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袁枚《随园四记》原文及翻译
随园先生钱泳文言文

随园先生钱泳文言文1. 袁枚《随园诗话》的原文和译文1、原文: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
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光武贫时,与李通讼逋租于严尤。
尤奇而目之。
光武归谓李通曰:“严公宁目君耶?”窥其意,以得严君一盼为荣,韩蕲王为小卒时,相士言其日后封王。
韩大怒,以为侮已,奋拳殴之。
都是一般见解。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
”《咏怀》云:“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皆作郎中时诗也。
玩其词,若不料此后之出将入相者。
及其为七省经略,《在金中丞席上》云:“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登甲秀楼》绝句云:“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
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居然以武侯自命,皆与未得志时气象迥异。
张桐城相公则自翰林至作首相,诗皆一格。
最清妙者:”柳荫春水曲,花外暮山多。
“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已先知。
“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
”《和皇上风筝》云:“九霄日近增华色,四野风多仗宝绳。
”押“绳”字韵,寄托遥深。
2、译文:古代英雄在没有找到用武之地时,大都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邓禹只通过文学来寄托希望,马武之希望做一名小小的督邮官。
晋文公因有妻室和马匹,不愿意离开齐国。
光武帝在落魄时,和李通因为拖税的事情到严尤处打官司。
严尤因感到奇怪就盯着他看了几眼,光武帝回去后对李通说:“严公盯着你看了吗?”他的言下之意是,被严尤注视是一件荣幸的事情。
韩蕲王还是无名小卒时,看相的人断定他日后必定被封王。
韩大怒,认为看相之人是在讥讽自己,于是挥拳相向。
以上这些人都表现了一个特点,即没有料到自己日后会有所作为。
鄂西林相公曾在《辛丑元日》中写过这样的句子:“拿着镜子看自己快要老了,打开门却看到春草还未长出。
”他还在《咏怀》中说道:“看来四十岁就已经这样了,那么老到百岁的样子也可以推知了。
”这都是他做郎中时所作的诗。
品味这些诗词,怎么也不会料到他日后将出将入相。
文言文随园及翻译

昔者,予游于江之南,见一园,曰随园。
园之大也,方数亩;其幽也,如入幽谷。
园中花木繁盛,绿荫匝地,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园之东,有池一方,碧波荡漾,清澈见底。
池中荷花盛开,或红或白,或粉或紫,争奇斗艳。
渔翁垂钓于池畔,悠然自得,若有所思。
池之北,有亭一座,飞檐翘角,古朴典雅。
亭中有一石桌,四围石凳,供人憩息。
每当清风徐来,游人至此,或品茗谈笑,或抚琴赏月,无不心旷神怡。
园之南,有山一座,青翠欲滴。
山上有石径蜿蜒,曲折而上,通向山顶。
山顶有一亭,曰望月亭。
登高望远,江水如练,山色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山之腰,有茶园一片,碧绿如毯。
采茶女穿梭其间,采茶声与鸟鸣相应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
园之中,有花径一条,曲折回环。
花径两旁,桃花、梨花、杏花竞相开放,如云似霞,美不胜收。
每当春风拂过,花瓣如雨,飘落满地,宛如仙境。
园之西,有竹林一片,修竹千竿,摇曳生姿。
清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如丝如缕,如泣如诉。
竹林深处,有一座小屋,曰草堂。
草堂虽小,却雅致宜人。
诗人墨客,常于此饮酒赋诗,品茗论道,不亦乐乎?随园者,非寻常园林可比。
其之所以名随园,盖因其景随人意,境随心转。
或曰:“随园者,心之园也。
”信夫!译文:从前,我游历江南,发现了一座园林,名叫随园。
这座园林的规模很大,方圆数亩;它的幽静,仿佛步入幽深的山谷。
园中花草树木繁茂,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园的东边,有一个方形池塘,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池塘中荷花盛开,有的红、有的白、有的粉、有的紫,争奇斗艳。
渔夫在池塘边垂钓,悠然自得,若有所思。
池塘的北边,有一座亭子,飞檐翘角,古朴典雅。
亭中有一张石桌,四周是石凳,供人休息。
每当清风吹来,游客来到这里,或品茶谈笑,或弹琴赏月,无不心旷神怡。
园的南边,有一座山,郁郁葱葱。
山上有一条蜿蜒的石径,曲折向上,通向山顶。
山顶有一座亭子,叫做望月亭。
登高远望,江水如带,山色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山的腰间,有一片茶园,碧绿如毯。
袁枚《随园记》原文及鉴赏

