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精选10篇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精选10篇

说明文阅读专题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京剧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题目。

①京剧又称平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它是由徽调(安徽的地方曲调)、汉调(武汉一带的曲调)为主融合昆曲、秦腔(陕西的地方曲调)和其他民间曲调特点发展而成的。

京剧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西皮为主,所以京剧过去也称为“皮黄”。

②京剧的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西皮有导板(倒板)、慢板、原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板式;二黄除上述板式外,还有反西皮、反二黄、南梆子、四平调、吹腔等。

这些板式分别表现了不同感情。

一般来说,西皮适宜表现活泼昂扬的情感,二黄适宜表现苍凉深沉的情感,反西皮用于深切悲痛时,四平调、吹腔用于轻松愉快时,南梆子则多半用来表现少女柔情。

③京剧伴奏的乐器很多,主要有胡琴、二胡、南弦子、月琴、笛子、唢呐、管弦乐和打击乐器。

京剧表演歌舞并重,融合了大量武术技巧,多用虚拟动作,节奏感强,技术要求高,念白也具有音乐性,俗称“韵白”。

京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独特艺术表演体系,对各地方剧种影响很大。

④京剧脚色(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又称须生,一般为较年长的男子,例如京剧《伍子胥》中的伍子胥)、“小生”(青年男子,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和“武生”(男性武将,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旦又分“正旦”(又叫青衣,一般为大家闺秀,如《武家坡》中的王宝钏)、“花旦”(一般为小家碧玉,如《红娘》中的红娘)、“老旦”(老年妇女,如《龙凤呈祥》中的吴国太)、“武旦”(有武功的妇女,如《穆桂英》中的杨排风)、“彩旦”(诙谐或邪恶的妇女,如媒婆之类);净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又分为“武净”“文净”两大类,武净如张飞、李逵、黄盖等,文净如包公、曹操等;丑角(又称小花脸)是诙谐或邪恶的男子,也有文丑、武丑之别,文丑如《蒋干盗书》中的蒋干,武丑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现代文阅读如何将记忆力提高千倍?吴建永①能不能利用技术,把记忆能力提高千倍呢?②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你已经感觉到了:智能手机每天跟着你,留下大量的照片、视頻和语音。

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把早已忘得干干净净的记忆找回来。

可是,这种“记忆”使用起来总觉得不那么方便,如果我记忆差到连照片都想不起来,那怎么办?运用枝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

③如何用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您可别想歪了,不是大脑里面插电线的粗鲁做法,而是维持人的尊严,让技术围着人转。

很多证据表明人的记忆不是像在计算机硬盘上存照片一样,写一次就永久存留。

与之相反,长期记忆的形成必须靠睡眠中的回放。

而长期记忆形成后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回想,然后根据回想再记入。

④利用这个生理特性,技术就有了切入点:影像声音和文字可以帮助场景回放,也就不断剔新了储存于神经鈿胞间连接点的记忆。

这和人在回忆时主动刷新记忆的过程是一样的。

智能手机让人们拍摄了越来越多的照片。

翻翻过去的照片,可让人回想起很多过去经历的细节,其中大部分细节是如果不看照片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想起来的。

现在每人每周也许有几十张照片。

⑤在不久的将来,米粒大小的无线照相机可以在眼镜、帽子或衣领上自动地定时捕捉个人和周围环境的照片,使个人拥有的照片数量增加到每秒钟几百张,将个人的全部视觉经历完整地记录下来。

同样,其他无线传感器可以把人的声音、动作、速度和地理位置等信息随时存储起来。

每件衣服、每个物件上都有多个“一次性”相机和其他传感器,可以说,当你穿戴上这些设备,你的人生就被完整地记录了。

⑥如此海量的图象和信息对个人来说难以掌握,但掌握信息正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的强项。

现有技术已经能在人脸识别方面远超过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能与人不相上下。

照片中的所有的人脸可以被联系索引起来从对话中可以分析出关键字、概念串和语气指纹等。

同样地,其他视听信息可以提取出各种信息,如从背景音乐中提取出乐曲名字、乐队演出的艺术特征指纹以及播放系统的音频指纹等信息。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四篇)含答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四篇)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一)筷子的名堂刘杨①筷子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饮食文明的一部分。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起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

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仲,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②筷子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箸”。

在今天我国某些地区的方言中,筷子仍然被叫作“箸”“箸子”“筷箸”,装筷子的“筷筒”被称为“筷箸笼”“箸笼子”。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写道:“他喝了半盅儿酒,吃了一箸子菜。

”“一箸子菜”就是河北一些地方的说法,意思是“夹了一筷子菜”。

③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箸”的文字记载。

《韩非子·喻老》里这样写道:“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说的是商朝末年纣王极为奢侈,每顿饭都要使用象牙筷子,太师箕子看到纣王的举动,对此十分担忧。

由于纣王越来越奢侈、荒淫无度,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成语“见微知著”也来自这个典故。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人将筷子写成“筋”,与“箸”通用。

