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时空变异特征
东北平原主要土壤类型分布与特点土壤的辨认1

三(3)东北平原主要土壤类型分布与特点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又称松辽平原位,于东北地区中部。
介于北纬40`25’~48`40’,东京118`40’~128`.南北长1000多公里,东西宽300~400公里,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的两个省和一个自治区的114个县(市)。
东北平原由三部分组成,北部叫松嫩平原,南部是辽河平原,东北部是三江平原。
南北两块平原又合称松辽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主体。
由于它们是松花江和嫩江冲击而成,所以地面平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一土壤类型分布1)三江平原。
是东北平原组成部分之一,又称三江低地,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
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图、沼泽土等,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
2)松嫩平原。
西北东三面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的山麓平原和台地,南为松辽分水岭,大体呈菱形,面积几乎占东北平原的三分之二。
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
3)辽河平原。
位于辽东丘陵与辽西丘陵之间,铁岭——彰武之南,直至辽东湾。
因多河曲和沙洲,土壤类型主要有草甸图和潮土。
二土壤类型特点1)黑土: 黑土是半湿润草原草甸下,具有深厚腐殖质层,通体无石灰反应,呈中性的黑色土壤。
黑土质地黏重,结构良好,土壤密度1.0~1.5,孔隙度大,持水量大,通气性较差,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PH值5.5~ 6.5,有机质含量3%~6%.黑土的主要亚类有:黑土、草甸黑土、表潜黑土、白浆化黑土等。
2)黑钙土:黑钙土是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植被下,由腐殖质积累作用形成较厚腐殖质层,和碳酸钙沉积作用形成碳酸钙沉积层的土壤。
黑钙土主要的成土作用有腐殖质积累作用和钙积作用(腐殖质的积累不如黑土多,钙积作用使碳酸钙淋移到土层下部聚积起来,形成明显的钙积层)。
土壤多成中性至微碱反应。
黑钙土主要亚类有:黑钙土、淋溶黑钙土、石灰性黑钙土和草甸黑钙土等。
北京市平谷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分析

S a i lVa i nc fS i Or a i a t r a d To a p ta r a e o o l g n c M te n t l
Ni o e nP n g fB i n t gn i ig uo e g r j i
W ANG h — i g S u yn ,LU i g P n ,W ANG in l,YANG u,YA NG i Ja -i Li Ka ,YU n — u n To g q a
a h i o fii n s o ra i n be o e o t dd e de e .The c nt nt nd t e rc e fce t fva ito l ng d t he mi l gr e o e sofS0M n a d TN op o la e t s i r hi he ha n s g rt n i ubs i. The r s tofs m i a i n e a l i ho t a o o lSOM nd s bs lTN it d ol e ul e v ra c nayss s w h t t ps i a u oi fte f r s he ia de ,a d t s i TN n ub oi SOM r s rb d by e po n i l o 1 n t ps i,SOM o p rc lmo l n op o l a ds s l a ede c i e x ne ta de.I o o l m a nd TN on e t h v he s a l rs a i or e a i it n e,whih a e 1 . 2 a d 19 0 km , e p c i e y c t n a e t m le p talc r lton d s a c c r 3 n . 8 r s e tv l . Howe e ,t 0M nd TN on e t i ub o lha a ge s a i lc r ea i n d s a c v r he S a c t n n s s i ve a l r p ta o r l to it n e,wh c r 31 9 ih a e 1 .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第 1 期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7 9
3 0 k 总 面积 为 8 1 2 m, . 5万 k 松 嫩 平原 处 于 大 m. 兴 安岭 山脉 和小 兴安 岭 山脉之 间 , 由松 花江 和 是
矩 阵计 算 被 比较 元 素 单 层 次 权 重 一计 算 各 层 次
象 的科 学 . 2 2 3 模糊 评 价法 ..