袁枚《随园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袁枚《随园记》原文及鉴赏【导语】:〔清〕袁枚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袁随园君墓志铭翻译

袁随园君墓志铭姚鼐〔清代〕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
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
其考自远来县治。
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
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
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
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
孙二:曰初,曰禧。
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
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
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
《随园记》的文言文翻译

《随园记》的文言文翻译《随园记》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袁枚以细腻的笔触、独到的见解展示了晚清社会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对《随园记》中的一些片段进行文言文翻译。
第一段:食品胜于金玉,蔬果弥于珠玉。
众多佳肴之中,炖煮皆居首位,我尝尽了各种好吃的美食。
花雕酒,鲍鱼鸽蛋,炖鸡翅,牛肉炖鱼头,无不令人回味无穷。
然而,食品过多,亦会带来腻味。
须知长寿之道在于饮食有度。
第二段:庭院四周通透明亮,空气清新,拥有着一片恬静的境地。
寒冬腊月,莺声不绝于耳,玉兰花簇簇,各色花卉争相绽放。
观其婉转芬芳,令人陶醉其中。
其中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仿佛远离尘嚣,置身于桃花源般的仙境中。
第三段:人生有百态,无论是苦还是乐,都是一种经历。
人不可恃功而骄,不可长叹短叹,应当引以为戒,时刻保持谦逊之心。
愿我们能够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时光,永远怀有一片感恩之心。
第四段:烈日炎炎,众人汗流浃背。
园中盛夏的美景以及遮阳的假山池塘,使人感到一股凉意直入心脾。
看晴空蓝天,感受微风的拂面,瞬间抚平心灵的浮躁。
夏季的园林,成为人们休闲娱乐、避暑纳凉的一片乐土。
第五段:美人儿,我愿为你花好月圆、江山如画。
披荆斩棘,奋不顾身。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但愿我们的爱情能如同春天般鲜花盛开,如同秋天般硕果累累。
有你相伴,即使是荆棘丛生,也能为你扫平。
通过以上几个片段的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袁枚在《随园记》中所展示的生活场景和人生哲理。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为后人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文言文翻译更好地理解《随园记》的内涵,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
文言文《随园后记》白话译文

