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首个超低能耗建筑竣工
超低能耗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在迎来较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增多,再加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建筑技术,引入节能方面的设备和理念更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发展之间的差距,并提升我国建筑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便要积极弥补当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更多的活力和保障。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主要指的是为了进一步符合所在地区的天气特征以及气候特点而设置的房屋,其房屋可以通过保温隔热性能以及较高的气密性,并采用新风热回收技术,利用可再生资源来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也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从而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号召。
这一建筑的兴起更是符合当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更是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从而引得更多国家都在积极建立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目标以及相关的技术政策,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讲,近年来我国地域较为较阔,再加上资源浪费的情况较为严重,更是需要建立超低能耗建筑来节约资源成本,并在此技术上为我国居民提供更为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凭借着先进环保的理念以及相关的技术更是可以为住户提供环保舒适的居住环境。
被动式超低能耗最初是在德国制定实施的,并对制冷和供暖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随着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更是逐渐凭借着较高的舒适度受到了巨大的赞扬,良好的保温性能也能给人以较为适宜的居住温度体验。
由于以往我国建筑为了达到某一性能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不仅耗资巨大,且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从长远看来那种以往传统的建筑形式存在较多的弊端,更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响应。
但是,超低能耗建筑却有效的改善了这一局面,并凭借着先进的技术以及节能的方式不仅节约了成本,更是提升了整体的建筑水平,特别是高效节能的热回收家居通风技术可以持续为低能耗建筑提供新鲜的空气,也是凭借着热回收装置技术可以将新鲜空气与废气交换,从而有效达到节约热的最大目的,由此可见,被动超低能耗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里程碑,更具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29•【字号】乌政办[2008]134号•【施行日期】2008.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08]134号)乌鲁木齐县、各区人民政府,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属各委、局、办,各相关单位:《乌鲁木齐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乌鲁木齐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我市建设领域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自治区开展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深化供热体制改革,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创新污水处置工作机制,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以健全法规制度为基础,以经济激励政策为引导,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切实落实技术标准,加强考核评价,扎实做好建设领域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工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城镇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节能目标:“十一五”末,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18%,实现节煤9万吨/年;2009年起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65%设计标准;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基本完成全市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和采暖供热计量系统改造;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完成“暗补”变“明补”工作,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热计量收费制度;加快实施供热资源整合,集中供热率达到80%;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替代常规能源10%;开展低能耗、超低能耗和绿色建筑等试点示范工作;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的比重力争达到35%以上;实现万元GDP取水总量低于全国平均值50%或年降低率≥5%。
