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类

合集下载

实验四 叶类和花类生药番泻叶和红花的鉴定

实验四  叶类和花类生药番泻叶和红花的鉴定

实验四叶类和花类生药番泻叶和红花的鉴定一、目的要求1.掌握番泻叶和红花的生药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

2.了解红花的理化鉴定方法。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番泻叶和红花(生药及粉末)、显微镜、临时制片用具、水合氯醛试液、1%NaOH溶液、稀乙醇、滤纸条、三角瓶、培养皿三、实验内容、方法及步骤1. 观察番泻叶和红花的生药性状番泻叶: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狭叶番泻叶(1)叶片多完整平坦,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

(2)叶端急尖,并有锐刺,全缘,叶基部稍不对称;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下表面主脉稍突出,有叶脉、叶片压叠线纹。

(3)革质。

(4)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尖叶番泻叶与狭叶番泻叶相似,主要区别为:(1)小叶片边缘略卷,有破碎,呈披针或长卵形,叶端短尖或微凸,叶基不对称。

(2)上面浅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3)无迭压线纹。

(4)质地较薄、脆。

以干燥、叶片大而完整、色绿、枝梗少,无黄叶、碎叶、杂质等为佳。

红花:●不带子房管状花,黄红色或红色。

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雄蕊5枚,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微露出花药筒外,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

●质轻,柔润。

气微香,味微苦。

花浸水中,水染成金黄色。

●以花冠色红而鲜艳、无枝刺、质柔润、手握软如茸毛者为佳。

2. 观察番泻叶和红花的显微特征番泻叶•横切面:1、上表皮细胞中常含大量粘液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和非腺毛,非腺毛单细胞性,壁厚,多疣状突起,基部稍弯曲。

2、叶肉组织为等面型。

上表皮内的栅栏细胞较长,约150μm,通过主脉;细胞下表皮内侧的栅栏细胞较短,约50-80μm,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3、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纤维束,与含草酸钙棱晶的薄壁细胞形成晶纤维。

•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

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12~15µm。

中药十大功劳叶

中药十大功劳叶

中药十大功劳叶三尖杉石南叶四季青芙蓉叶苦丁茶参叶罗布麻叶侧柏叶红茶叶枸骨叶胡颓叶臭梧桐叶紫珠叶人参叶荷叶艾叶番泻叶莽草叶及花草茶类玉簪花红天鱼腥草竹叶茶...叶及花草茶类玉簪花银杏叶竹叶茶花叶类银花、菊花、朴花、鸡冠花、扁豆花、辛夷花、鸡朎花、夏枯花、谷精珠、桑叶、大青叶、枇杷叶、侧柏叶、荷叶、艾叶、一见喜、白背叶、凤仙花、凌霄花。

藤木类白毛藤、忍冬藤、海风藤、勾藤、鸡血藤、大血藤、野藤、络石、小叶买麻藤、梅花入骨丹、龙须藤、马尾松、杉、樟、垂柳、枫、木芙蓉、酸枣树、桐、梧桐、紫珠、牡荆、薜荔、毛冬青。

全草类薄荷、公英、淡竹叶、益母草、石斛、旱莲草、仙鹤草、扁畜草、石松、还魂草、翠云草、铺地卷柏、芒箕、乌蕨、半边旗、凤尾蕨、车前草、浮萍、鱼腥草、香薷草、地丁草、青蒿、马齿苋、淫羊霍、抱石莲、多穗金粟兰、葎草、及己、糯米团、杜衡、小叶蓼、火炭母紫苏、肺风草、半边莲、金线莲、叶下珠、夏枯草、地胆草、扛板归、水蓼、刺蓼、牛皮菜、菠菜、刺苋、七菇草、毛莨、荠菜、地锦草、苋菜、千里光、一枝黄花、三白草、透骨梢、积雪草、天胡荽、虎耳草、灯笼草、蛇莓、山莓、翻白草、山马蝗、小叶三点金、手金杖、鸡眼草、龙蔡、三叶鬼针草、痈草、过路蜈蚣、沙氏鹿茸草、地耳草、茅膏菜、截叶铁扫帚、犁头草、金锦香、地胡椒、元宝草、酢酱草、瓜子金、鸭跖草、过路黄、滴水珠、石豆兰、徐长卿、地念草、马蹄金、水芹菜、星宿菜、醉鱼草、七层楼、中华石荠苧、腋生腹水草、爵床、鸡矢滕、败酱草、杏香免耳风、马兰、豨莶草、一点红、泽兰、佩兰、鼠曲草、六棱菊、金丝草、狗尾草、水蜈蚣、茅莓。

