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用药
儿科常用药PPT课件

使结晶充分溶解后再使用。 • 滴注速度应控制在10ml/min。 • 应选择粗直的静脉,勿穿破静脉使药物渗出,以免引起
组织坏死。 • 用药前仔细观察电解质、尿量、肾功能、中心静脉压的
变化,预防因短时间内突然快速输大量液体使循环血量 增加,引起急性肺水肿。 1. 忌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
盐酸肾上腺素(每支1mg*1ml)
适应症:心跳停搏、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的抢救治疗。
常用剂量:严重心率慢和低血压时0.1—0.3ml/kg;气管内滴 入时加1ml生理盐水。
护理要点:
1.不良反应:头痛、心悸、血压升高;惊厥、面色苍白、多汗、 震颤、尿潴留。
2.禁与碱性药物配伍。 3.不可用于普鲁卡因引起的休克。,否则易引起室颤。 4.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时,要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
心动过缓;恶心、呕吐。 2.静注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呼吸抑制。 3.静注时应选择粗、直静脉,避免外渗,引起组织
损伤,肌注时选用大肌肉深部注射。 4.中毒解救:口服未满3h可用0.9%氯化钠溶液洗胃,Fra bibliotek不可用硫酸镁导泻。
儿科抢救车内常用药
解痉药
儿科抢救车内常用药——解痉药
盐酸阿托品(每支0.5mg*1ml)
2.口服时粉剂应融于温水中,不可用沸水溶 解,不可与奶同服。
儿科抢救车内常用药
脱水及利尿药
儿科抢救车内常用药——脱水及利尿药
25%甘露醇(每袋 250ml)
适应症:脑水肿、青光眼,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 坏死,预防急性少尿症。
护理要点: • 不良反应:水、电解质紊乱,充血性心力衰竭,头痛颤
常用剂量:0.01—0.15mg/kg,2—3h后可重复。 护理要点: 1.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
宝宝常用药大全

宝宝常用药大全稍微感冒(喷嚏、流涕):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珠珀猴枣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感冒、发热:双黄连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颗粒(小儿新)、牛磺酸颗粒、保婴丹感冒、咳嗽: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咳嗽、多痰: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严重鼻塞、脓涕:鼻渊舒、滴宁、0.5%麻黄素滴鼻(禁用滴鼻净)退烧:泰诺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儿退热贴发热、扁桃体炎(咽炎):小儿咽扁冲剂舌苔厚、内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儿七星茶、小儿七珍丹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婴儿健脾散(婴儿素)、醒脾养儿颗粒、脾可欣、小儿七星茶积食(乳食疳积)、厌食、消化不良:四磨汤、小儿化食丸、小儿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导赤丸、婴儿健脾散腹泻:妈咪爱、金双歧、思密达、乳酸菌素、丽珠肠乐非感染性腹泻:脾可欣、醒脾养儿、婴儿健脾散、思密达、合生元小儿化食丸受惊、夜啼:牛黄抱龙丸、珠珀猴枣散、珍珠粉、保婴丹、婴儿素、小儿至宝丸(含朱砂,慎用)睡眠不宁:婴儿素、保婴丹、猴枣散、醒脾养儿湿疹:尤卓尔、绿药膏、肤乐霜、舒肤特、炉甘石洗剂、紫草油磕碰擦外伤:万花油、好得快喷剂、完美芦荟胶烫伤:京万红常用抗病毒药:板蓝根(中)、新博林(西)常用消炎药(抗生素):希刻劳、阿奇霉素、阿莫仙等。
(抗生素使用最好遵医嘱)稍微感冒打喷嚏、流清鼻涕:珠珀猴枣散(保和堂)牛磺酸感冒颗粒小儿金丹(中药)、板兰根小儿宝泰康馥感琳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保婴丹治风寒引起的感冒:小儿感冒颗粒(同仁堂)臣功再欣好娃娃羚羊感冒口服液护彤感冒好后流鼻涕:香菊颗粒博宁冲剂感冒初起:健儿清解液、泰瑞宁牛黄酸颗粒感冒带喷嚏:小儿新感冒颗粒小儿宝泰康馥感林口服液感冒伴咳嗽: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库克双黄连+川贝沐舒坦安奇七厘散小儿止咳糖浆清宣止咳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枇杷糖浆(苏州)小儿百部止咳糖浆小儿羚贝止咳糖浆小儿喧肺止咳颗粒重度咳嗽:小儿平喘止咳露(医院自配的)中药+猴枣散轻度咳嗽:罗汉果泡开水喝汁咳克止咳糖浆甘草合剂感冒发烧:羚羊角粉(退烧)抗病毒口服液小柴胡退热贴(贝亲)贝贝降温贴(物理降温)宝宝发烧先要保护大脑小儿泰诺林(38.5度以上)功臣在欣(38。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儿童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例如发热、感冒、腹泻等。
在儿科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治疗中。
