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考试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P12、环境的基本特性:P2(1)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区域性:指的是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

具体来说就是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

(2)变动性和稳定性变动性: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中。

稳定性: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与状态在自然状态的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境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3)资源性与价值性资源性: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要求环境有相应的付出,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投入,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这就是环境的资源性。

价值性:环境具有资源性,当然就具有价值性。

3、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P54、环境影响的分类:P5(1)按影响的来源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直接影响及间接影响: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为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2)按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不利影响是指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影响。

反之,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则为不利影响。

环评师复习资料

环评师复习资料

环评师复习资料环评师复习资料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环评师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职业。

环评师的主要工作是对各类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为了胜任这一职业,环评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环评师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环评师考试。

一、环评法律法规环评法律法规是环评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环评的基本原则、程序和要求,对环评师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环评师需要熟悉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理解其背后的环境保护理念,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环评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知识。

环境科学研究的是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了解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助于环评师更好地评估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环评师需要熟悉各类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生态风险评价等。

定性评价是根据环境质量目标和环境影响因素的特征,对环境影响进行描述和评价。

定量评价是通过分析环境影响因素的数量和质量,对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和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是对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的风险程度。

环评师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并进行准确的评估。

四、环境保护技术环评师需要了解各类环境保护技术。

环境保护技术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污染治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等。

环评师需要了解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以便在评价工程项目时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建议。

五、环境监测与评估环评师需要具备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技能。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以了解环境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

环评师需要了解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能够准确地进行环境监测。

环境评估是对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环境质量评估、生态风险评估等。

环评考试复习要点

环评考试复习要点

环评考试复习要点环评考试复习要点冶金机电类:1、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前置条件答: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环境敏感性及制约因素分析2、给出拟建工程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方案答: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监测方案内容如下;①至少布设6个监测点,以主导风向为轴向,分别在0°、90°、180°、270°方向布点,在附近敏感点布1点,在下风向布设1-2个点;并附监测布点图;②选择一期不利季节监测,共7天,每天取2:00、8:00、14:00、20:00的浓度值;③监测因子有:SO2、NO X、CO、TSP、O3、PM10、Pb、B[a]P、甲苯、二甲苯3、针对酸(碱)性雾废气,提出一种适宜的处理方式答:收集后用碱(酸)液吸收4、针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非甲烷总烃NMHC)、甲苯、二甲苯等废气,提出一种适宜处理方式答:直接燃烧或活性炭吸附,或先活性炭吸附,再燃烧。

5、判断废气排放达标,需考虑的因素?答:排放速率、排放浓度(标况);排气筒高度是否超出周围200米范围内最高建筑物5米以上,否则须按排放速率标准严格50%执行6、本类(铸造)工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因子答:PH值、COD、石油类、LAS、硫酸盐、硝酸盐、氟化物、P、Ni、Cu、AI7、指出(汽车制造)前处理工序废液主要污染因子答:主要污染因子有:PH值、COD、BOD、SS、NH3-N、石油类、LAS、TP、Ni、Fe、Zn8、针对酸(碱)性废液,提出适宜的处理方案答:酸(碱)性废液,宜采用中和法处理后,回用;应设置调节池、中和池和沉淀池9、推荐涂装车间废水预处理站的处理工艺答:工艺采用:调节池→隔油池→加碱反应池→1#沉淀池→曝气池→2#沉淀池→接触氧化生化池→3#沉淀池→清水池注:金属离子、重金属采用絮凝沉淀、中和预处理。

10、项目现有废水预处理系统是否满足处理要求,应从哪几方面分析?答:处理能力能否满足;废水浓度是否满足进水浓度要求;水质变化是否影响原设计处理效果11、预处理后的废水是否可送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应从哪几方面分析?答:可接纳量;接管要求;预处理后,第一类污染物(包括重金属)能否达标排放12、提出工程废水监测方案答:①第一类污染物,应在预处理设施(第一道)出水口监测,其它指标应在全厂污水处理设施总排口监测;②安装在线监测仪或委托当地监测机构定期取样监测。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名词解释(2 X 3分)1.⽆组织排放:指⽣产装置在⽣产运⾏过程中废⽓污染物不经过排⽓筒或排⽓筒低于15⽶排放源的⽆规则排放。

