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与方法论文

合集下载

对中药新药开发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思考

对中药新药开发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思考

对中药新药开发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思考中药新药开发是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对于改善人类健康水平和推动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药开发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临床疗效的确认、质量控制的提高以及国际认可等。

为此,对中药新药开发的思路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中药新药开发的思路上,应注重整合传统和现代的科研方法。

传统中药疗效已经被长期临床验证,这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然而,在开发过程中,传统的经验和知识应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如化学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以提高新药的疗效和稳定性。

同时,通过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良中药配方,提高药效,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其次,在中药新药的发展方向上,应注重个体化和定制化。

中药的疗效和适应症多样性是其独特的优势,可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生活习惯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选择。

例如,对于同一种病症,针对不同体质和病因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组合。

此外,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可以根据个体基因的差异性,开发定制化的中药新药,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效果。

再次,在中药新药开发中,应重视中药质量的控制和提高。

中药质量是中药开发的关键环节,也是保障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因此,要建立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和品质控制体系,包括对原材料的筛选、药材加工和提取工艺的优化等方面的控制。

同时,加强中药新药的监管和监测,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满足临床使用的要求。

最后,中药新药开发需要注重国际化合作和国际市场认可。

中药研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需求。

通过与国际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合作,可以共享资源和技术,扩大中药新药的研究范围和影响力。

同时,应积极推动中药新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和使用,加强国际质量标准的对接,促进中药新药的国际化发展。

综上所述,对中药新药开发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思考,需要在整合传统和现代科研方法、注重个体化和定制化、重视质量控制和提高、促进国际合作和市场认可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新形势下中药新药研发的思路与策略

新形势下中药新药研发的思路与策略

新形势下中药新药研发的思路与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中药新药研发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新形势下,中药新药研发需要有一套新的思路与策略来推动其发展。

首先,中药新药研发应该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中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药宝库,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因此,在研发中药新药时,应该充分挖掘传统药材的疗效,结合现代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科学技术,深入研究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机制。

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取、分离、纯化和复方中药药物质量控制等环节也需要进行技术更新与创新。

其次,中药新药研发需要强化国际合作。

中药的研究开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

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中药研发合作和交流,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对接,共同攻克中药研发面临的难题。

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加强中药新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中药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第三,中药新药研发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中药研发也得到了巨大的助力。

通过对大量的中药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挖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中药药效,找到新的中药研究方向和可能的药物靶点。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在中药新药研发中辅助药物设计、药效预测和药物安全评估等方面发挥作用。

最后,中药新药研发需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源泉。

在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中药新药研发的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中药新药研发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水平。

同时,我国应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中药新药研发成果的保护力度,提高中药新药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综上所述,面对新形势,中药新药研发需要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国际合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寻求突破和进展。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研发思路与策略,中药新药才能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

中药研究思路范文

中药研究思路范文

中药研究思路范文中药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广阔的领域,涉及到中药的药材、药效、药理、方剂等多个方面。

为了系统地开展中药研究,下面提出几个研究思路。

1.药材鉴定与药效验证:中药研究的第一步是对药材进行鉴定,确保所使用的药材的质量和纯度。

同时,对药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并验证其药效,通过动物实验或体外实验评估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2.药理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是中药研究的关键。

通过对中药的药理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揭示其治疗特定疾病的药理途径。

这可以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来实现,例如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实验等。

3.方剂研究:中药的应用往往是以方剂为基础的,因此对于中药方剂的研究是重要的。

方剂研究包括方剂的组方原则、方剂中各药物的配伍关系以及他们的药效互补作用等方面。

可以通过药理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临床实验来验证方剂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4.中药与现代医学结合研究:中药的研究也要与现代医学结合,探索中药治疗现代疾病的机制和方法。

以“中西医结合”为出发点,开展中药与现代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寻找中药与现代药物联用的合理配伍方案,既发挥中药的特点,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5.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中药研究的必要环节。

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旨在确保中药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对药材的质量、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建立。

6.中药临床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是将中药研究应用到实际临床中去。

通过对中药的治疗效果、副作用以及安全性的验证,进一步探讨中药的临床适应症和治疗方案。

可以开展临床试验、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来评估中药的临床价值。

以上是对中药研究的几个思路,希望能够为中药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中药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对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新思路

对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新思路

对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新思路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领域,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药理学知识。

随着人们对中药疗效的认识逐渐深入,加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研究开发正在出现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对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新思路。

首先,借鉴现代药物研发的经验和技术。

现代药物研发注重从分子层面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合成改良药物结构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药物代谢特性。

在中药新药研发中,可以利用现代化学合成技术来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通过结构改造设计新的化合物。

同时,可以运用高通量筛选技术、靶标鉴定技术和体内外评价技术,快速评估药物候选化合物的活性、选择性和毒理学特性,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

