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复习小说阅读概括形象特点及作用(用)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5课时 小说在高考中的必考点__形象题

第5课时小说在高考中的必考点——形象题王安忆说:小说是心灵的历史。
毫无疑问,小说是写人的文学,小说要反映社会生活,要表现生活世界,必须写人,写人的心灵,写人的本性,写人与人的关系。
人的性格、人的命运、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美丽,无疑都是小说要表现的内容。
就这个意义来讲,阅读小说就是读人,读人则主要是读人的内心世界。
性格特点往往只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表征,没有内心体验的小说阅读,没有走进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小说阅读,只能是隔空互望,所谓性格特点的概括也只能是贴个标签而已。
——特级教师黄厚江《由虚构故事走向生活世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8月)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常设考点有三个:形象手法赏析、形象概括分析、形象作用分析。
题型一形象手法赏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形象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往往是综合运用,所以,答题时要注意全面分析。
(一)小说常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1.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形象手法阐释作用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
从人物肖像描写入手,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
小说中人物的肖像描写可以是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对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如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眼神的三次描写。
①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②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状态。
2.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二)四种易忽略的表现手法1.场面描写2.点面结合3.抑扬结合4.虚实结合紧张迎敌的表现。
作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能够达到“超以象外,得其寰中”(《诗品》)、“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艺术效果。
2018高考语文三轮散文阅读精准训练十一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

精准训练十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练前提示】在小说中,“我”是个值得关注的角色。
首先,同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身不同,小说中的“我”就是作品中的角色,根本不是作者。
其次,小说中的“我”主要是文本中的人物,有时也可能拟人化为作品中的一个动物。
再次,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主角,又可以是配角,更多的时候是配角,只有这样,“我”才意蕴丰富,效果最佳。
高考对“我” 的考查主要是两点:形象特点和作用。
分析概括“我”的形象特点同分析概括其他人物形象一样,重点是分析概括作用。
“我”有四重作用,当认真体会和把握。
①叙述者:起线索作用,作为“有限视角”。
作为“有限视角”,好处是“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缺点是只能局限于叙述者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
②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参与者:一般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时也是主要人物。
④代言者(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倾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父[日本]芥川龙之介这事发生在我上中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年秋天,学校组织了一次从日光到足尾的历时三天的修学旅行。
出发那天,我连早饭也没正经吃就从家里跑出去了。
虽然,坐电车到火车站,连二十分钟也用不了,但还是不由得感到着急。
天公不作美。
阴沉沉的。
令人觉得,四下里工厂发出的汽笛声一旦震撼阴暗灰色的水蒸气,说不定就会化为一场蒙蒙细雨哩。
在阴郁的天空下面,火车驰过高架铁道,运货马车驶向被服厂,店铺一爿挨一爿地开了门。
电车站来了两三个人, 个个都愁眉苦脸,显得睡眠不足的样子。
好冷啊。
一一这当儿,开来一辆减价加班车。
车上很挤,我好容易才抓住拉手。
这时有人从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早上好!”我赶紧回头一看,原来是能势五十雄。
能势和我毕业于同一个小学,又进了同一个中学。
他哪门功课都不特别好,可门门功课都过得去。
不过有些事他倒来得乖巧,流行歌曲只要听上一遍就能把曲调背下来。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专题01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含解析)

专题01 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
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入手。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
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核心任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4、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一)常见考查题型(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思路导航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阅读第2节考点5语言类题的2种考法

考点5 语言类题的2种考法高考《考试说明》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体会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但在实际考查中,“体会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考法1__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明常识小说的重要语句往往是这样几个方面的句子:从内容上说,指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从主旨上说,指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从结构上说,指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从表述上说,指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定考向熟技巧理解重要语句含意“3步走”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辨明考查类型如果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要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真正意图;如果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要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
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常考点整理

【小说考情分析】1.选文特点: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适度选用外国小说,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进行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题材凸显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以美育人的功能。
随着新高考命题的反套路化要求,所选小说越来越反格式化,表现形式呈现新的特征:淡化情节,叙述平淡,“散文化倾向”的文体特征。
2.命题特点:试题命制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感受”“品味”和“领悟”能力。
命题人立足小说要素,更多关注对环境、形象、主题和表达技巧的考查,题型分值发生变化,但考查点稳定,仍是围绕人物、环境、情节、主题来命题,手法及语言也是常考点。
一、选择题1.“2”个命题角度:(1)内容理解类(即写了什么);(2)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类(即怎么写的)。
2.“7”大设误方式:(1)错解文意(曲解文意):理解失当、武断绝对、无中生有;(2)错析艺术特色:错误概括艺术特点,弄错特点对象,错析效果;(3)错析思想情感:望文生义、断章取义、脱离文意任意阐发;(4)错析形象:概括形象特点失当,评价错误,作用分析不当;(5)错析语言:对文或人的语言特点、含义、作用理解、判定或解说不当;(6)错析情节:概括情节失当,分析情节作用错误,分析情节技巧错误;(7)错析环境:概括环境特点失当,或分析环境作用错误,赏析环境描写手法不当。
二、主观题(一)叙述特征题命题设问方式举例:(2021·新高考Ⅰ卷)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2018·课标全国Ⅰ卷)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说以xxx为叙事承担者,以xxx为叙事视角,有何效果?小说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织来展开叙述,有何表达效果?小说在叙事上呈现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的特点,有何效果?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1.小说的叙述角度①叙述视角A.根据叙述者对于故事的了解程度,可以分为有限视角(角色叙述者、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B.根据故事讲述者身份,可以分为旁观者视角和亲历者视角;C.根据时空角度,可以分为回忆视角(历史与现实交织)和空间转换的视角。
2018年全国卷1 小说阅读(赵一曼女士)