文言文《随园后记》白话译文朝代:清代作者:袁枚文言文:随园后记更新时间:2020-10-14 我在随园住了三年,接受朝廷的任命去映西做官,未满一年,就解印归来。
园中原先栽种的花卉都已枯萎,屋上瓦片倾斜欲坠,梁上泥灰脱落,不得不重新整修番。
于是我带着工匠除去荒地上的杂草,察看地脉,增设些明丽的楼观亭台。
修了一年多,花费了千两银子,仍没有完工。
有客人说:“如果用你花费的钱,换一个住宅,什么华丽的房子得不到?为什么要迁就于收拾这些荒芜残败的地方?”我回答他说:“东西虽好,如果不是亲手得到的就不会喜欢;味道虽美,不亲自品尝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您没有看见高阳的池塘馆阁、兰亭、金谷园一类名胜吗?苍凉的古迹,凭吊它感到悲哀,不过总觉得和自己的精神有些隔,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地方与我没有关系。
权贵富豪人家也未尝不召工匠建造池塘园林,求巧匠完成工程,花尽多少气力。
等到落成,主人不过是睁着两眼接受人家的庆贺,问哪棵树是什么名都不知道,为什么?也是因为自己没有出过力。
只有文人的水一石、一亭一台都来自好学深思之后,想到好主意就照样建造,不如意就改过来。
他们栽种花木就像养育百姓,铲锄杂草就像剪除奸恶,创建规划就像开府建,开池塘、造假山就像重新划分疆域。
胸中有蓝图,处处合天理。
因为想节省费用,所以没有瞎干的事;一人作主,所以有一定的规划。
等到大功告成,不仅对自己合宜,感到心中快慰,而且建造时衡量材料的质量高低,设计的好坏,都可以从中得到验证了。
现今园子虽然还未造好,钱财虽然花了许多,即便有的地方有缺陷需要改善,有的地方有损坏需要修复,却并没有迫切的期限规定,哪里像我过去穿着官服弯腰曲膝迎送,里长乡老在面前吵闹不休呢?锄去恶草,剪去弯曲的树枝,顺着心意去做,并没有管东限制我的人,哪里像我过去奉迎于上司,听命于大官呢?五代时褥檀利在宣德堂宴会,叹息着说:“建造的人不居住,居住的人不建造。
'我今年才三十八岁,归隐的决心已定,自己建造自己居住,也许前景不可估量呢!”于是作歌发誓言道:“前年离别随园,人劳苦园荒芜。
《袁随园君墓志铭》姚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袁随园君墓志铭》姚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袁君,钱塘人氏,名枚,字子才。
其入仕后,颇有功绩。
解官后,于江宁西城营建一园,名为“随园”。
世人皆称其为随园先生,此号更为人所熟知。
袁君之祖名锜,其父名滨,其叔父名鸿,皆因贫而出外为幕僚。
江宁乃大都市,治理不易。
当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深知袁君之才。
袁君亦尽职尽力,无所回避,诸事皆成。
后袁君辞官归家,再被起用,赴陕西任职。
然甫至陕地,便遭父丧,遂归家,终居江宁。
袁君本以文章入选翰林院,声名在外,却遭外放;后任知县,展现其才,然仕途终不得进。
自陕西归,年四十,遂绝意仕进,以其才华为文辞诗歌。
其足迹遍历东南,山水胜景皆留其踪。
其瑰奇幽邈之景,皆发于文章,以自娱其心。
四方士人至江南,必至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袁君之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于棂槛器具,皆精美绝伦,用以款待宾客者甚盛。
袁君与人交游,流连忘返,见人善,赞誉不已。
后进少年之诗文,但凡有一言之美,袁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之。
袁君之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出机杼,通晓古法。
于为诗,尤尽其才力,凡世人心中所欲出而不能达者,袁君皆能为之表达。
士人多仿效其诗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至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贩夫,皆贵重之。
海外琉球亦有求其书者。
袁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尽享山林之乐,得文章之名,未有及袁君者。
袁君初出仕时,曾任溧水令。
其父自远方来至县衙,疑子年少,无能,遂匿名访于民间。
皆言:“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袁君之父乃喜,入官舍。
在江宁时,袁君曾于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并有多名迹留存。
江宁市中以其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袁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
袁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享年八十二岁。
夫人王氏无子,袁君抚堂弟袁树之子袁通为子。
后侧室钟氏又生子袁迟。
孙二:曰初,曰禧。
袁君初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
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
桐城姚鼐与袁君有世交,且姚鼐居江宁,与袁君游最久。
袁枚说的文言文翻译