降水 量 30~ 7 m。其土 壤 类 型有 暗棕 壤 、 7 6 0m 白 浆 土、 土 、 钙土 、 甸土 、 黑 黑 草 沼泽 土 、 土 、 碱 风砂 土 、 稻 土 等 , 中 以 黑 土 、 钙 土 和 草 甸 土 为 水 其 黑 主, 这三类 土 壤 约 占松 嫩 平 原 区 面 积 的 9 % 以 0 上. 盛产 大豆 、 小麦 、 米 、 玉 甜菜 、 亚麻 、 马铃 薯 等 ,
缺 乏 区 占评 价 区总 面积 分 别 为 1 . % 、3 8 、 9 I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Mg、 a、 S
肥力 因素
有 益 元 素 土 壤 重 金 属 元 素 环 境 因 素 健 康 元 素
p H
F Mn Z C B Mo C1 e n u
S 、 。 Ni N a iC 、 、
2 2 评 价方 法 .
2 2 1 层 次分 析法 .. 层 次分析 法 ( HP 是将 系 统 因 素按 支 配 关 A ) 系分 组 以形成 有 序 的递 阶层 次结 构 , 通过 两两 比 较判 断 的方式 确 定 每 一层 次 巾 l 素 的 相 对 重 要 大 】 性, 然后 在递 阶层 次结 构 内进 行合 成 以得 到 决 策
隶属 度. 当 在 中变 动 时 , ) 是 一 个 函 A( 就 数 , 为 A的隶属 函数 . 属度 A( 越 接近 于 1 称 隶 ) ,
松嫩平原玉米带农田土壤有机碳时空格局

松嫩平原玉米带农田土壤有机碳时空格局张春华;王宗明;任春颖;宋开山;张柏;刘殿伟【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年(卷),期】2010()S1【摘要】该文基于吉林省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省数据、县级土壤剖面资料和2003-2006年实测数据,估算了不同土壤类型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并对近25年来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总体上松嫩平原玉米带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呈增加趋势。
其中,碱土、暗棕壤、黑土和草甸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幅分别达33%(4.16kg/m2),23.05%(3.79kg/m2)、16.51%(3.74kg/m2)和12.20%(3.77kg/m2);相反,黑钙土有机碳密度下降幅度达30.79%(2.18kg/m2)。
两时期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呈中部高、边缘低的趋势,但25年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与1980年初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615**,P<0.01),且4.04kg/m2是土壤有机碳上升或下降的临界值。
根据West等提出的土壤碳汇潜力估算方法,如果保持1980年土地利用方式和传统的栽培耕作措施不变的情况下,松嫩平原玉米带农田土壤有机碳的碳汇潜力为0.33Tg/a。
【总页数】8页(P300-307)【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农业;时空变化;松嫩平原玉米带【作者】张春华;王宗明;任春颖;宋开山;张柏;刘殿伟【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9.2【相关文献】1.农牧交错带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特征及分布格局 [J], 刘阳;王铁军;高永;党晓宏;王静;陈雅楠;贾晨光2.高产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时空差异 [J], 冯国忠;马志明;刘越;李翠兰3.松嫩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固碳潜力估算 [J], 姜蓝齐;臧淑英;张丽娟;孙丽;阎炳和4.松嫩平原玉米带农田土壤氮密度时空格局 [J], 张春华;王宗明;居为民;任春颖5.华东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 [J], 于永强;黄耀;张稳;孙文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嫩平原南部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分析及其等级评价

关 键 词 :土壤 养 分 ;空 间 变 异 ;GI S;松 嫩平 原 中图 分 类 号 :S 1 3 6 5 .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6 1—4 5 ( 0 0 0 6 2 2 1 ) 2—0 4 0 3—0 5
S a i lv r a i n a l ss a d l v le a u to f p ta a i to na y i n e e v l a i n o
2 .Col fRe n v r l sa d En i ,No te s Ag i i o rh a t rcUnv,Ha r i 5 0 0,Chn ebn 1 0 3 ia)
松嫩平原典型黑土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松嫩平原典型黑土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崔裕敬宋春威*(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本研究以松嫩平原典型黑土区作为研究区,基于野外土壤样本数据,利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中的变异函数,对0~20cm耕层内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等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和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典型黑土区AN、AP、AK平均含量分别为157.54、24.90、159.93mg/kg,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各项指标变异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随着纬度的增加,松嫩平原典型黑土区土壤AN、AP、AK含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AK、AN含量主要受AP含量的影响,且AN和AK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关键词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化学计量比;松嫩平原;典型黑土区中图分类号S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4-0174-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4.04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Nutrients in Typical Black Soil Area of theSongnen PlainCUI Yujing SONG Chunwei*(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Jilin136000) Abstract In this study,the typical black soil area of the Songnen Plain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area.Based