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部编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31道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题10分,依据平时作业完成情况(6分)以及卷面情况(4分)赋分。

二、本大题共两道大题,6道小题,共17分。

(一)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是()A. 市侩.( kuài) 烟销云散己所不欲,勿失于人B. 应.届( yìng) 毋庸置疑口慧而实不至C. 粗犷.(guǎng) 融会贯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D. 旌.旗(shēng) 叱诧风云文武之道,一张一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和字形。

考生应结合字义和字形辨析。

A项,烟销云散——烟消云散;勿失于人——勿施于人。

B项,应(yīng)届;口慧而实不至——口惠而实不至。

D项,旌(jīng)旗;叱诧风云——叱咤风云;一张一驰——一张一弛。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 细菌的活动范围极广,无所不至....。

C.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D. 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头。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A项,“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与句中“生活”重复。

使用错误。

B项,“无所不至”,意思是说,如果害怕失去已经得到的地位,那就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后用以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本句用的是最后一个意思。

使用正确。

C项,“改头换面”,指表面上改变一下,实质上跟原来的一样。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1. C2. D3. B4. A5. D6. C7. B8. A9. D10. C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11.(1)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韧。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强调了在人生旅途中要持之以恒,不断追求进步。

12.(1)文章通过对比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坚持和放弃,突出了坚持的重要性。

(2)作者认为,只有坚持才能克服困难,实现人生价值。

13.(1)文章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努力和奋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2)作者认为,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到达终点。

14.(1)文章通过对比主人公在困境中的表现,强调了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2)作者鼓励读者在面对困境时,要勇敢地站起来,坚持自己的信念。

三、古诗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15.(1)望岳(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这首诗通过描写泰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6.(1)滕王阁序(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这句话通过描写落霞、孤鹜、秋水等景物,表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17.(1)长恨歌(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永恒的追求。

18.(1)庐山谣(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这句话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四、作文(50分)题目:我的青春梦想答案:我的青春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既神圣又充满挑战。

它需要我具备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我眼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困惑中找到答案,在挫折中找到勇气。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只要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他们就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礼”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礼”强调秩序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其次,“礼”注重道德修养。

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礼”倡导和谐与包容。

礼仪的实施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可以在“礼”的框架下得到尊重和包容。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有礼的社会中,人们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另一方面,“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秩序、道德和和谐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礼”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礼”只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道德无关。

C.“礼”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D.在当今社会,“礼”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第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编纂.(zuǎn) 浑.水摸鱼(hún) 倾泻唉声叹气B.央浼.(miǎn) 休戚.相关(qī) 伸张闻过饰非C.笃.定(dú) 佶.屈聱牙(jí) 付梓好高骛远D.肄.业(yì) 曲.突徙薪(qǔ) 起迄众口铄金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如今人浮于事....,纷繁芜杂,我只愿心素如简,人淡如菊,撇开所有的荣辱、名利和诱惑,把岁月沉淀成丰富的内涵,直道而行。

B.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

C.中央一再三令五申....地强调“要确保耕地不能跌破18亿亩”,可是有一部分人仍然打着搞活经济的幌子破坏良田。

D.大汗在钓鱼城兵败受伤,他想起自己在欧洲打仗时何等的叱咤风云,威震四海,不料如今竟在阴沟里翻船.....,不禁悲从中来。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放学的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______离开学校呢?②王经理以今天下午要开会为理由______了这次约会。

③张教授应邀今天下午到《咬文嚼字》编辑部______,商讨该刊的发展大计。

④岁月的洗礼和人为的破坏已经将一段辉煌的历史______在尘封的历史中。

A.径直推托作客淹没B.径自推脱做客淹没C.径自推托做客湮没D.径直推脱作客湮没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读过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陈实真想到作者家乡去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B.细细的秋雨一一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的飘洒着,如烟如雾,又增添了几分寒意。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前复习题及答案实用一篇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前复习题及答案实用一篇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前复习题及答案实用一篇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前复习题及答案 1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玷辱(zhān) 央浼(měi) 不省得(xǐng) 锱铢必较(zhī)B. 怔住(zhèng) 岑寂(cén) 削铅笔(xuē) 战战兢兢(jìng)C.下乘(chéng) 蕴藉(jí) 捣衣诗(dǎo) 咬文嚼字(jué)D.讥诮(qiào) 闷热(mēn ) 乱糟糟(zāo) 垂涎三尺(xián)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盘缠迤逦仗义直言没精打彩B.噩梦撮和心荒意乱唉声叹气C.帷幕流弊陈词滥调刻苦自励D.干躁宣染得鱼忘筌学富五车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①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构思新颖,________ ,值得一看。