野菊花贡菊花杭菊花怀菊花公丁香人参叶穿心莲穿心莲雪莲花绿梅花金莲花槐米桑叶玉米须代代花辛夷花冬花艾叶功劳叶松花粉月季花凌霄花荷叶大青叶蒲黄合欢花槐花西红花三七叶银杏叶枇杷叶厚朴花苦竹花葛花罗布麻番泻叶苏叶夏枯球玫瑰花鸡冠花旋复花红花金银花人参花三七花山茶花马兰花云实花木棉花木槿花松花粉月季花风茄花凤仙花水翁花玉兰花玉果花玉赞花石莲花石榴花白残花百合花红梅花杜鹃花扶桑花牡丹花凌霄花鸡冠花玫瑰花枇杷花茅针花金雀花金莲花夜合花合欢花玳玳花柚子花枳壳花厚朴花扁豆花蚕豆花桃花黄芜花黄蜀葵花梦花雪莲花木花菩提花旋覆花密花绿梅花葛根花藏红花熏衣草花槐花霸王花莲须槐米木芙蓉花葛花芜花蒲黄桂花蜀葵花常用药材----花叶类野菊花贡菊花杭菊花怀菊花公丁香人参叶穿心莲穿心莲雪莲花绿梅花金莲花槐米桑叶玉米须代代花辛夷花冬花艾叶功劳叶松花粉月季花凌霄花荷叶大青叶蒲黄合欢花槐花西红花三七叶银杏叶枇叶厚朴花苦竹花葛花罗布麻番泻叶2012年1月六大药市草类及花叶类中药材价格单位:元/公斤品名规格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四川荷花池广州清平广西玉林河南禹州广藿香统 7.5 6.5~7.5 8~9 4.5 6.6 7~7.5 马鞭草统 2.5 3.5~4 3.5~4 4.5 1.5 2 辽细辛全草 35~38 28~30 42~45 42 35~40 35~38 辽细辛根 55 45~50 50~55 50 42~44 55 薄荷全棵 2.2 2.5~3.5 2.5~3 3.5 4 2.5 大蓟统 2~2.2 2~2.2 4.5~5 3 2~2.2 2~2.2 小蓟统 2 2.5~3 2~2.5 2.5 2 2 麻黄草整把 3.5 3~3.5 3.5~4 4 3~4 2.8~3.5 茵陈绵统 2.5 3~3.5 3.2~3.7 4.5 3.8~4 3~3.5 蒲公英山统 3.8 3.5~4 4.5~5 5 3~4 3.3~3.5 蒲公英家统 4.2 4.2~4.5 5 5.5 4.3~4.6 3.6~3.8 荆芥统 3.5 3~3.5 3.5~4.5 4 3~4 3~3.5 荆芥穗统 10 10~12 10~12 14 10~11 10 瞿麦统 3.3 3~3.5 5 5 2.2~2.8 3 泽兰统 2.5 2~3 2.2~2.4 3 1.8~2.2 2.5 佩兰统 3~4.5 3~4.5 2.5~3.5 6 2 3~4 益母草统 1.4~1.7 1.8~2 2.5~3.5 2 2.5 1.4~1.7石斛大统 32 32~35 32~35 65 33 35石斛枫斗 300~330 —————— 330~360 330~350败酱草南统 4.5 2.8~3.5 3.5~4 3 3 2.8~3.5旱莲草统 2 2~3.5 1.5~2 —— 1.6~2 2.5仙鹤草统 1.5 2~2.5 2~2.5 2 1.6~2 1.5木贼草东北产 3~3.2 3~3.5 3~5 4.5 3~3.5 3~3.2老鹳草统 1.5 3 2.5~3 3.5 2~3 1.5金钱草大叶 6.5 5~7 4~4.5 4.5 5.5 3.5金钱草小叶 3.8 3~4 3.5~4 3.5 6 3~3.5鹅不食草统 7 8~10 10~11 12 8 18~20鹿衔草东北大叶 7 7~9 9~10 10 8.5~9.5 6.8~7.3伸筋草统 3.3~3.5 3.5 3~3.5 3 2.5~3 3.3~3.5 鱼腥草野生 3.8 3.5~4 3~4 3.5 3.2 2.8~3白花蛇舌草江西产 7 7~7.5 8~10 8 6~7 7灯芯草整把小包装 35~40 35~40 52 32 35~40 35~40 香薷草统 4 3.5~4.5 3~4 4.5 3.5~4 2~3石苇小叶 4.3~4.6 2.2~2.5 5.5~6 8 2.2~2.5 2.2~2.5地丁紫花 2.5 2.8~3.5 3.5~8 3.5 3~4 2.6~3.2地丁萝卜 12 —— 10~10.5 —— 10 5~6瓦松统 9~12 8~11 15 13 9~12 9~12青蒿统 2~3 2.5~3.5 2.5~4 2 4 2~3刘寄奴统 4~4.5 5~~6 7~8.5 3.5 4~5 4~4.5卷柏统 4 3~4 10~12 4.5 4 4半枝莲统 3.8~4 4~5 5.5~6 5.5 5~5.5 3~3.5半边莲统 4.5~5 4~7 7~8 8 4~5 5~5.5淫羊藿东北园叶 6 5.8~7 —— 6.5 6~6.6 6 紫苏全棵 1.5~2 2.5 1.7~2.5 2.5 1.5~2 1.5~2翻白草统 1.5~1.8 2.5~3 2.5~3 3 1.5~1.8 1.5~1.8徐长卿根 12~13 12~16 17 12 15 14~15夏枯球统 10~13 10~12 8~8.5 13 13 6~10夏枯草统 2 2~3.5 3 3 3 3谷精草统 9 4~5 11.5~12.5 6 5 5穿心莲全棵带叶 4 3.8~5 3.2~4 3.5 2.5 3~4 田基黄统 10~12 8~9 11~12 10 8 8~10鸡骨草统 3.5~3.8 4.5~6 4.5~5 6 4.6 3.5~3.8垂盆草统 6.5 5~6 8~12 10 8~9 5.5~6地锦草统 3~3.5 4~5.5 3.5~4 3 3~3.5 3.6~4.2冬凌草统 3.5 4~5 5 5 4~5 3.5草珊瑚统 5 5~5.4 5.5 4.5 5 5车前草统 2 2.5~3.5 2.5~2.5 3.5 1.8~2.2 1.5透骨草凤仙 2.8~3 2.5 3 3 2.2~2.5 2.2~2.5金银花河南产 42 43~45 45~47 55 —— 40~45 金银花山东产 34 34~38 32~35 35 —— 30~35 金银花湖南产 13 12~14 16~18 12 17 12 菊花亳州产 16 15~18 12 15 17 菊花安国产 17 15~16 17~18 13 16 18 杭菊花饼 17~20 12~18 15~20 18 18 15~20红花统 70~72 70~75 65~75 75 76 70西红花统 2800~3300 3100~3300 3100~3400 4000 3000~3300 3800款冬花统 33 32~38 32~35 35 30 30~33旋覆花统 3 4~5 6.5~7 3.5 2.5~2.8 3.5槐花统 5.5 4~6 7.5~8.5 12 5 9~11辛夷花大花 11 11~13 10~11 10 11~12 12 辛夷花小花 13 13~15 13~14 12 12 14~15 密蒙花统 6 5.5 4 6 6~6.5 6野菊花颗粒状 8~8.5 7~8 7.5~8.5 8 5~6 8.5 公丁香统 29 29~31 32~34 33 29 32~33蒲黄统粉 15~16 13~15 13~14 15 11~12 13~15 贡菊花统 45 45~55 45~55 38 33~40 32~36月季花统 8 10~12 11~14 12 10~12 10~11玫瑰花野生小花 42 26~30 22~23 14 20~30 20~25 雪莲花散朵 50 50 52 —— 50 50 功劳叶统 4 3.3~4 4.5 4.5 4 4紫苏叶青统 2.5 2.5~3 2.5~3 3.5 2~3 2~3 薄荷叶统 5~6 3.5~4.5 10~11 —— 6 4~6桑叶青统 3 3 2~2.5 3 2.2 3 枇杷叶统 2 2~3.5 2~2.5 3 1.8 2.2大青叶统 2.5~2.7 2~2.5 2.5~3 3 2 2.5番泻叶印度进口 6~6.5 5~6 7.5~9 12 6~7 6~6.5 番泻叶国产 5~6 4~5 6.5~7.5 10 5~6 5~6 侧柏叶统 2.2 2 2.5~3 2.5 2.2 2.2罗布麻叶统 6~6.5 7~10 6~8 11 5.5~6 6.5淡竹叶统 3~3.5 3.5~4 2.5~3.5 3.5 3 3~3.5银杏叶统 3.5~5 4.5~5 3~4 3.5 2~3 3.5~5艾叶统 1.6 1.2~2.3 2~2.5 2 2.5 1.6。