on the field soil sample data and the variation function in the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it discusse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ertility indicators such as alkali-hydrolyzable nitrogen(AN),available phosphorus(AP) and available potassium(AK)in the0-20cm cultivated layer,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ntent of AN,AP and AK in the typical black soil area of the Songnen Plain was157.54mg/kg, 24.90mg/kg and159.93mg/kg,respectively,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ational level,and the variation of each indicator was moderate variation.With the increase of latitude,the contents of AN,AP and AK in the typical black soil area of the Songnen Plain were gradually increasing.The contents of AK and AN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AP content,and the changes of AN and AK were basically the same.Keywords soil nutrient;spatial distribution;stoichiometric ratio;Songnen Plain;typical black soil area黑土是第四纪全新世以来,在适宜的气候、地形、水文和植被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最肥沃、最宜耕作的珍贵稀缺土壤资源[1]。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三十)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三十)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嫩平原曾经分布有深厚、肥沃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
多年来对黑土资源采取掠夺式生产利用,加之风蚀和水蚀影响,导致黑土退化严重,威胁东北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当地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合作,研发推广了适合当地的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秋收后将玉米秸秆覆盖在地表,春季不进行翻耕,直接播种),收效非常显著。
下图示意东北黑土的分布。
(1)说明松嫩平原黑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原因。
(2)简述松嫩平原黑土退化严重的主要原因。
(3)推测秸秆覆盖免耕种植对松嫩平原黑土保护和改良的作用。
答案:(1)松嫩平原黑土层深厚的原因:当地原生植被茂盛,为黑土的形成提供大量枯枝落叶;当地长期地广人稀,开发晚,黑土的形成、积累期长。
松嫩平原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当地枯枝落叶较多,为黑土提供大量有机质;当地年均温较低,黑土中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当地年均温较低,生物生长速度慢,黑土中的有机质参与生物循环的速度慢。
(2)多年来的掠夺式开发、高强度利用,导致原生植被几乎完全被毁,原有的天然植物群落与土壤之间的物质循环平衡遭到破坏;地表植被的破坏加剧了表土的侵蚀(风蚀、水蚀),肥沃土层不断流失;传统的玉米种植需要翻耕,而翻耕会加快黑土中有机质分解;高强度种植玉米,土壤中的养分不断被消耗;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和污染。
(3)秸秆覆盖的作用:减轻表土侵蚀;阻滞地表水流,增加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
免耕的作用:减轻土壤侵蚀;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变慢。
解析:本题以松嫩平原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影响土壤肥力的原因、保护土壤肥力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主要从:植被状况、地形状况、开发时间等方面来考虑,结合所学可知,松嫩平原当地原生植被茂盛,为黑土的形成提供大量枯枝落叶;当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长期地广人稀,开发较晚,平原地形,利于黑土的形成、黑土肥力积累期较长,故松嫩平原黑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松嫩高平原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科研热词 水盐迁移 鄂尔多斯 裂隙 苏打盐渍土 粮食单产 空间格局 碱积盐成土 数理统计 微域格局 古土壤 冻土南界 冰缘地貌 兴安岭 人文地理学 东北地区
53 modis
1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1年 科研热词 松嫩平原 羊草 松嫩平原玉米带 时空变异 土地利用 净初级生产力 齐齐哈尔市 黑龙江 黑土 验证 重要农业区 行为 营养繁殖 草甸 草地 芽库 耕地利用安全 羊草草地 综合评价 结构 碳氮循环 盐碱化草地 盐碱化 生态型 湖泊 水质 植被遥感-过程模型 构件 松嫩平原西部 松嫩平原北部地区 有性生殖 时空变化 时空分布 放牧 年龄结构 干扰裸露 山羊 季节变化 大风 地统计学方法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 土壤c/n 信息扩散 东北地区 cu、pb、zn污染 casa 推荐指数 4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巴彦县 5 松嫩平原 4 草地 2 盐碱地 2 松嫩高平原 2 松嫩平原西部 2 土地利用 2 gis 2 黑龙江省 1 高羊茅草 1 驱动力 1 非线性回归 1 逐像元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1 辽河平原 1 芦苇 1 耕地资源安全 1 耕地质量特征 1 耕地利用 1 耕地 1 耐盐菌 1 羊草草甸 1 综合强度 1 绥化市 1 空间格局 1 空间布局 1 空间变异 1 空间分异 1 空间 1 石油污染 1 相关分析 1 生育期 1 生物量分配 1 生物多样性 1 生殖分株 1 生态管理对策 1 生态安全评价 1 特征 1 物种多样性 1 潜在风险 1 氮密度 1 气温和降水 1 气候因素 1 气候 1 模型 1 植物群落斑块 1 极端降水事件 1 极端气温事件 1 松嫩平原盐碱地 1 松嫩平原玉米带 1 景观生态风险 1 时间 1 时空变化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 第2期2011年2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 ICAL RESEARCHV o l 130,N o 12Feb,2011收稿日期:2010-02-26;修订日期:2010-07-12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 -3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096,40871187);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012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2009CB421103) 作者简介:张春华(1984-),女,山东成武人,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遥感与GIS 应用。