2.有组织排放:指⽣产装置在⽣产运⾏过程中废⽓污染物经过排⽓筒且排⽓筒⾼于15⽶排放源的有规则排放。

3.正常排放:指正常⼯况下的污染物排放。

4.⾮正常排放:指⾮正常⼯况下的污染物排放。

如点⽕开炉、设备检修、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艺设备运转异常等情况下的排放。

5.环境容量:指⼤⽓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质量。

6.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跟踪监测的⽅法与制度。

7.风险:指⼈员遭受死亡、受伤或环境遭到破坏的可能性。

8.危险源:在环境风险评价中将⼀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定的触发因素作⽤下可转化为事故的单元称为危险源。

9.重⼤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产、加⼯、运输、使⽤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10.⽔体⾃净:⽔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的物理、化学和⽣物作⽤,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的⽔质,这种过程称为⽔体⾃净。

11.事故排放:对危险化学品⽣产和储存装置,在事故状态下对发⽣泄漏的化学品进⾏收集处理的设施,实现事故状态下的污⽔达标排放,避免周边环境收到污染。

填空(4 X 5分)1.环境影响评价标准(1)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2)地⽅标准:地⽅环境质量标准,地⽅污染物排放标准(3)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地⽅环境标准严于国家环境标准;地⽅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

有⾏业排放标准的执⾏⾏业排放标准,没有⾏业排放标准的执⾏综合排放标准。

2.环境影响划分:环境影响可划分为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累积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等标污染负荷:把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稀释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用以评价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2.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3.环境容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4.等效连续A声级: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5.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6.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7.区域环评: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要求,推算出的达到该目标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二、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

2.土壤环境影响识别类型:按影响结果划分为土壤污染型、土壤退化/破坏型;按影响时段划分为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的影响;按影响方式划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按影响性质划分为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积累影响、协同影响;按污染的成因划分为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生物污染型和固体废物污染型。

环评工程师备考技巧

环评工程师备考技巧

环评工程师备考技巧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建设项目在环境建设前进行的各种评价活动。

环评工程师备考技巧是帮助考生提高备考效率和通过考试的技巧和方法总结。

一、备考准备1. 熟悉考试大纲:详细了解考试科目、内容和题型,为备考制定合理计划。

2. 查阅参考教材:选择一到两本权威的参考书,在备考期间将其仔细研读,确保掌握相关知识。

3. 制定备考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备考时间,将每个科目平均分配,确保全面复习。

4. 划分时间优先级:根据科目的重要性和难度来划分备考时间,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二、科目备考技巧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重点学习各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应用,掌握评价过程和准确的评价方法。

2. 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规和政策,重点掌握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条款和应用。

3. 环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了解评价报告的撰写格式、流程以及重点要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科学论述技巧:学会合理运用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准确分析和解释评价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三、备考方法与技巧1. 制定详细备考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制定每天的备考计划,确保每个科目都有相应的复习时间。

2. 做好笔记整理:在阅读教材时,记下重点内容,做好整理和总结,帮助记忆和复习。

3. 高效记忆方法:采用归纳法、联想法等记忆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模拟题和真题:多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5. 考试技巧的运用: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顺序,避免在考试中花费过多时间在某一道题上。

四、面试备考技巧1. 了解面试要求:了解面试形式、时间、地点等信息,熟悉面试环节和评分标准。

2. 自我介绍准备:准备一份简明扼要的自我介绍,包括个人背景、教育经历、专业技能等。

3. 重点准备面试题:预测可能被问到的环评相关问题,并准备相应的回答。

环境评价复习要点

环境评价复习要点

一.环境评价概述1、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是影响人类生命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2、环境的分类:(1)按照环境的范围,把环境分为特定的空间环境(如航空、航天的密封舱环境等)、车间环境、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农村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2)按环境要素的不同,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在自然环境中,按其主要的组成要素.可再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社会环境可再分为如: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3、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向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

