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探究
形成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哈弗大学的斯克里芬(M.Scriven)在课程研究中提出的,主要用于改善教材。
随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布鲁姆(B.S.Bloom)将其引进教学领域,提出了掌握学习的教学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金娣,王刚,2002:16)。
布卢姆在《教育评价方法指南》中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握到的中间成果来修正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补充指导或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内容的评价活动;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它不仅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重视师生问的交流。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并将其运用扩展到整个学校教育领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145)200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外语课题组在《论在外语教学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中阐明了形成性评价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卢莉2002年12月发表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上的“中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论述了形成性评价的设计原则和操作模式。
许华琼、胡中锋在《形成性评价及其反馈策略》中阐述“本文在分析形成性评价涵义的基础上,对有效反馈的特征及如何有效传递反馈信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还对有效反馈的特征、有效传递反馈信息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研究形成性评价专家P. Black和D. William认为:广义上的评价包括教师和学生进行的所有能够收集学习信息的活动,这些收集到的信息可以诊断性地用以调节教与学(Black and William, 1998)。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02:121)中提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作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做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作用。
评价要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要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认识自己。
同时,评价又可以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利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一、形成性评价(一)内涵阐释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1967 年由美国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文(M. Scriven)提出来的,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信息,以提高活动质量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后被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B. S. B1oom)引进教学领域,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
[1]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这个词初始是用于区分以下两种评价的:一是由教师在课堂内部操作的持续终结性评价(Continuous Summative Assessment),一是由外部考试开发人员完成的终结性评价。
这种由教师作出的持续终结性评价之所以最初被称作“形成性评价”,是因为它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信息,尽管它只是相对简单的反馈。
这种评价曾经也被称作“弱形成性评价”(Weak Formative Assessment)。
[2]因而,从起源上看,形成性评价源于总结性评价,又是针对总结性评价而言的,这是探究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关系的关键所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因其独有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所接受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开放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验证研究

学目 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 特别是 听
说 能力 , 他 们在 今 后工 作 和 社 会交 往 中能用 英 使 语 有效 地进 行 口头和 书面 的信 息 交 流 , 时增 强 同 其 自主 学 习 能 力 、 高 综 合 文 化 素 养 , 适 应 我 提 以 国经济 发展 和 国际交 流 的需 要 。”㈩把 学 生 的 听 说 能 力 即运 用 能力 放 在 了重 要 的 位 置 ; 调 “ 强 提 高文 化 素养 ”, 这是 除英 语本 身 以外 的教 学 目标 , 把语 言 的学 习作 为 知 识 和文 化 , 人 的知 识 结 构 对 和人 格 修 养 的一 个 重 要载 体 , 现 代学 校 教 育 的 把
—
4 — 7 —
第1卷 8
广 东 白 云 学 院 学 刊
第1 期
广东 白云学 院 0 级本科 的四个班级的学生实施 8
为期 一 年 的 以 学生 为 中心 的 开放 式 教学 实 验 来
学 习过 程 , 强调 多 向化 的评 价 , 重视 师 生交 流 , 强 调 学生 语 言运用 能力 的培养 , 而这种 能 力 的培 养 过程 有 利 于学 生 的 自主学 习能 力 的 形 成 和学 习 策 略 的形 成 , 而提 高 教 学 质量 , 到 教 学 目标 进 达
学英语普遍受到应试的负面影响 以及评价体 系
存 在 的弊 端 , 使得 大 学英 语 教 学 基本 上是 围绕 着 考试 进 行 教与 学 , 重 的 是语 言 基础 知 识 的传 授 注
和考查 , 而不 是 学 生 运 用 语 言 的 能力 , 不 用 说 更
大学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实验初探——以“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

机 和 目的 。这 种工 具 型的学 习动 机 当然 不易激 发学 生 学 习英 语 的积极 性 ,更不 利 于保持其 学 习兴趣 的
持 久性 。同时 , 由于终 结性评 价 往往 带有 主观性 和
课 程标 准 的执行 情况 ,改 进教 学管 理 ,促 进英 语课 程 的不断发 展 和完善 。 J 目前 ,我 国 的大 学英 语教 学评 价方式 依 然采用 惯常 的终结 性评 价 。无论 是学 生 ,还是教 师 和教学 管理 者 ,更 多地 是 以学 生 的英 语考 试成 绩来 评判学
片 面性 ,导 致其无 法 实事求 是地 评价 出学 生实 际能 力 ,尤 其是 应用语 言 的能力 。更 为糟 糕 的是 ,这 种 终 结性 评价 不利 于学 生 的个 性 化学 习 ,不利 于其 良 好 学 习习惯 的养 成 ,不利 于激励 差生 ,更 不利 于学
生 的终 身 发 展 。
刘 莉 丽 等 : 学 教 学 的 形成 性 评 价 实 验 初 探 大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 教 学 虚 实
3 7
学 生 开设 的一 门实践性 极 强 的课 程 , 旨在培 养 、提 高学 生 的英 语 听 说 能 力 。在 通 常 的 课 程 学 习评 价
划 的完 成 。在 小组 合 作 学 习 过 程 中 , 生得 以轻 松 学 愉 快地 充分 发 挥 自己 的才 能 , 证 学 习质 量 。尤 其 保 是 那些 英语 基 础较 差 的学 生 , 这 种 熟 悉 的学 习环 在
UNI R I Y E UC TI N S I N E VE ST D A O C E C
高校形成性学生评价研究