②《每日秀》以离奇、轻松的特有风格报道突发事件,在众多新闻栏目中___ 。

③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山饰梅,。

A.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C.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D.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青运会是全国瞩目的一场青年运动盛会,也是全国青少年体育运动水平的大检阅。

B.__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C.“一带一路”是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国外交重心,表达了中国希望与全球,尤其是欧亚国家分享国家崛起红利。

D.“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5.依次填入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2分)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

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含答案)

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含答案)

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含答案)语言文字运用Ⅰ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句的公益广告语,曾深深地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并在中影响着很多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焕发抖擞的劳动精神面貌,但近年来劳动教育的缺失,让一些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念扭曲。

劳动技能欠缺,特别是少数在溺爱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

想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但又不愿意劳动,一些人在工作岗位上不知道怎样劳动,工作责任感欠缺,工作技能单一,怕吃苦,怕受挫折,不以劳动为荣,反以劳动为耻。

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过程,不可能。

就学校教育来说,要将劳动教育列入必修课,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编制详细的劳动教育大纲,编印不同的教材体系。

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中小学要全力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就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把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不要事事包办。

就社会教育来说,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和负面典型鞭策,让劳动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答: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答:20.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一公益广告语的成功之处,并另拟一条以“劳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4分)答:湖南省武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喜欢牡丹,说她___________。

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

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盛馔.(zhuàn)出岫.(xiù) 手腕.(wàn)鹤汀凫渚.(zhǔ)B.迤.逦(yǐ)蕴藉.(jiè) 爱憎(zēng)三径(jìng)就荒C.流憩.(qì) 茶峒.(dòng)央浼.(měi)叨.(tāo)陪鲤对D.拮.据(jí) 朴.(piáo)刀尴.尬(gān)物阜.(fù)民安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误字的一项是()A.玷辱赏赉良晨美景安然无恙B.下榻祈祷星分翼轸天高地迥C.熟稔迟顿哀声叹气彤云密布D.鞭苔狭隘日薄夕山钟鸣鼎食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参加了工作还经常向父母要钱,是个名不虚传....的“啃老族”。

B. 年轻作家的涌现,万紫千红....的散文风格,表明我国的文学已经开始出现繁荣的局面。

C.他是我们学校有名的大才子,写文章什么的那是倚马可待....。

D. 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好声音是去年出现的一档节目,它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娱乐性,使它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节目。

B.由于考虑到雾大路滑等安全问题的原因,昌九高速九江至共青城路段的交通封闭了近两个小时,被堵塞的车辆排起了将近三公里的长龙。

C.2011年3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粤澳合作框架协议》。

D.近来,欧洲多个国家遭遇暴雪袭击,有些地区最低温度甚至达到了10年以来的最低点,这让人们对气候变暖的说法产生了怀疑。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字,它的形体逐渐演变:从商代到秦代,依次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语文考试的复习是最费时费力的,需要通过做语文试题来巩固学过的语文知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完成1-9小题,27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龟(guī)裂逶迤(wēi yí)白芨(jí)浆殒身不恤(xuè)B、老趼(yán)蓑鲉(suāi yóu)宿舂(cōng)粮期(qī)功强近C、缂(gé)丝扃牖(jiōng yǒu)齐彭殇(shāng)猥(wēi)以微贱D、呱呱(guā)缧绁(léi shì) 槲(hú)寄生长歌当(dāng)哭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菲薄菲红蜗角虚明不足为其B、廖落激湍情随事迁偃仰啸歌C、谍血濒临日簿西山举案齐楣D、汲取俯瞰熟视无堵飘洋过海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___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②任何人间理想都___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③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__的伟大呵!④匐匍在地,很容易被人们的平视习惯所忽略――蛇____地接近,而它的攻击目标毫无察觉。