本文将就儿科常见疾病中比较常用的中成药进行探讨,并分享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1.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成药中常用的有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感冒时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剂量,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由于感染所致。
在儿科中,常用的解热药有小儿退热颗粒、小儿清热颗粒等。
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儿童的体温,并缓解由于高热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解热药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3.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中成药有小儿多潘立酮颗粒、小儿复方七厘散等。
这些药物具有止泻、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腹泻的原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
4.咳嗽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的儿童咳嗽中成药有小儿感冒颗粒、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等。
这些药物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咳嗽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时1.年龄和剂量:儿童的年龄对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
2.药物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证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3.用药时间: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并遵循用药时间的要求,不得擅自停药或延长用药时间。
4.不良反应:中成药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应及时就医。
儿科常用药

克洛己新干混悬剂8mg(0.25)*6袋39.7 丙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187.5mg*12# 38.9 乙类依托红霉素混悬液10ml*6支22.2 甲类头孢克肟分散片50mg*16#42 乙类头孢克肟颗粒50mg*6袋31.2 乙类头孢克洛分散片0.125*12#21.9 乙类阿奇霉素软胶囊0.125*12# 26.6 乙类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10#*1盒19 丙类布洛芬缓释混悬液60ml 24.3 丙类小儿柴桂退热颗粒5g*12袋29.9 丙类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g*6袋30 丙类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125mg(6g)*20袋 4.5 丙类小儿感冒退热糖浆10ml*10支35.9 丙类九味双解口服液100ml*1瓶23.9 乙类健儿清解液120ml 19.5 甲类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0ml*6支31.4 丙类复方甲麻口服溶液60ml 12.2 丙类利巴韦林气雾剂10.5g*1瓶21.5 丙类天黄猴枣散0.15*10支26.5 丙类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10ml*6支15.4 甲类盐酸二氧丙嗪颗粒1.5mg*6袋18.8 乙类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10ml*6支18.4 甲类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120ml 26.2 丙类清燥润肺合剂100ml 15.6 丙类痉咳静片0.2*30#16.1 乙类赛庚定片2mg*100# 2.6 甲类氨溴特罗口服溶液100ml 27.8 丙类硫酸沙丁胺醇片2.4mg*100# 3.3 乙类妥洛特罗贴剂0.5mg*7帖38 丙类止咳平喘贴35 丙类蒙脱石散3g*10袋13.2 乙类酪酸梭菌活菌散剂0.5g*10袋23.3 乙类复方地芬诺酯片2.5mg*100# 5.4 甲类小儿健脾颗粒5g*10袋38 丙类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15#19.4 丙类胃肠安丸24#*2瓶/盒28.2 丙类果胶铋胶囊100mg*48#38.5 乙类健胃消食口服液10ml*6支29.6 丙类甘草锌颗粒5g*10包23.7 丙类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7#15.9 乙类匹多莫德颗粒剂2g*6袋52.9 丙类维D钙咀嚼片60#43 甲类小儿复方四维亚铁散10g*15袋42.3 甲类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mg*5#40.5 甲类玉屏风颗粒5g*15袋29.73 甲类龙牡壮骨颗粒5g*40袋26.9 丙类止痒洗剂50g*1袋 6 乙类复方土槿皮酊20ml*1瓶 2 乙类龙珠软膏15g*1支20.3 丙类三香散100g*1盒10.5 