E -mail:zchqs@1261com*通讯作者:王宗明(1976-),男,内蒙赤峰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生态遥感信息、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
E -mail:zongmingw ang@neigae 1ac 1cn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时空变异特征张春华1,2,王宗明1*,任春颖1,张 柏1,宋开山1,刘殿伟1(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采用地统计学和GIS 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松嫩平原玉米带1980~2005年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时空变异特征。
结果表明:去除异常值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两个时期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14%和2154%,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均为0112%。
通过变异函数分析,两个时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均符合高斯模型,1980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最大相关距离分别为53216km 和77611km,而2005年二者的最大相关距离分别减小为26917km 和24211km 。
1980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2005年土壤有机质具有中等的空间变异性,全氮仍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但比1980年有所减弱。
通过普通K rig ing 法局部插值,两个时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呈现出非常相似的/高0和/低0含量区域,并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整体保持着中部地区高、边缘地区低的分布特征。
旱田、水田、林地和草地四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水田和林地的全氮含量有所提高,但旱田和草地变化不大。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地统计学方法;时空变异;松嫩平原玉米带文章编号:1000-0585(2011)02-0256-131 引言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又是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
土壤有机质不仅推动土壤N 、P 、S 等养分循环和转化,而且也是这些养分元素最重要的/库0和/源0[1,2],因此,揭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时空变异规律和掌握其分布状况是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了解土壤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内外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时空变化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地统计学的发展,在空间变异性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3~6],但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较小的尺度上[7~11]。
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时间变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点上的数据,通过长时间的跟踪观测分析得到土壤质量的变化[12,13]。
而对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研究尚缺乏,另外,由于资料难以收集,研究两个时段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时空变异的土2期张春华等: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时空变异特征257壤采样点数较少,很难准确反映研究区的实际情况。
松嫩平原玉米带位于吉林省中部,是东北地区乃至国家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
多年来,大面积连种玉米,种植结构单一,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受到干扰,这些都会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以该区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和资料收集,运用GIS 技术和地统计学相结合方法对其近25年来两个时期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为当地土壤质量演变趋势以及精确农业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1 松嫩平原玉米带在东北地区的位置图F ig 11 L o cat ion of Song nen Plain maizebelt in No rtheast China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211 研究区概况松嫩平原是北方春玉米的主要分布区,在这一带区域玉米种植主要分布在南起公主岭、长春、北起齐齐哈尔绥化一线,跨度约为4310b ~4710b N,是我国的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玉米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左右,成为我国主导玉米种植区,玉米种植也是该区域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本文所选的松嫩平原玉米带位于43b 11c 27d ~44b 55c N,124b 10c 31d ~126b 30c E 之间,包括德惠、公主岭、九台、农安4个市县,土地总面积16423km 2(图1)。
地带性土壤为黑土和黑钙土;年平均降水量为480~600m m,>10e 积温2850~3150e ,无霜期130~150d 。
这里雨、热同季,夏季高温湿润,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土地平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玉米的高产稳产。
