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药物发展现状与新药研发思路

合集下载

海洋药物的现状及前景

海洋药物的现状及前景

海洋药物的现状及前景海洋药物的现状及前景一、海洋生物研究的对象海洋药物研究的物质基础是海洋天然产物。

迄今,人们已涉猎的世界各大洋和海区的浅海、近海和岛礁附近的海洋生物达22门,1822属和3018种。

报道较多的海洋生物包括海绵、海鞘、软珊瑚、软体动物、苔藓虫、棘皮动物、海藻、微藻、细菌、真菌等。

热带和温带海洋生物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其中,热带海洋无脊椎动物,鉴于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化合物多样性,研究得最为充分。

随着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宽,涉及的海洋生物逐渐向远海、深海、极地、高温、高寒、高压等常规设备和条件难以获得的资源和极端环境资源方面扩展。

二、海洋药物的研究现状目前,已从各种海洋生物中分离获得14500余种海洋天然产物,新发现的化合物以极快的速度递增。

在已发现的化合物中,近一半具有各种生物活性;更重要的是超过0.1%的化合物结构新颖独特,活性显著,已成为先导化合物或新药来源。

国际上已投入应用的海洋药物经典的例子有头孢霉素、阿糖腺苷、阿糖胞苷等。

这些也是最早开发成功的现代海洋药物,广泛用于临床。

我国已有5种海洋药物获准上市:藻酸双酯钠、甘糖酯、河豚毒素、多烯康、烟酸甘露醇。

在海洋多糖及寡糖类药物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如源于海藻多糖的藻酸双酯钠、甘糖酯等药物,在临床上已成功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目前国际上有约20种海洋天然产物或其结构类似物正在临床研究阶段,多为抗癌药物,更多的化合物则在临床前研究。

三、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的差距目前,我国以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有22种,以海洋生物配伍其他药物制成的复方中成药152种,但整体研发水平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下面从发展的硬件、软件和策略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我国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

1、硬件——资金短缺、设备落后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日本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约为3亿多美元。

欧共体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投入4亿多美元作为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资金。

2024年海洋生物医药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海洋生物医药市场分析现状

海洋生物医药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海洋生物医药是指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出的药物和生物制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逐渐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海洋生物医药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海洋生物医药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海洋生物医药市场的规模从2015年的XX亿美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XX亿美元。

有预测显示,到2025年,海洋生物医药市场的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海洋生物医药市场的增长主要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对新药研发的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新药的需求不断增加。

海洋生物资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政府支持和投资增加: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手段推动该产业的发展。

•技术进步和创新应用:新兴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动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和产业化。

例如,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技术的进步使得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更加高效。

3. 市场主要参与者海洋生物医药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生物医药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

以下是一些在该市场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参与者:•生物医药企业:包括大型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等,他们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药物研发和生产,并在市场中推广销售。

•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科研院所等,他们在海洋生物领域进行前沿研究,为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政府部门:包括相关部委、海洋局等,他们通过出台政策法规、提供资金支持等手段,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此外,还存在一些中介机构和专业团体,如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科技创新中心等,他们在市场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4. 市场地域分布全球范围内,海洋生物医药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

其中,北美地区、欧洲和亚太地区是全球海洋生物医药市场的主要地域。

我国水产养殖用药现状与发展

我国水产养殖用药现状与发展

渔药管理责任编辑李振龙编者按:2OO4年11月1日,新修订的《兽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第七十四条明确规定“水产养殖中的兽药使用、兽药残留检测和监督管理以及水产养殖过程中违法用药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负责”。

这是新形式下国家赋予渔业部门的一项新职能。

在该《条例》发布实施一周年之际,农业部渔业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各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在全国范围开展“指导水产养殖用药宣传周”活动。

通过宣传我国水产养殖用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使用标准,根据我国目前水产养殖用药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我国水产养殖用药管理的工作方向。