《世说新语》里写道:“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筋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写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对刘备说,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我二人。

刘备听后,大吃一惊,“手中所执匙筋,不觉落于地下”。

还好当时天要下雨,雷声大作,刘备这才从容地捡起筷子,并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将内心的惊慌掩饰过去。

⑤由“箸”到“筷”的称呼转变始于明朝江南一带的民间忌讳。

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

如舟行讳住,讳翻。

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由于明代吴中地区民间船行忌讳说“住”和“翻”,因此人们就将“箸”改名为“快”,意思是船开得快,而不是在水中停住。

后来因为当时很多筷予是竹制的,“快”又被加上“竹字头”,筷子的名称就这样传播开来。

⑥古代筷子主要还是以木筷、竹筷为主,象箸、玉箸、金箸这类奢华的材质也仅在王公贵族的餐具中出现。

中考语文说明文试卷带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蕴含(yùn)B. 沉蕴(yùn)C. 蕴育(yùn)D. 蕴藏(yù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比赛中一马当先,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B.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C. 这个故事虽然曲折离奇,但是读起来却十分枯燥无味。

D.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纠正(jiū zhèng)B. 剔除(tī chú)C. 拼搏(pīn bó)D. 混淆(hùn xiáo)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让我受益匪浅。

B. 那个男孩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 这个问题十分复杂,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D. 我喜欢那片美丽的海滩,就像喜欢家乡的田野一样。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大玉盘。

B. 花儿在风中摇曳,好像在跳舞。

C.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美丽的桥。

D. 这座山峰巍峨壮观,仿佛一位巨人。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情感。

B. 月亮升起来了,照亮了大地,照亮了人们的心。

C. 这座城市,繁华,美丽,和谐。

D. 我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力量。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个男孩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大玉盘。

C. 这个问题十分复杂,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D. 这座山峰巍峨壮观,仿佛一位巨人。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情感。

B. 月亮升起来了,照亮了大地,照亮了人们的心。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00篇)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00篇)

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100篇广东:被妖魔化的沙尘暴(李栓科)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

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

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

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

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

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

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

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

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

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

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河南中考说明文真题(带答案6篇)

河南中考说明文真题(带答案6篇)

说明文一.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1.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回答以下各题。

【文本一】光刻机——信息时代的制造之王①你知道手机中的芯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芯片的主要原材料——硅要经过一系列精细、复杂的处理才能变成芯片。

而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前道工艺的每一层都需要用光刻机进行图形转移套刻曝光。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母机,也是信息时代的制造之王。

②顾名思义,光刻机是以光为媒介,刻画微纳于方寸之间,实现各种微米甚至纳米级图形加工的制造工具。

光刻机的应用,从火星探测器等大国重器到电脑CPU、LED灯等日常用品,无处不在。

③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目前的主流光刻机可以分为接近接触式、投影式、直写式三类。

④接近接触式光刻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我们的“手影”游戏。

它利用已有的图形,阻挡光线的传播,从而形成明暗相间的图形分布,结合待加工表面感光胶的感光特性,记录下所需要的图形。

这种光刻机具有设备结构相对..简单、工作效率高、工艺适应性强等优点,但也存在分辨力低、曝光图形质量差、工艺一致性差等缺点。

接近接触式光刻是目前器件制造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复制型光刻方法,在光刻分辨力相对要求低、芯片面积大、厚胶和非标基片等场景,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以外的各种器件基本以该种光刻方法为主。

⑤投影式光刻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照相机。

它采用投影式的工作方式,掩模与基片不再相互接触,极大地避免了对掩模或基片的损伤,而且可以加工出比掩模版图形更细小的结构。

除此以外,投影式光刻机具有扫描成像的曝光能力,工作效率极高。

由于卓越的性能优势,投影式光刻机自问世以来一直都是光刻机领域的主流光刻设备。

目前,很多高端芯片均采用投影式光刻机进行加工。

⑥与上面两种采用“复制”工作模式不同的光刻机是直写式光刻机。

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我们写字,可以完成任意图形的加工、且加工精度极高,加工的最细线条可以达到纳米量级,不过,在图形的加工过程中,直写式光刻机是以点的方式进行加工的,工作效率极低,且难以实现大面积直写,不适合大批量结构的制备,所以目前主要用于掩模版的加工。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吃瓜子会致癌吗①葵花籽致癌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各类社交媒体上闹腾一回,甚至有说法称,葵花籽是致癌之首,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②向日葵,又名朝阳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被广泛种植,高可达3米,盘型花宽可达30厘米。

它的果实即葵花籽,除了作为原料被用来榨油外,还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休闲食品。

③葵花籽含有大量我们需要的营养成分,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油酸、软脂酸、硬脂酸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E等)和微量元素(如硒、锰、锌、铜等),如果要列举葵花籽的好处,真是相当丰富。

④葵花籽味甘,性平,可用以降低血脂,还能用来驱虫。

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且不含胆固醇,有助于降低人体的血液胆固醇水平,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

