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带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年级的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标准答案.doc

人教版高二年级的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标准答案.doc

人教版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语文试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泱泱( yàng)不乐 .翘(qiáo)首泅qiú水睥pì睨B.垂涎 yán 三尺喧阗tián迤逦yǐlǐ央浼měiC 得鱼忘筌quán憎zèng恶熨yùn帖杀手锏jiǒnD 鲜 xiǎn 为人知窸窣xīsū馄饨húntún阈值yù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A 因地治宜别出心裁富丽堂皇瞻养父母B 脏款臭名昭著感恩戴德微言大义C宣泄怨天尤人幅圆辽阔变换莫测D 林阴路见风驶舵大器晚成长年累月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小说家应尽肯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全像是说话。

-------- 讲故事或作报告; ----------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 不写稿子; ----- 应像篇文章。

A 虽然而却即使也B 尽管可是而虽然但C 尽管而却虽然但D 虽然相反可即使也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穷山沟里的小放羊娃;如今已经是跨国集团董事长;今昔之比;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B刘敬宣缺乏根底;想造反只能是因人成事。

当时各路人马都已被灭;除非和司马氏联手。

C为了救活这个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啊!D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责无旁贷的重任;不管他是不是罪犯;我都要先救活他!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统练(答案在最后)2024.11年级:高二科目:语文出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校人:(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请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华的东西,让人不能不爱它,也无法离开它。

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

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礼”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礼”强调秩序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其次,“礼”注重道德修养。

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礼”倡导和谐与包容。

礼仪的实施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可以在“礼”的框架下得到尊重和包容。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有礼的社会中,人们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另一方面,“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秩序、道德和和谐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礼”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礼”只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道德无关。

C.“礼”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D.在当今社会,“礼”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二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亿万年前的生命“氧”成记今天,人们对氧气的存在已经习以为常。

如果把时钟拨回几十亿年前,回到生命刚刚在地球上立足的时代,我们会发现那时地球上根本没有氧气。

但在衰老恒星的演化过程中,恒星核心通过核聚变合成了氧,所以宇宙中氧的含量还是比较丰富的,仅次于氢和氨。

不过,因为氧特别容易和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绝大部分的氧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这类化合物被称为氧化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水。

据科学家推测,在地球诞生的早期,其表面有大量的水。

地球上演化出的第一批生物从未见过氧气,它们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同时利用化学能合成身体所需的有机物。

在海洋深处就有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管虫等多种生物生活于其中。

在距今约30亿年前,蓝细菌利用太阳能将水的氧原子的电子夺走,再传递给二氧化碳。

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水被不断地裂解并释放出氧气。

所以,随着蓝细菌的繁殖,氧气就被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一开始,氧气刚刚释放出来就会被消耗掉,这是因为氧气会与当时地球上还普遍存在的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又回到了某种化合物的形态。

但当这些“缓冲物质”耗尽后,氧气就逐渐在地球大气中积累。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大气中终于出现了一定浓度的氧气。

这段时期被称为“大氧化”时代,发生在距今约24亿-18亿年前。

“大氧化”对于绝大部分厌氧生物而言是灭顶之灾。

这些生物从未见过氧气,当然也不会利用氧气。

对它们而言,氧气是有毒的,氧气会与其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分子发生反应,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

所以,“大氧化”必然伴随着一波“大灭绝”。

同时,氧气浓度的上升又给地球的生命体指出了一条新的演化道路——如果能进行有氧呼吸,那么这种生物便可以得到更多的能量。

随着氧气浓度的上升,一个单细胞生物如果具有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从而获得能量的能力,它就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人教版高中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复习题附参考答案第Ⅰ卷(共36 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逦迤(lǐ)按捺(nài)踯躅(zhú)战战兢兢(jīnɡ)B.仇雠(chóu)古冢(zhǒnɡ)赝品(yàn)纤尘不染(qiān)C.肖像(xiāo)碾过(niǎn)蜷缩(quán)庖丁解牛(páo)D.六国互丧(sàng)暴(pù)霜露谗(chán)言胜负之数(shù)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枯竭忌讳转瞬即失活灵活现B.横亘伶俐扭转乾坤洗耳躬听C.留连嶙峋颓壁残垣蜃气迷蒙D.翌日引擎不可逾越谈笑风声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也一次地发生,为什么至今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③我再度__ __:出版这本书,不是为了几个钱,而是为了难以忘怀的大山情。