指导广大水产养殖者合理规范用药,提高我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履行好法律赋予渔业部门的职责。

为了配合这次用药宣传活动,本刊特开辟专栏为读者提供相关资料,希望对广大渔民朋友在生产过程中规范用药起到指导作用,同时也希望读者,把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和建议告诉我f门,我f门将及时择优编发。

全国水产养殖用药基本情况1.渔药生产企业的分布与竞争趋势。

目前全国约有渔药生亭企业450余家,其中专业药厂150多家,兼业药厂300多家,主要集中在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广东、浙江、北京等地。

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日趋严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普及推广,对渔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渔药生产企业也随之不断增加,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由于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各14《中国水产》2005年第11期国政埔聿杯同程渡弛加强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有的国家甚至将食品中的药物残留作为国际食品贸易壁垒的主要手段,对水产养殖中使用的兽药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今后那些技术力量强,生产和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好的企业将得到很好的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到2005年底,所有的兽药生产企业均须达到GM咿标准,一些生产和管理水平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生产企!l匕将会逐步被淘汰。

2024年水产养殖药物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水产养殖药物市场发展现状

水产养殖药物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之一,在维持渔业生产及经济发展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水生环境和养殖条件的限制,各类疾病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水产养殖药物作为控制水产病害的重要手段,一直受到广大养殖户和养殖业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水产养殖药物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主要产品种类、市场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并结合相关数据和案例,提供行业发展的参考依据。

2. 市场规模水产养殖药物市场规模在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水产养殖药物市场交易总额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这一增长趋势在2020年和2021年也得到延续,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市场增长的推动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产养殖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对药物的需求稳定增长;其次,水产养殖药物科研和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果;最后,政府加大了对水产养殖业的支持力度,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主要产品种类水产养殖药物市场的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抗生素、消毒剂、杀虫剂、抗菌剂等。

这些产品多数经过严格科研和临床验证,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3.1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药物中,抗生素是最常用的一类产品。

抗生素能有效抑制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感染,是养殖户和养殖场常备的药物之一。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

3.2 消毒剂消毒剂主要用于清洁和消毒养殖场环境,预防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和较长的持效期,可以有效维护养殖场的卫生状况。

主流消毒剂品牌有过氧化氢、漂白粉等。

3.3 杀虫剂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和外寄生虫对鱼类和贝类造成严重威胁。

杀虫剂能有效消除寄生虫,维护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

市面上常见的杀虫剂有驱虫宁、杀虫宁等。

3.4 抗菌剂抗菌剂主要用于治疗水产养殖中的细菌感染,可快速控制疫情蔓延,降低死亡率。

论中国渔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论中国渔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论中国渔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者:丁瑞敏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7期一、我国渔药的发展现状1.浅谈渔药和渔药市场渔药被包括在兽药之内,但渔药有其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应用对象的特殊性以及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两方面。

其应用对象主要是水产养殖动物,其次是水生植物以及水环境。

渔药市场是兽药市场的一个极具特色的细分市场,这个市场非常巨大,不亚于禽药市场和畜药市场。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水产养殖动物病害也日趋严重,防治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渔药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却没有跟上,使渔药市场出现了混乱的局面,假药、次药充斥市场,管理局面混乱。

我国水产养殖种类繁多,产量巨大,约占全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左右。

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应用推广,新病种、暴发病、疑难病频繁出现,不仅给我国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渔业生产者对养殖病害的极大恐慌,更严重阻碍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我国渔药生产、经营情况(1)起步晚,发展快我国渔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80年代末,全国生产渔药的厂家还寥寥无几。

但随着社会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一定规模的渔药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广东、浙江、北京等地,生产的渔药及制剂达数百种。

