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统筹方法》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筹方法》教案设计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筹方法》教案设计篇一1、了解通俗活泼的语言;2、学习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3、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统筹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设例子、配图表的说明方法以及通俗活泼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字词及文章结构;2、了解统筹方法的定义,初步感知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
由日常生活时间安排导入。
二、示标。
三、结合课后注释,简介作者。
华罗庚,现代数学字,江苏人。
四、检查预习。
1、注音。
2、解词。
五、解题及理清课文结构。
1、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其衫范围。
2~15设置烧水泡茶的事例,并配以图表,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
16指出统筹方法应用的广阔前景。
六、学生自学课文。
1、划出统筹方法的定义,思考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在应用上有什么特点。
2、甲乙丙三种方法是按什么次序排列的?哪一种最省时,为什么?3、你能理解设例子和举例子的区别吗?(P88)4、三幅图表之间有什么不同?生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边巡视边点拨引导。
七、师生讨论明确。
1、下定义:统筹方法的性质:数学方法。
特点:安排工作进程。
实用价值:应用极为广泛。
2、合理——不合理的顺序。
第一次设例,表明安排好工序的好处在于节省时间,提高了效率。
第二次再次设例分析并将几个工序之间的关系归结为箭头图,据图解说,进一步指出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要抓主要环节(怎样应用)安排好工序的必要性。
第三次,举泡茶为例进行分析,说明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说明统筹方法应用时,可以合并次要环节。
3、(P88)4、繁》简,具体》抽象八、课堂小结。
九、练习。
见课课练。
板书:统筹方法华罗庚1.统筹方法烧水泡茶:甲→乙→丙2~15具体说明:< 合理→不合理箭头图:繁→简16.前景第二课时一、检查预习。
二、目标:1、进一步学习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应用;2、领会语言通俗活泼的特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筹方法》导学案(无答案)沪教版

不无裨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事俱务、只欠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修改】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华罗庚生卒年(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从小喜欢数学,但因家境不好,只读完初中,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他在数学的很多领域中都有贡献。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探究问题二:课文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写烧水泡茶,请从文中找出哪一个泡茶的方法最好,说说这种方法好的原因是什么?并给每种泡茶的方法,列图表。
【学法指导】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烧水泡茶的方法及好处,小组合作完成图表,然后展示。
四、课堂测评
五、拓展训练
【二次修改】
【问题生成】
练习检测
拓展延伸
课堂测评:
齐国大将田忌和齐王曾打赌赛马。双方的马都分上、中、下三等。齐王的三个等级分别比田忌的三个等级的马都稍强一点,所以每次用相应等级的马比赛,田忌都失败。田忌的谋士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最后,田忌终于赢了齐王。同学们知道孙膑用的是什么方法吗?
1.用图形标示出来:
2.说说田忌赛马获胜的玄妙何在?
拓展训练:
某同学放学回家要做以下事情:蒸饭(30分钟),做作业(15分钟),整理房间(5分钟),扫院子(5分钟),看晚报(10分钟),洗菜(10分钟)。请用统筹方法进行恰当的安排,并设计一张图表,配上简要的文字。
沪教版语文六下《统筹方法》ppt课件1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1、从《史记》中田忌和齐王打赌赛马的故 事说起,引出本文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 庚介绍的科学方法。 或 2、由日常生活时间安排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圈画生词,积累词汇。
2、思考问题。
(1)什么是统筹方法? (2)应用统筹方法有什么好处?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自主学习,探究思考
(一)探究举例子说明的作用 1、统筹方法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方法,作者是 举什么样的例子来阐述统筹方法的应用的? 2、分别阅读(2-8)段(9-11)段(12-14)段,说 说三次举“烧水泡茶”为例分别说明了什么? 3、归纳办法甲省时的原因。
(二)探究列图表说明的作用
1、让学生用文字简洁地表述图表1的内容。 2、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图表说明在文 中的作用。 3、通过图表1我们清楚地了解了统筹原理应 用中的要点, 请同学阅读11—14节,比较 探讨图表2和图表3的作用,
临事而迷:遇到事情就糊涂。迷,糊涂。 错综复杂:纵横交错,十分复杂。 错,交错、 交叉。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办,有不值得 这样做的意思。 不无裨益:不是没有益处。裨益,益处。 裨,益处。 千头万绪:形容头绪很多。绪,丝的头,比喻 事情的开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 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俱,全、都。欠,缺。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1.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 之眉目清楚。 3.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 解说得具体明白。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 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 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 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 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 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 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 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 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统筹方法》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统筹方法》教案上海版(五四制)【学习目标】1.学习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2.了解举例子、制图表在说明中的作用。
