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名著题复习资料——三国演义-要点梳理

合集下载

条分缕析 纲举目张——江苏高考名著《三国演义》解读

条分缕析 纲举目张——江苏高考名著《三国演义》解读

而 中 了埋 伏 , 败 走 芒砀 山 , 刘 备辗 转 投 奔袁 绍 ,
芦 口引出张飞; 三笑 : 地点 : 华容道引出关羽

关羽则是暂降曹操 。兄弟离散。
2 .煮酒论 英雄
哭: 郭 嘉
三笑一哭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曹
操这 三笑 显示 了他 作 为一个 优秀 统帅 的智 慧 和
曹着 意设 问 , 刘权作不知 ; 曹 步 步 紧逼 , 刘

2 01 4・ 1 0诬 丈 天J‘
考试 与 练 习
品质 , 说 明其 败而不 馁 , 心犹 不服 , 处乱 不惊 。 赤壁 之 战 的失 败 , 使 得曹 操 只得 引次江 北 , 留守北方 , 失 去 了统一 天下 的机会 , 也 为三 分天 下 创造 了条 件 。
二得 : 吕布死后 , 刘备以攻袁术 为名 , 逃离 ③庞统——连环计 了曹营 , 关公赚 城斩车 胄 刘 备 乘 机 占领 了 徐
7 .曹 操兵 败赤 壁 , 关 羽 义 释曹 操 。华 容 道 州。二失 : 衣带诏后 , 曹操率军攻 打刘 备 , 刘备 上 的三 笑一 哭 ? 向袁绍求助不得 , 只得迎战。张飞设计劫寨 , 反 笑: 地点 : 乌林引出赵 云; 二笑 : 地 点: 葫
葛亮 的帮助 下 , 扩 展地 盘 。 即与东吴 争夺 荆 州 , 与刘 璋 争夺 益 州 , 与曹 操 争夺 汉 中 ( 玄德 进 位 汉 中王 ) ; 7 4 回 ~8 4 回写 吴 蜀 之 间 的斗 争 ( 孔 明 巧 布八 阵 图) ; 8 5 回 一1 0 4回写 诸 葛 亮 的 南 征北 战 , 即七 擒孟 获 、 六 出祁 山 ( 陨 大 星 汉丞 相 归天) ; 最 后是 三 国归晋 ( 降孙 皓三 分 归一 统 ) 。 紧 紧围绕 三 次 大 的战 役 : 官渡之战、 赤壁之 战、

高考名著《三国演义》总复习(故事梗概及情节整理)(2)

高考名著《三国演义》总复习(故事梗概及情节整理)(2)

高考名著《三国演义》总复习(故事梗概及情节整理)(2)序:以下将《三国演义》分章节复习,共计六大模块。

每个模块有三小模块(1、章回故事梗概 2、应重点掌握的情节 3、与《三国演义》有关的高考作文)。

供大家分块掌握、复习。

《第一模块1―14回》一、故事梗概《三国演义》讲述的是汉末三国时期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它是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近一百年间,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故事。

全书在纵向结构上以时间为序;在横向结构上以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主要人物为中心,把并列的魏蜀吴三个系列交错起来叙述。

就作品本身的故事发展而言,全书一百二十回按纵向结构可分为七部分。

第一至第十四回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

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出群雄登场。

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

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了董卓。

随后,各路军阀展开混战,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袁绍等主要人物纷纷登场。

二、第一至第十四回应重点掌握的情节1、请简述桃园三结义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国家不安,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惜力量不足。

一天他正在看官府的招兵告示,遇上路过的张飞,听说了刘备的宏图大志,决定与刘一起做番大事。

于是,二人相约到酒店相商,巧遇关羽。

三人志向相同,惺惺相惜,在张飞家后的桃园义结金兰,共图大志。

(要交代出三个主人公,概述情节)2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一句经典语言。

试结合小说内容概述这句话产生的背景故事。

答:曹操刺杀董卓未果,逃出京城,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

吕伯奢家人杀猪待客,曹操怀疑其加害于己,杀了吕的全家,并且连外出买酒归来的吕伯奢也一并杀了,在此时对同伴陈宫说出了这句话。

3、请简述温酒斩华雄答:董卓部将华雄骁勇异常,先后战败盟军多名大将,盟军各将都有些惊慌失措。

江苏省高考语文十部名著提要 《三国演义》素材

江苏省高考语文十部名著提要 《三国演义》素材

《三国演义》罗贯中内容概要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

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

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

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200多次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题目示例13、(1)请简述一个有关曹操奸雄本色的故事(2)你对曹操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3)你认为曹操是怎样一个人,举一个故事说明错杀吕伯奢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