随着国家兽药GMP的不断认证,至2004年我国专业生产渔药的企业近150家,附带生产渔药的兽药企业达250多家。

其中一些药品在养殖生产中应用已取得明显效果,深受水产养殖生产者欢迎。

以北海市为例,全市有水产药品经营点近300家,年销售额可达3000-8000万元,估计全国目前渔药(含药用饲料、饵料、营养添加剂)的年销售额60-80亿元。

现在渔药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苏、浙江等海水养殖大省,呈快速递增趋势,尤其是广西,增速第一。

(2)基础差,水平低绝大多数生产渔药的厂家为兽药厂转产。

我国水产种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水产种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2、市场需求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安全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国内水产品市 场的不断扩大,中国水产种业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同时,随着国际市 场竞争的加剧,中国水产种业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 3.科技发 展
未来科技将继续推动中国水产种业的发展。基因组编辑、智能化养殖、大数 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提高水产种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同时,科技 还将为水产种业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推进产业化发展: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养殖基地等措施, 推进水产种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水产种业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宽视野,提高我国水产种业的国际影响力。
三、结论
我国水产种业作为水产养殖业的核心,对于提高水产品产量、改善水产品品 质以及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水产种业存 在品种单一、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和瓶颈。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度提高,我国水产种业将朝着优质、高产、高效、生态、 安全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水产种业的未来展望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水产种业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水产种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扶持 政策,鼓励水产种业的创新和发展。科技创新方面,随着生物技术、基因编辑等 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水产种业的研发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结论
中国水产种业作为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然而,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水产种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 构、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水产种业的扶持 力度,为水产种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3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3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 2023年水产行业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以及对高蛋白质食品的需求增加,水产行业已成为全球食品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在2023年,全球水产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现状:1. 全球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对高品质蛋白质食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尤其是在亚洲地区,水产养殖成为了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2. 水产养殖技术不断创新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的产能和质量,各国不断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创新。

包括饲料配方、疾病防控、养殖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效率和产出品质。

3. 水产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由于全球人口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增加,各国水产产品出口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一些水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水产品出口已成为了主要的外贸收入来源。

4. 水产养殖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水产养殖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水产养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污染、养殖废水处理等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

二、 2023年水产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水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几年水产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高端水产产品需求增加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高品质、安全的水产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高端水产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2. 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成为主流为了解决水产养殖环境问题,各国将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成为主流趋势。

注重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模式将受到更多重视。

3. 智能化水产养殖趋势明显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水产养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包括智能监控设备、远程养殖管理、智能智慧水产养殖系统等的运用将逐渐普及。

4. 水产品牌化和生态化发展未来,水产行业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生态环保。

通过提升产品品牌形象和开展生态养殖,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水产养殖产品多元化发展随着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多样化,水产养殖产品也将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海洋药物的药物合成优化

海洋药物的药物合成优化

海洋药物的药物合成优化海洋药物是指从海洋生物体中提取出的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对于药物研发和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海洋药物的提取和合成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其中药物合成的优化是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海洋药物的研发现状、药物合成优化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海洋药物的研发现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海洋药物的研究兴趣日益浓厚。

海洋生物体中存在着众多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如海绵中的石质类物质、海洋藻类中的生物碱以及海洋菌类的次生代谢产物等。

这些天然产物在抗肿瘤、抗感染、抗炎、降血压等方面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海洋药物的特殊性,研发过程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海洋生物体数量有限,难以大规模采集和提取。

其次,海水中存在着丰富的盐类和杂质,对于海洋药物的提取和分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另外,海洋药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复杂,导致药物的合成成本高、产量低。

因此,药物合成的优化成为了必要的步骤。

二、药物合成优化的原理和方法药物合成优化是指通过改变药物合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药物产量、降低成本、减少副反应等,以达到优化药物制备的目的。

在海洋药物的药物合成优化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反应环节优化:药物的合成过程通常包含多个反应环节,改变反应物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产率和纯度。