乙类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5ml*1支39.1 乙类氧氟沙星滴耳液5ml:15mg 5.1 甲类金霉素眼膏2g 0.71 甲类异丙嗪片25mg*100# 2.2 甲类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0.1g*24#20.9 乙类羚羊角粉0.6*10支儿科疾病一般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为主,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腹泻,特别是秋冬季节的轮状病毒性肠炎,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次多,要注意,一般住院治疗儿童药量都是按体重算的头孢类抗生素一般是50-100mg/kg/日。
小儿常用药的功能主治

小儿常用药的功能主治一、退烧药1.布洛芬:–功能主治:用于缓解小儿普通感冒、流感、头痛、牙痛、发热等不适症状。
–注意事项:不适合年龄在3个月以下的小儿使用,用量需按照医嘱准确计算。
2.对乙酰氨基酚:–功能主治:常用于退热、镇痛。
适用于小儿普通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
–注意事项:用量需按照体重计算,避免超量使用。
不适合使用于婴幼儿。
二、消化药1.小儿酶制剂:–功能主治:帮助促进小儿消化系统的消化酶分泌,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注意事项:用药时应按照医生指导,避免过度使用。
2.小儿复方消化酶片:–功能主治:适用于小儿腹胀、肠鸣音亢进等消化不良症状。
–注意事项:用药时应遵循医嘱,避免超过推荐剂量。
三、咳嗽药1.小儿咳嗽糖浆:–功能主治:适用于小儿因感冒或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能缓解咳嗽、祛痰、止咳等。
–注意事项:用药时请依医嘱量取给药剂量,并避免长期使用。
2.小儿氨碳黄敏片:–功能主治:用于小儿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咳嗽,能缓解咳嗽、止咳、祛痰等症状。
–注意事项:儿童用药应按照医生指导,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四、感冒药1.小儿感冒颗粒:–功能主治:用于缓解因感冒引起的流鼻涕、打喷嚏、发热等症状。
–注意事项: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用量需遵循医嘱。
2.小儿鼻炎康片:–功能主治:用于小儿因鼻炎引起的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注意事项:用药应遵循医生建议,避免超量使用。
五、止痛药1.小儿布洛芬颗粒:–功能主治:适用于缓解小儿普通感冒、扁桃体炎等引起的头痛、牙痛等症状。
–注意事项:用药应遵循医生建议,确保用量正确。
2.小儿美林片:–功能主治:适用于小儿因轻度创伤、手术等引起的疼痛。
–注意事项: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注意用量控制。
以上介绍的是小儿常用药的功能主治,不同的药物适用于不同的症状和年龄段的小儿。
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医嘱使用,并严格控制剂量,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儿科常用药、用药特点及护理及健康宣教ppt

头孢类
第二十七页,共九十五页。
第一代头孢
头孢硫脒(灵流旷 每支 0.5g)
第二代头孢
头孢呋辛钠(明可欣 每支0.75g;西力欣 每支0.75g) 头孢美唑钠 (美之全 每支0.5g;悉畅 每支1g)
第三代头孢
头孢他啶(灵迅 每支0.5g;赛之迅 每支1.0g ) 头孢米诺钠(美士灵 每支0.5g) 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每支0.5g)
第三十三页,共九十五页。
青霉素类药物使用注意(Yi)事项
• 过敏反应 • 阳性禁用
• 要详细询问过敏史.有过敏史者禁做过敏试验 • 一次输液要在30-40分钟(Zhong)完成.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
• 配好本品应立即使用,现配现用 • 不可与血液制品或蛋白质溶液混合使用
第三十四页,共九十五页。
• 药名:
抗 生素类 (Kang)
稳可信(万古霉素)
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强大杀菌作用,包括 • 作用与用途: 金葡菌、表皮葡萄糖菌和肠球菌,用于金葡菌
败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肺炎和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
• 规格:
500mg/瓶
• 稀释液: 注射用水溶解,5%GS稀释
• 方法:
ivgtt
• 配伍禁忌: 与氨茶碱混合后可引起外观改变, 时间延长药物效价显著降低
小儿呼吸道较窄,发生炎症时粘膜肿胀,分泌 物较多,咳嗽反射较弱,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因 此,在呼吸感染时一般不用镇咳药,而应用祛痰 药或雾化吸入法稀释分泌物,配合体位引流等排 痰,使之易于咳出。哮喘患儿应用平喘药时应注 意观察有无精神兴奋、惊厥等。
第十二页,共九十五页。
(四(Si))泻药及止泻药的应用及护理
:80万U/瓶
初次用药、停药3天以
小儿家庭常备药清单