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光、热、水、土、气、动植物以及这些自然要素与人类长期共处所产生的各种依存关系。

4、环境的功能:一方面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物质来源;另一方面,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气物和各种作用的结果。

5、环境质量的概念:有人认为:环境质量就是环境的优劣程度.是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

也有人认为:环境质量是外境系统客观存在的—种本质属性,是能够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6、环境质量的价值:(1)人类健康生存的需要(2)人类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的需要(3)人类生产发展的需要(4)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7、环境评价的概念和意义:环境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环境质量给予定性或定量的说明和描述。

8、环境标准按类型分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环境保护方法标准等。

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物质财富、维持生态平衡,对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度所做的限定。

它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是评价环境质量的标尺和难绳。

环境质量标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渔业水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淮、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保护对象三特点:主体是人类;既包括天然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不含社会因素。

3.环境质量: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4.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6.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7.环境影响评价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

技术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态学、文化与社会经济等。

管理制度即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管理中的一项制度规定下来,并以法律形式加以肯定的做法。

8.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推进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进程;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9.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1一般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公平,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技术原则(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要求)10.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年);规范和建设阶段(1979~1989年);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年);提高和拓展阶段(2003年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评考试复习要点冶金机电类:1、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前置条件答: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环境敏感性及制约因素分析2、给出拟建工程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方案答: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监测方案内容如下;①至少布设6个监测点,以主导风向为轴向,分别在0°、90°、180°、270°方向布点,在附近敏感点布1点,在下风向布设1-2个点;并附监测布点图;②选择一期不利季节监测,共7天,每天取2:00、8:00、14:00、20:00的浓度值;③监测因子有:SO2、NO X、CO、TSP、O3、PM10、Pb、B[a]P、甲苯、二甲苯3、针对酸(碱)性雾废气,提出一种适宜的处理方式答:收集后用碱(酸)液吸收4、针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非甲烷总烃NMHC)、甲苯、二甲苯等废气,提出一种适宜处理方式答:直接燃烧或活性炭吸附,或先活性炭吸附,再燃烧。

5、判断废气排放达标,需考虑的因素?答:排放速率、排放浓度(标况);排气筒高度是否超出周围200米范围内最高建筑物5米以上,否则须按排放速率标准严格50%执行6、本类(铸造)工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因子答:PH值、COD、石油类、LAS、硫酸盐、硝酸盐、氟化物、P、Ni、Cu、AI7、指出(汽车制造)前处理工序废液主要污染因子答:主要污染因子有:PH值、COD、BOD、SS、NH3-N、石油类、LAS、TP、Ni、Fe、Zn8、针对酸(碱)性废液,提出适宜的处理方案答:酸(碱)性废液,宜采用中和法处理后,回用;应设置调节池、中和池和沉淀池9、推荐涂装车间废水预处理站的处理工艺答:工艺采用:调节池→隔油池→加碱反应池→1#沉淀池→曝气池→2#沉淀池→接触氧化生化池→3#沉淀池→清水池注:金属离子、重金属采用絮凝沉淀、中和预处理。

10、项目现有废水预处理系统是否满足处理要求,应从哪几方面分析?答:处理能力能否满足;废水浓度是否满足进水浓度要求;水质变化是否影响原设计处理效果11、预处理后的废水是否可送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应从哪几方面分析?答:可接纳量;接管要求;预处理后,第一类污染物(包括重金属)能否达标排放12、提出工程废水监测方案答:①第一类污染物,应在预处理设施(第一道)出水口监测,其它指标应在全厂污水处理设施总排口监测;②安装在线监测仪或委托当地监测机构定期取样监测。

