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7 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7 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英语 Unit 7 导学案(第 1 课时 reading)【学习目标】 1.认读和理解本段元的重点单词、词组和重要句型 2.了解学校的社团文化以及一般过去时这一语法现象 【学习难点】 重点:认读理解本单元的重点词组以及重要句型 难点:了解学校社团介绍的文章结构框架,以及一般现在时的引入 【学习流程】 Ⅰ.预热复习 Ⅱ.自主探究 想一想:你所了解的学校社团以及社团活动 Ⅲ.知识梳理 对照 unit 7 单词表找出课文中单词词组(并且标注上中文意思) 了解文章中所提及的社团,以及时态 Ⅳ.合作交流 文章分为 四 部分, 第一部分:Paragraph 第三部分 Paragraph 针对第一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1. Which school are Linda and Leo at?第二部分 Paragraph 第四部分 Paragraph2. Which club did Linda and Leo attend last month? 针对第二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1. What will the club teach us? 2. How did the feel when the rocket disappeared into the sky?Ⅴ.课堂检测 1. Last month,they attended the Club Fair. attend 意为“参加”,表示参加社团活动,也表示强调出席会议。

join 意为“参加”,表示参加社团活动 take part in 意为“参加” ,表示股参加某种活动或者实验等 ①I am glad to hear that he determined to our club. ②Kelly didn’t the meeting yesterday. Ⅵ.师生互动:总结反思反思纠错归纳七年级上册英语 Unit 7 导学案(第 2 课时 reading)【学习目标】1.掌握并学会准确适用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短语 2.掌握并雪狐准确适用本段元 reading 部分涉及的重要句型 【学习难点】 重点:熟悉本单元的词组运用,并运用到写作训练与习题练习中 难点:易混淆词组的辨析运用 【学习流程】 Ⅰ.预热复习 1.fair 2.rocket 3.power 4.solar power 5.skill rmation 7.butterfly 8.bee 9. recent Ⅱ.自主探究 Review what have learned in paragraph 1 to paragraph 5? 针对第三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1. What they use to drive the toy car around the playground? 2. How does Linda think of it? 针对第四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1. After the fair, how do Linda and Leo feel? 2. Which club does Linda want to join ?Ⅲ.合作交流 1. “ Of course, it won’t”, a girl form another clubs shouted. “Our club is better. Come and join the Solar Power Club. ” another:意为“另一个(事物或者人)”表示两者之中的另一个 other:意为“另一个(事物或者人)”,表示三者以及三者以上的另一个 ①There are many students on the playground. And students are in the classroom. ②There are two apples on the desk. The one is for Xiaoming. And one is for Xiaoli. 2. That’s amazing! amazing :(某事或某物)令人感到大为惊奇的 adj. amazed:(某人对某物或或某物)感到惊奇的 adj. amaze: 惊奇 n. 惊奇 v. 同理: surprising: boring: surprised: bored : surprise: bore: Ⅳ.师生互动:总结反思七年级上册英语 Unit 7 导学案(第 3 课时 grammar)【学习目标】 1. 掌握动词过去式的语法规则:规则动词以及不规则动词2. 掌握一般过去时的句子结构(主要体现为动词的变化) 3. 一般过去时在习题中的运用 【学习难点】 动词过去式的语法规则:规则动词以及不规则动词 【学习流程】 Ⅰ.预热复习 回顾一般现在时中的动词的体现变化 ①I have a book. ②He has a book. ③She is a girl. ④They are students Ⅱ.自主探究 什么叫做一般过去时?通过什么的变化来体现时态的变化呢?请观察一下句子分析: ①She had a book. ②They were students. ③I loved history. 一般过去时: 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个时间里发生的动作, 也表示过去经常或反复发生的动 作,一般过去时不需考虑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

四年级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第七单元导学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等课文,展现了不同人物的高尚品质,旨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他们的精神。

二、单元目标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秀诗文,积累优美语句。

3、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体会人物的精神。

4、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课文导学(一)《古诗三首》1、《芙蓉楼送辛渐》(1)作者简介:王昌龄,字少伯,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2)诗句理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这两句描绘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了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寒雨”“连江”“夜入吴”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楚山孤”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独心境。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主题归纳: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惆怅以及自己坚守高洁品质的志向。