③一个合格的人大代表,____________要思考重大的原则问题,__________要敢于在涉及这些问题时提出和坚持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性意见。

A.不止申明不仅/也 B.不止申明既/更C.不只声明不仅/也 D.不只声明既/更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妈妈每次出差前,都把食物交给姐姐保管,可姐姐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C.为了师出有名,赢得国际社会对空袭利比亚的认可与支持,美国在加紧军事部署的同时,加紧外交活动。

D.钱钟书先生在文学研究上造诣很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艺术价值的学术著作《管锥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由陨石带来,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 是理解屈原人生境界和价值观最重要的资料。 屈原在《离骚》开篇提到,他的父亲以“正则”为他命名,说明父亲希望他把“公正无私”作为自己 的处世原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也说屈原“正道直行”。正道直行首先是正直,正直就是处事公正, 不苟且,不徇私,不自私自利和投机取巧。《离骚》也恰恰展示了一个正直的君子在蒙受不白之冤后勇敢的 抗争过程,“正”“直”二字多次出现其中,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 之所厚”。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练习
语文(答案在最后)
2024.04
制卷人: 说明: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4 道小题,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 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6 分。
根据课内知识,完成各小题。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子规啼夜月, ______________”;押韵也富于变化,有“扪参历井仰胁息, ______________”这样 的隔句押韵,也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句押韵。丰富的语言变化,与 李白自由奔放的个性相得益彰。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4)杜甫《客至》尾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从邀邻助兴的内容暗示出宾主脱略行迹、兴 致盎然的场面。 (5)黄庭坚《登快阁》中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和谢眺“澄江静如练”的一联诗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句,写湖面上昼夜都荡漾 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描绘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描写孙何与民同乐的句子是“千骑拥高牙, ____________,吟赏烟霞”。 (7)《扬州慢》中,词人用“过”这一领字带出“____________”,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而眼 前的实景是“___________”,写尽了扬州的凄凉。 【答案】 ①. 长太息以掩涕兮 ②.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③. 固时俗之工巧兮 ④. 宁溘死以 流亡兮 ⑤.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⑥. 愁空山 ⑦. 以手抚膺坐长叹 ⑧. 使人听此凋朱颜 ⑨. 三顾频烦天下计 ⑩.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⑪. 肯与邻翁相对饮 ⑫. 隔篱呼取尽余杯 ⑬. 落 木千山天远大 ⑭. 澄江一道月分明 ⑮. 羌管弄晴 ⑯. 菱歌泛夜 ⑰. 嬉嬉钓叟莲娃 ⑱. 乘醉听箫鼓 ⑲. 过春风十里 ⑳. 尽荠麦青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 羁”“溘”“抚”“膺”“凋”“频烦”“篱”“菱”“嬉”“叟”“箫鼓”等。

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新人教版

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鸦片斗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人在相识世界的同时,也起先反省自身,起先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绵长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相互支撑,相互影响,均衍生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

鸦片斗争以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高呼“自强”“求富”,主见学习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都是在复活经邦济世的士人精神以求民族自救;甲午斗争之后,士人们在“保国、保种、保教”的理念中,提出制度革新的要求,清政府被迫在军事、教化、工业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

随着新的学问分子、了解西方的官吏、新兴工业资本家群体的扩大,人们有了大量关于富强、进化、民主、自由等话题的思索,与传统基于道德而言的忧患意识相较,增加了对于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憧憬,具有更加显明的近代特征。