赵一曼的遗书体现出赵一曼在充满母爱的同时也不 忘国家大义,以身作则。
① 拔俗的文人气质。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象征着她清新 脱俗的气质。对待董警士和韩勇义女护士和谐亲切。 ② 职业军人的冷峻。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依然坚定,不透 露半点有价值的信息。再次被捕时,她“淡淡的笑了” , 是对敌人的不屑,对命运的不屈。
①在主题上: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这一历史人
物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其精神的当下意义, 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②在人物形象上:可以拉开时间距离,历史与现实 正侧结合、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 更加立体丰满; ③在结构上:作者追寻与历史档案交错使小说的情节更 加紧凑,结构富有变化,曲折有致。
③在叙述角度上:
a. 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作者叙述相互印证,使 艺术描写更真实。 b. 过去与现在,时空交织,能够吸引读者阅读, 使之产生共鸣。
① 历史与现实时间差很大,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 ② 以现实角度去叙述历史,使内容更加真实 ③ 以现实的角度去思考历史,是读者的阅读视野放大,更加 深刻地了解文章的主旨 ④ 历史与现实交替出现能更好地推动文章情节发展
历史的插叙能够起到对现实的补充说明,能够使小说 结构更为紧凑,更能表现人物性格与形象,使情节更完整, 内容更充实。 更有利于表达作者对赵一曼女士的敬意与赞美。
• 在故事情节方面,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使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结构 富有变化 曲折有致。 • 如第⑩段“《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 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就通过现实引出后文对赵一 曼遇害的历史事实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① 使人在时间上的距离减弱,让读者对文章的感觉更深刻 ② 通过写 “我”在现实中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哈尔滨市立医院住 过院一事自然而然地写出赵一曼的生平事迹,不让人感到突兀, 写出了作者叙述赵一曼女士故事的原由,使行文流畅 ③ 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使赵一曼女士的事迹更显真实,更容易表 达作者对赵一曼女士的敬佩之事,使文章更加紧凑 ④ 历史与现实交织,历史正面叙述、现实侧面烘托,丰富了人物形 象,突显文章主题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分析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分析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详细环境是小说必需具备的三要素。
高考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概括型提问形式小说中的某某有哪些特点,简要说明。
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某某具有那些优秀品质,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文中某某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规范答题步骤人物形象型答题步骤:对于第一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即用一个长单句的形式表述该形象的共性特征(肖像、性格、精神、品质、思想等)和身份地位特征等;再结合详细文本分条分点作详细的分析,即这些共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第一步:总结某某是一个共性特征(A、B、C……)+身份地位特征的形象。
其次步:①分析共性特征A;②分析共性特征B;③分析共性特征C……。
性格特点型答题步骤:概括:①分析共性特征A;②分析共性特征B;③分析共性特征C……概括并分析:①共性特征A+分析;②共性特征B+分析;③共性特征C+分析……。
总结解题方法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五方面揣摩:(扣住文体特征)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受、教养、气质等,由于它们直接打算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正面描写)其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正面描写)第三,环境描写。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肯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肯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自然环境对人物也有烘托陪衬作用。
(环境描写)第四,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
(故事情节)第五,留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以及其他人物的评价。
(感情倾向)人物形象作用题补充学问:人物形象作用可以分为两类:仆人公的作用、次要人物的作用。
从往年的考题中可以看出考次要人物作用的居多。