中药提取物的种类

中药提取物的种类

中药提取物的种类一、根茎类提取物根茎类中药在中药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提取物在中药制剂和现代中药制剂中广泛应用。

例如,人参、甘草、黄芪等常用中药材都归属于根茎类。

这些提取物主要用于补气、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等方面。

二、果实种子类提取物果实种子类提取物主要来源于各类果实和种子,如枸杞、山楂、陈皮等。

这类提取物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常用于调理身体、改善消化、降低血脂等方面。

三、花类提取物花类提取物主要来源于如菊花、金银花、茉莉花等花朵。

这类提取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常用于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等方面。

四、叶类提取物叶类提取物主要来源于如茶叶、桑叶等植物叶子。

茶叶提取物含有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等作用;桑叶提取物则富含DNJ、GABA等多种生物碱,有助于降血糖、降血压等。

五、全草类提取物全草类提取物主要来源于如甘草、蒲公英等全草植物。

这类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化瘀等作用,常用于消炎、抗病毒等方面。

六、动物类提取物动物类提取物主要来源于各种动物资源,如蜂蜜、鹿茸、珍珠粉等。

这些提取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蜂蜜中含有大量的酶和抗氧化物质,鹿茸则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

七、矿物类提取物矿物类提取物主要来源于各种天然矿物和岩石,如石膏、滑石、磁石等。

这类提取物常用于收敛、止泻、止血等方面。

八、其他类提取物除了以上几类提取物外,还有一些其他来源的提取物,如树脂类提取物(如没药)、粘液类提取物(如车前子)等。

这些提取物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在现代中药制剂中也有广泛应用。

秋色叶树种

秋色叶树种

类 型
一是根据叶色不同将秋色叶树种分 为四类。红叶类如枫香、鸡爪槭、重 阳木、黄栌、乌桕、南天竹、地锦、 柿等;黄叶类如银杏、无患子、栾树、 青桐、桑等;橙叶类如盐肤木、榉树、 黄连木等;紫红叶类山麻杆、漆树等。 二是根据叶色变化时期将秋色叶树 种分为单秋季变色和春秋两季变色两 类。前者如银杏、黄栌、柿、漆树等; 后者如枫香、山麻杆、石楠等。 三是根据冬季是否落叶将秋色叶树 种分为常绿和落叶两类。前者如石楠、 南天竹等;后者如枫香、黄栌等。大 多数秋色叶树种是落叶树种。
树 形
园林观赏 爪槭叶形美观,入秋后转为鲜红色,色艳如花,灿烂如 霞,为优良的观叶树种。无论栽植何处,无不引人入胜。 植于草坪、土丘、溪边、池畔和路隅、墙边、亭廊、山 石间点缀,均十分得体,若以常绿树或白粉墙作背景衬 托,尤感美丽多姿。制成盆景或盆栽用于室内美化也极 雅致。 可作行道和观赏树栽植,是较好的“四旁”绿化树种 鸡爪槭的变种很多,常见的有: ①红枫:(cv.atropurpureum。又名红槭,紫红鸡爪 槭。叶深裂几达叶片基部,裂片长圆状披针形,叶红色 或紫红色。枝条紫红色,叶掌状裂,终年呈紫红色;羽 毛枫,枝条开展下垂,叶掌状7—11深裂,裂片有皱纹; 蓑衣槭,叶较小,掌状7深裂,基部心形,先端长尖,翅 果短小。 ②细叶鸡爪槭:(cv.dissectum)。又名羽毛枫、羽毛 槭、塔枫。叶掌状深裂达基部,为七至十一裂,裂片又 羽状分裂,具细尖齿。树冠开展,枝略下垂。 ③深红细叶鸡爪槭,(cv.ornatum)。又名红细叶鸡爪 槭、红羽毛枫。外形同细叶鸡爪槭,但叶片呈紫红色。
4.乌桕
Sapium sebiferum,是大戟科乌桕属 落叶乔木,应用于园林中,集观形、 观色叶、观果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观 赏价值。种子黑色含油,圆球形,外 被白色蜡质假种皮,可制油漆,假种 皮为制蜡烛和肥皂的原料,经济价值 极高。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 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为中国特 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 历史。

