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报告模板2
实验报告范文2篇

实验报告范文2篇实验报告一:分离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SDS-PAGE电泳原理和方法2.掌握SDS-PAGE电泳实验技术二、实验原理SDS-PAGE电泳是将蛋白质按分子大小分离的一种方法。
SDS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让蛋白质保持负电性,使得蛋白质在电场中按分子大小不受电荷影响进行移动。
在高浓度的SDS缓冲液中,各种蛋白质全部变成了相同的负电荷,SDS与蛋白质的摩尔比(1.4g SDS/g蛋白质)使得蛋白质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只与其分子大小有关。
因此,把不同分子大小的蛋白质样品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开后,再进行染色和成像,可以得到各种蛋白质在分子大小上的分布情况。
三、实验材料1.垂直电泳仪、电源、稳定电源2.蛋白样品3.SDS缓冲液4.聚丙烯酰胺凝胶5.染色液6.蛋白分子量标准品四、实验步骤1.制备凝胶○1)准备已混合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原液,加入过氧化物和催化剂均匀混合,注入干净的玻璃板夹中,放置到室温下凝胶化;○2)将上述制备好的凝胶加入上盖板夹,注入富余的蒸馏水,放置在垂直电泳仪中,使凝胶和上下盖板夹垂直安装;2.洗净样品取出需要分离的蛋白质样品,将其稀释后加入两周之前清洗好的自制SDS缓冲液中,使蛋白质样品被氢氧化钠和SDS 缓冲液充分混合;3.进行SDS-PAGE电泳○1)将洗净后的蛋白质样品注入凝胶槽中,启动电源并设置电场对蛋白质进行分离;○2)暴露分离完成后的蛋白质凝胶,将其置于含乙酸银的染色液中,将其染色并清除余液;○3)在定影机中将染色过程反转,成像并记录;4.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取出成像后的凝胶,根据不同蛋白质样品及其分子大小,使用分子量标准品标明峰值并计算出各峰值对应的蛋白质分子量,解释各峰值所代表蛋白质。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本实验通过SDS-PAGE电泳方法分离了蛋白质样品。
成像后的凝胶图像如下。
可以看出,酪蛋白、卵清蛋白以及明胶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70KDa、45KDa、25KDa。
实验报告(二)

—
—
—
—
(1)完成上面的方差分析表。
(2)若显著性水平 二1,检验3种方法组装的产品数量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420 2
210
1.478102 0.245946 3.354131
组内
3836
27
142.0741———
总计
4256
29
— — — —
由于P值0.245946>0.05。所以不落入拒绝域。无显著性差异
组观测数求和 平均 方差
A522244.428.3
B515030 10
C521342.615.8
方差分析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615.6
2
307.817.068390.00031 3.885294
组内
216.4
12
18.03333
总计
832 14
ANOVA
寿命
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
2•为分析不同地区的消费者与所购买的汽车价格是否有关,一家汽车企业的销售部门对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400个消费者作了抽样调查,得到如下结果:
汽车价格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10万元以下
20
40
40
10万-20万元
50
60
50
20万-30万元
30
20
20
30万元以上
40
20
10
(1)检验地区与所购买的汽车价格是否有关。(a=0.05)
标准实验报告(2)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二)课程名称:电子雷达对抗实验姓名:张基恒学号:2011029180014指导教师:廖红舒、张花国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一、实验室名称:信息对抗系统专业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典型模拟、数字通信信号调制识别三、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原理:AM、FM模拟通信信号具有不同的包络特征、瞬时频率特征,BPSK、QPSK、FSK、MSK数字通信信号具有不同的频谱特征,如BPSK平方和四次方后的傅立叶变换出现单根离散谱线,QPSK四次方后才有单根离散谱线,而FSK的功率谱有两根离散谱线。
因此针对这些信号特征,可通过设置特征门限区分不同通信信号,达到信号调制识别目的。
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Matlab编程实验,对上述通信信号的特征进行仿真验证,加深理解不同通信信号的调制识别方法。
五、实验目的: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提取通信信号的包络特征、瞬时频率特征和频谱特征,同时使用简单的分类方法进行调制信号的识别。
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实验,加深理解不同通信信号的特点。
六、实验内容:1.模拟信号(1) 包络特征把上次实验产生的AM、FM信号分别求取它们的复包络即幅度值(取abs),画包络图。
并利用HIST函数统计它们的分布情况。
取100点做统计,hist(q,100),q代表复包络q=abs(y)。