其次,加强中药化学和药理学的研究。

中药中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有多种作用机制。

因此,通过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并结合药理学研究,可以深入探究中药的作用机制,从而快速发现具有潜在疗效的中药活性成分。

此外,结合系统药理学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可以全面了解中药在多个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重视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中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理念。

在中药新药研发中,可以结合临床病例和病人数据分析,找出中药对一些疾病的潜在疗效,并通过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解析中药疗效的分子基础。

同时,可以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探索中药对疾病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组表达的调控机制,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在中药新药研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研发成果和资源,可以推动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

此外,国际合作和交流还可以引入国际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中药新药研究的水平和竞争力。

总之,中药新药研究开发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药理学知识。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与方法

(药事管理(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与方法罗 清(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528400)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深入改革和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节奏的影响,我国居民药品消费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同时医药行业是一项被公认的国际性行业,也被认为最具爆发力和可持续发展行业。

长期以来,我国新药研究都是以仿制为主,近年来,我国与多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知识产权协议,使我国再不能无偿仿制国外研制的新药。

中药是我国的国宝,我国的优势在中药。

且当今世界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国际上对植物药需求日趋火爆。

许多国家开始寻找天然药物,其医药市场也开始接触天然复方药物。

还有我国加入W TO的日益临近。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和机遇,我国中药行业必需加强技术创新,建立与发展自主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体系,积极研制出具我国中医药特色的专利保护中药新品种。

1 思路在新药开发的思路上,重点是一、二类新药。

在我国,中成药产品虽然家庭庞大,品种繁多,但是同类甚至同名称的产品现象严重,能形成产品系列的特色企业和品牌并不多。

中成药产品要走向世界,重要的是提高其本身品质,即增强其疗效,改变大多数中药药效缓慢,治疗慢性病或仅为调理性药物的状态,使之成为与西药相仿,治疗机理明确和迅速的治疗型药物。

在品种上开发针对其它西药无有效治疗作用,最能发挥中医药特色的用于慢性病、疑难病、常见病、多发病、心血管病、艾滋病、糖尿病、抗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等西药治疗不理想的中药复方。

在剂型上,未来药物发展的趋势是以靶向和控释监测作指标,即选择恰当的剂型是为了使药物集中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组织,从而提高疗效[1]。

而中药缓释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是中药新药研制的前沿课题。

2 方法在新药开发的方法上,必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选择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2.1 发掘传统古方、民间验方,借鉴宫廷秘方[2]中医中药是一伟大宝库,也是创制现代中药的丰富源泉。

其具有长期的临床使用基础,理论独特,包含了华夏历代科学家的丰厚创造,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应努力去开发,加以提高。

中药现代研究和开发的思路

中药现代研究和开发的思路

中药现代研究和开发的思路
中药现代研究和开发的思路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遵循总体思路:中药新药研发应以总体思路统领,体现“纲举目张”。

以总体思路统领选题、科研设计和整个研究工程,抓住以质量为主线的全产业链的质量追踪体系假设,才能把握大局,“一以贯之”,实现最终目的。

2.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药新药研发关乎国民健康、医疗事业和产业发展,因此,中药新药研发首先要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解决临床迫切问题,满足提高国民医疗健康水平的需要。

3. 关注政策变化:中药研发的政策变化对中药新药的研发和上市有着重要的影响。

需要关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政策文件,了解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以便及时调整研发策略。

4. 创新中药研发模式:传统的中药研发模式注重经验和实践,但往往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和证据。

因此,需要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如生物技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提高中药研发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 加强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测:中药新药的研发和上市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测。

在临床试验阶段,需要采用科学的设计和方法,确保试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在上市后监测阶段,需要持续观察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中药现代研究和开发的思路需要注重总体思路的把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注政策变化、创新中药研发模式以及加强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测等方面。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现代研究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与传统的中药研究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整体出发传统的中药研究往往是从单一的药材或药方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而现代中药研究则更加注重从整体出发,将中药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来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中药的整体效应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挖掘中药的潜在价值。

二、多学科交叉现代中药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包括中药学、药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

这些学科的交叉可以更全面地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药效评价等方面,有助于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三、现代科技手段现代中药研究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高通量筛选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等。

这些技术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有助于挖掘中药的潜在价值和开发新的中药制剂。

四、临床验证现代中药研究需要进行临床验证,以验证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这种验证需要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伦理规范,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临床验证可以更好地评价中药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与传统的中药研究有所不同,更加注重从整体出发、多学科交叉、现代科技手段和临床验证。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更全面地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天然药物创新研究思路

中药天然药物创新研究思路

中药天然药物创新研究思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中药的研究和应用。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研究资源。

然而,中药研究一直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复杂的成分、多种药效、不同疾病之间的差异等。