浅谈绿色建筑及被动式建筑在房地产项目中的创新应用

开展绿色建筑及被动式建筑应用的背景被动式建筑主要是指通过节能设计,依靠自身优越的保温性能及气密性,从建筑技术层面综合利用建筑物可获得的包括太阳、照明、人体、电器散热等所有自然得热方式,以及余热回收新风系统,从而达到同时实现较高的居住舒适性和较低的能源消耗。
近几年,我国国内大力发展大气污染治理、绿色建筑等相关低碳产业,建筑节能任务以量化指标层层分解到各级政府部门,为了配合国家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以摈弃传统采暖方式为特色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脱颖而出,成为各级政府中节能绿色建筑管理部门的主要扶持和发展方向。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更高节能性能建筑,是建筑节能的中短期目标,欧美发达国家均将超低能耗建筑作为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和现有节能标准的重要补充。
欧盟是当今全球仅次于美国的能源消耗大户,其中建筑能耗比重较大,占欧盟总能源消耗的40%,建筑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已达到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左右,因此欧盟更加关注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
1991年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建成了第一座“被动房”建筑,这些房屋都是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采用高效的隔热层、隔热窗、热回收功能,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
德国被动房研究所是国外最早成立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研究机构,由“被动房之父”菲斯特博士(Wolfgang Feist)创建,是现今研究被动房技术最权威的认证机构之一。
全世界在低能耗建筑研究领域还有很多技术体系,各国的不同体系都有自身特色,但主要研究方向还是围绕建筑的绿色节能、舒适性,以解决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更高需求为目标。
自2007年起,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与德国能源署在建筑节能领域开展合作,共同选择了在我国推广建设被动式低能耗建筑。
2011年6月,签署了《关于建筑节能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中德双方合作下,完成了秦皇岛“在水一方”和哈尔滨“溪树庭院”两处被动式低能耗住宅项目。
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好房子”研究与实践——以中海河山大观项目为例

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好房子”研究与实践——以中海河山大
观项目为例
庄勇;魏纬;边际;左春阳;陈泽铭;刘辉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24()9
【摘要】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在严寒地区呼和浩特市建设中海河山大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的具体做法。
基于严寒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建筑采暖能耗高等不利因素,项目从自然条件、严寒地区超低能耗技术体系、能源
应用、智慧监测运维等方面,进行充分研究和创新,以显著高于普通住宅的节能率、
低运行费用,获得业主“低碳节能、健康安全、舒适灵活、智慧便捷、经济耐用”
的“好房子”评价。
此项目的成功经验将为超低能耗“好房子”技术在严寒气候区大规模推广应用,起到示范和借鉴意义。
【总页数】6页(P51-56)
【作者】庄勇;魏纬;边际;左春阳;陈泽铭;刘辉
【作者单位】中海宏洋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严寒地区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设计与实践--沈阳建筑大学中德节能示范中心项目
2.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严寒地区的实践--我国严寒地区首个被动式建筑示范项目
“辰能●溪树庭院”3.太阳能热水地板采暖系统在严寒地区绿色农房中的应用研究——以沈阳市辽中区装配式超低能耗绿色农房项目为例4.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呼和浩特中海地产河山大观项目5.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要点及运行效果分析——以中海河山大观项目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预制夹心保温墙板热桥控制措施研究

