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实验报告模板
武大微机原理实验报告汇总

ENDBEG
【实验名称】顺序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学习汇编语言基本操作指令和伪指令的应用;了解编程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实验1】编写程序,计算(a + b) – 2 * (a AND b),结果送入S单元。S单元的内容在TD里面观察,在实验报告附上运行完毕后所有通用寄存器及段寄存器的值。
【实验2】定义一个双字变量VOLUME,从键盘输入长方体的长(a),宽(b)和高(h),计算它的体积,a,b,c均为单字节变量,结果保存在VOLUME中(注意判断溢出)。
要求:①上述实验中的各变量单元要在数据区定义;②用TD(或debug)调试,运行并修改各变量的值,观察结果存放单元。
【程序框图】
【实验1】【实验2】
JCNEXT2;错误同上
SUB[BX] , 10;错误同上
INC[BX+8];错误同上
JMPNEXT1
NEXT2:ADD[BX+9] , SUM;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不能同时为存储器
RET
N2_10:ENDP;此处无需冒号
CODEENDS
ENDBEG
【实验结果与分析】
程序二中错误代码出现在第2、4、6、10、15、23、25、26、28、30、31、33、35行。错误原因已附在各行末尾,修改后的代码如下:
MOV BL,B
MUL BL
MOV BL,A
MOV BH,0
MUL BX
MOV WORD PTR VOLUME,AX
MOV WORD PTR VOLUME+2,DX
MOV AH,4CH
INT21H
CODE ENDS
END BEG
【实验结果】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1基于动模实验系统的发电机并网输电实验实验要求本部分实验要求在动模实验室完成。
利用动模实验室2#同步发电机组(容量15kV A)、机端变压器、模拟输电线路、分布式电力系统物理仿真模拟屏、各相关线路和设备操作开关、1#无穷大系统等构建图21所示简单电力系统,实验过程中发电机采用自同期方式并网,利用开关远动操作实现线路传输功率的切换,并利用监控主站和仪表记录实验数据。
接着根据上述要求对下述实验步骤和操作设备进行细化,明确相关实验步骤和相关设备的就地操作按钮,合理分配和安排实验小组同学参与的具体操作和相互配合。
实验步骤A. 利用导线在图20所示分布式电力系统物理仿真模拟屏上实现图21所示简单电力系统接线;B. 发电机启动:操作2#发电机控制柜上按钮,依次为“动力电源合”→“励磁合”→“开机”→观察发电机控制柜上发电机的机端电压、励磁电流和转速等仪表指针变化;C. 自同期并网:操作系统测控柜投入1#无穷大系统→调整发电机的电压、频率接近无穷大系统的电压、频率→“励磁分”→利用线路开关测控柜在动模设备室就地操作线路开关“合”→合2#发电机测控柜开关,迅速“励磁合”→系统稳定→测量电压、电流、有功、无功、频率等;D. 调节相关设备,使发电机并网后经两条输电线路输出2kW,0.5kVar 功率,利用图22 所示发电机控制柜的仿真控制器液晶显示器,就地观察所调节发电机输出有功的调节结果,以达到所要求的并网传输功率;E. 在动模监控室监控主站计算上,用鼠标点击“实验平台主菜单”中“遥测信息表”菜单下的“2Q3Q 线路遥测表”菜单,进入“2Q3Q 线路遥测表”。
在此观察2Q、3Q 线路的有功和无功比,并根据观测数据估计图21 中9L 和10L输电线路阻抗比值(实验报告中要求给出结果);F. 在图23 中的鼠标点击“2Q3Q线路遥测表”,进入“2Q3Q”遥信操作界面,将鼠标移至2Q 或3Q 设备符号的边框上,鼠标点击,待设备符号边框被选中后,将鼠标移至边框上并点击右键,在右键菜单中,选择“遥控”选项,点击进入2Q 或3Q 开关遥控操作界面,点击“分”按钮,然后通过不断点击“确定”,实现所选定开关的遥控“分”操作,进而实现输电线路 2 回线到1 回线的切换操作;G.观察监控主站中,所选定线路开关经遥控操作后的遥信信息变位现象,然后利用鼠标操作返回到图23中的“2Q3Q线路遥测表”,观察两条输电线路开关上的功率变化;H. 请考虑正确要求实现并网发电机的解列;I. 利用图11 所示控制柜的停机按钮停机。
大学实验报告怎么写(共8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格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院专业学号姓名同组实验者2012 年月日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
五、附件:原始数据****说明:第五部分请另起一页,将实验时的原始记录装订上,原始记录上须有教师的签名。