中药十大功劳叶

中药十大功劳叶

中药十大功劳叶三尖杉石南叶四季青芙蓉叶苦丁茶参叶罗布麻叶侧柏叶红茶叶枸骨叶胡颓叶臭梧桐叶紫珠叶人参叶荷叶艾叶番泻叶莽草叶及花草茶类玉簪花红天鱼腥草竹叶茶...叶及花草茶类玉簪花银杏叶竹叶茶花叶类银花、菊花、朴花、鸡冠花、扁豆花、辛夷花、鸡朎花、夏枯花、谷精珠、桑叶、大青叶、枇杷叶、侧柏叶、荷叶、艾叶、一见喜、白背叶、凤仙花、凌霄花。

藤木类白毛藤、忍冬藤、海风藤、勾藤、鸡血藤、大血藤、野藤、络石、小叶买麻藤、梅花入骨丹、龙须藤、马尾松、杉、樟、垂柳、枫、木芙蓉、酸枣树、桐、梧桐、紫珠、牡荆、薜荔、毛冬青。

全草类薄荷、公英、淡竹叶、益母草、石斛、旱莲草、仙鹤草、扁畜草、石松、还魂草、翠云草、铺地卷柏、芒箕、乌蕨、半边旗、凤尾蕨、车前草、浮萍、鱼腥草、香薷草、地丁草、青蒿、马齿苋、淫羊霍、抱石莲、多穗金粟兰、葎草、及己、糯米团、杜衡、小叶蓼、火炭母紫苏、肺风草、半边莲、金线莲、叶下珠、夏枯草、地胆草、扛板归、水蓼、刺蓼、牛皮菜、菠菜、刺苋、七菇草、毛莨、荠菜、地锦草、苋菜、千里光、一枝黄花、三白草、透骨梢、积雪草、天胡荽、虎耳草、灯笼草、蛇莓、山莓、翻白草、山马蝗、小叶三点金、手金杖、鸡眼草、龙蔡、三叶鬼针草、痈草、过路蜈蚣、沙氏鹿茸草、地耳草、茅膏菜、截叶铁扫帚、犁头草、金锦香、地胡椒、元宝草、酢酱草、瓜子金、鸭跖草、过路黄、滴水珠、石豆兰、徐长卿、地念草、马蹄金、水芹菜、星宿菜、醉鱼草、七层楼、中华石荠苧、腋生腹水草、爵床、鸡矢滕、败酱草、杏香免耳风、马兰、豨莶草、一点红、泽兰、佩兰、鼠曲草、六棱菊、金丝草、狗尾草、水蜈蚣、茅莓。