因此,要想推动中药的创新研究,需要有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要对中药进行全面的鉴定和分析。

中药的复方特性使得其成分繁多且复杂,这对于药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全面的鉴定和分析,以确定其具体成分及其含量。

目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对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这对于中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要注重中药的整体性研究。

传统中药在应对疾病时,追求的是整体的平衡和和谐。

因此,在研究中药时,需要注重中药的整体性研究,而不是简单地研究一些活性成分的药效。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对中药进行整体性地分析和研究,了解中药的整体组成和作用机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挖掘中药的潜力和优势,并为创新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另外,要注重中药的多层次研究。

在中药研究中,不同的层次对应着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例如,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中药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而宏观层面的研究则考虑中药在整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因此,在中药的研究中,需要对不同层次的研究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最后,要注重中药的临床验证。

中药的研究离不开临床的验证和应用。

因此,要鼓励开展中药的临床试验,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在进行临床试验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治疗效果,以确保中药的疗效得到科学的证明,并且为后续的创新应用提供依据。

此外,中药的专利保护和产业化也是推动中药创新研究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中药的创新研究,需要有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注重对中药的全面鉴定和分析,注重中药的整体性研究,注重中药的多层次研究,注重中药的临床验证,这些都是推动中药创新研究的重要思路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回顾了中药新药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从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新药,加强有效部位的研究,尤其是对复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开发中药新药,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中药新药制剂工艺的现代化,以及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的研究等诸方面论述了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一、现状美国辉瑞公司生产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伟哥”,一些乐观的预测甚至认为它年销售额能达到创纪录的110亿美元。

伟哥自1998年3月获美国FDA批准以来,风靡世界,说明新药可获取几乎是无限的高额利润。

即使深知一类创新药在发达国家耗时10~12年,耗资2亿美元以上,且高风险,世界各大跨国公司仍然投入其年营业额的15%~20%研究开发新药[1,2]。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

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

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

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2]。

德国DrSchwabe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Tebonine(促进脑血管循环)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银杏叶及其制剂仅在欧洲市场年销售额就达几亿美元;德国宝灵家大药厂则是新型植化产品的主要开发者,开发喜树碱系列、莨菪胺类和育享宾等产品;其它德国公司还在开发山梗菜碱(可帮助戒烟)以及一种可用于合成抗抑郁药和抗老年痴呆症新药的中间体“槟榔碱”。

在东亚国家中印度植物中开发出若干种有药用价值的新成分,胡黄连中提取的“胡黄连素”,用于治疗漫性乙肝,以及来自巴戟天根的一种新型成分“bacoside”,作为增智药品,用于提高人的记忆力[3]。

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至今已有1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

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4]。

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1997年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中药新药50个品种以上。

从野生植物黄花蒿分离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急性脑疟疗效较好,是新型结构的抗疟药;为提高抗疟效价,进行了大量结构改造工作,成功地研制出蒿甲醚、双氢青蒿素、青蒿烷酯等新型衍生物,此药被国际认可,引起了广泛注意。

抗早孕药天花粉和男用避孕药棉酚也受到国内外重视。

[!--empirenews.page--]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

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5],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

二、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1.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中寻找一类新药1805年从阿片中分离出吗啡标志着单体化合物作为新药来源时期开始。

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研究开发新药,最引人瞩目的成果当算紫杉醇,1992年批准上市,作为治疗卵巢癌的首选药物。

近70年来,我国先后研制出70余种高特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两个举世公认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麻黄素和青蒿素,都是从我国常用中药发掘出来的。

对天然药物进行深入的化学与生理活性的研究,从而发现临床上有用的原型药物,存在着极大的机遇,发现具有开发前景的新类型结构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和改造,寻找疗效更高、结构更为简单,并且便于大生产的、安全有效的候选化合物,再经临床验证判断这个化合物是否能成为新药而上市。

据报道,现在临床用药一半来自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

如吗啡研究发展了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研究,导致了镇痛药杜冷丁的发现。

我国学者从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经验,归纳上升到理论(1)生物同型基取代说,(2)活性成分相结合,(3)受体假说,(4)药物潜伏化,(5)中草药有效化学成分配位化学学说,并获得一些成果。

总之,从以上多种途径拓展了由中草药有效成分创新的广阔领域,成功率高。

它是当今摆脱我国西药研究以仿制为主的被动局面的出路所在。

此外,有关近代生物转化和生物合成理论和技术,也应认真汲取,以开阔新药研制思路[6]。

2.进行新药的二次开发对过去研究方面得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选择有潜力的苗头进行二次开发。