此外,通过引入催化剂、改变反应介质等方法也可以加速反应速度,提高合成效率。

2. 结构修饰优化:海洋药物的天然产物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其中某些结构单元可能对其药理活性没有贡献或者甚至有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的结构修饰,可以优化药物的性能,增强其活性和选择性。

3. 代谢途径优化:海洋药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中涉及到多个酶的作用,在合成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副产物或者中间体。

通过优化代谢途径,可以减少不良副反应,提高合成效率。

4. 新技术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应用也为药物合成优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药也会对水环境和水产品安全造成负面影 响。
水产动物的疾病种类多,而且混合感染多。
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给新药 研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临床药效评价相对困难。
水产动物疾病的种类
主要关注的是传染性疾病,或称生物源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 真菌性疾病 寄生虫性疾病 水环境
其它 不明病因 20.29% :有
养殖方式和养殖水体多种多样:池塘养殖,湖泊 养殖,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有单养, 有混养。
水生动物基本上都属于变温动物,水产养殖动物 的体温受水温(气温)的直接影响,因而药物剂量、 休药期都受影响。中药的作用原理更不相同。
渔药必须通过水体给药,水产养殖动物所处的 水环境千差万别:海水、 咸淡水、 淡水; 冷水、 温水; 水体富营养程度(或污染程度);不同 的温度、碱度、硬度、盐度和酸碱度;水体的深 度、光照,等等)影响渔药的使用效果。
• 我国渔用疫苗的研究始于60 年代末,从最 早的组织浆灭活疫苗(土法疫苗)到新型 的基因工程疫苗,渔用疫苗正走向产业化、 规范化时代;
• 水产养殖中微生态制剂应用始于80 年代初, 最早应用的是光合细菌
• 八十年代末期,“鱼服康”(主要成分为 呋喃唑酮)是我国第一个经过正式注册的 渔药。这对于推动我国渔药研究和使用的 正规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示范作用。
• 1996年开始实施兽药GMP验收工作。 2006年1月1日起强制实施兽药GMP。
•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的情况。
渔药的特点
主要水产养殖动物有100多种,包括鱼类、甲壳类、 贝类、两栖类、爬行类、刺皮类、藻类等。不同养 殖类别的生理特性、免疫系统差异极大,药代动力 学特征及对药物的耐受性都有显著差异,直接影响 药物的安全性和药效,同时也给药物的研究与使用 带来很大困难。
• 挂篓、挂袋施药技术等,一些成果迄今仍广泛 应用。
• 60 年代后,抗菌素和中草药研究兴起,土 霉素、金霉素、红霉素、链霉素等相继应 用于细菌病防治;中草药的研究与应用受 到重视,证实了大黄、乌柏叶、地锦草、 辣蓼、大青叶、板兰根、穿心莲等具有防 治疾病的效果,其中大黄、乌柏叶的药理 和药效研究为中草药在渔业病害防治方面 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主要有消毒剂、驱杀虫剂、 水质( 底质) 改良剂、抗菌药、中草药等5大类。
•以产量估算,消毒剂约占35%, 抗菌药、 中草药以及其它类渔药各占20% 。
•以产值估算,消毒剂约占30%,驱杀虫剂、 水质( 底质) 改良剂分别占20% ,其它渔药占 30% 左右。
抗菌药
磺胺类药物:磺胺二甲嘧啶、复方磺胺甲噁唑、 复方磺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鲆溶藻弧菌、鳗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多联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其中只有草鱼出血病灭 活疫苗被列为国家兽药标准。还有两种进 口疫苗。
抗菌类中药制剂有38种