野菊花贡菊花杭菊花怀菊花公丁香人参叶穿心莲穿心莲雪莲花绿梅花金莲花槐米桑叶玉米须代代花辛夷花冬花艾叶功劳叶松花粉月季花凌霄花荷叶大青叶蒲黄合欢花槐花西红花三七叶银杏叶枇杷叶厚朴花苦竹花葛花罗布麻番泻叶苏叶夏枯球玫瑰花鸡冠花旋复花红花金银花人参花三七花山茶花马兰花云实花木棉花木槿花松花粉月季花风茄花凤仙花水翁花玉兰花玉果花玉赞花石莲花石榴花白残花百合花红梅花杜鹃花扶桑花牡丹花凌霄花鸡冠花玫瑰花枇杷花茅针花金雀花金莲花夜合花合欢花玳玳花柚子花枳壳花厚朴花扁豆花蚕豆花桃花黄芜花黄蜀葵花梦花雪莲花木花菩提花旋覆花密花绿梅花葛根花藏红花熏衣草花槐花霸王花莲须槐米木芙蓉花葛花芜花蒲黄桂花蜀葵花常用药材----花叶类野菊花贡菊花杭菊花怀菊花公丁香人参叶穿心莲穿心莲雪莲花绿梅花金莲花槐米桑叶玉米须代代花辛夷花冬花艾叶功劳叶松花粉月季花凌霄花荷叶大青叶蒲黄合欢花槐花西红花三七叶银杏叶枇叶厚朴花苦竹花葛花罗布麻番泻叶2012年1月六大药市草类及花叶类中药材价格单位:元/公斤品名规格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四川荷花池广州清平广西玉林河南禹州广藿香统 7.5 6.5~7.5 8~9 4.5 6.6 7~7.5 马鞭草统 2.5 3.5~4 3.5~4 4.5 1.5 2 辽细辛全草 35~38 28~30 42~45 42 35~40 35~38 辽细辛根 55 45~50 50~55 50 42~44 55 薄荷全棵 2.2 2.5~3.5 2.5~3 3.5 4 2.5 大蓟统 2~2.2 2~2.2 4.5~5 3 2~2.2 2~2.2 小蓟统 2 2.5~3 2~2.5 2.5 2 2 麻黄草整把 3.5 3~3.5 3.5~4 4 3~4 2.8~3.5 茵陈绵统 2.5 3~3.5 3.2~3.7 4.5 3.8~4 3~3.5 蒲公英山统 3.8 3.5~4 4.5~5 5 3~4 3.3~3.5 蒲公英家统 4.2 4.2~4.5 5 5.5 4.3~4.6 3.6~3.8 荆芥统 3.5 3~3.5 3.5~4.5 4 3~4 3~3.5 荆芥穗统 10 10~12 10~12 14 10~11 10 瞿麦统 3.3 3~3.5 5 5 2.2~2.8 3 泽兰统 2.5 2~3 2.2~2.4 3 1.8~2.2 2.5 佩兰统 3~4.5 3~4.5 2.5~3.5 6 2 3~4 益母草统 1.4~1.7 1.8~2 2.5~3.5 2 2.5 1.4~1.7石斛大统 32 32~35 32~35 65 33 35石斛枫斗 300~330 —————— 330~360 330~350败酱草南统 4.5 2.8~3.5 3.5~4 3 3 2.8~3.5旱莲草统 2 2~3.5 1.5~2 —— 1.6~2 2.5仙鹤草统 1.5 2~2.5 2~2.5 2 1.6~2 1.5木贼草东北产 3~3.2 3~3.5 3~5 4.5 3~3.5 3~3.2老鹳草统 1.5 3 2.5~3 3.5 2~3 1.5金钱草大叶 6.5 5~7 4~4.5 4.5 5.5 3.5金钱草小叶 3.8 3~4 3.5~4 3.5 6 3~3.5鹅不食草统 7 8~10 10~11 12 8 18~20鹿衔草东北大叶 7 7~9 9~10 10 8.5~9.5 6.8~7.3伸筋草统 3.3~3.5 3.5 3~3.5 3 2.5~3 3.3~3.5 鱼腥草野生 3.8 3.5~4 3~4 3.5 3.2 2.8~3白花蛇舌草江西产 7 7~7.5 8~10 8 6~7 7灯芯草整把小包装 35~40 35~40 52 32 35~40 35~40 香薷草统 4 3.5~4.5 3~4 4.5 3.5~4 2~3石苇小叶 4.3~4.6 2.2~2.5 5.5~6 8 2.2~2.5 2.2~2.5地丁紫花 2.5 2.8~3.5 3.5~8 3.5 3~4 2.6~3.2地丁萝卜 12 —— 10~10.5 —— 10 5~6瓦松统 9~12 8~11 15 13 9~12 9~12青蒿统 2~3 2.5~3.5 2.5~4 2 4 2~3刘寄奴统 4~4.5 5~~6 7~8.5 3.5 4~5 4~4.5卷柏统 4 3~4 10~12 4.5 4 4半枝莲统 3.8~4 4~5 5.5~6 5.5 5~5.5 3~3.5半边莲统 4.5~5 4~7 7~8 8 4~5 5~5.5淫羊藿东北园叶 6 5.8~7 —— 6.5 6~6.6 6 紫苏全棵 1.5~2 2.5 1.7~2.5 2.5 1.5~2 1.5~2翻白草统 1.5~1.8 2.5~3 2.5~3 3 1.5~1.8 1.5~1.8徐长卿根 12~13 12~16 17 12 15 14~15夏枯球统 10~13 10~12 8~8.5 13 13 6~10夏枯草统 2 2~3.5 3 3 3 3谷精草统 9 4~5 11.5~12.5 6 5 5穿心莲全棵带叶 4 3.8~5 3.2~4 3.5 2.5 3~4 田基黄统 10~12 8~9 11~12 10 8 8~10鸡骨草统 3.5~3.8 4.5~6 4.5~5 6 4.6 3.5~3.8垂盆草统 6.5 5~6 8~12 10 8~9 5.5~6地锦草统 3~3.5 4~5.5 3.5~4 3 3~3.5 3.6~4.2冬凌草统 3.5 4~5 5 5 4~5 3.5草珊瑚统 5 5~5.4 5.5 4.5 5 5车前草统 2 2.5~3.5 2.5~2.5 3.5 1.8~2.2 1.5透骨草凤仙 2.8~3 2.5 3 3 2.2~2.5 2.2~2.5金银花河南产 42 43~45 45~47 55 —— 40~45 金银花山东产 34 34~38 32~35 35 —— 30~35 金银花湖南产 13 12~14 16~18 12 17 12 菊花亳州产 16 15~18 12 15 17 菊花安国产 17 15~16 17~18 13 16 18 杭菊花饼 17~20 12~18 15~20 18 18 15~20红花统 70~72 70~75 65~75 75 76 70西红花统 2800~3300 3100~3300 3100~3400 4000 3000~3300 3800款冬花统 33 32~38 32~35 35 30 30~33旋覆花统 3 4~5 6.5~7 3.5 2.5~2.8 3.5槐花统 5.5 4~6 7.5~8.5 12 5 9~11辛夷花大花 11 11~13 10~11 10 11~12 12 辛夷花小花 13 13~15 13~14 12 12 14~15 密蒙花统 6 5.5 4 6 6~6.5 6野菊花颗粒状 8~8.5 7~8 7.5~8.5 8 5~6 8.5 公丁香统 29 29~31 32~34 33 29 32~33蒲黄统粉 15~16 13~15 13~14 15 11~12 13~15 贡菊花统 45 45~55 45~55 38 33~40 32~36月季花统 8 10~12 11~14 12 10~12 10~11玫瑰花野生小花 42 26~30 22~23 14 20~30 20~25 雪莲花散朵 50 50 52 —— 50 50 功劳叶统 4 3.3~4 4.5 4.5 4 4紫苏叶青统 2.5 2.5~3 2.5~3 3.5 2~3 2~3 薄荷叶统 5~6 3.5~4.5 10~11 —— 6 4~6桑叶青统 3 3 2~2.5 3 2.2 3 枇杷叶统 2 2~3.5 2~2.5 3 1.8 2.2大青叶统 2.5~2.7 2~2.5 2.5~3 3 2 2.5番泻叶印度进口 6~6.5 5~6 7.5~9 12 6~7 6~6.5 番泻叶国产 5~6 4~5 6.5~7.5 10 5~6 5~6 侧柏叶统 2.2 2 2.5~3 2.5 2.2 2.2罗布麻叶统 6~6.5 7~10 6~8 11 5.5~6 6.5淡竹叶统 3~3.5 3.5~4 2.5~3.5 3.5 3 3~3.5银杏叶统 3.5~5 4.5~5 3~4 3.5 2~3 3.5~5艾叶统 1.6 1.2~2.3 2~2.5 2 2.5 1.6。