比较这两种信号的包络特征。
(2) 瞬时频率特征把上次实验产生的AM、FM信号分别求取它们的相位值,(取ANGLE,然后去缠绕UNWRAP),然后取差分,画出瞬时频率图。
并利用HIST函数统计它们的分布情况。
取100点做统计,hist(q,100),q代表瞬时频率,q=diff (unwrap(angle(y)))。
比较这两种信号的瞬时频率特征。
2.数字信号频谱特征把上次实验产生的BPSK和QPSK信号分别求取它们的功率谱、二次方谱和四次方谱,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计算机、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八、实验步骤:1、学习MATLAB软件的使用,并学习hist、unwrap、angle等Matlab软件函数的使用;2、在编写的信号源基础上,根据实验内容提取信号特征并进行调制识别。
实验报告2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实验名称 同组人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语音修正自相关的意义。
2.充分理解取不同窗长时的语音的修正自相关的变化情况。
3.熟悉Matlab 编程语音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作用。
4.能够实现程序的重新编制。
二.实验原理 对于语音来说,采用短时分析方法,语音短时自相关函数为但是,在计算短时自相关时,窗选语音段为有限长度N ,而求和上限为N-1-k ,因此当k 增加时可用于计算的数据就越来越少了,从而导致k 增加时自相关函数的幅度减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语音修正的短时自相关。
修正的短时自相关函数,其定义如下:……………………………………装………………………………………订…………………………………………线………………………………………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自己用Cool Edit 音频编辑软件录制声音,并把它保存为.txt文件。
2.编程时间不同矩形窗长N=320,160,70的短时修正自相关。
3.用Matlab画出短时修正自相关的图形。
4.写出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条件计算机 Matlab软件五.实验步骤1.用Cool Edit 读入浊音语音,设置采样率为8kHz,16位,单声道。
2.将读入的语音wav文件保存为txt文件。
3.读入Matlab中,并且对照取不同矩形窗长N的短时修正自相关函数,画出图形。
六.实验程序及数据fid=fopen('zhuoyin.txt','rt')b=fscanf(fid,'%f');b1=b(1:320);N=160; A=[]; for k=1:160;sum=0; for m=1:N;sum=sum+b1(m)*b1(m+k-1); endend for k=1:160A1(k)=A(k)/A(1); end figure(1)subplot(3,1,1) plot(A1);ylabel('R(k)') legend('N=160') axis([0,320,-1,1]);b2=b(1:200); N=100; B=[]; for k=1:100;sum=0; for m=1:N; sum=sum+b2(m)*b2(m+k-1); end B(k)=sum; end for k=1:100 B1(k)=B(k)/B(1);endfigure(1) subplot(3,1,2)plot(B1); ylabel('R(k)')axis([0,320,-1,1]);L=1;b3=b(1:140); N=70;C=[];for k=1:70; sum=0;for m=1:N; sum=sum+b3(m)*b3(m+k-1);end C(k)=sum; endfor k=1:70 C1(k)=C(k)/C(1);endfigure(1) subplot(3,1,3)plot(C1);ylabel('R(k)')legend('N=70')axis([0,320,-1,1]);50100150200250300-101R (k )50100150200250300-101R (k )050100150200250300-101R (k)七.思考题1.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用Matlab 程序实现语音的短时自相关的图形,并与修正的自相关进行比较,加深对修正自相关的理解。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2)完整篇.doc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
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cook-cooh+naoh===-cook-coona+h2o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实验编号123备注mkhc8h4o4/g始读数终读数结果vnaoh/ml始读数终读数结果cnaoh/mol·l-1naoh/mol·l-1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二、h2c2o4含量测定实验编号123备注cnaoh/mol·l-1m样/g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终读数结果ωh2c2o4h2c2o4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实验结果与讨论:(1)(2)(3)……结论:例二合成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报告模板)实验2:交通信号灯控制