篇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本篇三:武汉大学实验报告格式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年月日12345篇四:南昌大学实验报告格式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以下主要内容由学生完成)一、实验项目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基本原理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五、实验步骤六、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七、思考讨论题或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八、参考资料篇五:成都理工大学本科生实验报告格式及相关要求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学院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实验成绩二〇年月二〇年月填写说明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3、格式要求: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
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题目(二号黑体居中);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酞菁铁(Ⅱ)与酞菁铜(Ⅱ)的制备及表征——武汉大学综合化学实验实验报告

酞菁铁(Ⅱ)与酞菁铜(Ⅱ)的制备及表征(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武汉430072)摘要:本实验以邻苯二甲酸、FeCl2﹒4H2O、CuCl2·H2O、尿素为原料,以(NH4)2Mo为催化剂,采用Linstead 合成方法合成酞菁铁(II)和酞菁铜(II),用真空升华法提纯产物。
对纯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关键词:酞菁铁(Ⅱ)固相熔融合成真空升华提纯中图分类号:O 643文献标识码:A0 引言酞菁类化合物可看作是四氮杂卟啉的衍生物(如右图所示),具有D2n点群对称性。
自20世纪初被偶然合成以来,已在染料工业和光电功能材料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应用1。
近年来随着功能材料的研究开发,发现这一类化合物具有许多诱人的功能2。
诸如含金属离子的酞菁类配合物MPc(M2+为二价金属离子,H2Pc为自由酞菁)具有很大的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系数3,夹层稀土酞菁配合物REPc2(Re n+为稀土离子)具有电致变色效应,由于π-π相互作用,酞菁结晶时呈柱状排列而显示出沿柱方向的低维导电性4,桥联的金属酞菁配合物在室温下具有很好的液晶相5,另外,它在催化剂、抗辐射剂等方面的作用也受到人们的重视。
酞菁类化合物的合成一般采用Linstead合成方法6:以图二所示的化合物为前体,以金属氯化物、氧化物、醋酸盐或自由金属离子为模板,必要时以脲为胺化剂,钼酸铵为催化剂,高温熔融或在喹啉、萘等高沸点有机溶剂中反应。
以醇类为溶剂,反应温度较低的合成见参考文献7,8.图二合成酞菁的前体Linstead合成方法:M2++4单体(+脲)钼酸铵MP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稿日期:†通讯联系人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张滢(1990-),女,武汉大学本科生酞菁类化合物的提纯比较困难。
反应产物中含有大量杂质,包括原料及其它一些高分子聚合物。
常用的提纯方法有微热丙酮索式萃取除杂,真空升华,浓H2SO4再沉淀或色谱柱图一酞菁提纯。
武汉大学综合化学实验实验报告-纤维素柱填料的制备及其在超氧化物歧化酶提纯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采用聚乙二醇-2000(PEG—2000)和纤维素铜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一种低成本、
高分辨、高强度和良好物理性能的纤维素改性多孔膜并将其作为柱填料用于新型尺寸排除色谱。通过 梯度洗脱柱层析,我们成功对猪血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进行了分离纯化,并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 酶的活性。
-