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最可恨的是,当他发现杀错人之后,并没有放过吕伯奢这一无辜的老人。

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14、(1)简述一个张飞粗豪的故事(2)谈一件你对张飞印象最深的故事(3)三国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断喝长坂坡张飞见曹操亲自率大批人马到来,知道曹操向来多疑,于是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冀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连喝三声,声如巨雷,喊声未绝,曹操身边的夏候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政治斗争而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一。

知识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历史背景: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

主要历史事件包括董卓之乱、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2. 人物形象:- 诸葛亮:又称孔明,是刘备的谋士,被誉为“千古奇才”,以智谋过人、善于用兵而闻名。

- 刘备: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蜀汉政权,被封为汉中王。

他以仁义待人,得到了许多忠诚的臣子和民众的支持。

- 关羽:字云长,刘备的义兄,被封为汉寿亭侯。

他个性刚烈、忠诚勇猛,被尊为“武圣”。

- 张飞:字益德,刘备的义弟,被封为当阳侯。

他勇猛无比,擅长使用方天画戟,但个性粗犷,经常无礼于人。

- 曹操: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魏国政权,被封为魏王。

他以威武霸道,反复无常著称,但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 孙权:孙策的弟弟,继承了孙策的江东地盘,建立吴国政权。

他以明智稳重、善于团结人心而受到部下和民众的尊敬。

3. 政治斗争:- 董卓之乱:描述了董卓篡逆、掌握朝政等系列事件。

- 三顾茅庐:描写了刘备出使诸葛亮三次,希望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诸葛亮的才华。

-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战争,以火攻曹军为高潮,达到了震慑曹操、保护江东地盘的目的。

4. 士人风范:-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和治国方略,以及他对人民的关怀、对国家的忠诚,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和士人风范。

- 长坂坡张飞:张飞在长坂坡单骑救主的故事,展现了他对义勇的精神追求。

- 孔明借箭: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攻打曹操,威胁南蛮彝族首领孟获,勾结外族对抗内地,通过借箭的计谋成功攻破曹操的防线。

考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2. 熟悉三国演义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如董卓之乱、赤壁之战等;3.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如刘备和曹操的对峙、刘备和孙权的联盟等;4.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士人风范,如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忠诚等。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一、作者与成书背景。

1. 作者。

-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2. 成书背景。

二、主要人物。

1. 刘备。

- 形象特点。

- 为人谦和、礼贤下士。

他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宽以待人,志向远大。

例如“三顾茅庐”,他不辞辛劳,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 但有时过于仁慈,在一些军事决策上不够果断。

如在荆州问题上,没有及时采纳庞统的一些激进策略。

- 主要事迹。

- 桃园结义: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三人情同手足,共同起兵。

- 建立蜀汉政权:在诸葛亮等谋士的辅佐下,占据益州、汉中,建立蜀汉。

2. 诸葛亮。

- 形象特点。

- 智慧超群,被视为智慧的化身。

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如“草船借箭”,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十万支箭。

- 忠诚不二,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

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他尽心尽力辅佐刘禅,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主要事迹。

- 隆中对: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为刘备规划了战略蓝图。

- 六出祁山:为了北伐中原,多次出兵祁山,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汉室的忠诚。

3. 曹操。

- 形象特点。

- 奸诈多疑,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就体现了他的多疑性格。

他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出此话。

- 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他能招揽众多人才为其所用,如郭嘉、荀彧等谋士,张辽、徐晃等武将。

他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 主要事迹。

- 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以此来号令诸侯,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

-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4. 关羽。

- 形象特点。

- 忠义双全,对刘备忠心耿耿,在曹操阵营时,曹操对他百般拉拢,但他始终心系刘备。

如“挂印封金”,他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离开曹操。

- 武艺高强,被尊称为“武圣”。

他“过五关斩六将”,单枪匹马冲破曹操的重重关卡去寻找刘备。

- 主要事迹。

- 温酒斩华雄:在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他主动请缨,在酒尚温的短时间内斩杀了董卓大将华雄,一战成名。