2021年2月上第50卷㊀第3期施㊀工㊀技㊀术CONSTRUCTIONTECHNOLOGY79㊀DOI:10 7672/sgjs2021030079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预制夹心保温墙板热桥控制措施研究∗吴自敏1ꎬ2ꎬ楚洪亮3ꎬ尹述伟2ꎬ李晓晨2ꎬ朱清宇2ꎬ李丛笑2(1.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ꎬ广东㊀佛山㊀528000ꎻ2.中建科技有限公司ꎬ北京㊀100070ꎻ3.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ꎬ北京㊀101300)[摘要]对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进行介绍ꎬ通过现场调研ꎬ对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预制夹心保温墙板常见热桥问题进行总结ꎬ并对热桥成因进行分析ꎮ通过构件设计优化与生产管理优化ꎬ提出有针对性的热桥控制措施ꎬ包括优化保温板预埋件尺寸㊁提高保温板裁切精度等ꎬ达到降低热桥效应的目的ꎮ[关键词]超低能耗建筑ꎻ装配式ꎻ预制ꎻ保温ꎻ墙板ꎻ热桥[中图分类号]TU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8498(2021)03 ̄0079 ̄03ResearchonControlMeasuresofThermalBridgeforPrefabricatedSandwichInsulationWallBoardinPrefabricatedUltra ̄lowEnergyConsumptionBuildingWUZimin1ꎬ2ꎬCHUHongliang3ꎬYINShuwei2ꎬLIXiaochen2ꎬZHUQingyu2ꎬLICongxiao2(1.GuangdongBoyiArchitecturalDesignInstituteCo.ꎬLtd.ꎬFoshanꎬGuangdong㊀528000ꎬChinaꎻ2.ChinaConstructionScienceandTechnologyGroupCo.ꎬLtd.ꎬBeijing㊀100070ꎬChinaꎻ3.ChinaConstructionEngineeringResearchInstituteCo.ꎬLtd.ꎬBeijing㊀101300ꎬChina)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prefabricatedultra ̄lowenergyconsumptionbuilding.Accordingtothefieldinvestigationꎬthispapersummarizesseveralcommonformsofthermalbridgesforprefabricatedsandwichinsulationwallboardsinprefabricatedultra ̄lowenergyconsumptionbuildingsꎬandanalyzesthereasonsfortheformationofthermalbridges.Throughcomponentdesignoptimizationandproductionmanagementoptimizationꎬthecontrolmeasuresforthermalbridgesareproposedꎬincludingoptimizingthesizeoftheembeddedpartsoftheinsulationboardsꎬimprovingthecuttingaccuracyoftheinsulationboardsꎬetc.ꎬwhichcanreducethethermalbridgeeffect.Keywords:ultra ̄lowenergyconsumptionbuildingsꎻprefabricatedꎻprecastꎻthermalinsulationꎻwallboardsꎻthermalbridges∗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700900ꎻ2017YFC0702600)[作者简介]吴自敏ꎬ工程师ꎬE ̄mail:603197121@qq.com[收稿日期]2020 ̄09 ̄251㊀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㊀㊀超低能耗建筑指可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环境ꎬ利用被动式建筑设计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供暖㊁空调㊁照明需求ꎬ通过主动式技术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ꎬ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ꎬ以最少能源消耗㊁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1]ꎮ装配式建筑是结构系统㊁外围护系统㊁设备与管线系统㊁内装系统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2]ꎬ是目前我国积极推广应用的新型建筑形式ꎮ装配式建筑将部分现场施工作业转移至工厂ꎬ工厂化生产高质量预制构件ꎬ并在现场进行装配ꎬ降低对施工人员操作水平的依赖程度ꎬ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生产效率ꎮ利用装配式技术优势ꎬ高质量建造超低能耗建筑是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趋势ꎬ即推广应用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ꎮ2㊀热桥问题㊀㊀热桥是围护结构热流强度显著增大的部位[3]ꎬ不仅增加能耗ꎬ还会引起结构内表面结露㊁发霉和长毛等ꎬ影响人居环境[4]ꎮ无明显热桥是超低能耗80㊀施工技术第50卷建筑围护结构特征之一ꎬ自2012年我国建成首栋超低能耗建筑以来ꎬ逐渐形成了以外保温系统为主的围护结构高性能保温技术体系ꎬ涵盖了保温材料选用㊁节点设计㊁精细化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等[5 ̄9]ꎮ预制夹心保温墙板是由两侧叶板㊁中间保温板和连接部分拉结而成的复合墙体[10]ꎬ具有保温㊁与结构同寿命㊁火灾风险小㊁后期维护成本低等优点ꎬ可作为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ꎮ由于围护结构需采用精细化施工技术ꎬ施工工艺复杂ꎬ对施工人员操作水平的要求较高ꎬ而实际工程中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ꎬ操作水平参差不齐ꎬ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出ꎬ制约了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ꎮ目前ꎬ对预制夹心保温墙板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11 ̄22]ꎬ已对墙板热工性能㊁内部冷凝特性等进行了分析ꎮ北京㊁成都㊁长沙㊁上海㊁杭州和南通等地已开展工程试点ꎬ将预制夹心保温墙板作为非透明围护结构ꎬ用于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中ꎮ笔者对试点工程进行了现场调研ꎬ发现墙板接口连接部位热桥得到了有效处理ꎬ但墙板自身存在热桥问题ꎬ具体表现为:①保温板间隙存在夹渣ꎬ即高导热系数混凝土贯穿保温板ꎬ形成线状热桥ꎬ如图1a所示ꎻ②中间保温板错位ꎬ错位部分保温板有效厚度减小ꎬ形成线状热桥ꎬ如图1b所示ꎻ③保温板间隙>2mmꎬ板缝中空气对流增强ꎬ形成线状热桥ꎻ④高导热系数预埋件贯穿保温板ꎬ形成点状热桥ꎬ如图1c所示ꎻ⑤与模具接触的保温板表面结皮ꎬ墙板和外窗安装完成后ꎬ高导热系数混凝土填充在墙板间隙或墙板与外窗间隙中ꎬ形成线状热桥ꎬ如图1d所示ꎻ⑥中间保温板与预埋木砖(固定外窗用)间隙>2mmꎬ传热方向保温板有效厚度减小ꎬ形成面状热桥ꎬ如图1e所示ꎻ⑦预埋件安装破坏保温材料ꎬ被破坏部位保温板有效厚度减小ꎬ形成面状热桥ꎬ如图1f所示ꎮ3㊀热桥成因分析㊀㊀预制夹心保温墙板生产流程为:外叶板生产与安装ң中间保温板生产与安装ң内叶板生产与安装ꎬ根据各生产阶段特点ꎬ结合生产工艺和热桥问题ꎬ分析得到以下热桥成因ꎮ1)预制构件中预埋件较多ꎬ提高了贯穿或破坏保温板的风险㊀考虑构件脱模㊁翻转㊁吊装㊁运输㊁施工现场固定㊁调整等要求ꎬ在构件生产过程中预埋多种不同功能性质的预埋件ꎮ预埋件材质以金属为主ꎬ导热系数大ꎬ贯穿或破坏保温板后形成热桥ꎮ2)混凝土进入构件间隙形成夹渣㊀内叶板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ꎬ受自身重力作用进入保温板图1㊀预制夹心保温墙板热桥问题间隙或保温板与模具间隙ꎬ混凝土硬化后形成夹渣或结皮ꎬ进而形成热桥ꎮ夹渣形成后无法去除ꎬ结皮与保温板黏结强度高ꎬ去除结皮易损伤保温板ꎮ3)中间保温板易受扰动ꎬ增大了保温板间隙或保温板与模具间隙㊀外叶板混凝土未终凝时ꎬ中间保温板通过其与拉结件和混凝土的黏结作用临时固定在外叶板上ꎬ固定效果有限ꎮ内叶板钢筋绑扎㊁预埋件安装和固定㊁混凝土浇筑等对保温板产生扰动ꎬ保温板受扰动后间隙增大ꎬ使混凝土更易进入ꎬ进而形成热桥ꎮ4)保温板裁切精度控制不满足要求ꎬ与预埋件间隙>2mm㊀受预埋件布置和模具形状尺寸的限制ꎬ保温板在安装过程中需进行部分裁切ꎬ裁切精度不满足要求时ꎬ将导致保温板安装完成后与模具或预埋件形成间隙ꎬ进而形成热桥ꎮ5)未对操作界面进行优化ꎬ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踩踏保温板㊀外叶板混凝土未终凝时ꎬ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塑性变形ꎮ在中间保温板安装和内叶板生产过程中ꎬ施工人员易踩踏保温板ꎬ从而导致保温板翘曲或下陷错位ꎬ形成热桥ꎮ6)混凝土振捣使保温板产生扰动㊀内叶板混凝土振捣对中间保温板产生扰动ꎬ导致保温板间隙增大ꎬ振捣加速了混凝土进入间隙ꎮ2021No.3吴自敏等: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预制夹心保温墙板热桥控制措施研究81㊀4㊀热桥控制措施4 1㊀设计优化㊀㊀1)对贯穿保温板的预埋件进行设计优化调整ꎬ避免保温板受损ꎮ2)在预埋件大样详图中提供详细尺寸数据ꎬ对破坏中间保温板的预埋件进行尺寸优化ꎮ4 2㊀生产管理优化㊀㊀1)进行中间保温板铺贴时ꎬ控制板间隙<2mmꎬ利用保温板碎屑或聚氨酯发泡填充>2mm的间隙ꎮ2)中间保温板铺贴完成后ꎬ采用胶带连接间隙两侧保温板ꎬ避免混凝土进入间隙形成夹渣ꎮ3)采用胶带粘贴与模具接触的保温板表面ꎬ使保温板与混凝土形成隔离层ꎬ利于去除脱模后的结皮ꎮ4)在保温板上部空间进行各道工序作业时ꎬ设置辅助设施ꎬ避免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因踩踏保温板引起保温板边缘翘曲或下陷ꎬ进而避免保温板形成错位ꎮ5)混凝土应连续浇筑ꎬ保证模具㊁预埋件和连接件不发生变形或移位ꎮ6)提高保温板裁切精度ꎬ保证保温板间隙及保温板与模具间隙满足要求ꎮ5㊀结语㊀㊀围护结构精细化施工是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热桥控制重要措施ꎬ针对试点工程调研结果ꎬ总结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存在的热桥问题ꎮ通过对热桥成因的分析ꎬ基于预制夹心保温墙板构件设计优化和生产管理优化ꎬ提出热桥控制措施ꎬ为类似工程热桥控制提供借鉴ꎮ参考文献:[1]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ꎬ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 201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19.