A、遏制抚慰惊心动魄悄无声息B、遏制安慰惊天动地蹑手蹑脚C、阻止安慰惊心动魄蹑手蹑脚D、阻止抚慰惊天动地悄无声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而DNA序列的差异,将有助于人类了解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因而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基因特点”针锋相对。

B、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无法从现有的国际法、一国之法来判定非法行为。

我们的法律在这些新问题面前变得无所顾忌,或无能为力。

C、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漩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株洲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传统文化借助各种媒介、载体,得到了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媒体上涌现出《汉字英雄》《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形成了一股“传统文化热”的潮流。

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兴起,是对文化类节目低俗化、轻浮娱乐化倾向的剥离和反拨,对集体无意识和民族情感的唤醒,实现了思想性与观赏性的张力平衡。

然而,传统文化类节目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态。

其主要表现是对传统文化发掘提升不够,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受众流失严重,收视率下滑。

要改变文化类节目的疲态,必须持续推进节目内容形式创新,以丰富多样的内容翻新和源源不断的形式出新,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需求,主动赢得观众,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从而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一个厚重、芜杂、多元的体系,包含着林林总总的内容,既有佶屈聱牙的疑难词句,也有通俗易懂的人文道理;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这就需要我们全面了解传统文化,从中发掘能体现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能引起观众兴趣、能与现实生活融合的部分,进一步提炼提升蕴含在其中的真善美,作为节目表现的题材和主题。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稳定性、历史性等特点,而电视传播特点是大众化、娱乐化,观众看电视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放松而不是接受教育教化。

创新文化类节目,必须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与大众化、娱乐化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传统文化的内核,又有娱乐化的载体形式,还要做好面向大众的通俗化工作。

艺术表达的核心是人,是人性人情,是对人内心世界的艺术观照。

《朗读者》《见字如面》两档节目,就是通过最简单的朗读和读信的方式,唤醒人们内心深处隐藏已久的精神诉求和情感表达,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

传统文化类节目要以传统的艺术形式、价值观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内容媒介,将镜头对准人们的内心世界,深刻讲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诉求,点燃观众的观赏欲求,表达媒体及社会的人文关怀。

文化类节目要有故事,接地气,让观众融入进来。

《朗读者》讲述了濮存昕、柳传志、许渊冲等名人的日常故事。

《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是从全国遴选出的100多名诗词爱好者,有青年学生,有乡村教师,有农民,有石油工人,有基层医生,有快递员,这些选手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每个人都有一个与古典诗词相遇结缘的故事。

通过这些选手和故事,将古典诗词挪移到当下现实,也使观众产生了代入感。

(摘自2017年11月30日光明网,王伟伟《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新表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传统文化借助网络技术,得到了创新性发展,涌现出一股“传统文化热”的潮流。

B.《汉字英雄》《朗读者》等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的、具有创新性的文化类节目。

C.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兴起,消除了文化节目低俗化、娱乐化现象,平衡了思想性与观赏性。

D.传统文化类节目高歌猛进时出现了疲态,导致这类节目对传统文化发掘提升不够,节目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作者需要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并进一步提炼提升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将其作为节目表现的题材、主题等。

B.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稳定性、历史性与电视传播的大众化、娱乐化有机结合起来,是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的重要途径。

C.《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这类文化类节目能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节目有故事、接地气,让观众有融入感。

D.只要传统文化类节目能将镜头对准人们的心灵世界,讲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诉求,就能点燃观众的观赏欲求,表达人文关怀。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正面起笔,第二自然段反面相承指出了传统文化类节目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等问题。

B.文章认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目的是主动赢得观众,逐步提高观众的文化艺术鉴赏水平。

C.文章以传统文化类节目出现“疲态”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提出推进节目内容形式创新的观点。

D.文章三、四、五、六段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的途径方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

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

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

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

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

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

大学教育能使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材料二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

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读书无用论” 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

读书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

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材料三“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

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

那么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

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

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

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A.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上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

C.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B.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

C.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

6.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

(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活着的手艺王往他是一个木匠。

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

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

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

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

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

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

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

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

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

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

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

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

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树,死,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

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

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

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

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