中药别名大全

中药别名大全
车前草:当道、牛遗、立伍、七星草、车轮菜
石斛:林兰、杜兰、铁皮、木斗、石斗、金斗、雅斗、霍斗、环草、耳环草、铜皮石斛、金钗石斛、霍石斛
田基黄:地耳草、对叶草、肝炎草、小元宝草
仙鹤草:龙芽草、仙合草、字母草、过路黄
白花蛇舌草:蛇舌草、蛇总管、羊须草
半边莲:半边花、半边菊、片花莲
半枝莲:四方草、韩信草
丁香:丁子、大花、公丁香
木棉花:斑枝花、英雄树花
玉米须:包谷须、棒子毛
红花:大红花、草红花
谷精草:谷精、谷精珠、珍珠草、佛顶珠、鱼眼草
辛夷:辛一、木笔、毛桃、迎春、春花、木笔花、望春花、紫玉兰
鸡蛋花:鸡旦花
鸡冠花:鸡冠、鸡公花、鸡冠头、洗手花
玫瑰花:刺玫花、湖花
金银花:二花、双花、银花、忍冬花、密银花
姜皮:生姜皮、生姜衣
炮姜:姜炭、炮姜炭、干姜炭、黑姜炭
土茯苓:土苓、奇粮、禹余粮、白余粮、土萆薢、
大黄:大王、将军、锦纹、川军、川锦纹、锦纹大黄
山药:淮山、淮药、薯蓣、淮山药
山豆根:广豆根、苦豆根
山慈菇:山茨菇、毛慈菇、土贝母
千斤拔:牛大力、千斤吊
千年健:年健、一包针、千年见、千颗针
地骨皮:地骨、骨皮、杞根、枸根、仙人杖
肉桂:桂皮、玉桂、桂心、油桂、企边桂、紫油桂
合欢皮:合欢、夜合、夜合皮
杜仲:思仲、思仙、木棉
牡丹皮:丹皮、牡丹、花王、洛阳花
官桂:条桂、桂通
厚朴:川朴、厚皮、重皮
香加皮:北五加皮
秦皮:岑皮、苦树皮
海桐皮:丁皮、钉皮、接骨药
桑白皮:桑皮、双皮、双白皮、桑根皮
徐长卿:药王、蛇草、瑶山竹

药用部位分类

药用部位分类

药用部位分类一、茎木类中药1、藤茎入药的品种:木通、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2、心材入药的品种:苏木、降香3、木材入药的品种:沉香(含有树脂的木材)4、茎髓入药的品种:通草5、茎枝入药的品种:钩藤(带钩茎根)二、根类中药1、根入药的品种:何首乌(块根)、牛七、川牛七、商陆、银柴胡、太子参(块根)、川乌(母根)、草乌(块根)、附子(侧根加工品)、白芍、赤芍、防己、板蓝根、地榆、苦参、葛根、黄黄、远志、白蔽(块根)、西洋参、白芷、当归、前湖、防风、柴胡、北沙参、秦亢、紫草、黄苓、玄参、地黄(块根)、巴戟天、续断、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川木香、百部(块根)、天冬(块根)、麦冬(块根)、郁金(块根)其中块根入药的有:何首乌、太子参、草乌、白蔽、地黄、百部、天冬、麦冬、郁金2、根茎入药的品种:狗脊、绵马贯众(叶柄残基)、山豆根、升麻、黄连、延胡索(块茎)、川莒、胡黄连、白术、苍术、三棱(块茎)、泽泻(块茎)、香附、天南星(块茎)、半夏(块茎)、石菖蒲、川贝母(鳞茎)、浙贝母(鳞茎)、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天麻(块茎)、白及(块茎)其中以块茎入药的有:延胡索(唯一个双子叶植物来源的,块茎入药)、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及以鳞茎入药的有:川贝母、浙贝母3、根与根茎入药的品种:细辛、大黄、威灵仙、山豆根、甘草、人参、三七、龙胆、徐长卿、白薇、丹参、紫苑、茜草、红参4、根茎与根入药的品种:虎杖、南板蓝根、羌活、藁本、白前三、叶类中药1、叶入药的品种:石韦、淫羊蕾、巫山淫羊蕾、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小叶)、罗布麻叶、紫苏叶(或带嫩枝)、艾叶2、枝梢及叶入药的品种:侧柏叶四、皮类中药1、根皮入药的品种: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番加皮、地骨皮2、干皮、根皮、枝皮入药的品种:厚朴、秦皮(只有枝皮和干皮入药)3、树皮入药的品种:肉桂、杜仲、合欢皮、黄柏、关黄柏五、花类中药1、花蕾入药的品种:辛麦、丁香、金银花(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或带初开的花)、款冬花2、花及花蕾入药的品种:槐花3、花入药的品种:洋金花、红花六、果实及种子类中药1、果实入药的品种:地肤子、五味子、南五味子、山楂、金樱子、补骨脂、巴豆、小茴香、蛇床子、连翘、女贞子、枸杞子、桅子、瓜篓、牛萼子、鹤虱、砂仁、草果、豆蔻、益智2、未成熟果实入药的品种:枳壳3、近成熟果实入药的品种:木瓜、乌梅、吴茱萸4、成熟种子入药的品种:拿苗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5、成熟果肉入药的品种:山茱萸6、种仁入药的品种:慧改仁七、全草类中药1、草质茎入药的品种:麻黄2、带叶茎枝入药的品种:榔寄生、桑寄生3、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鱼腥草4、全草入药的品种:紫花地丁、苦地丁、金钱草、半枝莲、车前草、蒲公英5、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广金钱草、广蕾香、荆芥、益母草、薄荷、香葡、穿心莲、茵陈、青蒿、大蓟6、带鳞叶的肉质茎入药的品种:肉欢蓉7、茎叶入药的品种:淡竹叶8、茎入药的品种:石斛、铁皮石斛八、藻、菌、地衣类中药1、藻体入药的品种:海藻2、子实体入药的品种:灵芝3、菌核入药的品种:茯苓、猪苓4、地衣体入药的品种:松萝九、其他类中药1、成熟袍子入药的品种:海金沙2、一类由植物或某些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加工品的品种:青黛、儿茶、芦荟3、虫瘗入药的品种:五倍子、没食子十、矿物类中药1、天然矿物入药的:朱砂、石膏、炉甘石、赤者石、雄黄、自然铜、滑石2、矿物加工品入药的:轻粉、红粉、秋石、信石、芒5肖、硫黄3、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入药:龙骨、龙齿、石燕十一、动物类中药1、动物的干燥整体:水蛭、全蝎、娱蚣、斑螯、土鳖虫、虻虫、九香虫、海马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地龙、蛤蜗、乌梢蛇、断蛇、金钱白花蛇3、动物体的某一部分:①角类: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②鳞、甲类:穿山甲、龟甲、鳖甲③骨类:豹骨、狗骨、猴骨④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螺帽、蛤壳、瓦楞子⑤脏器类:蛤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海狗肾、冰獭肝、刺猬皮4、动物的生理产物:①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②排泄物:五灵脂、蚕沙、夜明砂③其他生理产物:蝉蜕、蛇蜕、蜂蜜、蜂房卵峭、桑蝶峭5、动物的病理产物: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6、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血余炭、水牛角浓缩粉。

