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改革
广东省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 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重点识记
5.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 分封制
。周天子把
土地和平民、奴隶 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 时 镇守疆土 ,战时
交纳贡品
作战。
,平
带兵随从天子
6.
公元 前356
知识点。
确立封建制度, 奖励生产→经济发展→国富 奖励军功→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为全国统一奠 定基础 奖励耕战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这样,通过图示,可以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封
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军队战 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
4. 分封制的作用(意义):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
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考点5:商鞅变法。(理解:★★☆) 1.
商鞅为什么变法?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
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 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
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B )
A. C.
禅让制 郡县制
B. 分封制 D. 行省制
2.
(2015广东)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右图)记载:
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 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 内容是(
A. B. C. D.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 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导名师精编学案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知识梳理主题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发现于_____省元谋县,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_________。
2.北京人:(1)时间地点:距今约_______年至_______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
(2)相貌特征:北京人保留了___的某些特征。
(3)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_______,过着_________。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_________,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主题二原始的农耕生活________主题三传说时代1.华夏族的形成:蚩尤部落_______之战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后人尊称他为“_________”。
3.禅让制度:尧、舜、禹是继黄帝后_________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通过_____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主题四夏、商、西周的兴亡1.朝代更迭:2.重要事件:(1)禹建夏朝:标志着我国_________的产生。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_____大战中打败暴君商纣,商朝灭亡。
3.重要制度:(1)世袭制确立:___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西周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统治。
②内容:周天子诸侯(亲属、功臣等)③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主题五春秋战国的纷争1.东周:公元前770年建立,分为_____和_____两个时期。
2.春秋争霸:公元前7齐桓公3.战国七雄:(1)七雄并立:___________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雄并立的局面。
(2)重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_________等。
主题六社会变革1.背景:(1)铁农具、牛耕的使用私田地主和农民产生(2)_________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了变法运动。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3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巩固统治 周天子 诸侯
考点4
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变革背景: 地主 和农民产 (1)春秋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________ 生。 封建 统治,发 (2)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________ 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2.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 356 年(战国秦孝公时期)。 (2)内容:
3.影响: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 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 封建社会 形成了。 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的__________
1.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易混淆
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
2.北京人使用火的情况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火;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山
春秋时期结束与战国时期开始,时间不一样。春秋时期结束
于公元前 476 年,而战国时期开始于下一年,即公元前 475 年。
6.铁农具出现的时间 春秋时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并且铁农具开始广泛
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而到了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到了进一步
的推广和使用。
考点1
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文化遗存
1.生活在距今约 70~20 万年、保留着猿的某
顶洞人。 3.黄帝与皇帝 黄帝与皇帝的不同在于: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部 落联盟首领,而皇帝则是秦始皇设置的对古代中国最高统治者 的称呼,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中国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4.夏朝的建立者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他在约公元前 2070 年建立了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国家——夏朝,而启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5.春秋结束的时间与战国开始的时间
人工 取火, 距今约________ 3 万年 ,相貌与现代人接近,懂得________
中考冲刺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

(2)影响:使秦国富兵强,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 基础。 考点五 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1.孔子: 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影响 最大的思想家和把家。 仁 (1)核心思想:①“ ”(爱人,“己所不欲, 礼 勿施于人”);②“ ”(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 规范)。 (2)政治上提倡 为政以德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 “礼”治国。
2.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 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 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A )
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 特征的是 ( D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2016•山东)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 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 、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我国最早种植粟的 是 ( C ) A.北京人 B.黄帝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5.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下列属 于历史观点的是 ( D ) A.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B.西周初年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 C.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广泛使用铁器和牛耕 D.虽然商鞅受“车裂”之刑而死,但他仍是一名杰出 的政治家
二、综合题 26.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旧制度和秩序被破坏,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 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2)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兼爱
非攻
无为而治 法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7届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

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 贵族利益的是( D )
A.建立县制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时( B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行省制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3.《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县。”材料反映了当
C.禹 盘庚
)
D.禹 汤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 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度
3.《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
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典例精析
1.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
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C )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内容
知识梳理
主题五 春秋战国的纷争
战国两个时期。 1.东周:公元前770年建立,分为春秋 _____和_____
2.春秋争霸:
霸 主 齐桓公首霸 条 件 标 志
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管仲改革, 尊王攘夷 国富兵强;以“_________”为号召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 公召集诸侯会盟 城濮 _____大战,晋军取胜
典例精析
1.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是( A )
A.黄帝
2017届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教案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复习目标1、掌握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原始人群2、掌握禅让制、世袭制和分封制度3、掌握上古三代的朝代更替。
4、掌握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和商鞅变法。
二、复习重难点1. 禅让制、世袭制和分封制度。
2. 春秋争霸和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考点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课件展示:重点记忆北京人的发展概况: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课本知识为依据,自主解决问题并且记忆基础知识,时间大体10分钟.归纳小结: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原始人的发展概况.现在我们先练练手,看看大家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
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考点二】:原始的农耕生活师: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并且做区分.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考点三】:传说时代师: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华夏族的形成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考点四】:夏、商、西周的兴亡师: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上古三代的更替。
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考点五】:春秋战国的纷争师: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史实。
记忆主要的战役.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考点六】:社会变革师: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二)难点突破,拓展升华重点是分析分封制的影响和商鞅变法带给我们的启示。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记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五、板书1、原始人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2、传说时代:黄帝人文出租3、夏商周的兴亡:夏朝商朝西周4、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争霸战国七雄5、社会变革:商鞅变法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017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三
夏、商、周的更替
国家
夏 商
建立时间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
禹 汤
都城
阳城
暴君 桀
殷(盘庚) 纣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武王
镐京
2017年安徽中考历史考试纲要
学习主题 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
1.中华文明 A.识记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 ① 的起源 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② B.理解 如何计算历史年代 ③ 2.国家的产 A.识记 西周分封制,春秋争霸和战 生和社会 国七雄. 变革 B.理解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
禹 汤
都城