2012年第·12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7期Dec2012[摘要]研究从形成性评价概念界定开始,对我国高校学生评价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推进我国高校形成性学生评价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学生评价;高校教学[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2-0068-02高校形成性学生评价研究夏军(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1999年至2009年十年间,高校在校学生数由413.42万增加到2979万人,猛增七倍。
高等教育的任务已不再是培养少数社会精英,而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式已不能够满足高等教育评价的需要,而以改进为目的的形成性学生评价备受关注。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界定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斯克里文在其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
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计划或方案、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正在实践中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在学生评价中,总结性评价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判断,也是提供教学目标适当性与教学策略有效性的信息。
形成性评价是指能不断地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
它注重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显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我国高校学生评价现状及成因分析1.高校学生评价过于倚重总结性评价在中国传统的以科举考试为主要手段的人才评价方式影响下,总结性评价在我国高校学生课程成绩评价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在高校,从学生的入学招生选拔考试到学期末各门学科的考试、考核,都基本采取总结性评价方式。
实行形成性评价,改革现存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作者 简介 : 民( " 一)男 , 邹慧 1/ , 汉族 , 90 广东揭西 人 , 广东韩 山师 范学 院外语 系讲 师 , 士 , 硕 研究 方 向 : 言学 , 语 英语 教
学法等
维普资讯
第1 期
邹慧民等 实行形成性评价, 改革现存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1评价概念狭小化 。多年来 , . 课程评价一直被狭义地定义 为教育 测量 , 进而被 限定 为教测 试。事实 上 , 价是指 为 评
方便决策而对某个课程在动态、 效果、 认可度和效率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的过程。语言课程评价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改
进 教学并 以此使学生的学 习得到强化 。为 了更好 的决 策 , 其他的信息也是必不可少 。
的特点及存在 的问题 。
一
、
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 系的特 点
1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或者教师决定 和设计 评价 的内容和方法 。 .
2评价的 目的主要是检验学生是 否记 住了有关课程 的内容 以便于给他们评定 一个 分数 。 . 3广 泛地 、 . 甚至是 过度地使用客观测试 , 别是大学英语 四级 考试。 特
15 1
现存的评价体系源于 中国二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 而且毫 无疑问对 中国大学 英语课程 评价体 系 的正规化 和
科学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师开始对它的效度和信度等方面提出了质
疑[ 。 3
二、 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 系存在 的 问题
维普资讯
第3 9卷第 1 期
2O 年 2月 O6
江西 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 社会科学版 ) J ra o a ̄ N r l nvrt(oi c ne) o nl f i u Jn o i sy Sc l i cs ma U e i aSe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生学业成就形成性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

收 者 ,相 反 ,他们 要 主 动 地 建 构 信 息 的 意 义 ,这 种 建 构
2 大 学 物 理 实验 形 成 性 学 业 评 价体 系建 构
就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环 节 ,如 何 对 学 生 学 业 成 绩 进
不 可 能 由 他 人 代 替 ,需 要 他 们 在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自我 完 行 评 价 问 题 ,我 们 广 泛 征 求 了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意 见 与 看 成 。建 构 主义 强 调 学 习者 的 主 观 认 识 ,更 加 重 视 建 立 有 法 ,并 就 实践 教 学 环 节 的 评 价 体 系 进 行 了 探 索 与 实 践 。
成 性 评 价 是 建 立 在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基 础 上 的 ,建 构 主 中学 习 ,在 探 索 中 进 步 。
义 认 为 ,学 习 不 是 知 识 由教 师 向学 生 的 简 单 传 递 ,而 是
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调查与分析作者:李珊梁涛高燕骆爱凤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第05期作者简介:李珊(1982—),女,江西东乡人,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科学的评价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恰当的形成性评价,能显著改善教学效果,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发展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大学英语教学;调查[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133-02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67[本刊网址] http://一、研究背景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家斯克里芬(M.Scriven)在1967年论及课程改革时第一次提出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学者对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从国外研究文献看,研究内容大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形成性评价的定义的研究。
如Black & William(1998)就对形成性评价的含义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是关于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区别的研究。
80年代,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区别,如Jarvis & Adams(1979)、Long(1984)等。
三是关于形成性评价方法对教学影响的实证研究。
90年代以后,更多学者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法对教学的影响。
Genesee & Upshur(2001)的著作强调了形成性评价调节教学、适应学生需要的潜能。
相对而言,中国教学评价改革起步较晚,2004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针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明确指出:“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一直以来,因为对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特别是通过实时性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的重视不够。