葵花籽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其中铁的含量更是达到了葡萄干和花生的2倍,因此,葵花籽被认为具有预防贫血等作用。

每天吃一些葵花籽能满足人体一天所需的维生素E,对安定情绪、防止细胞衰老、预防成人疾病都有好处。

⑤此外,葵花籽中含有的食用纤维比苹果高很多,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证明,食用纤维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

有文献报道,向日葵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抗心绞痛和降压等药理作用。

⑥目前,葵花籽种仁的含油率仅次于大豆,已成为位居第二的油料作物。

既然葵花籽的营养价值如此之高,那为何一些人认为是致癌食物呢?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葵花籽生长速度很快,容易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铅、镍、镉等。

对于土壤而言,这样的作用能够减轻重金属污染,是一种绝佳的绿化植物。

但对于人类而言,吃入富含重金属的植物并在体内不断蓄积则足以致病,甚至致命。

⑦但因此便得出结论说葵花籽致癌是不科学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其他农作物包括粮食和蔬菜等的生长速度也都很快,吸收重金属的能力同样很强,我们是不是可以下结论说粮食和蔬菜也具有致癌作用呢?⑧认为葵花籽致癌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其含油量高,且这些油脂大多属于不饱和脂肪酸,进食过多不但会消耗体内的胆碱,使体内脂肪代谢失调,脂肪积聚在肝脏,影响了肝细胞的正常功能,造成肝功能障碍,此外还可能引起结缔组织增生,甚至诱发肝组织坏死或肝硬化。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

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

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

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

”“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

”“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

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

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

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

”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

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

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

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

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

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

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14分)
绿色水泥,吃碳能手
①英国《卫报》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生产20亿吨水泥,每生产1吨普通水泥,就释放出近1吨二氧化碳。

水泥的生产占据了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并且,人们对水泥的需求量还在直线上升。

那么,万丈高楼平地起,万吨废气何处去?
②就在各国面对水泥引发的环保问题一筹莫展的时候,英国诺瓦西姆公司另辟蹊径,研发出不同的材料,以替代传统的普通水泥的原料。

于是,绿色水泥诞生了!
③绿色水泥采用镁硅酸盐取代先前的基础原料石灰岩。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碳负性的,这是因为镁硅酸盐不仅在制造过程中比标准水泥需要的热量少,而且在硬化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绿色水泥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就会远远小于它在被使用时吸收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

④绿色水泥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每吨可吸收0.6吨的二氧化碳,它就像植物一样将二氧化碳吸入,却完全不会产生碳足迹。

并且,在这种新型工艺下,生产水泥所需的原料用量将大大减少,另外,生产过程所需的温度低于300摄氏度,而传统水泥生产通常需要约145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这样就大幅地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⑤还有一些新兴公司也在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减少水泥的碳足迹,其中包括位于美国加州的卡列拉公司。

该公司于2008年提出了一种新的水泥生产理念,即工厂通过二氧化碳提供的热量来维持生产,这样一种环保节约型生产水泥体系理论刚一提出便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后来加利福尼亚建立了第一个示范点,致力于向外界推广该生产体系的理念。

⑥绿色水泥技术也有望带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它为英国和德国创造了42亿元的年产值,即使是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其生产总值仍取得了骄人的增长。

⑦目前,我国水泥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仍高43%,水泥生产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耗量的7%左右。

以2005年10.6亿吨的产量为例来计算,水泥单耗每下降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以节约标准煤106万吨。

由此可见,水泥节能具有巨大的潜力。

⑧专家估计,大约
..到2014年绿色水泥就能投入批量生产。

它必将在未来的世界“搅动一池春水”,有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美好。

20.读完本文,请你说说标题的作用。

(2分)
21.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其作用是什么 ? (4分)
22.选文第⑧段加点词“大约”能否删去 ? 请说明理由。

(3分)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③---⑧段的内容。

(3分)
24.选出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还有一些新兴公司也在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减少水泥的碳足迹,其中包括位于美国加州的卡列拉公司。

B.全世界每年生产20亿吨水泥,每生产1吨普通水泥,就释放出近1吨二氧化碳。

C.绿色水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碳负性的,这是因为镁硅酸盐不仅在制造过程中比标准水泥需要的热量少,而且在硬化过程中还能够有效释放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D.目前,我国水泥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仍高43%,水泥生产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耗量的7%左右。

绿色水泥吃碳能手阅读答案
20、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绿色水泥”的特点,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点明(交代)说明对象(说明内容)(1分)。

21、作比较、列数字(2分)。

突出准确地说明了“绿色水泥”生产中需要的温度大大低于传统水泥,消耗的能源低这一特点(2分)。

22、不能删去(1分)。

“大约”起限制作用,表“估计”(推测、预测),表明了“2014年绿色水泥就能投入批量生产”,只是一种推测(1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

23、绿色水泥的特点、研发现状、发展前景。

(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24、C(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