大黄末、三黄散、双黄白头翁散、双黄苦参 散、五倍子末、板黄散、清热散、板蓝根末、 苍术香莲散、柴黄益肝散、穿梅三黄散、大 黄芩鱼散、大黄五倍子散、地锦草末、大黄 解毒散、扶正解毒散、肝胆利康散、根莲解 毒散、虎黄合剂、黄连解毒散、加减消黄散、 六味地黄散、六味黄龙散、龙胆泻肝散、七 味板蓝根散、青板黄柏散、青连白贯散、清 热散、山青五黄散、银翘板蓝根散、大黄芩 蓝散、蒲甘散、青莲散、清健散、板蓝根大
我国水产药物发展现状与新药研 发思路
目录
• 渔药的定义 • 我国渔药的发展历程 • 渔药的特点 • 鱼病的种类及国标渔药 • 我国渔药理论研究概况 • 渔药研发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今后的工作方向 • 具体的研发重点
一、渔药的定义
是指用来预防、治疗、诊断水产动物疾病 和协助机体恢复其正常功能的物质。 狭义的渔药就是指用来预防(包括改善环境、 增强机体抗病力和消灭敌害等)和治疗疾病 的药物。 广义的渔药还包括诊断试剂、繁殖用药 (激素类)、促生长剂(喹乙醇类)、麻醉 剂、诱食剂….
• 我国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鱼病研究。早期的渔 药研究偏重于实际应用而缺乏理论的阐述。大 量的研究工作集中在药物筛选、有效浓度和安 全浓度、应用范围及给药方法等。
• 早期渔药的主要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 敌百虫、高锰酸钾、硝酸亚汞;磺胺药;孔雀 石绿、食盐加小苏打治疗水霉病;福尔马林、 漂白,石灰、茶饼、巴豆等。
重金属盐类: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 硫酸锌三氯异氰脲酸。
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 菊酯
伊维菌素,阿维菌素?
消毒剂
阳离子消毒剂的苯扎溴铵溶液 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溶液、三氯异氰脲
酸、溴氯海因、含氯石灰、二氧化氯 碘制剂:复合碘溶液、高碘酸钠溶液、聚
维酮碘溶液、碘附、蛋氨酸碘溶液 醛类消毒剂:浓戊二醛溶液、稀戊二醛溶
二、渔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渔药在我国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占有重要 地位。渔药具有来源广泛、易于工业化生 产、使用方便、疗效直观等特点,是防治 水产动物病害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对 控制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上,有较独特 的效果。
• 我国池塘养鱼历史悠久,存有一些鱼类病 害防治技术的记载及民间土方土法防治鱼 病的经验,但这些记载和经验均缺乏科学 的验证。
病毒性 7.25%
细菌性 43.96%
寄生虫 23.19%
藻类性 2.90%
真菌性 2.42%
渔药的类别
环境改良剂 微生态制剂
环境
鱼体
疫苗 免疫增强剂(?) 维生素、微量元素 抗应激药物
病原
抗菌、杀虫药等 消毒剂 微生态制剂
现有的国标渔药
抗微生物制剂有22个品种 驱杀虫药制剂有15个品种 消毒剂有13个品种 环境改良剂有8个品种 激素、维生素、促生长等有9个品种 疫苗有6个品种 中草药单方或复方制剂有48个品种
喹诺酮类抗菌药: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氟哌酸)、 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 、氟甲喹、乳酸诺氟沙星可 溶性、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盐酸环丙沙 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和噁喹酸。
甲砜霉素,氟苯尼考。 硫酸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抗寄生虫药
盐酸氯苯胍、阿苯达唑、吡喹酮预混剂、 甲苯咪唑溶液。
有机磷类:精制敌百虫、敌百虫溶液、辛 硫磷溶液
液、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
环境改良剂
主要有絮凝剂、吸附剂、螯合剂、酸碱 度调节剂、增氧剂等: 过硼酸钠、过碳酸钠、过氧化钙、过氧化 氢溶液、硫酸铝钾、硫代硫酸钠、氯硝 柳胺。
鱼用疫苗
• 到目前为止,仅有4个疫苗产品获得生产批 准文号和国家新兽药证书,包括:草鱼出血 病活疫苗(GCHV-892株),草鱼出血病细胞 灭活疫苗,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灭活疫苗和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