实验报告学院(系)名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姓名 齐飞 学号 20081902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8级2班 实验项目实验二:交通信号灯控制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课程代码0660226实验时间 2011年6月4日 第7-10节 实验地点 7-219批改意见 成绩教师签字:一、实验目的进一步了解P1口的使用,学习汇编语言编程方法与调试技巧。
二、实验内容图1开 始N关 灯开右灯关左灯只是P1.0高吗?标志位为1吗?延时,置标志位 开左灯关右灯只是P1.1高吗?标志位为1吗?延时,置标志位 关 灯延时,清标志位 延时,清标志位关 灯 NYY YYNNP1.0开关接5V时,右转弯灯闪亮,P1.1开关接5V时左转弯灯闪亮,P1.0、P1.1开关同时接5V或接地时,转弯灯均不闪亮。
三、实验程序框图见图1。
四、实验接线图见图2。
图2五、实验要求进入实验室前,先将设计好的程序填入表5-1中,其中机器码部分可参照教科书附录中的指令表人工汇编完成,也可用相应汇编软件机器汇编得到。
进入实验室后,按照实验步骤规定完成实验。
六、实验步骤P1.0接K1,P1.1接K2,P1.4~P1.7接L1、L5、L9、L13,输入并运行自己设计的程序,应看到交通灯正确闪亮。
七、程序清单设计程序时,将图5-2中LED1、LED5作为右转弯灯,LED9、LED13为左转弯灯。
所写程序应进行合理的注释。
【实验过程记录(源程序、测试结果及心得体会等)】实验源程序:PX00: MOV P1,#0FFH ;初始化 PX03: MOV A,P1MOV B,A ANL A,#03HCJNE A,#01H,PX01 ;满足只是P1.0为高条件吗? JB 00H,PX04 ;闪烁标志位 CLR P1.4CLR P1.5 ;开右灯 SETB P1.6SETB P1.7 ;关左灯 MOV R2,#20HLCALL DELY ;延时SETB 00H ;置标志位LJMP PX03 ;继续查状态PX04: SETB P1.4SETB P1.5SETB P1.6 ;关灯SETB P1.7MOV R2,#20HLCALL DELY;延时CLR 00H ;清标志位AJMP PX03 ;继续查状态PX01: CJNE A,#02H,PX02 ;满足只是P1.1为高条件吗?JB 01H,PX05 ;判标志位SETB P1.4SETB P1.5 ;开左灯CLR P1.6CLR P1.7 ;关右灯MOV R2,#20H ;延时LCALL DELYSETB 01H ;置标志位LJMP PX03 ;继续查状态PX05: SETB P1.4SETB P1.5SETB P1.6 ;关灯SETB P1.7MOV R2,#20HLCALL DELY;延时CLR 01H ;清标志位LJMP PX03 ;继续查状态PX02: SETB P1.4SETB P1.5SETB P1.6 ;关灯SETB P1.7LJMP PX03 ;继续DELY: PUSH 02HDEL2: PUSH 02HDEL3: PUSH 02H ;延时DEL4: DJNZ R2,DEL4POP 02HDJNZ R2,DEL3POP 02HDJNZ R2,DEL2POP 02HDJNZ R2,DELYRETEND。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实验报告总结 (2)

实验报告总结一、引言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对已学习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来强化实际能力。
本文将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二、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的,旨在通过模拟网络环境,实践各种网络协议和配置方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搭建网络环境、配置网络设备、实施网络协议等。
三、实验过程1. 搭建网络环境首先,我们根据实验指导书提供的拓扑图,搭建了实验所需的网络环境。
通过使用模拟器软件,在虚拟机中模拟了多台主机和路由器,搭建了一个小型网络。
2. 配置网络设备接下来,我们对搭建好的网络设备进行了配置。
通过在路由器和主机上设置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信息,使得网络设备可以相互通信。
同时,还配置了DNS服务器和DHCP服务,以提供更完善的网络功能。
3. 实施网络协议在配置完网络设备后,我们开始实施各种网络协议。
通过实验指导书提供的实验步骤,我们依次实施了ARP、ICMP、TCP、UDP等协议。
在每个协议的实验中,我们详细了解了协议的工作原理,并通过抓包工具观察和分析协议的运行过程。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的执行,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各个实验步骤。
在每个实验中,我们能够正确地配置网络设备并实施相应的网络协议。
通过抓包工具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协议的传输过程,并理解协议的工作原理。
五、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案:1. 配置IP地址失败在开始配置IP地址时,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导致无法正确配置IP地址。
经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交流后,我们发现是网络适配器的配置问题,最终通过重新配置适配器成功解决了该问题。
2. 协议传输异常在实施某些协议时,我们发现协议的传输过程异常,无法正常运行。
经过仔细检查配置和协议的实施步骤,我们发现是配置问题导致的,通过重新配置相应的参数,问题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