[2]㊀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 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16.[3]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16.[4]㊀朱传晟.建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结露原因分析研究[J].建筑节能ꎬ2008(12):6 ̄8.[5]㊀戴占彪ꎬ赵士永ꎬ苏木标.被动房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研究[J].施工技术ꎬ2017ꎬ46(22):93 ̄96.[6]㊀彭梦月.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关键技术与材料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ꎬ2015ꎬ42(1):77 ̄82.[7]㊀国爱丽ꎬ冯秀艳.我国被动式建筑及配套保温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J].建设科技ꎬ2018(11):10 ̄13.[8]㊀苏永波ꎬ单贺明ꎬ侯纲.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墙保温系统施工措施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ꎬ2019(5):84 ̄86. [9]㊀汪天舒.浅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热桥处理[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ꎬ2018(7):50 ̄51.[10]㊀张泽平ꎬ李珠ꎬ董彦莉.建筑保温节能墙体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工程力学ꎬ2007(S2):121 ̄128.[11]㊀胡远航.装配式结合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建筑的设计与安装概述 以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产业化研发中心为例[J].中外建筑ꎬ2017(8):227 ̄230.[12]㊀楚洪亮ꎬ吴自敏ꎬ浦华勇ꎬ等.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内部冷凝问题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ꎬ2017(2):60 ̄63. [13]㊀王凌云ꎬ潘悦ꎬ赵钿.超低能耗被动房技术在焦化厂高层装配式公租房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ꎬ2016ꎬ23(6):25 ̄31. [14]㊀朱赛鸿ꎬ刘惠安ꎬ曹尚鑫.预制夹芯保温墙体洞口热桥传热模拟分析[J].建筑节能ꎬ2018(4):45 ̄49.[15]㊀沈佑竹ꎬ黄凯ꎬ刘永刚ꎬ等.装配式建筑门窗安装方法概述[J].江苏建筑ꎬ2017(5):62 ̄63.[16]㊀叶浩文ꎬ李丛笑ꎬ朱清宇ꎬ等.预制装配式实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与实践 中建科技成都研发中心示范项目[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ꎬ2017(1):58 ̄67. [17]㊀吴自敏ꎬ楚洪亮ꎬ尹述伟ꎬ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热桥处理措施[J].建筑节能ꎬ2018(9):70 ̄74. [18]㊀吴自敏ꎬ楚洪亮ꎬ尹述伟ꎬ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气密性处理措施[J].建筑节能ꎬ2018(8):137 ̄141. [19]㊀张欢ꎬ李丛笑ꎬ朱清宇.应用夹芯保温外墙板的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施工要点分析 以中建科技成都研发中心公寓楼为例[J].建设科技ꎬ2019(1):78 ̄84.[20]㊀浦华勇ꎬ孔祥忠ꎬ李丛笑ꎬ等.基于被动式策略的装配式建筑外围护体系研究[J].施工技术ꎬ2020ꎬ49(8):36 ̄39. [21]㊀丛茂林ꎬ李智斌ꎬ王磊ꎬ等.预制夹心保温墙体高性能拉结件的研发[J].施工技术ꎬ2018ꎬ47(4):62 ̄64ꎬ77.[22]㊀李亚ꎬ胡翔ꎬ顾盛ꎬ等.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FRP连接件试验方法综述[J].施工技术ꎬ2018ꎬ47(12):87 ̄91.。
国内外被动式建筑的发展情况

国内外被动式建筑的发展情况被动式建筑在欧美1991年,最早一批被动式建筑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建成。
之所以叫“被动屋”,是因为这种建筑采取了特殊设计,使得室内取暖主要来自“被动源”,如太阳光、室内电器的散热以及居住者本身散发的体“被动屋”的墙壁可达50厘米厚,中间10厘米为实墙层,实墙的内外层各20厘米,均为隔热纤维材料。
窗户也改过去的两层隔热玻璃为三层,并在夹层中充氩或氪等稀有气体。
为实现节能目标,“被动屋”采用了“可控室内通风装置”,使室内废气中的80%以上可以转换为热能,同时,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滤后进入室内。
室内几乎没有灰尘,一年四季都有“春天般的空气”,许多用户感觉“完全与五星级宾馆房间一样”。
由于空气流动和墙体保温,房屋内的物品也绝不会发潮、生霉。
“被动屋”冬天也可以借助地热进行辅助供暖,耗电量很小。