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困难的影响。

一方面,人们的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产生了一系列反侵略的防卫本能,如三元里抗英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进而,学问精英们把对外御辱与对内改革结合在一起,发展为对民族前途的理性思索,如“公车上书”、新文化运动等等。

另一方面,强调“祖宗之法不行变”的保守性观念也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刺激和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下,愈发顽固,渐渐沦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变与不变”之争始终存在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导致社会变革困难重重,往往不够彻底。

尽管如此,忧患意识整体上推动了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这集中表现为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思索。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传统家国情怀从“天人合一”直觉式的初级共同意识,渐渐转变为以同等、自由、民主、法治等基本价值为基础的理性共同体意识,在传统的情感认同中加入了对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真诚憧憬。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2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随着智能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开始介入到诗歌、散文等文艺创作之中,甚至生成的某些产品具有特定的风格,有“类人”的趋势。

这虽然有可能改变文学艺术的生产方式,甚至改变艺术作品的范式,但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只是产品,并非真正的艺术作品。

人类所独有的文学艺术创作层面的典型特质即语言、感性和创造力,人工智能目前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模拟。

在语言层面,人类日常使用的语言是人类自然语言,区别于如程序设计的语言,也就是人工语言。

多数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关涉的是计算机对呈现给它的语言的“理解”,而不是计算机自己创造语言。

对“自然语言处理”而言,创造比接收更因难,包括主题内容和语法形式。

在语法上,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通常很不恰当,有时甚至是不正确的。

人工智能的诗歌产品,虽然形式上有先锋派的痕迹、后现代的味道,或许能给予读者一种“震惊”的短暂体验,但由于没有历史深度和时间刻度,显然属于一次性的“仿后现代”。

基于情绪和情感依赖于人类大脑中散布的神经调节这一事实,“感性”也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能力。

虽然日本软银公司开发出“云端情感引擎”机器人“派博”( Pepper) ,试图模拟神经调节,但效果并不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泱泱(yàng)不乐. 翘(qiáo)首泅qiú水睥pì睨B.垂涎yán三尺喧阗tián 迤逦yǐlǐ央浼měiC得鱼忘筌quán 憎zèng恶熨yùn帖杀手锏jiǒn D鲜xiǎn为人知窸窣xīsū馄饨húntún 阈值yù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A 因地治宜别出心裁富丽堂皇瞻养父母B 脏款臭名昭著感恩戴德微言大义C 宣泄怨天尤人幅圆辽阔变换莫测D林阴路见风驶舵大器晚成长年累月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小说家应尽肯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全像是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篇文章。

A虽然而却即使也B尽管可是而虽然但C尽管而却虽然但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穷山沟里的小放羊娃,如今已经是跨国集团董事长,今昔之比,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B刘敬宣缺乏根底,想造反只能是因人成事。

当时各路人马都已被灭,除非和司马氏联手。

C为了救活这个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啊!D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责无旁贷的重任,不管他是不是罪犯,我都要先救活他!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的()A王勃被誉为唐初四才子之一,其他三杰分别是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其中王勃有《王子安集》留世。

B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等,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

C《逍遥游》出自《庄子》一书,这本书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子所著,行文多为寓言,善于虚构,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奇特,气势波澜壮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D辞,是古代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抒情文体,它是战国时期的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因而多有楚地方言,又称楚辞。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共9分)文化要发展环境需宽松当下,“文化”成为最热的词之一。

人们现在都同意,“文化”很重要,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成热门话题。

但这种共识其实是相当模糊的,很多争议正因此而生。

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包括这几天引发如潮批评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但讨论的背后都离不开对“文化”概念的深层次辨析。