清单如下: 记得收藏!1、轻微感冒(喷嚏、流涕):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珠珀猴枣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2、感冒、发热:双黄连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颗粒(小儿新)、牛磺酸颗粒、保婴丹3、感冒、咳嗽: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4、咳嗽、多痰: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5、严重鼻塞、脓涕:鼻渊舒、滴宁、0.5%麻黄素滴鼻(禁用滴鼻净)6、退烧:泰诺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儿退热贴7、发热、扁桃体炎(咽炎):小儿咽扁冲剂8、舌苔厚、内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儿七星茶、小儿七珍丹9、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婴儿健脾散(婴儿素)、醒脾养儿颗粒、脾可欣、小儿七星茶10、积食(乳食疳积)、厌食、消化不良:四磨汤、小儿化食丸、小儿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导赤丸、婴儿健脾散11、腹泻:妈咪爱、金双歧、思密达、乳酸菌素、丽珠肠乐12、非感染性腹泻:脾可欣、醒脾养儿、婴儿健脾散、思密达、合生元13、受惊、夜啼:牛黄抱龙丸、珠珀猴枣散、珍珠粉、保婴丹、婴儿素、小儿至宝丸(含朱砂,慎用)14、睡眠不宁:婴儿素、保婴丹、猴枣散、醒脾养儿15、湿疹:尤卓尔、绿药膏、夫乐霜、舒肤特、炉甘石洗剂、紫草油磕碰擦外伤:万花油、好得快**、完美芦荟胶16、烫伤:京万红17、常用抗病毒药:板蓝根(中)、新博林(西)18、常用消炎药(抗生素):希刻劳、阿奇霉素、阿莫仙等。
幼儿常用药及用法1、保婴丹(可作为常用药物,有病时按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无病时可两个星期按说明书上说明的一次药量的1/2服用)2、五宝散(该药的用处比较多,但我认为该药对治疗孩子肚痛、主要由于寒热引起的非常有效)3、宝宝一贴灵(如果宝宝受了风寒等可贴一下,很有效。
但是在使用时要确认宝宝对该药是否有反应,应该半个小时左右揭开看一下,最多贴两个小时。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儿科常用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是指根据儿童的病情和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儿科中成药及其合理使用方法:1. 银翘解毒颗粒: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等症状。
儿童常见的感冒症状多为风热病邪,该药可以清热解毒、解表散寒。
2.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适用于小儿咳嗽、哮喘等症状。
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平喘宣肺的作用,可用于清肺热引起的各种咳嗽、喘息症状。
3. 小儿清肺散:适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症状。
该药可以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对于清肺热、化痰散结的咳嗽症状有效。
4.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小儿慢性咳嗽、痰多等症状。
该药具有滋阴补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阴虚肺燥、痰多等情况。
5. 清喉片:适用于小儿喉炎、声音嘶哑等症状。
该药可以清热解毒、润喉止咳,有助于缓解喉部炎症引起的不适。
在儿科中成药的使用中,应根据儿童的病情特点和药物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年龄和体重的考虑: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是影响药物剂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2.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些中成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等,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用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
3.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中成药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对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应结合其他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支持治疗等。
总之,儿科常用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的监测,配合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常用药
邢家桥北路61号(北外滩,近四平路口,离4号线、10号线海伦路站7号出口2分钟)
小儿腹泻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那么小儿腹泻吃什么药好呢?