分辨、高强度和良好物理性能的纤维素改性多孔膜并将其作为柱填料用于新型尺寸排除色谱。通过梯 度洗脱柱层析的方法,成功对猪血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进行了分离纯化,并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 酶的活性。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CuSO45H2O, 20%NaOH, PEG—2000, 棉短绒,4%硫酸,异丙醇,浓氨水,95%乙醇,氯仿, K2HPO43H2O ,K2HPO4, 0.9%NaCl, 丙酮,10m mol/L HCl, 邻苯三酚(用10m mol/L HCl 作溶剂配 制,4℃下保存),新鲜猪血500mL,2.5%草酸钾,甲醛溶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 仪器:烧杯(250mL、500mL、50mL 各2个,800mL 一个),量筒(50mL、100mL),1000mL分液 漏斗(1个),药匙,洗瓶,抽滤装置(抽滤瓶、布氏漏斗各2个),玻璃搅拌棒,恒流泵(1个),自 动部分收集器(1个),淋洗液瓶(2个),电磁搅拌器(1个),微量进样器(25μL),玻璃色谱柱(1.5 ×20cm),试管100 支(5ml),台秤(2),机械水泵(1),真空干燥器(1),电炉(1),注射 器及针头,回收瓶(Cu(OH)2),紫外分光光度计(UV),荧光光度计,分析天平,低温高速离心机。 1.2 实验步骤 1.2.1 纤维素柱填料的制备 1.2.1.1 制备Cu(OH)2 往装有25gCuSO45H2O的烧杯中加200mLH2O,搅拌加热至沸后,缓缓加入12mL 25-28% 的浓氨 水,并搅拌。冷却至室温后,用水将沉淀洗至中性。倒出清液后,加170mL H2O入沉淀中,冰水浴条 件下加入80mL 20%NaOH 溶液,再用水洗至中性,抽滤得天蓝色湿Cu(OH)2(含水率约60 %)。 1.2.1.2 制备纤维素铜氨溶液 将8g 纤维素置于50g(56mL)浓氨水中,加入13mL 水后密封杯口置于冰箱中冷至10℃以下。将 10.4g 含水率约60%的Cu(OH)2 加入到6.4g(6mL)10%NaOH 里,搅拌均匀后倒入上述冷却的纤维素 氨水溶液中,立即搅拌均匀置于冰箱。冷却后加13mL 水,继续搅拌,再冷却,再搅拌直至变为蓝色 清亮的粘稠溶液(Ⅰ)。纤维素浓度为8%,溶液总重量约100g。 1.2.1.3 柱填料的制备 将8gPEG-2000 溶于40mL 水,制成20%PEG 水溶液(Ⅱ)。要求(Ⅰ)为蓝色透明粘稠液体, 使用前在减压条件下抽气20 分钟,以除去其中的气泡。(Ⅱ)应为白色透明粘稠液体。各取(Ⅰ)和 (Ⅱ)40mL,搅拌下混合均匀,得共混液(Ⅲ)。将共混液(Ⅲ)装入注射器中,均匀用力推出呈丝
GIS武大实习报告

GIS武大实习报告篇一:GIS武大实习报告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08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专业技能(生产)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20080580...班级:08地信...班组号:...组指导教师:张成才田智慧王金鑫2011年 10 月 12 日主要内容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本次实习主要是把我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习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做铺垫,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
学会实践与理论结合。
本次实习主要是对我们以后不管是工作还是考研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实习的过程与内容我们是8月30日走学校出发的,30日下午到达居住的地方,由于到的时间比较晚了,第一天就没安排实习,处于自由活动阶段。
不过由于天气原因加上坐车的劳累,当晚吃过饭就睡觉了。
8月31日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的实习第一个目的地—武汉测绘学院。
由郑顺义教授给我们做了《视觉测量与检测技术应用研究的报告》接着由柯涛教授给我们做了《新一代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报告。
第一天有点累,听讲座其间都有点犯困,不过还是坚持没睡觉。
下午参观MODIS实验室9月1日上午参观全国唯一的一所测绘学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接着又听了一场由朱庆教授带来的《智慧地球》的报告,报告很精彩也很生动,但是我还是有点困,也没睡。
下午VirtuoZo上机9月2上午继续听讲座。
秦昆教授的《地球空间分析与智能化处理》。
下午VirtuoZo上机9月3日这天上午我们到达一个令我们大家期待已久的地方—中地数码公司。
参观了他们的整个公司,有专门人员给我们讲解,参观了他们的办公楼,最后我们在他们的一个大型会议室有他们的专门人员给我们进行现场问答,我们大家都很活跃。
武汉大学信息安全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课程实验(设计)报告专业(班):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X班学号:姓名:XX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实验2013年5月30日实习一处理器调度一、实习内容选择一个调度算法,实现处理器调度.二、实习目的本实习模拟在单处理器环境下的处理器调度,加深了解处理器调度的工作。
