朗读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一课时。
老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参观调查有关自然、有关化石的内容,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文章做铺垫。
一、精心导入1、可采纳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爱好。
2、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妙'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象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妙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万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研究写法
(一)、读第一、二节,思考:连续用了六 个问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连用六个问句,构成排比,增强语势,富 有强烈的节奏感。 2、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科学浓厚的兴趣和强 烈的求知欲望。 3、另一方面,连续不断地问句,引发读者的 思考和想象, 把我们的视野引向远古生物界, 令人深思,引起兴趣。
两个比喻句,赞叹大自 然的创造力。
找出文章所使用的人称
四个“你”——第二人称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 道皱纹 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前3个“你”都用以称呼化石,但最后一个 “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
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 特色?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 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 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 人称“你”来称呼,显 得自然亲切。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写作特色
1.诗歌开头采用问句形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排比。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想象
2.课文在人称 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第二人称。显得自然亲切。
3.前后呼应。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 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神话一样的生 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抒情性的科学诗的形 式,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奇异化石, 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 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 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 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 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 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这里有吟唱、赞颂的意思。
标题可以有两种理解:
1、化石所发出的吟唱。
2、作者对于化石的赞颂。
什么是化石?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 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 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 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 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 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二)、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 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 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 了作者的思路,接下来就是 写飞扬的思绪,遐想的内容。
(三)读第七节思考:结尾一节和哪一节 形成照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和第二节形成照应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照应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照应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前后呼应。 这两节的后两句也相互照应。 可以说,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 作用:这样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诗歌分为三层: 第一层:(1-2)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第二层:(3-6)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第三层:(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前后照应 )
全诗结构
通过发问 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写 回应发问
引发联想
无限遐思
照应开头
(1-2节)
(3-6节)
(7节)
2、三到六节的内容
第三节:化石证实进化论是真理——
明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晰 第四节:化石保存生命的信息 —— 主 体 黑色的驱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部 第五节:化石体现生命进化的历程— 分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的 节 第六节:化石再现自然景观—— 意 重现的远古树木多么葱茏幽雅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四、分析结构、把握内容
1.本诗可以分为几层,试概括每层的大意。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 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 理解的? 无论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如何变化,这一 切都由化石记录着,假如化石是人的脸, 那刻在这脸上的皱纹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 档案吗?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植物类化石
鱼类化石
虾类化石
贝类化石
三叶虫化石
恐龙化石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赞颂之情。 理清结构,展开联想和想像,了解 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 世 界。 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爱科 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一、
读准字音
guǒ huàn 奇幻( ) 裹( )藏 cōng lóng 葱茏( ) zhuó yuè 卓越( ) hái qián 骸( )骨 潜( )行 dàng qiào 躯壳( ) 档( )案 mǎ 猛犸( ) qiǎo 悄( )然
二、字词积累
骸骨: 骨头,多指尸骨。
葱茏: (草木)青翠茂盛。 化为乌有: 变得不存在。
海枯石烂: 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 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日转星移: 指太阳、星星的位置发生 变化。比喻时间流逝。
三、听朗诵录音
诵读诗歌要求
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把握重音
感情饱满
朗读节奏划分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四)、诗歌第4节说:“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 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 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 码。”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是人这样写,好 在哪里?
古代生物虽已死亡,但这 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足 以证明地球上的生物是生生不 息、繁衍不断的,这些化石为 科学家们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 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