小儿腹泻用药一:丁桂儿脐贴,功能主治:健脾温中,散寒止泻。
适用于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外用。
贴于脐部,一次1贴,24
小时换药一次。
邢家桥北路61号(北外滩,近四平路口,离4号线、10号线海伦路站7号出口2分钟)
小儿腹泻用药二: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功能主治:疾病、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导致的儿童及婴幼儿抵抗力下降;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营养消化吸收差;腹泻、腹痛、腹胀、便秘;饮食不当;水土不适。
用法用量:每日一至二次,每次一包;取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加入到适量温水或牛奶(37℃以下)
中冲服。
邢家桥北路61号(北外滩,近四平路口,离4号线、10号线海伦路站7号出口2分钟)
小儿腹泻用药三:小儿功劳止泻颗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五周岁以下一次2.5克,五周以上一次5克,一日3次。
小儿腹泻用药四:健儿止泻颗粒,功能主治:固脾止泻。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周岁以内一次6克,一至五岁一次6-12克,五岁以上一次12-18克,一日3
次。
邢家桥北路61号(北外滩,近四平路口,离4号线、10号线海伦路站7号出口2分钟)
以上药物主要是对小儿肠粘膜要加以保护,腹泻极其严重时,可以服用一些止泻的药物,如黄连素、
庆大霉素糖浆。
(1)去积消食法:按“伤食宜消”法则,临床上对伤食泻多采用去积消食法。
常用消食药品如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等。
若乳积或鱼肉积滞者,应重用山楂、鸡内金;由谷类致积者,重用麦芽、谷芽;若积滞原因不明,而伴腹胀,应选用神
曲、厚朴。
邢家桥北路61号(北外滩,近四平路口,离4号线、10号线海伦路站7号出口2分钟)
(2)导滞攻下法:按“实则泻之”法则,临床上对实积可用导滞攻下法。
常用导泻药品如大黄、枳实等。
(3)清热利湿法:由于外感暑邪、内蕴湿热引起腹泻,按“热则清之”法则,可采用清热利湿法。
常用清热药物如葛根、黄芩、黄连、银花、连翘、白头翁、马齿苋、鱼腥草、铁苋菜等。
因这类药物具有消炎、利尿、抗感染的作用,故临床上多用于
感染性腹泻。
邢家桥北路61号(北外滩,近四平路口,离4号线、10号线海伦路站7号出口2分钟)
(4)温中祛寒法:因寒冷引起腹泻,按“寒者温之”的法则,应采用温中祛寒法。
常用药物如干姜、附
子、吴茱萸、肉豆蔻等。
(5)健脾益气法:久泻必虚,按“虚者补之”的法则,常用健脾益气法。
常用药物如炒白术、怀山药、茯苓、炒扁豆、芡实、莲肉、党参、黄芪、炙
草等。
邢家桥北路61号(北外滩,近四平路口,离4号线、10号线海伦路站7号出口2分钟)
(6)利水渗湿法:“湿胜则濡泻”,中医治疗腹泻重视调中分利,常采用利水渗湿法。
常用利水渗湿药物如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等。
(7)涩肠止泻法:久泻肠滑不止,按“滑需固涩”法则,可采用涩肠止泻法。
常用固涩药物如诃子、赤石脂、石榴皮、乌梅、罂粟壳等。
邢家桥北路61号(北外滩,近四平路口,离4号线、10号线海伦路站7号出口2分钟)
(8)行气消胀法:腹泻出现肠胃气滞,腹脘胀满时,应采用行气消胀法,常用理气药物如陈皮、木香、
厚朴、砂仁、枳壳等。
(9)养阴清热法:泄泻日久,津液亏损,出现伤阴证候时,宜采用养阴清热法。
常用养阴清热药物如西洋参、沙参、元参、石斛、乌梅、杭芍等。
邢家桥北路61号(北外滩,近四平路口,离4号线、10号线海伦路站7号出口2分钟)
(10)扶阳固摄法:泄泻日久,阳气衰微,出现伤阳证候时,宜扶阳固摄。
常用扶
阳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补骨脂、益智仁等。
以上所举治泻十法,皆为常用之法。
其中温、清、消、补法是主要的,特别是分利法在治疗腹泻时应用更广,如“清热化湿”、“祛寒燥湿”、“温中健脾利湿”等,因“泻皆兼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从临床实践来看,泄泻病机虽然变化多端,总不离乎脾伤积湿,治法初宜调中分利,继用芳香燥湿,虚者补之,寒者温之,有食积则消导,有湿热则清利,久必升提,滑须固涩。
掌握辨证施治法则,则不至顾此失彼。
但临床上寒、热、虚、实证候往往不是单纯存在着,如虚与寒、实和热多并存,故治法也不能截然分开,临床上须随证应变。
此外,还应注意下列之点:
①清热苦寒汤药,不可长期饮服,因过服苦寒,则损伤脾胃;
②淡渗利湿之剂,不可用之过多,因淡渗分利太过,则招致津枯阳陷;
③补虚药品,不可纯用甘温,因太甘则生湿;
④固涩之剂,不可过早使用,因固涩过早,则积滞未消,余邪残留;
⑤攻下之剂,不可多用,因攻伐过甚,则损伤元气,对体弱病儿更应慎用。
邢家桥北路61号(北外滩,近四平路口,离4号线、10号线海伦路站7号出口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