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合集下载

学校师生心理健康管理制度

学校师生心理健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提高师生心理素质,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包括学生、教职工及学校管理人员。

第三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尊重师生,保护隐私;3. 全员参与,共同推进;4. 科学规范,持续改进。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如下:1. 制定和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2. 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3. 对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培训;4. 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进行培训和管理;5. 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和管理;6.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7. 指导各学院(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三章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六条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以下途径开展: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 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讲座、论坛等活动;3. 邀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4. 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第七条学校鼓励和支持师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心理健康素养。

第四章师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第八条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为师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第九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内容包括:1. 心理咨询:针对师生心理问题提供个别咨询;2. 心理测评:通过心理测评了解师生心理健康状况;3. 心理危机干预:对心理危机情况进行紧急干预;4.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方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方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以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全体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心理支持和服务。

二、组织机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组成。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成员:教导处主任、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心理咨询室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主要职责:1. 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2. 协调各部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 监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4.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和交流活动;5. 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室主任成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辅导员、班主任、校医、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主要职责:1.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2.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培训;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4.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测评;5. 指导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开展工作;6. 协调家长、学生、教师等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小组组长:班主任成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辅导员、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主要职责:1. 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 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测评;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理问题;4. 加强与学生、家长、教师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架构图和工作职责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架构图和工作职责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架构图和工作职责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体工作职责1. 制定政策与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规划,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相协调。

2. 组织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学校内部各部门及外部相关机构,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

3. 监督评估:领导小组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4. 资源整合:领导小组负责整合学校内外部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二、组长(校长)工作职责1. 领导决策:组长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领导,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2. 资源分配:组长负责协调学校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力和物质支持。

3. 外部联系:组长负责与外部机构进行沟通和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4. 政策制定:组长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三、副组长(分管副校长)工作职责1. 组织实施:副组长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2. 人员管理:副组长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的人员配置和管理工作。

3. 内部协调:副组长负责协调学校内部各部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4. 问题解决:副组长负责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办公室工作职责1. 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2. 文件管理:办公室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文件的管理和归档工作。

3. 信息收集与传递:办公室负责收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向领导小组传递。

4. 会议组织:办公室负责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和总结。

五、心理咨询室工作职责1.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室负责为师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心理问题。

2. 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室负责开展心理测评工作,了解师生的心理状况。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简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是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而成立的组织。

该小组由学校领导、教师、辅导员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组成,致力于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

目标和职责1. 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负责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心理测试和心理教育等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2. 开展心理健康宣传:组织和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加心理健康知识。

3. 制定心理健康政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心理健康政策和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权益。

4. 建设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协助学校建设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宣传中心等,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

5. 与社会资源合作:开展与社会心理健康机构的合作,争取社会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工作原则1. 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和政策,确保学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帮助。

2. 保密性原则: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确保学生咨询的隐私和安全。

3. 多元化服务: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个体咨询、小组辅导、心理测试、心理教育等,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4. 团队合作:倡导团队合作,加强师生、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5.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和反思工作经验,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质量和针对性。

总结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

通过开展心理教育和咨询活动,制定政策和规章制度,建设心理支持体系,小组努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权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干预方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干预方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干预方案
一、组织架构
1.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心理教师等为成员,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实施方案和评估考核。
2.心理咨询室: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等服务。
3.班级心理委员: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负责收集本班同学心理状况信息,协助心理教师开展工作。
3.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4.社会资源整合: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提升教育质量。
5.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十六、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评估与反馈
1.效果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评估体系,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全面衡量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2.开展师资培训: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3.实施课堂教学: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
4.举办特色活动: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举办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5.进行心理测评:定期开展学生心理测评,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
3.定期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沟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共同制定针对性教育措施。
4.家长满意度调查:开展家长满意度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可度和意见建议。
5.家长教育资源整合:整合家长教育资源,邀请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发和活动策划。
十二、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融合
1.学科渗透: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实现跨学科融合。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组织机构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组织机构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组织机构简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组织机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设立的组织。

本文档将介绍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成员构成。

职责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并实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宣传活动等。

2. 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和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3. 组织心理健康培训和专题讲座,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4. 协助解决学生心理困扰和问题,引导学生合理应对压力和挑战。

5. 建立与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

成员构成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组织机构的成员构成一般包括以下几类人员:1. 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制定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2. 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协调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资源支持。

3. 教师代表:参与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活动,并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4. 学生代表:反映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参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决策和实施。

5. 家长代表: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并提供支持。

6. 心理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支持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机构设置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组织机构的具体设置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可以设立以下几个部门或岗位:1. 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

2. 心理咨询服务部门: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开展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

3. 心理健康评估部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发展建议。

4. 培训与讲座部门:组织心理健康培训和专题讲座,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5. 协作与合作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

以上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组织机构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或进行具体安排,请与相关负责人或部门联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1. 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培养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组织与管理至关重要。

2. 组织结构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

该中心可隶属于学生处或教育处,并应与校医院、心理咨询室等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 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和活动;- 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 监督和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3. 人员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他们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背景,并具备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此外,学校还应邀请校内外专家定期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4. 课程设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包括心理素质课、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

课程内容应涵盖心理素质培养、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心理疾病预防等方面。

同时,课程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5. 活动组织学校应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剧创作等。

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6. 评估与反馈学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用于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学校还应设立反馈渠道,鼓励学生、家长和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7. 保障措施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括场地、设备、教材等。

此外,学校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8. 结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师生心理健康疏导制度

学校师生心理健康疏导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师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疏导机制,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等组成,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

2.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

四、工作内容1. 心理健康教育(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师生心理健康素养。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剧等,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3)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特点,开展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

2. 心理咨询与疏导(1)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师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

(2)建立心理档案,对师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针对师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干预。

(4)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师生,提供转介服务,协助其寻求专业心理治疗。

3. 心理危机干预(1)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2)开展心理危机预防教育,提高师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3)对发生心理危机的师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防止事态恶化。

4. 心理健康宣传(1)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

五、工作要求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

3. 加强经费保障,确保心理健康工作顺利开展。

4.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师生心理健康。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大榆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一)分工:
组长:陈志红
成员:任勇、夏志伟、于万波、田原、支颖丽、孙红艳、陈鹏、于晓波、赵瑞成、陶华、宋广永
(二)职责
组长:负责全校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的领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成员:
1、搞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落实健康教育教学任务
2、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

3、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对学生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

4、对学生的成长发育情况及心理状况调查,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进行综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