高三《三国演义》知识点

高三《三国演义》知识点

高三《三国演义》知识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的故事。

在高三学习中,了解《三国演义》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历史背景、人物形象以及深化对中国古代文化认知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文化意义几个方面介绍《三国演义》的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三国演义》背景为三国时期,即公元184年至280年。

这一时期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混乱,分裂为三国:魏、蜀、吴。

《三国演义》通过描述这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和事件,展示了英雄豪杰的崛起和各种权谋的斗争。

二、主要人物1. 官渡之战:曹操、刘备、袁绍2.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曹操、诸葛亮、周瑜、黄盖3. 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4.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5. 三英战吕布:吕布、刘备、关羽、张飞、赵云6. 十八般武艺:吕布三、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非常丰富多样,其中著名的故事包括:1.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了一场决定胜负的大战,最终曹操获得胜利,奠定了魏国的基础。

2. 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的进攻,最终通过火攻大破曹军。

3. 三顾茅庐:刘备对诸葛亮的才华赞赏,多次登门请他帮助自己,最终诸葛亮答应出山效力刘备。

4. 诸葛亮的智谋:诸葛亮在三国时期被誉为“卧龙”,他运筹帷幄,智谋过人,为刘备尽心尽力。

四、文化意义《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描绘历史事件的小说,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塑造了一批英雄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成为了历史传说中的伟大人物。

这些人物形象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智慧、勇气、忠诚等价值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通过了解高三学习中《三国演义》的知识点,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认识到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并理解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同时,通过学习这部经典作品,我们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忠诚等品质,成为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

【名著】高考三国演义复习资料

【名著】高考三国演义复习资料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1.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

答:①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②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

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

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

曹操大败北还。

③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年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

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刘备逃回白帝城。

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④水淹七军: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

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

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⑤汉中争夺战: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

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

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弱胜强?答:天时胜:刘备汉室宗亲,操乃汉贼.曹军流行疾病.东南风起。

地利胜:南方多江河,北军不善水战.人和胜:曹操骄傲,心气浮躁。

荆州新降,人心未附,士气低落。

孙刘背水一战,决心很大.周瑜、诸葛亮等人计谋精妙,处处占先。

江苏高考《三国演义》复习资料(2022新编)

江苏高考《三国演义》复习资料(2022新编)

江苏高考《三国演义》复习资料(2022新编)文科名著之复习《三国演义》〔▲为重点〕【“三国〞简介】1.“曹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力之势。

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

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失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

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芳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2.“蜀汉〞:皇叔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

不久关羽被孙权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

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

诸葛亮结好孙权,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

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

不久,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

3.“孙吴〞:孙坚之子孙策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东后遇刺身亡。

继位的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曹操。

后来因为荆州问题与曹魏联合,设计捕杀关羽,并派陆逊大败来犯的刘备。

不久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孙权死后,孙亮、孙休、孙皓相继位,朝政动乱。

孙皓暴虐无道。

于280年为西晋所灭。

【重要情节与主要人物】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怒鞭督邮—张飞;千里走单骑—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跃马过檀溪—刘备;草船借箭—诸葛亮;群英会中计—蒋干;巧授连环计—庞统;温酒斩华雄—关羽;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辕门射戟—吕布;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三气周瑜—诸葛亮;弃须割袍—曹操、马超;拔矢啖睛—夏侯惇;挂印封金—关羽;走马荐诸葛—徐庶;单骑救主—赵云;舌战群儒—诸葛亮;败走麦城—关羽;义释曹操—关羽;义释严颜—张飞;七擒孟获—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煮酒论英雄—曹操、刘备;火烧新野—诸葛亮;智取瓦口隘—张飞;计夺天荡山—黄忠;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骂死王朗—诸葛亮。

【三国成语与相关情节】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亮〕、吴下阿蒙〔吕蒙〕、如鱼得水〔刘备〕、望梅止渴〔曹操〕、乐不思蜀〔刘禅〕、路人皆知〔司马昭〕、才高八斗〔曹植〕、单骑救主〔赵云〕、抗琴退敌〔诸葛亮〕、士别三日(吕蒙)、舌战群儒〔诸葛亮〕、过关斩将〔关羽〕、封金挂印〔关羽〕、草船借箭〔诸葛亮〕、火烧连营〔陆逊〕、嫉贤妒能〔周瑜〕【三国战将】1.刘备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2.曹操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颌、徐晃3.东吴四英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三国演义】根本情节〔四大局部〕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此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旋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