1996年冬天,德国奇冷,但即使没有这样的热能泵,20平方米的房间只要安装两个75瓦的白炽灯,室温仍可达到20摄氏度,而此时室外温度为零下14摄氏度。
换句话说,只需一个吹风机的用电量,即可满足整个房屋的取暖要求。
1996年“被动式节能屋研究所” (Passivhaus-Institut) 在达姆施塔特成立,该所致力于推广和规范被动式房屋的标准。
此后有越来越多的被动式房屋落成。
作为被动式建筑的诞生地,所以德国的探索与实践也最为前沿。
一般而言,这类建筑往往使用超厚的隔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主要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来达到咼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太阳能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应的能源。
即便是需要提供其它能源,也尽量采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他们采用的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是通过150〜200mm厚的建筑外墙外保温,三层玻璃等保温、遮阳系列措施来降低建筑围护墙体传热能耗,同时再通过围护墙体蓄热设计来提供冬夏两季的冷热源,例如夏季每天凌晨2〜8时通过通风给围护墙体蓄冷,冬季则白天通过射入窗户的阳光给室内墙体蓄热。
被动式建筑在我国发展存在问题及应对建议

被动式建筑在我国发展存在问题及应对建议摘要:被动式建筑是在满足高品质建筑室内环境的前提下,能实现超低耗能的建筑。
被动式建筑的研究和应用,符合我国建筑业节能、环保和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是建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课题。
本文介绍了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我国被动式建筑的建设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建议。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被动房;节能;环保房屋建造的目标是建造美观、舒适、耗能低和维护成本低的建筑。
被动式建筑是指采用保温、遮阳等被动式技术,最小化建筑的采暖和空调需求,不用主动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室内舒适热环境的建筑[1]。
被动式建筑的理念是提高建筑自身性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营造舒适的室内人居环境。
发展被动式建筑,对于我国治理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和建筑业从粗放式发展到集约式发展的转型升级都有重要意义。
1被动式建筑的主要特点被动式建筑是通过提高建筑自身的性能,达到降低能耗同时满足舒适性的目的,而不以采用高科技技术和产品为目标,在节能和舒适的前提下,采用的技术和设备越少越好,造价越低越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投资,避免为了满足一些标识认证而过度采用可再生能源设备的情况[2]。
在建筑体型紧凑的基础上,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是建设被动式建筑最主要的措施,除了屋面、外墙和门窗,还要考虑地面的保温性,应特别注意保温的薄弱环节,避免产生冷桥。
对于被动式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非常重要,建筑宜南向布局,夏季要遮阳,减少制冷能耗;冬季,要尽量引入太阳能,减少采暖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气密性也是被动式建筑的重要指标,除了减小热损失外还有利于控制室内的湿度,一般被动式建筑的气密性测试(Blower Door Test)要求在50Pa的室内外空气压差下,换气次数不超过0.6次每小时。
在建筑气密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一般采用低噪音的机械通风方式保证室内空气清洁,回收排风中的热量用来预热送入室内的新鲜空气,是被动式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甚至借助新风系统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经过预热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就可以保持室内的设计温度,从而可以不安装传统的采暖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砖混结构, 由于没有采取节能保温措施, 冬季供暖
2 能耗高 。 一 个 采 暖 期, 该 综 合 楼 耗 煤 约 42kg / m 。
改造后, 冬季采暖可以不用煤炭 。 据检测, 改造后的 节能率达 86. 7% , 运行过程中基本实现了零能耗 。
参考文献:
[ 1 ] 吴欣之 . 现代建筑钢结构安装技术[M]. 北 京: 中 国 电 力 出 版 2008. 社, [ 2 ] 北 京 钢 铁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 GB50017 —2003 钢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 3 ] 张希黔 . 建筑施工科技创新及应用[M]. 北 京: 中 国 建 筑 工 业 2009. 出版社, [4 ] 建 筑 施 工 手 册 ( 4 版) [M]. 北 京: 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 2003.