叶

海绵组织 Spongy tissue 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细胞不规 则形,排列疏松,叶绿体少。
分泌腔、结晶、石细胞
两面叶:有栅组织和海绵组织 之分的叶。
等面叶:不分化成海绵组织、栅 栏组织或两面均有栅栏组织的叶。
3. 叶脉
上下表皮内常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多 为外韧型,次生生长有限,维管束上下常有 机械组织,基本组织不分化,少数主脉上侧 有栅栏组织通过。
植物叶变态(叶卷须)
植物叶的变态(叶捕虫器)
植物叶的变态(叶捕虫器)
植物叶的变态(叶捕虫器)
五、叶的生理功能 1. 光合作用 6CO2+6H2O

670千卡
C6H12O6+6O2
2. 蒸腾作用 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体表散 发到外界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3. 气体交换 吸入CO2,排出O2 (光合作用) 或 吸入O2,排出CO2 (呼吸作用)
叶片的构造(双子叶植物) 1. 表皮 一层扁平细胞,表面观多角 形、不规则形,侧壁波浪状,互 相嵌合,无间隙,侧面观长方形。 外壁较厚,角质化,有角质层, 不含叶绿体。有气孔、毛茸。
2. 叶肉 Mesophyll 上下表皮之间,含叶绿体的薄 壁细胞的总称。
栅栏组织:Palisade tissue 上表皮内,细胞呈长柱形,与 表皮垂直方向排列,排列紧密、整 齐,含大量叶绿体。
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三)松针叶的结构(以马尾松为例)
1.表皮:表皮细胞壁较厚,角质层发达,表皮下更有多层厚 壁细胞,称为下皮,气孔内陷。
2.叶肉: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向内凹陷,扩大光合面积。叶
内具若干树脂道,在叶肉内方与明显的内皮层。 3. 维管束:维管组织两束,居叶的中央。
松针叶的横切面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参叶【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叶。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茎梗。

【成品性状】本品扎成小把,呈束状或扇状。

掌状复叶带有长柄。

小叶通常5枚,卵形或倒卵形,边缘具细锯齿及刚毛;上表面叶脉生刚毛,下表面叶脉隆起。

纸质,易碎。

气清香,味微苦而甘。

【鉴别】本品粉末黄绿色。

上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略呈长方形,长35~92μm,宽32~60μm ,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

下表皮细胞与上表皮相似,略小,气孔不定式,保卫细胞长31~35μm 。

叶肉无栅栏组织,多由4层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直径18~29μm ,含叶绿体或草酸钙簇晶,草酸钙簇晶直径12~40μm ,棱角锐尖。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

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益肺,祛暑,生津。

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用法与用量】3~9g。

【处方应付】写人参叶、参叶均付人参叶。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大青叶【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枯叶,抢水洗净,晒至半干,及时切段,干燥。

【成品性状】为不规则的碎叶段,多皱缩卷曲。

表面暗灰绿色。

质脆。

气微,味微酸、苦、涩。

【性味与归经】苦,寒。

归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用法与用量】9~15g。

【处方应付】写大青叶付大青叶。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木芙蓉叶【来源】本品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的干燥叶。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晾至半干,切丝,干燥。

【成品性状】为不规则的丝状。

表面灰绿色有绒毛。

气微,味微辛。

【性味与归经】微辛,凉。

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消肿排脓。

用于肺热咳嗽,肠痈;外治痈肿,脓耳,无名肿毒,烧、烫伤。

【用法与用量】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干品研末油调或熬膏。

【处方应付】写芙蓉叶、木芙蓉叶均付木芙蓉叶。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艾叶【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t.的干燥叶。

【炮制】艾叶取原药材,除去枝梗、杂质,筛去碎屑。

醋艾叶取净艾叶,用文火炒至微焦,喷淋醋适量,随喷随炒至干,取出。

每100kg艾叶,用醋15kg。

艾叶炭取净艾叶,用武火炒至外表焦黑色,喷淋清水适量,取出,避风,摊晾,干燥。

【成品性状】艾叶多为皱缩、破碎的叶片,上表面深黄绿色、黄绿色,有蛛丝状柔毛和白色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质柔。

气香,味苦。

醋艾叶形同艾叶,微有焦斑,略有醋气。

艾叶炭形同艾叶,焦黑褐色,质脆易碎。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有小毒。

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用于崩漏,吐血,衄血,咯血等多种出血,痛经,月经不调,胎动不安,脘腹冷痛,支气管哮喘。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处方应付】写艾叶、蕲艾均付艾叶;写艾叶炭付艾叶炭;写醋艾叶付醋艾叶。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附:艾绒【来源】本品艾叶的加工品。

【炮制】取净艾叶捣成绒,拣去叶脉粗梗,筛去细末。

【成品性状】为絮绒状,柔软,灰绿色,具艾叶香气。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有小毒。