阳城
暴君 桀
殷(盘庚) 纣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武王
镐京
考点三
世纪 年代
世纪=100年 100年一个世纪,百位前面数值加1 年代=10年 10年一个年代 ,十位是几就是几十
年代 一般把前20年叫“初”,最后10年叫“末”。
公元前大数为初,小数为末; 公元后小数为初,大数为末。
考点一
• 炎帝、黄帝的传说
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 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是中华原始 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 黄帝(轩辕):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 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
考点一
• 联合:
炎、黄两帝曾联合打败 蚩尤部落,后为争 夺 中原地区 ,二帝在“阪泉之野 ”展开大 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走向联合。
• 影响:
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华夏族 的主体,后人尊称他们为“人文初祖 ” , 海外华人称自己为“ ” 。 龙的传人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考纲要求: 址等原始农耕 文化的特征
•2、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3、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 和社会变革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4、商鞅变法
•①奖励生产 •②承认土地私有 •③奖励军功
•商 鞅
•富国
•强兵
•④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⑤推行县制 •⑥统一度量衡
•加强 中央集 权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 “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 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 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 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2010·南京)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统 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读右图。该变 法发生在何处 •A.①B.② C.③ D.④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 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 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 富无所芬华”。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战国七雄实力比较
•战国初期,秦国偏处西边, •国小力弱,不受各国重视。
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 会变革
•◆(2010·衡阳)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 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
4.(2013广东)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右图 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C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5.(2014广东)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 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B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6.(2014广东)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 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 )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中考自测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 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
C.战国铁农具 D.汉代耕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作石画像 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黄河流域、半地穴式 房屋、 粟”,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哪一原始人群(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D
C
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如使用的工
具、房屋的样式、生活的地域、最早种植的农作物等,此外,半坡、河姆渡人同
北京人、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也是常考点之一。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考点3 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
1.目的:巩固统治。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 给 亲属 、 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 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 贡,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 战。称为“授民授疆土”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D
模拟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 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B
2.关于商鞅变法发生的根本原因,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
A.商鞅的诚信价格魅力
B.秦孝公的坚定支持
D.生产力发展
C.地主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私有制
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通过铁农具和牛耕的使
用、都江堰的出现及商鞅变法的实行来展示这一时期的“变化”,突出反映了变
化的实质是导致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般以选择题和材料解析 题的形式来考查。
B
7.(2015广东)北 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下图 )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 )的诸侯,管理 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 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A
D
①打制石器 ②钻孔石斧
A.①② B.①④
③鱼纹彩陶盆
C.②③
④稻谷遗存
D.③④
3. 去年5月,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 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 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 不正 确 的是( )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螺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4. “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 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
3.(2016•山东)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 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 ) A.奖励军功 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 D.加强刑罚
4.(2016•内蒙古)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 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D )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5.(2016•湖北)《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集小郡、 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 了当时 ( B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A
8. (2016广东)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 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 河流域的原是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C
真题演练
1【2015桂林】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 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 相符的是( )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 2.(2015· 茂名)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 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 “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浙江省 D.云南省33. 【2015海南】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 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 住的房屋样式是( )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改革
六、模拟演练 五、真题演练
四、广东中考
三、考点突破
二、知识网络
一、中考导航
考纲要求 2014年
近3年广东省题统计 2015年 2016年
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3分选择题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3.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商鞅变法。 【命题趋势】 1. 本单元的考点为考查的重点,近5年广东中考每年均有考查,2014年考查了 两个考点,近几年考查的题型均为选择题。 2. 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商鞅变法近几年不常见,2014年出现 在选择题中,其具体内容近两年均未考查,建议2017年多加关注。 3分选择题 3分选择题 3分选择题
型以选择题为主。近年,社会改革与和谐社会是各地历史中考题的
“重头戏”,已成为中考热点。以下两个方面应引起注意:1.朝 代的兴衰史及其历史借鉴。2.分封制的内涵、特征、影响。
考点4 商鞅变法 1. 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秦国得 到秦孝公的支持进行变法运动。 2.商鞅变法:①时间:公元前356年。②内容:a. 自由买卖 国家承认 土地私有 ,允许 。b. 奖励 耕战 ,奖励军功。c.建立 县制 。 ③影响: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后最富强 的封建国家。
3.历史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 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兼并 六国、实现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中考自测 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 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 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 实基础
考点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考点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考点3: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 考点4:商鞅变法
考点1 北京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1.元谋人(不考) (1)发现地点: 云南 省元谋县。 (2)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天然火。 (3)距今年代: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 最早 人类。 2.北京人(必考)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 周口店 的山洞里。 (2)距今年代: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3)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 (4)生产生活: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②关系:共同 劳动,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 原始社会 。③用火: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3.山顶洞人(不考):距今约三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顶部的洞穴里,已经会使用人工火。
中考自测
1.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 西周实行的(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A
2. 《史记· 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
丘,日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A.科举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 C
D.行省制
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禅让制到世袭制、分封制的演变。题
中考自测
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
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 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黄河流 域、半地穴式房屋、 粟”,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哪一原始人群 (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C
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的内容有: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居民,北京人、山顶 洞人的共同和不同之处,火的使用情况和作用等。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通
常结合图片和新情景来命制试题。
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 化特征的是 ( D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2016·湖南)“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 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 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且能“直立行走” 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D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
B
D
A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7【2015汕尾】《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 .行省制 8.(2015· 茂名)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 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