Monitoring result curves on loading
图6 Fig. 6
各级卸载桁架监测结果曲线
Monitoring result curves on unloading
乌鲁木齐首个超低能耗建筑竣工 乌鲁木 齐 首 个“零 排 放 ” 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 — — 乌鲁木齐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综合楼 程— 竣工 。 该楼集合了保温 、 太阳能跨季蓄热供暖 、 太阳 新 风 余 热 回 收、 抗震加固等多项新技 能光伏电站 、 。该建筑 术, 完全采 用 可 再 生 能 源, 实 现“零 排 放 ”
2011 No. 346
罗逸清等: 大跨度转换钢桁架预压施工与监测技术
33
基本趋于平 稳 。 卸 载 完 毕 3 榀 桁 架 的 最 终 挠 动小, 仅桁架 2 有 1mm 反弹 。 表明加卸载过程 度值接近, 避免了因不同步而导致桁架的 基本保持等量同步, 反弹 。 3 ) 从 图 6b 可 以 看 出 桁 架 跨 中 最 大 挠 度 为 18. 0mm , 这和预压起拱值 35mm 相比存在一 定 的 误 差, 主要原因是结构 建 模 计 算 时 未 考 虑 周 边 约 束 对 板的拱作用效应 所 致 。 根 据 有 关 规 范 规 定, 若对桁 理论计 算 结 果 与 实 际 监 测 值 架跨中弯矩折减 20% , 基本吻合 。 8 结语 1 ) 预压 法 具 有 环 保 、 可 操 作 性 强、 材料可回收 利用 、 成本低廉等优点, 在重庆国泰艺术工程中获得 了) 针对 工 程 特 点, 通 过 在 交 界 面 留 设 后 浇 带, 加载分级 、 卸载与 上 部 结 构 施 工 同 步 、 适 时 监 测, 质 量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 3 ) 预压施工过程 中 采 用 了 信 息 化 的 监 测 手 段, 全过程跟踪监测桁架及关联部位的应力应变及位移 情况, 并对监测数 据 及 时 进 行 整 理 分 析 、 反 馈、 评估 和方案优化调整, 确保预压施工的正常进行, 其中积 累的宝贵经验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4 ) 预压 法 作 为 在 大 跨 度 钢 结 构 转 换 桁 架 施 工 无相关资料和经验可以借鉴, 其成 的一次大胆尝试, 功实践, 为复杂钢结构的施工开拓了新的思路, 进一 步丰富了钢结构施工的内容 。
2 修建于 1995 年, 建 筑 面 积 983. 88m 。 改 造 前 为 两
7. 3
监测数据分析 加卸载过程 中 应 力 及 变 形 共 监 测 10 次 。 通 过
监测结果资料分析, 可得出如下结论 。 1 ) 预压 过 程 中 随 着 加 载 量 的 增 加 桁 架 应 力 和 挠度变形基本呈线 性 关 系 变 化, 其中桁架 2 应力及 挠度变化较大, 当加载至最大值时, 桁架 2 端斜腹杆 3 相 相应的桁架应力 最 大 值 为 71. 7MPa , 而 桁 架 2, 对较小, 但从挠度 整 体 变 化 来 看, 变 形 并 不 明 显, 变 化最大的一级为 4. 8mm 。 经 理 论 分 析 计 算 校 核, 桁 架变形处于弹性范围内, 结构有较大的安全储备 。 2 ) 分级卸载过程 中, 应力和挠度的变化曲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