“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

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

”作家池莉对“中国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

这种忧虑肯定不止她一个人有。

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庞杂。

我们所言的“传统文化”其实仅是纸上记载的“文化”,而且多半是今人带着有色眼镜改造过的“文化”。

从今年开始,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可以放假了,我们因此就能接续传统吗?凭空造起一座“文化城”,炎黄子孙就能拥有精神家园吗?那些主持孔子或其他某子祭拜典礼的官员,对孔子或某子的精神思想有多少理解?讲庄子的于丹登上了福布斯财富名人榜,讲三国的易中天粉丝如潮,说明国学复兴了吗?我们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我们当下的文化,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可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文化。

文化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种变迁并不完全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个族群的文化会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

在当代世界中,我们的文化将如何演变,将来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得到怎样的结果,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但结果无法断言。

思考和追求时,我们需要正视三个问题:一、发展文化是为了什么?为了人的幸福,还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抑或为了方便治理?二、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是什么?三、政府在塑造文化方面的可能性和限度在哪里?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

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复古不一定不好,但别打着复兴的旗号忽悠人。

如果不尊重文化进化的自然规律,所谓建设文化就可能变成戕害文化。

拿现在人们纷纷说要复兴的国学为例。

据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国学最繁荣的时期有三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这三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权威破碎,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被打破,因此迸发出灿烂的创造之光。

文化需要繁荣和发展,但如何给文化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如何更加解放思想,也许是更需要我们各方人士共同思考研究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7、下列不属于“文化”成为人们热门话题理由的一项是( )A、发展文化可以使人幸福,增加财政收入,方便治理。

B、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因此形成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C、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

D、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引发了人们对“文化”概念深层次辨析的讨论,人们迫切希望政府有一个明确的主导方向。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也是族群文化,但发展传统文化,除立足自身实际外,还必须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

B、文化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并且需要宽松的环境,如果权威加以干预,那么,建设文化就可能成为戕害文化。

C、“文化”很重要,也需要发展,但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即使是政府也还没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

D、解放人们思想,创造一个发展文化的宽松环境,比思考发展文化的方式更重要。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都是用繁体字记录的,所以,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也就把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了。

B、建一座“文化城”确实不能说明炎黄子孙拥有了精神家园,但如果我们不建文化城,不写繁体字,不开国学班等,文化是肯定不能得到继承发展的。

C、于丹、易中天的成功,不能说国学已复兴,但他们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值得提倡。

D、果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思想更加解放,那么,文化是可以出现在繁荣和发展的。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共12分)范)纯仁字尧夫,(仲淹没),始出仕。

知襄城县。

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

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注]克财利,民心不宁。

《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

”神宗嘉纳之。

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

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

弼与先臣素厚,臣在谏省,不录私谒以致忠告,愿示以此章、使之自省。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1)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

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2)昼夜争输还之。

使者至,已无所负。

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

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

”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

”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

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

”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

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

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

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

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

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弟纯粹在关陕,纯仁虑其于西夏有立功意。

与之书曰:“大辂与柴车争逐,明珠与瓦砾相触,君子与小人斗力,中国与外邦校胜负,非唯不可胜,兼亦不足胜,不唯足胜?虽胜亦非也。

”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惟俭可以助廉,惟怒可以成德。

”其人书于坐隅。

(节选自《宋史》)[注]掊(póu):搜括。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条:分条列举B.致主处身,二者胥失致:交还官职C.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任:担当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情:主观愿望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举世非之而.不加沮B.神宗嘉纳之.之.二虫又何知?C.而恤已深于.恤物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公一宽以.,恐不胜其治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2.以下四组句子,不全属于表现范纯仁“忠恕”的一组是()A.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纯任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纯仁对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宫廷卫士丝毫不姑息迁就,严惩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卫士。

由于皇帝认为他的解释合理,不仅没有治他的罪,还把牧场交给他管理。

B.范纯仁直言敢谏,不惧怕权贵,他弹劾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不顾朝廷眷顾倚重,家居养病,不主动担当国家重任,在报效君主和立身处世两方面都有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轻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使他们在狱中疾病而死,而是给他们自新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