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散寒逐瘀。

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崩漏,带下。

【用法与用量】专供灸治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石韦【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 (Bak.) Ching、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或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 Ching的干燥叶。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切丝,干燥,筛去碎屑。

【成品性状】为不规则丝条状。

叶面黄绿色或,有黑色斑点;叶被棕黄色,有残留绒毛。

叶片革质。

气微,味微涩苦。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

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清热止血。

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吐血,咳血,尿血,崩漏,肺热咳嗽。

【用法与用量】6~12g。

【处方应付】写石韦付石韦。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石楠叶【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的干燥叶。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丝,干燥。

【成品性状】为丝片状。

上表面棕褐色,下表面色稍浅。

革质而脆。

气微,味苦、涩。

【性味与归经】辛、苦,平;有小毒。

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益肾。

用于风湿痹痛,腰背酸痛,足膝无力,偏头痛。

【用法与用量】 4.5~9g。

【处方应付】写石楠叶付石楠叶。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四季青【来源】本品为冬青科植物冬青Ilex purpurea Hassk.的干燥叶。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丝,干燥。

【成品性状】为棕褐色或灰绿色丝状。

上表面有光泽,革质。

微有清香气,味苦涩。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水30ml,煮沸20分钟,滤过。

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1)取滤液点于蓝色石蕊试纸上,即显红色。

(2)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墨绿色。

(3)取滤液1ml,加二硝基苯肼试液2滴,即显棕红色沉淀。

【性味与归经】苦、涩,凉。

归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祛瘀。

用于肺炎,急性咽喉炎,痢疾,胆道感染,尿路感染;外治烧伤,下肢溃疡,麻风溃疡。

【用法与用量】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

【处方应付】写冬青叶、四季青付四季青。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杜仲叶【来源】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叶。

【炮制】杜仲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丝,干燥。

盐杜仲叶取杜仲叶丝,用盐水喷匀,稍闷,炒至有焦斑,取出。

【成品性状】杜仲叶为绿褐色呈团状或结串状的丝片。

碎叶上表面光滑,叶脉微凹;下表面主脉隆起,疏被柔毛;边缘具锯齿。

质轻松,折断面有银白色胶丝相连。

气微,味微苦、涩。

盐杜仲叶形同杜仲叶,稍有焦斑。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

用于腰背疼痛,高血压。

【用法与用量】9~15g。

【处方应付】写盐杜仲叶、制杜仲叶均付盐杜仲叶。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苦丁茶【来源】本品为冬青科植物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 J. Tseng、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nb.或枸骨Ilex cornuta Lindl. et Paxt.的干燥嫩叶。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残留枝梗、杂质。

【成品性状】枸骨叶为不规则的叶片,多卷曲。

先端具3枚硬刺,基部有2枚硬刺。

上表面黄绿色有光泽;下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

革质。

味微苦。

大叶冬青叶为卵状长椭圆形,不皱缩,有时纵向微卷曲。

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表面黄绿色;边缘有波状锯齿。

革质,易揉碎。

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甘,大寒。

归肝、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

用于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

【用法与用量】3~9g。

【处方应付】写苦丁茶付苦丁茶。

【贮藏】置干燥处。

枇杷叶【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

【采收与加工】全年可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干燥。

【炮制】枇杷叶取原药材,除去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筛去碎屑。

蜜枇杷叶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枇杷叶丝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每100kg枇杷叶,用炼蜜20kg。

【成品性状】枇杷叶呈丝条状。

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

革质而脆。

气微,味微苦。

蜜枇杷叶形同枇杷叶丝,表面显老黄色,微显光泽,略带黏性,味微甜。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

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止咳化痰,降气和胃。

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

【用法与用量】6~9g。

包煎。

【处方应付】写枇杷叶、杷叶均付枇杷叶;写蜜枇杷叶、蜜炙枇杷叶均付蜜枇杷叶。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蜜枇杷叶,密闭。

侧柏叶【来源】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燥嫩枝梢与叶。

【炮制】侧柏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硬梗及果实,筛去灰屑。

侧柏叶炭取净侧柏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透,晒干。

【成品性状】侧柏叶呈分枝状。

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深绿色或黄绿色。

质脆,易折断。

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侧柏叶炭形同侧柏叶,表面焦褐色。

【性味与归经】苦、涩,寒。

归肺、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侧柏叶炭偏于收敛止血。

【用法与用量】6~12g。

【处方应付】写侧柏叶付侧柏叶;写侧柏叶炭、侧柏炭均付侧柏叶炭。

【贮藏】置干燥处。

罗布麻叶【来源】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的干燥叶。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成品性状】为完整或破碎的叶片。

完整者呈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淡绿色或灰绿色,边缘具细齿,常反卷,两面无毛,叶脉于下表面突起。

叶柄细,质脆。

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甘、苦,凉。

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平肝安神,清热利水。

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现代多用于高血压,神经衰弱,肾炎浮肿。

【用法与用量】6~12g。

【处方应付】写罗布麻叶付罗布麻叶。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枸骨叶【来源】本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的干燥叶。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淋水稍润,切丝,干燥。

【成品性状】为不规则丝条状。

上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光泽;下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

叶脉明显,叶缘带刺,边缘稍反卷。

革质,硬而厚。

无臭,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凉。

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养阴,平肝,益肾。

用于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高血压。

【用法与用量】9~15g。

【处方应付】写枸骨叶付枸骨叶。

【贮藏】置干燥处。

荷叶【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叶。

【炮制】荷叶取原药材,除去叶柄及杂质,抢水洗净,切丝,干燥。

荷叶炭取净荷叶丝,照暗煅法,煅制成炭。

【成品性状】荷叶为不规则丝片状。

青绿色或淡棕绿色,质脆易碎。

微有清香气,味微涩。

荷叶炭表面乌黑色。

【性味与归经】苦,平。

归肝、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