13、给出电解工段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的处置要求答:由于含有重金属Ni,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临时贮存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14、指出废险废物暂存仓库(场)应采取的环保措施答:库(场)选址符合环保要求;地面硬化,防渗处理;存放在符合要求的容器内;设置醒目标志;分类贮存;采取“三防”措施;有专人看管15、针对扩建工程项目,简述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答:①回顾评价现有工程环评审批执行情况、竣工验收结论及存在的环境问题②已采取的环保措施及效果③分析扩建工程与现有工程的依托关系④识别扩建工程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强度⑤提出“以新带老”方案,核算“三本”帐医药与轻工类1、指出废气处理工艺“碱洗+除雾除湿+活性炭吸附”处理单元的作用答:碱洗:去除酸性气体;水溶性气体除雾除湿:废气干燥,以满足活性炭吸附条件活性炭吸附:去除VOCs气体或甲苯、二甲苯等非水溶性气体2、已知甲苯的排放速率,若计算甲苯在标准状态下的排放浓度,还需提供哪些参数?答:小时排气量;排气温度与压力3、提出残液(渣)的合理处置措施答:残液(渣)属于危险废物,应在专用焚烧炉中焚烧,或送有资质单位处置,在临时场内贮存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4、指出高浓度有机废水(BOD/COD值<0.3,或含硫化物、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处理工艺答:先预处理(水解酸化、厌氧生物、树脂吸附、催化氧化),再进行生化处理(A2/O法、污泥法、接触氧化)5、指出污水处理站的大气污染源和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因子,简述减轻其环境影响的可行性措施答:调节池、曝气池是主要污染源,特征因子包括氨、硫化氢、恶臭;措施包括加盖密闭,负压收集进行处理。

6、为评价项目废气排放影响,现场调查哪些内容?答:①环境质量现状;②环境功能区划;③现状污染源及排污情况;④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⑤当地气象资料;⑥当地地形地貌7、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建设项目与工业园区规划的符合性?答:①选址的符合性;②产业政策的符合性;③专项规划的符合性;④清洁生产指标与园区准入条件的符合性;⑤污染物排放量与园区总量控制要求的符合性;⑥公辅设施与园区公用配套设施的符合性。

废物处置与污水处理类1、指出本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答:①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②对农村、城区等大气环境影响;③对河流等水环境的影响;④地下水影响;⑤公众参与;⑥环境监测与管理2、分别指出垃圾临时贮坑、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气污染物答:临时贮坑:氨、硫化氢、甲硫醇等恶臭气体焚烧产生:二恶英、烟尘(颗粒物)、SO2、NO X、CO、HCI、重金属3、生活垃圾处理厂采用“炉内低氮燃烧+急冷+半干烟气净化+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工艺,请指出各烟气处理单元的作用答:①低氮燃烧,降低NO X产生量;②急冷,控制二恶英产生量;③半干烟气净化,降低烟气含水量,为后续工艺提供条件;④活性炭吸附,吸附气体污染物;⑤布袋除尘,降低烟尘排放量4、指出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存在哪些环境问题?答:①填埋气体、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②渗滤液对地下水、地表水及农田土壤的影响;③运输车辆对村庄的噪声影响;④取土作业改变用地类型和土地占用,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⑤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⑥填埋作业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泥石流;注: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因子包括:颗粒物、甲烷、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5、指出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因素答:①垃圾含水量;②年降水量;③年蒸发量;④填埋场面积;⑤地形地貌和植被情况;注:生活垃圾渗滤液由填埋场自行设置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可直接排放;不得用罐车或管道输送至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6、给出填埋气体可行的处理途径答:①脱除氨气和硫化氢后,甲烷回收利用;②吸收或吸附、燃烧后排放7、指出取土场的主要生态影响及合理的取土方式答:①破坏植被,对土壤的扰动和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对景观的影响;排土作业车辆产生噪声和尾气污染②分层剥离,表土堆存,后期覆盖和恢复8、为评价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应调查哪些内容?答:①地下水水文及地质;②周边地表水及使用功能;③居民点分布及其饮用水水源;④是否涉及敏感保护目标;⑤环境功能区划9、给出各种工业废水的预处理措施答:含氟、氨废水:热力吹脱含氰废水:氧化除氰法高浓度废水:水解酸化、厌氧生物、树脂吸附、催化氧化等方法酸碱废水:中和、均质调节含油废水:隔油、气浮脱硫废水:絮凝沉淀、中和注:预处理达标后,送废水处理站进行生化处理或深化处理10、给出生活污水的的处理措施、用途答:接触氧化、沉淀、消毒处理;可用于景观用水或农田灌溉11、给出污水经处理站处理后更合理的利用方案答:①中水回用于园区相关企业生产用水;②用于园区景观或绿化12、给出工业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的处理途径答:污泥应先进行危废鉴别,若属于危险废物,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否则经污泥处理系统处理后,可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或用于园林绿化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包括二级生化+深度处理工艺)的污泥,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经处理后含水率低于60%,方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