从分离出混合组分作为药物的可以进一步把各个单体分开,分别检验其疗效,然后或者单用,或者用化学单体组方。

如抗感染的双黄连和抗风湿性关节炎的白芍总甙[1]。

又如最近报道的常用中药黄芪通过系统成分分析,从黄芪总皂甙分离出21种成分,其中黄芪皂甙Ⅲ、Ⅳ、Ⅵ治疗心力衰竭有效,以黄芪皂甙Ⅳ疗效最佳,可能成为新型的非洋地黄类强心药物。

又据最近信息,美、韩从高丽参发现一种全新成分人参甙Rf,可能作为新型非成瘾性高效止痛剂[6]。

3.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古方、验方通常是千百年来临床经验总结,许多方剂疗效确切,这是我国的优势,是新药研究的前提。

从临床、药理证明青黛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当归芦荟丸”的有效单味药,从中分得有效成分靛玉红,再经结构改造合成了“异靛甲”,其疗效更高,毒性更小。

陈竺教授等对民间用于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癌等有效的验方(含砒霜、轻粉、蟾酥)逐一筛选,从复方到单味中药砒霜,又到化学纯三氧化二砷,终于研制成功“以毒攻毒”的“癌灵一号”注射液,创造了白血病临床治疗的“人间奇迹”。

4.加强中药有效部位研究,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中药有效部位研究,可为相关学科的融合渗透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新领域,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

[!--empirenews.page--]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药复方,它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体现了中医治疗重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整体观、系统论和辨证施治的法则,是多系统、多靶点和多层次发挥全方位药效作用的治疗方法,所有这些都非单一成分所能概括达到的。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开发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能较好地显示这种优势和特色[4]。

乔延江等从化学的角度对有效中药复方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7]。

因为复方药效不仅与药效物质或药效物质群有关,而且与辅助成分也有关。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所谓的多模式、多指标控制体系的研究工作。

化学模式识别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关联化学数据阵与药效数据阵,确定可用于复方质量控制的模式,并对未知样本进行识别。

直接试验方法应用于中药复方全方筛选、优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直接试验设计运用蒙托卡洛方法,在规定的实验域内随机模拟取点,结合药效实验,经分析、整和、比较、评价等操作,最终确定“最优”复方。

确定复方有效部位,探讨有效部位的主次(即有效部位的君、臣、佐、使),建立复方量效关系,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基础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是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重点,也是探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药效作用机制的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出组方合理、工艺先进、高效安全、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中药新药,推动中药走向世界。

5.将生物技术应用于中药新药的研究应用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对于开发新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药化学成分代谢关键酶的基因调控、发酵培养条件的调控,可以大大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在研制开发中药新药的过程中,对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构效关系的研究,定向诱导有效活性成分的生成,新剂型、新工艺的研制等都可应用生物技术[8]。

6.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长期以来检测中药及其制剂是以TLC、HPLC等为主,这些手段所提供的参数,如Rf值、tR值等都不是绝对的,而是仪器设备依存的;作为标准参数,尚存在一定困难。

从分析仪器发展的趋势来看,联用技术将会逐渐替代独立的分离和分析仪器。

气质联用(GC/MC)或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GC/FTIR)或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质谱联用(GC/FTIR/MS)用于中药挥发性样品分析。

电喷雾(ESI)或离子喷雾技术以及近期发展起来的大气压离子化技术能够把极性强、不挥发和热不稳定的化学成分的离子从溶液中蒸发出来,进行质谱分析,从指纹鉴定的角度来看它是远较色谱优越,如质荷比,是一个物理参数,不会受仪器和实验条件不同变化,容易建立标准谱图库;质谱仪提供的分子量是指示成分化学属性的重要参数;对于一些非极性成分可以应用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

除上述优点外,还提供液相色谱质谱(LC/MS)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联用等技术,亦可与新兴的分离技术如毛细管电泳(CE)相结合,使成分分离的能力大大提高;CE/MS和CE/MS/MS是研究中药复杂体系,尤其是复方的有力工具。

此外超临界色谱(SFC)和高速逆流色谱(HSCCC)在中药分析中颇为有用。

[!--empirenews.page--]上述的高新科技仪器无疑会在中药研究和质量析方面产生突破性的冲击,这些高效率和高信息量的分析方法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质量分析方法的主流[9]。

7.制剂工艺现代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如微波萃取、超临界萃取、液滴逆流萃取、超声波萃取等和分离技术中的层离技术、大孔吸附技术、凝胶分子筛选技术、模分离技术、超速离心技术等,以及干燥技术的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

此外,尚有新辅料、固体分散技术和β环糊精包合等技术的应用[4,10]。

8.其它重视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drugdeliverysystem,DDS)的研究和海洋药物[6]及中药非处方药的研究开发。

开发恶性肿瘤,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病,感染性疾病,风湿及类风湿病,老年性常见病如前列腺肥大、骨质疏松、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抗衰老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补益类等具有高效、低毒、速效、长效的中药新药,将有很好的前景[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