3.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课文提示】1.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2.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正音正字】裨bì【词语积累】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急急忙忙小题大做不无裨益通力合作【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介绍什么是统筹方法,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14段),介绍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这部分由两层构成。
第一层(第2—8段),写统筹原理运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
第二层(第9—14段),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统筹方法在近代工业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第15、16段),说明统筹方法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课文分析】本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
本文讲述的科学方法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是由于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泡茶加以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文章显得通俗易懂。
【思维训练】1.统筹方法是什么方法?在应用时,它的主要点是什么?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它的主要点是把工序安排好。
2.从全文看,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什么?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本文主要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制图表等说明方法。
4.列数字、制图表有什么作用?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用文字一一表述清楚。
改用数字和图表说明,就变得简单明了,具有直观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
5.举例说明,你自己是怎样合理安排,提高效率的?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上海版五四制【学习目标】1.了解运用事例来论证说理的好处。
2.懂得质疑的重要性,养成质疑的习惯。
沪教版六年级下统筹方法教学设计

沪教版六年级下《统筹方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中下定义、举例子、制图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定义及其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课型:新授课(阅读课)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介绍)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910年,卒于1985年,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年轻时经受了一场大病的折磨,奇迹般的存活下来,却变成了残疾人,但是他身残志不残,致力于数学研究,成就卓越。
华罗庚重视把数学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如《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在中国推广。
他曾经这样说过:“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拼搏和奋进,一生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为我们介绍的一种数学方法——统筹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统筹方法。
1、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并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统筹方法?(2)统筹方法的实用范围有哪些?(3)文章中主要讲的是统筹方法中哪一方面的问题?明确:)2()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1(.他的适用范围主要有:企业管理、基本建设、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3)有关时间方面的问题。
2、这是一篇介绍统筹方法的说明文,科学性、知识性都很强,但是读起来并不枯燥无味,同学们思考,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呢?明确:作者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一个烧水泡茶的例子加以说明,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生活实例,使得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浅显易懂。
(三)再读课文,理解统筹方法的作用。
1、我们刚才说文中举了“泡茶”这个例子,那么一共列举了几种办法呢?你觉得其中哪一个办法最好?明确:三种,甲方法。
2、为什么说甲方法最好呢?明确:因为这个方法最省时间,合理地安排了工序。
3、的确,甲这种方法缩短了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那么我们来说一说,甲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明确:抓着了主要环节。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筹方法》课件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兼顾方法》课件文课件对大家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我们掌控所学的重点内容,这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做有目的性了。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兼顾方法》课件,期望对你们有帮助。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兼顾方法》课件1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说明文,必须把事理说得具体、形象。
2.了解统畴方法在生产中的价值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通过预习,划分段落,初步知道“统畴方法”的运用,通过实例绘制图表,掌控统畴方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订正字词:文学常识:华罗庚,著名数学家,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数学家,他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优选法”、“兼顾法”,并大力推广。