13、水环境影响评价时,现场调查哪些内容?答:①环境质量现状;②环境功能区划;③现状污染源及排污情况;④河流水文资料;⑤河流水系分布;⑥水生生物调查石油开发类1、指出油田联合站(三相分离)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可采取的净化技术;主要危险废物答:石油烃、SO2、NO X、NH3、CH4、CO,净化技术包括湿法或干法脱硫、氮氧化物的催化还原(活性炭吸附)、VOCS的吸附回收或燃烧、氨的水洗涤技术。

主要危险废物有漏油、分离器产生的污泥2、指出钻井、采油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可采取的处理途径答:工业固体废物:岩屑,综合利用于建筑材料或填坑造田危险废物:落地油,送有资质单位处理废弃泥浆应进行危废鉴别后,确定废物类别,可考虑回收钻井利用;若不属于危废,可用于农田耕作3、分析采油、集输过程中可能对地下水层产生污染的途径答:①钻井密封不严,导致串层;②注水井套管破裂,导致回注水进入承压水层;③泥浆池、钻井废水池未做好防渗;④集输管线、储油罐漏油,渗到地下4、该类工程的生态评价范围答:①首先确定评价等级,若区块内有重要生态敏感区,应为一级;②评价范围包括井场及区块,并外扩2~3km;集输管线沿线两侧500m范围内;各类临时工程占地及周边100m范围内;若区块内有重要生态敏感区,应包括在内5、给出该类工程环评农业生态系统现状的调查内容答:①农田的面积、分布;②农作物种类、产量;③土壤质量监测,有无重金属、有机、无机污染问题;④土壤肥力、厚度、PH值;⑤水土流失情况;⑥工程可能征占的农田面积6、本类工程对附近的耕地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①工程建设对耕地的征占与分割;②井场、联合站、集输管线、车辆产生的落地油、废泥浆、污泥对土壤的污染7、对于区块内的农田,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答:①油田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②施工营地、道路远离农田;③防止井场、输送管道、储油设施的油类泄漏,对农田产生污染;④对受到污染的农田,及时恢复8、识别该类工程项目的环境风险事故源项,判断事故的主要环境影响答:①井喷事故、集输管线破裂、站场等储油设施油类外泄②石油烃外泄造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被的污染,甚至遇火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金属矿采选类1、指出该类工程生产工艺过程涉及的含重金属污染源答:①扬尘污染源:采矿场、选矿车间②废水污染源:采场涌水处理站、选厂废水处理站、废石场排水设施、尾矿库排水设施和渗水池2、指出采坑废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减少产生量的的措施答:①地表径流汇入量和基岩裂隙水量是主要因素;②措施有:坑内设置雨水收集池;采区周围设置截水沟;分期分区,科学开采3、说明矿井施工影响地下水的主要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答:钻井密封不严,导致串层;主要措施一是合理选择井场位置,二是发生串层时,及时封堵。

4、提出矿料输送管线泄漏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答:①设置管沟;②设置隔离带;③定期维护保养,加强防腐;④设置远程监控系统;⑤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演练5、废石场建设有哪些要求?答:①按相关标准建设;②废石与表土要分区堆放③设置截水沟、拦挡坝、防洪沟、废水调节库和处理站等设施;6、给出废石场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和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答:①PH值、COD、SS、硫化物、Cu、Fe、Zn、Pb、Cr、Cd、As、Hg、Ni②废水经絮凝沉淀、中和处理后,回用于选矿厂或用于采场内降尘、绿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