2、《塞下曲》(1)诗句理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飞,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月黑”“雁飞高”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将军正要率领轻骑兵去追击,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刀。

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2)主题归纳: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夜追击敌军的场景,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勇和果敢。

3、《墨梅》(1)作者简介: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2)诗句理解:“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两句写他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借墨梅自喻,不需要别人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愿留下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新青岛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部导学案,学案

新青岛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部导学案,学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一、导入激学:满天星斗的夜空,形形色色的建筑群,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和道路,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只要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

二、导标引学学习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理解平面、曲面、平面图形的概念。

三、学习过程(一)导预疑学请你利用10分钟,自学课本第4页至第6页,并完成以下问题:1.说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⑦2.上题中棱柱有:,棱锥有。

(填序号)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_____。

4.观察下列实物图片,它们的形状分别类似于哪种几何体?①②③④⑤(二)导问互学问题:棱柱与圆柱、棱锥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顶点棱侧面底面棱柱圆柱棱锥圆锥解决问题评价:(三)导根典学在下图中的三幅图案中,你分别看到了哪些图形?它们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四)导标达学1.写出如图所示图形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

①②③④⑤2.一个七棱柱共有个面,条棱,个顶点,形状和面积完全相同的只有个面.3.图中的的几何体由几个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4.下列几何体中不是多面体的是( )A、立方体B、长方体C、三棱锥D、圆柱5.下列几何体没有曲面的是()A、圆柱B、圆锥C、球D、棱柱6.下列图案是由哪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的?7.请你用两个圆、两个三角形和两条线段组合几幅新奇、有趣的图形,并给出文字说明。

反馈评价:四、导法慧学1.将所学知识纳入知识体系.2.本节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是怎样的?据此请总结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3.还有没有更好的解法?你还有疑问吗?设计人:世纪学校王玉华1.2 几何图形一、导入激学: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二、导标引学学习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点、线、面、体,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7.7《花园》北师大版 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7.7《花园》北师大版 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7.7《花园》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花园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花园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花园中的数学问题2. 解决花园中数学问题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花园中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方法2. 教学难点:解决花园中数学问题的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花园,引导学生观察花园中的数学问题。

2. 探究花园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花园中的数学问题,如:花园中有多少朵花?花园的面积是多少?花园的周长是多少?3. 解决花园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面积、周长等,解决花园中的数学问题。

4.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解决花园中数学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拓展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观察自己家或学校附近的花园,找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了解花园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答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花园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花园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花园中的数学问题2. 解决花园中数学问题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花园中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方法2. 教学难点:解决花园中数学问题的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花园,引导学生观察花园中的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搭配中的学问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搭配中的学问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搭配中的学问》导学案
学习内容: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76-77页(搭配中的学问)。

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训练有序思考能力。

2、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通过各种搭配活动,训练有序思考能力。

学习难点: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综合素质。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1、说一说我们午饭都吃些什么菜?。