一、《随园诗话》原文:夫诗,天地之精英,而文章之根本也。
诗者,心声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有尽而意无穷。
译文:诗,是天地间的精华,是文章的根本。
诗,是内心的声音,情感在心中激荡,通过言语表达出来,言语虽然有限,但意境却无穷无尽。
二、《随园诗话》原文:文章之道,在于立意。
立意者,立言之本也。
意不立,言无由矣。
译文:文章之道,在于确立主题。
确立主题,是言辞的基础。
如果没有确立主题,言辞就没有了依据。
三、《小仓山房尺牍》原文:人生如梦,富贵如浮云。
世间万事,皆过眼云烟,唯有道德文章,可以传之后世。
译文:人生犹如梦境,富贵如同飘渺的云彩。
世间万事,都如同过眼烟云,唯有道德和文章,可以流传于后世。
四、《小仓山房尺牍》原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则口亦不能诵。
译文: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如果心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得仔细,心眼既然不专注,那么口也就不能诵读。
五、《小仓山房尺牍》原文:为人处世,宜宽厚而忌刻薄。
刻薄则易招怨,宽厚则人皆乐与之交。
译文: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宽容厚道,避免刻薄。
刻薄容易招致怨恨,宽容厚道则人人愿意与之交往。
六、《小仓山房尺牍》原文:天下之事,皆有其理。
有理则可行,无理则不可行。
行于理,则事成;行于情,则事败。
译文:天下的事情,都有其道理。
有道理的事情可以实行,没有道理的事情不能实行。
按照道理去行事,事情就能成功;违背道理去行事,事情就会失败。
以上是对袁枚部分文言文作品的翻译,袁枚的言辞富含哲理,对人生、文学、社会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枚《随园四记》原文及翻译
袁枚
原文:
人之欲,惟目无穷。
耳耶,鼻耶,口耶,其欲皆易穷也。
目仰而观,俯而窥,尽天地之藏,其足以穷之耶?然而古之圣人受之以观,必受之以艮。
艮者止也。
“于止知其所止”,黄鸟且然,而况与人!
园悦目者也,亦藏身者也。
人寿百年,悦吾目不离乎四时者是,藏吾身不离乎行坐者是,今视吾园,奥如环如,一房毕复一房生,杂以镜光,晶莹澄澈,迷乎往复,若是者于行宜。
其左琴,其上书,其中多尊罍玉石,书横陈数十重,对之时倜然以远,若是者于坐宜。
高楼障西,清流洄洑,竹万竿如绿海,惟蕴隆宛暍之勿虞,若是者于夏宜。
琉璃嵌窗,目有雪而坐无风,若是者与冬宜。
梅百枝,桂十余丛,月来影明,风来香闻,若是者与春秋宜。
长廊相续,雷电以风,不能止吾足,若是者与风雨宜。
是数宜者,得其一差强人意,而况其兼者耶?
余得园时,初意亦不及此。
二十年来,庸次比耦,艾杀此地,弃者如彼,成者如此。
既镇其甍⑴矣,夫何加焉?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后虽有作者,不过洒㳻之事,丹垩之饰,可必其无所更也!
丙戌三月记。
注释:⑴甍:房屋、屋脊。
译文:
在人的欲望之中,只有眼睛是没有穷尽的。
耳朵、鼻子、嘴巴,它们的欲望都是很容易满足的。
眼睛向上观看,向下窥视,能够看尽天地之间的事物,但是这些足以满足眼睛的欲望吗?然而古代的圣人把观看东西这一能力赋予眼睛,也一定会把“艮”授予它。
“艮”就是停止。
“黄鸟寻找栖息之地,它知道在哪里停下栖息”,黄鸟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
园子是用来愉悦眼睛的,也是用来栖身的。
人的寿命不过百年,能够愉悦眼睛而又与四季分不开的是园子,能够寄居一身而又不免行走的是园子。
如今看我的随园,幽深回环,一间房子看完,一间房子又接着出现,园中参杂着像镜子反射一样的光线,给人晶莹剔透的感觉,往来其间,甚感着迷。
像这样的情况,随园是适合行走的。
房中左置琴,上置书,又摆放一些酒具玉石,书本累积有几十层,面对着这些,内心超然物外。
像这种情况,随园是适合静坐的。
高楼遮挡园子西面,清流回旋湍急,万竿翠竹犹如绿海一般,在这里不用担心盛夏酷暑。
这种情况是适合夏季居住的。
透明的玻璃装在窗上,坐在屋中眼睛可以看到落雪却感觉不到寒风,这种情况是适合冬季居住的。
园中百枝梅花,十余丛桂花,月光入射,花影分明,微风吹过,可闻花香。
这种情况适合是适合春秋两季居住的。
长廊相接,风雨雷电交加,也不能阻止我行走。
这种情况是适合风雨之时游玩的。
这几种适宜居住、游览的条件,得到其中一个,便能基本满足人的需求,更何况全部占有的人的?
我刚得到这座园子的时候,一开始也想不到这些。
二十年来,多次与人合作,清扫园子,抛弃了一些,也修建了一些。
已经在房梁上加盖了屋顶,我还能再加些什么呢?年高近衰,放弃仕途从事生产,在园中弹琴,吟咏先王的美好品德,这也不能够停止吧?后代即使有修造随园的人,也不过是做些修建水坝,粉刷墙壁之类的事,随园必定没什么大的变化。
乾隆三十一年三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