三、实习题目设计一个按优先数调度算法实现处理器调度的程序.四、实习内容1.设计思想(1)假定系统有5个进程,每个进程用一个PCB来代表.PCB的结构为:·进程名——如P1~P5。
·指针——按优先数的大小把5个进程连成队列,用指针指出下一个进程PCB的首地址。
·要求运行时间--假设进程需要运行的单位时间数。
·优先数-—赋予进程的优先数,调度时总是选取优先数大的进程先执行.·状态—-假设两种状态:就绪和结束,用R表示就绪,用E表示结束。
初始状态都为就绪状态。
(2) 开始运行之前,为每个进程确定它的“优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通过键盘输入这些参数。
(3) 处理器总是选择队首进程运行.采用动态改变优先数的办法,进程每运行1次,优先数减1,要求运行时间减1.(4) 进程运行一次后,若要求运行时间不等于0,则将它加入就绪队列,否则,将状态改为“结束",退出就绪队列。
(5)若就绪队列为空,结束,否则转到(3)重复.要求能接受键盘输入的进程优先数及要求运行时间,能显示每次进程调度的情况,如哪个进程在运行,哪些进程就绪,就绪进程的排列情况。
2.上机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
h〉#define num 5//5个进程struct PCB//进程控制块{char ID;//进程名int runtime;//进程运行时间int pri;//进程优先级char state;//进程状态};struct PCB pcblist[num];//进程控制块数组int fnum=0;//已运行完成的进程struct PCB temp;//在冒泡排序时用于替换的PCBvoid chushihua()//初始化程序{int i;for(i=0;i<num;i++){printf(”PCB[%d]:ID pri runtime \n”,i+1);scanf(”%s%d%d",&pcblist[i].ID,&pcblist[i].pri,&pcblist[i]。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模电仿真实验报告

模电仿真实验电气工程学院09级5班余章2009302540166实验一晶体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参数选取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学习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分析方法。
4、学习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1、确定并调整放大电驴的静态工作点。
2、确定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 v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 omax。
1)R L=∞(开路);2) R L=3kΩ。
3、观察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并测出相应的集电极静态电流。
4、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 i和输出电阻R o。
5、测量放大电路-带负荷时的上限频率f H和下限频率f L。
三、实验准备1、阅读本实验的实验原理与说明,了解共射放大电路中各元件参数的选择及静态工作点的测量、调整方法。
2、选取图1-1所示的共射基本放大电路参数,已知条件和设计要求如下:1)电源电压V cc=12V;2)静态工作电流I CQ=1.5mA;3)当R c=3kΩ,R L=∞时,要求V omax≥3V(峰值),A v≥100;4)根据要求选取三极管,β=100-200,C1=C2=10uF,C e=100uF;3、估计所涉及的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R c=3kΩ):1)在不接R L和接上R L联众情况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2)在不接R L和接上R L联众情况下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实验电路图四、实验电路的仿真分析1、原理图绘制及参数选取:三极管在BIPOLSAR库中,元件名称:Q2N2222参数设置方法:激活三极管,右键打开Eidt\pspice model文本框,修改电流放大系数Bf=100(默认值是255.9),修改Vje=0.7V(默认值是0.75V),修改基区电阻Rb=300(默认值是10)。
修改完成后保存,其他的参数不要随意修改,避免仿真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