教学评价常被简化成一种机械的考核手段,划分等级成了评价的唯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反馈教学都变得十分苍白。
因此,探索一套完整、系统、可行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对教和学都意义深远。
这里就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理论、应用及形成策略做探讨。
关键词:大学课程;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体系构建; 英语课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两类,教与学之间的保持交流与互动才能从整体上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一直来,我国的教学更强调“教”的方面,如教的艺术、方法、途径等,但是对学生的“学”的强调则相对较弱,其中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特别是通过实时性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重视不够。
其实,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应该肩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任。
同时,教学信息也不仅要从阶段性的总结与评价得到,而应该伴随整个的教学过程。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系统、可行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对教育学都有显著地意义,这里就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为例,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形成做一个全面的探讨。
1 形成性评价的理论解析形成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有着其不断探索和完善过程,也积累了许多应用优势,这里首先对这些做一个简单分析。
( 1)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解析。
评价和教学是相伴而生的,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评价。
但是,系统的研究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则主要是近代的事情。
20 世纪20 年代,泰勒提出了一套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课程和测验编制的原则,试图以此把社会的要求、学生的需要反映在课程与测验中。
为了把这一思想与早期的测量区别开来,泰勒正式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
一般认为,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目前说到教学评价,至少有四种评价方式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分别是①诊断性评价( Diagnostic Assessment) ; ②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Assessment) ; ③检查性评价( Check assessment); ④终结性评价( Summative Assessment) 。
形成性评价常常作为终结性评价对立面而出现,主要特点是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对象的评价侧重于过程性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
就其操作性来讲,主要通过对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实时的评价。
并依据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 2) 形成性评价的效用优势解析。
谈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效用,首先要对目前单一性采用终结性评价带来的问题做一个分析。
目前终结性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首先,考核形式单一。
一般主要是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学的好还是差。
第二,评价内容有限。
主要是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掌握情况作出评价,学生的记忆力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于英语等社会科学类课程。
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尤其是进一步的学习能力难以进行有效地考查。
第三,评价主体一元。
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完全由任课教师一人裁定,忽视了学生对评价的参与。
基于对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分析,不难看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效用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不仅仅是期末考试,还可以包括课外读书报告、课堂主旨发言、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等。
②丰富的评价内容。
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除了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外,还可以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课堂参与度、团队精神、表演能力、作品展示、学习策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等。
③科学的评价主体构成。
相对于传统评价中教师一元的评价主体,在形成性评价中,学生自身、同班同学、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甚至学生家长都参与到了学生的评价之中。
④实时的信息反馈。
Costa and Kallick 指出反馈是不断教、学、评价和反馈这个系统中的链条之一,有效的反馈能对学习和不断的进步有着循环的指导。
[1]同时,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实时的发现学生学习问题,还可以及时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 Bloom B.S.) 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
”[2]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从而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大大缩短了反馈时间,最终达到有效避免教学盲目性的目的。
2 大学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基础分析在讨论完“什么是形成性评价?”,“它的效用如何?”的问题之后,还要需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大学教育与形成性评价的衔接问题,在大学中是否需要形成性评价? 实施起来存在哪些优势? 有哪些困难? 也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 1) 大学教育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需要和优势。
相对于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尤其具备应用形成性评价的需要和优势。
首先,大学教育需要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学校、不同学习基础层次的学生。
笔者对近几年全国不同省份( 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进行了分析,同样按本科一批控制线为参照,最高和最低相差甚多。
当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面对统一教材、统一标准的教学过程时,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学生学习。