2、说一说在配菜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
(一)研究星期
一的菜谱。

先从图上获
得的信息,想一想
怎样配菜,再交流
配菜方法。

(二)研究星期
三的菜谱:
结合这张菜
谱提供的信息,如
果你是厨师,你会
怎样配菜?说说
为什么?
(三)研究星期五菜谱:
、、、
、、。

三、实践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


1、帮淘气选路。

1、,
2、,
3、,
4、,
5、,
6、。

1、2、。

3、4、。

5、6、。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7章 复习课 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7章   复习课  导学案
课后
反思
2.点A( )在第( )象限。
A一 B二 C 三 D、四
3.点B( )在( )上 。
A在x轴的正半轴上 B在x轴的负半轴上
C在y轴的正半轴上 D 在y轴的负半轴上
4.点C在x轴上方,y轴左侧,距离x轴2个单位长度,距离y轴3个单位长度,则点C的坐标为( )
A ( ) B( ) C( ) D( )
5. 点 在第象限,点 在第象限
A、(4,2) B(4,-2)
C(2,4) D(-2,-4)
3、若点P满足xy ,x+y ,则点P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x,y)到X轴的距离是 ,到Y轴的距离是 。
5、已知点A(2a-7,-a-2)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则a=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M(x,y)平移后对应点为N
释疑
解惑
3分
这节课我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生共同解答
总结
提高
3分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扩展
提升
3分
课本85业 复习题7第6、9题
教师提示,小组内完成。
课堂作业
达标
训练
6分
1.某同学的座位号为( ),那么该同学的所座位置是()
A 第2排第4列 B第4排第2列 C 第2列第4排 D不好确定
(x+3,y-5),已知A(1,3)、B(2,-1)、C(3,6),则三角形ABC平移后得到三角形MNQ对应点坐标分别是M,N,Q
求平移后三角形MNQ的面积。
小组内合作完成各题。
展示交流
小组
展示

3上导学案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单元认识小数》

3上导学案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单元认识小数》

3上导学案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单元认识小数》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导学案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一课时文具店(小数的初步认识)班级姓名【知识目标】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难点:理解元、角、分与小数的联系,把带有元、角、分的数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知识链接】1元=()角 1角=()分 1元=()分【合作探究】观察教材80页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文具的价格?分别是多少钱?也就是几元几角几分?【自主尝试】观察下面的数,它们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3.154.5 0.03 10.8 1.06 0.50小组讨论:(1)上面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它们都是什么数?(2)说一说,一个小数由几部分组成?(3)小组内互相读一读上面的小数。

【精要点拨】给下列商品写上标价签。

(以“元”为单位,用两位小数表示。

)58元7角9元6角5分2元1. . .【思路分析】题目要求以“元”为单位,用两位小数表示,所以整数部分表示元,小数部分要分别表示出角和分,没有的要用0表示,最后一定要带上单位“元”。

答案:58.70元 9.65元 2.00元【方法宝典】1、读小数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部分的数,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如果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到右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2、写小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当堂检测】一、读出下列小数。

0.12 读作:18.18 读作:5.04 读作:0.03 读作:二、写出下列小数。

十二点零三写作:十三点三五写作:零点零九写作:零点六零五写作:三、填一填。

3元5角=()元 2元5角5分=()元15元6角=()元 8角=()元2. . .. . .3 7.80元=()元()角()分 10.05元=()元()角()分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导学案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二课时货比三家(小数大小的比较)班级姓名【知识目标】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转化思想。

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精选5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7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自主学习一】观察图8.1---1: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阅读课本16页1--2自然段后了解: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如是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即: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意大利)伽利略: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作用,物体将以大小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法国)笛卡儿: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不仅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而且将沿直线永远运
8.1--2
(英国)牛顿: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牛顿第一定律:。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2)、牛顿第一定律中“或”的说明:一个物体在不受力时只能处于其中一种状态。

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力时,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从此以原来的速度一直保持着“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用实验直接证明出来的,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课本17页最后一段)。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1、教室里悬挂的电灯静止不动,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全部消失,电灯将()
A、加速下落
B、匀速下落
C、保持静止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2、在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如果小车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小车将。

【自主学习二】惯性
观察课本18页图8.1-3并阅读18页内容回答:
(1)、同学们在平时走路或跑步时,脚被绳子绊着,你会出现什么情况?
(2)、你在坐车时,当车突然加速,你身体会倒向哪边?;如果车突然向左转弯,你身体又会倒向哪边?;
(3)、为什么人踩到西瓜皮容易摔倒?。

结论: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定律)惯性现象说明: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力,所以不能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到惯性”,只能把物体说成“具有惯性”。

3、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

4、惯性对人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害的一面:
利用惯性的例子:(1)、跳运时助跑(2)、掷实心球(3)、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防止惯性的例子:(1)、车辆严禁超速、超载(2)、司机系安全带
【课堂检测】
1.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当它离开桌面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沿竖直方向下落 B.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曲线运动 D.无法判断
2、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_____的作用,力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从____变为运动或从___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____或_____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4.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或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______.
5.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______,他会向跟车行______的方向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倾倒.
6.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__投弹.(填“目标正上方”或“到达目标上方前”)
7、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8、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 ()
A.在起跳点之后
B.在起跳点之前
C.仍在起跳点
D.无法确定
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
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