解题:《兼顾方法》和《死海不死》一样,通过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提供了文章的线索,但《兼顾方法》不同于上篇文章的是以一个科学术语的含义及其运用来安排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浏览课文,划分段落(见书)(一)说明什么是兼顾方法及其实用范畴。
(二)说明统畴方法的运用及其价值(三)说明统畴方法需要通力合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第1句是什么句子?两个重点词语是什么?(判定句,“安排工作”和“数学方法)判定句,这是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什么是兼顾方法,为何要给它下个定义呢?就由于它是个科学术语,不下定义,不用简明语言揭示它,我们就不明白,下定义是说明文中很重要的一个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①2节前句是何句式?(白问白答的设问句)即抓住“运用”提示下面的说明内容,扣住上文“安排工作进程”这个特点,那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②下面文章三次以泡茶为例加以说明,这是什么说明方法?是环绕什么问题展开的?(举例)以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使人们对一个陌生的、深奥的科学术语容易知道,感到亲切。
(环绕兼顾方法“如何运用”这个问题展开的)③三次举例有何不同?(侧重点不同)一.说明公道安排工作程序的重要性。
沪教版四年级(下)《第26课 大仓老师》同步练习卷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6课大仓老师》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圈出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特殊.(shùshū)即.使(jíjì)其.间(qíqī)敷.药(fūfú)摘.下(zhāi zāi)雕塑.(shùsù)模.糊(mómú)调.节(tiáo diào)2.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内容所对应的成语。
(1)清晨,阳光洒满了山谷,那些裹着花苞,将要开放的野花在微风中摇曳。
(2)他做了好事一点也没有声张,直到人家把表扬信送到学校,他也像没有这回事似的平静地笑笑。
(3)司马懿带兵来到城门口,只见诸葛亮坐在城头,悠闲地弹着琴,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4)我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一时让我不知怎么办才好。
3.照样子写句子。
例:教室很安静。
教室安静得很,连一声咳嗽都没有。
(1)市场里很热闹。
(2)公交车上很拥挤。
(3)天气十分闷热。
4.阅读课文《大仓老师》,完成填空。
(1)课文写了大仓老师的两件事,一件是,表现出大仓老师、的性格;第二件事是,表现了大仓老师的品质。
课文重点描写了第件事。
(2)我们暗地里喜欢上大仓老师是因为,而我后来又因为而开始感觉到上学的乐趣了。
5.永远的歌声在一节音乐课上,我正教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突然,合唱中夹杂进哄笑声。
我回头一看,发现坐在前排的一名同学,正面向大家顽皮地挥动着双手。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同学在dǎo luàn。
但我zhèn dìng了一下,走到他身边轻轻地说:“咦,你先别急着坐下。
”然后,叫大家停止合唱,问道:“刚才这位同学在干什么?”大部分同学都很yán sù,只有几个同学回答道:“在指挥。
”“是吗?我们合唱团正缺一个指挥呢!”我对那位同学说:“来呀,你来指挥,和大家一起把这首歌再合唱一遍,好吗?”歌声再次响起,刚才那位因调皮而有些脸红的同学,这会儿变得越来越认真,也越来越富有节奏地挥动着他的双手。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统筹方法》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

2.烧开水的前提是什么? 泡茶的前提又是什么?
3.泡茶的五个环节,哪个环节是主要环节?请在下列备选
答案中选出,将字母写在括号中( )
A.洗水壶 B.拿茶叶 C.烧开水 D.洗茶杯 E.洗茶壶
临事而迷:遇到事情就糊涂。迷,糊涂。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悔改。迷,迷惑,错误。 错综复杂:纵横交错,十分复杂。错,交错、交叉。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办,有不值得这样做
负责人王工程师讲,造一座桥, 总部要求他们必须在25天内完成 任务。可是,大梁浇注要5天,大 梁凝固要20天,围堤抽水要5天, 砌桥墩要15天,加起来共需要45 天,同学们,25天的时间做45天 的活儿,能完成吗?
华罗庚 我国现代著
名数学家,在数 学理论的研究上 作出了许多贡献, 在国际上有一定 影响。生前任中 国科学院数学研 究所所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洗茶杯1
拿茶叶2
甲早已完成
乙:洗水壶1→洗茶壶1 → 洗茶杯1→拿茶叶2 →烧开水15→泡茶喝(共计20分钟)
水未开,乙坐等
丙:洗水壶1→烧开水15 →拿茶叶2→洗茶壶1 →洗茶壶1 →泡茶喝(共计20分钟)
水未开,仍在忙
观察后思考:比较图表1与图表2的异同
洗水壶 1 → 烧开水 15 →泡茶喝(共16分钟) 洗茶壶 1 洗茶杯 1 拿茶叶 2 图1-1
课文阅读: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
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没开水、没茶叶、不
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为这些又是泡
茶的前提。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边箭
头图来表示。箭杆上的数字表示,这一行动 所需要的时间,例15表示从把水放在炉上到 水开的时间是15分钟。 洗水壶1 →烧开水15→泡茶喝(共16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统筹方法》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六年
级下)
一、阅读课文,回答以下咨询题:
1.第一自然段使用了什么讲明方法?它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下定义,总领全文〕。
2.〝如何应用呢?〞这一设咨询有何作用?
——这是读者最关怀的咨询题,最能引起爱好;结构上又起到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3.作者如何样讲明统筹方法的应用呢?
举例;设例;
4.作者用烧水泡茶这一设例引出的是什么原理?表达在哪些方面?
——作者一例多用,在第二段第一层里,已将统筹原理应用到生产治理方面了。
但这还不够,因此又采纳〝拓展深入〞的手法,再画出两幅图表,由〝抓烧开水那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治理中要抓住要紧环节,要紧矛盾。
②抓要紧环节——引出近代工业治理〔9—14〕。
5.统筹方法这一原理是否只能用在工业上呢?
补充讲明:应用极广〔15自然段〕。
6.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否能够削减?
——这是全文终止语,意在讲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统筹方法的广泛应用,因此不能删减。
7、词语积存:
错综复杂通力合作临事而迷不无裨益
二、拓展题:请将下面的设例绘成统筹图表:李强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①做作业〔30分钟〕②烧饭〔40分钟〕③叠衣服〔8分钟〕④洗碗〔2分钟〕⑤整理书桌〔2分钟〕他必须赶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