如今,该地区已逐渐形成了我国以玉米为主的商品粮基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玉米科学技术造就了闻名于世的玉米带[14,15]。
212 数据来源21211 土壤普查数据 松嫩平原玉米带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资料主要为20世纪80年代土壤普查办公室和90年代末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出版或编制的书籍与手册,包括:5吉林土种志6[16]、5吉林土壤6[17]、5农安县土壤志6[18]、5德惠县土壤志6[19]、5九台县土壤志6[20]、5公主岭市土壤志6[21],共收集382个土壤剖面(图2)。
数据类型分为描述性指标和数值型指标,描述性指标有土壤类型名称、土壤剖面代码、采样地点;数值型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吉林省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间为1979~1982年,界定为1980年。
21212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近期土壤性质实测数据来源于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于2003~2006年开展的县级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本研究选取了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和公主岭市的土壤样本数据。
研究中布点及采样方法遵循全国258地理研究30卷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技术规程,为尽量避免施肥对样品的影响,统一在作物收获后取样。
2003~2006年,在研究区的主要农业用地上,兼顾代表性和均匀性,原则上每10km2取一个点,并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农安县、德惠市、公主岭市和九台市土壤主剖面点位,选取了1460个采样点,采样深度为0~20cm。
2009年9月初,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主剖面点的基础上对林地、草地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进行0~20cm采样,采样点数为54个。
2003~2006年采样和2009年采样时间统一界定为2005年,土壤剖面点共1514个(图2)。
所有土壤样品在充分混合后,四分法留取115kg装入袋中。
土袋附带标签,在标签上填写样品类型、野外GPS、采样地点、深度、时间、采样人等。
回到室内,将土壤样品进行风干、研磨、过100目筛。
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凯氏法测定全氮含量。
图2松嫩平原玉米带1980年和2005年土壤剖面点分布图Fig12Distr ibution maps o f soil sampling sit es o f So ng nen P lain maize belt in1980and200521213土地利用数据考虑到土壤理化性质的获取时间分别为1980年和2005年,拟选择这两个年份的土地利用数据。
但由于缺少198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本文改用东北地区1986年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该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沼泽湿地与东北数据分中心,源数据采自TM卫星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为30m。
2005年源数据为中巴卫星遥感数据,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网站下载(http://ww w1cresda1com/),分辨率为20m。
覆盖整个松嫩平原玉米带需要6景影像,轨道号分别为365/50、365/51、366/50、366/51、367/50、367/51。
影像的获取时间为2005年9月,影像上基本无云覆盖,清晰度较高。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几何纠正、图像镶嵌拼接和裁剪等工作,根据研究区特点和分析精度的要求,参照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6[22]和5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6[23],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居民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六大类,其中农田分为旱田和水田,并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以Co verage格式存储。
以上1986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已经过地面考察和精度验2期张春华等: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时空变异特征259证[24]。
由于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地利用主要以耕地为主,1980年和2005年土壤采样点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旱田、水田、林地和草地,因此主要分析这四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
213地统计学方法经典统计学方法将研究的变量假设为纯随机变量,只能说明各指标含量变化的全貌,不能反映局部的变化特征,即不能反映各指标含量的结构性和随机性、相关性和独立性。
地统计学方法以半方差函数和Kr ig ing插值为基本工具,可以对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的各种变量在空间上的分布进行研究。
假设区域化变量满足二阶平稳和本征假设,半方差函数可用公式(1)表示:C(h)=12N(h)E N(h)i=1[Z(x+h)-Z(x)]2(1)式中:C(h)是样本距为h的半方差;N(h)是间距为h的样本对的总个数;Z(x)是位置x处的数值,Z(x+h)是在距离为x+h处的数值[25]。
Krig ing方法是根据半方差函数分析提供的空间自相关程度的信息进行插值,将未测定处x0的估计值Z c(x0)假设为已知观测值的线性和,见公式(2)[26]:Z c(x0)=E N i=1K i Z(x i)(2)式中,K i为与测点有关的加权系数。
基于半方差函数,Kriging插值可根据无偏估计和方差最小两项要求来确定。
214数据处理由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按照土壤发生层深度进行采样,2005年实地数据基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采样,采样深度均为20cm。
为使两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时将1980年的土层归一化为20cm深度。
具体方法是:对于土层深度大于20cm的部分,可以直接不予计算;对于土层深度小于20cm的部分,取0~20cm的所有土层的加权属性值(以深度为权重)。
本文采用统计软件SPSS1310计算描述性统计值;GS+710进行地统计学分析,半方差函数的计算及拟合模型的选择;ArcGIS912软件被用来进行估值和插值图的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