基于此,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地摸索学生学习基础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指导自己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国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形成性评价给定了一段话的描述: “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其次,大学学习的特点需要形成性评价。
大学学习更多侧重应用性。
例如,大学外语教育就属于语言学习的一部分,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重在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多应该服从于语言学习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的学习特点。
第三,大学课程教学拥有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独特优势。
相对于中学学习,大学学习中对于升学率的压力已经不再是主要矛盾,因而可以相对逃离日常考核必须趋同于升学考试模式的窠臼。
( 2) 大学教育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现实困境。
尽管很多人都已经知晓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和价值,但在对其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现实性困境。
这些现实困难概括起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对形成性评价的主观认识误区。
例如: ①有的老师认为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都可以叫做形成性评价;②形成性评价就是传统考核中的平时成绩,只不过换一种方式; ③形成性评价非常繁琐,而且对教学没有明显速进,可能只会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④认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完全对立的。
第二,形成性评价的客观障碍还比较尖锐。
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学生水平的认可标准问题,如果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没有改变,就很不容易推动形成性评价。
例如,大学英语中,四六级、考研、托福等常见的英语水平性测试基本都还是遵循终结性评价的规则来实施的。
而且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CET4&CET6) 作为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水平测试有其不足之处,如测试以考查零碎的语言知识为主,缺乏语境,缺乏真实的情景,试题考查单句语法结构的多,考查语段能力的较少。
[4]所以,目前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体系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看花容易绣花难”的问题亟待突破。
3 大学课程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探讨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形成性评价在大学教育中是有需要、有优势的,但怎么具体在大学教育中去建立一套科学形成性评价体系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改变,这里仅选择几个相对突出的构建策略问题做一个探讨。
( 1) 师生角色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重新定位。
形成性评价的精髓是强调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教与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或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
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学习的进步与成功,不断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认识自我,塑造自信。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中得到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师反思、调整教学,不断提高对学生学习需要的聚焦从而能改进教学工作,使得教学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体现实效。
在这样的理念下工作的教师与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角色的重新定位,其中包括三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学生主体性、师生互动性、评价过程性都需要颠覆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一人独大的局面,而体现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将原来学生非常排斥的评价环节改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必然是其重要的细节设计。
其次,反观教师的角色问题,教师应该是裁判员,还是教练员? 也是形成性评价中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第三,具体某一个特定学生来讲,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其他同学既是他的队友、评价者还是他的观众的问题。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很困难,也是形成性评价效度发挥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出让部分评价权给学生的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
首先,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评价活动,主动为学生评价创造机会。
例如,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教师既可以鼓励学生对常规学习环节: 如,课堂表现( 包括出勤,课堂发言,精神面貌等) 、平时英语自主学习情况以及对英语情感度等要素进行自评和互评,也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主动创造评价机会,如对英语课文的情景模拟、讲课话题的小组辩论乃至即兴的舞台表演等等。
其次,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
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在评价中锻炼学生、使得他们在此过程中得到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
第三,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评价的重要性和客观性,及时对学生予以指导和监控,以提高学生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 2)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共生。
形成性评价不是终结性评价的修修补补,但也不是终结性评价的简单对立,更不是对阶段性评价的全盘否定。
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常常需要协同工作来达到更好的教学评价目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两种评价方式的特点和目前的教学实际共同决定的。
为了求证这个问题,这里不妨可以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区别与联系做一个对比分析: 首先,形成性评价的特点主要有: 评价在学习开始和过程中实时进行、评价以发展和提高为目的、即时反馈评价信息和评价意见、评价可以不记名、采用非正式的形式、由教师组织进行、评价主要效度是诊断性的、表现为正面的后效、评价和教学接轨,因此,受学习环境、教材等的影响。
阶段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有: 在一阶段学习结束以后进行、以评价为目的、评价结果表现为明确的分数或等级、必须明确考生身份进行、评价采用正式和标准化的手段、评价由教学评估组或人员组织实施、评价是终结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