2024届高考小说复习之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 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 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 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 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 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 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 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 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 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 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 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
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 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 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 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 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 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心理的变化”也就是情绪感受等的变化,如由不开心到开心到悲 喜交加,由低落到亢奋到复杂纠结,总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而改变 。所以,概括心理感受情绪题,必须结合故事情节的变化来决定答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笑嫂更是敬重了,有事没事总爱往笑嫂的工作场地跑。 笑嫂依旧咯咯咯地笑,好像与那个沉重的家没有一点牵绊似的。
那次我与笑嫂聊得很开心,我忽然说,笑嫂你的心态真好。 笑嫂知道我想说什么,顿了顿道,家里有这么多病人,谁会不烦, 如果我成天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我还活不活?
笑嫂叹口气说,我如果整天苦着个脸,人家见了我,也不会 有好心情的。因此我得高高兴兴,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心情。说 完笑嫂又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突破点一 主要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笑嫂 陈国炯
笑嫂喜欢笑,与人相见微微一笑,高兴时哈哈大笑,有时独 自一人也偷偷地笑,好像每时每刻都在捡宝似的笑个没完,因此, 没见过笑嫂发愁时是个什么模样。
因为笑嫂爱笑,大家当面笑嫂笑嫂地叫,背后笑嫂怎么笑嫂 怎么地夸,好像笑嫂的姓名就叫笑嫂。
笑嫂是我的师傅。我大学毕业应聘到一家铝轮厂搞宣传,负 责人事的小老头陪我到车间,对车间主任说,这小伙子到你车间 实习一个月,你给他安排一下。车间主任长着八字胡子,看似匪 气十足。他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我后,说,一个学生娃,哪能 干活。反正一个月后要坐办公室的,就去帮笑嫂做点事吧。车间 主任唠唠叨叨的一番话中,我知道有个笑嫂,也有些受辱的感觉。 车间主任唠叨完,亲自陪我去厂东边一个堆废料的塑料棚下,扯 开嗓门喊,笑嫂,我给你送来一个徒弟,给你打个下手。车间主 任的一咋呼,我不但认识了笑嫂,还成了笑嫂的徒弟。
抓角度(考虑规 范思路)
找对应(比对原文信息)
从文中(B)处来看,笑嫂对待工作认真负
分析情节
பைடு நூலகம்
责;从(F)处来看,虽然家庭负担重,生活 窘迫,但她从没有灰心丧气,表现出她乐
观坚强的一面。
从(A)(D)处来看,文中运用肖像描写,写出 笑嫂虽然家境困难,但她对生活充满了信 刻画人物手法 心,热爱生活;从(C)处来看,文中运用语 言描写,表现出笑嫂关爱他人的特点。 从(E)处来看,当他人有难时,笑嫂义无反 人物之间的关系 顾,慷慨相助,也体现出她关爱他人的精 神品格。
2018年高考复习小说阅读
主要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 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高考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一直是小说阅读的重中之重。从近 年的试题看,形象类试题有多种设题角度,但常考热点不外乎两 个:一是对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分析;二是对次要人物形象 作用的分析。二轮复习,这两点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笑嫂从来不到餐厅吃饭,她每次从餐厅里买来米饭,不打菜, 菜从家里带来,等吃饭的人走得差不多了,就打开饭盒,坐在塑 料棚下吃起来。那些走过来走过去的人都会与笑嫂打个招呼,笑 嫂吃饭了?今天啥菜?还会有啥菜,这个星期吃咸鸭蛋呗。笑嫂 咯咯咯地笑着回答,笑嫂的菜每星期换一种菜,咸鸭蛋,炒鸡蛋 等等。
那天,我没去吃中饭,笑嫂吃完饭去了洗手间,我想笑嫂经 常帮我洗饭盆,我也帮笑嫂洗一次。打开盛菜的铝盒子,里面的 咸鸭蛋丝毫没动,完完整整地躺在盒内。当初没在意,后来想想 有点问题,以后几天我特意偷看了笑嫂的菜盒,(D)我终于明白, 笑嫂一个咸鸭蛋要吃一个星期。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一位同事, 同事不满地瞪我一眼说,就你聪明?我闹了个大红脸。从此我不 再看笑嫂的菜盒,也不再提及同一个菜要吃一个星期的事。
我很顺从地叫了笑嫂一声师傅,笑嫂听了高兴得咯咯地像母 鸡下蛋般笑。笑完了就说,你还真听小胡子的瞎话,什么师傅徒 弟。笑嫂停了一下对我说,大家都叫我笑嫂,你也叫我笑嫂吧, 我可不敢做你大学生的师傅呢。说完又咯咯地笑,把个笑嫂的雅 号笑得名副其实。
笑嫂已是奔五的人了,却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女人的那种 臃肿,(A)而是清清秀秀,穿戴得也整整洁洁,十分素雅。笑嫂的 活不笨重,也不怎么脏,她每天整理着送来的废过滤网,那些过 滤网是用来过滤铅水的,用过后铝水沾在过滤网上结成了块。因 为过滤网是铁的,沾在上面的是铝,铁几百元一吨,铝上万元一 吨。把废铁网当铝卖,人家不要;把铝当铁卖,公司不干。因此, (B)笑嫂把沾在上面的铝块铝屑撬下来,分开卖,谁也不亏。
(E)那次大地震后,公司开展捐款救援,笑嫂捐二百元,工会 主席说,笑嫂你要不少捐一点?笑嫂微微一笑说,多的拿不出, 捐二百没问题。工会主席不再说什么了。
实习期满,我到宣传部搞宣传工作。那天工会去慰问贫困职 工家庭,领导让我去拍照片,并写一篇通讯稿。走了几户后,一 行人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巷里,叩开一扇墨绿色的斑驳的门。门一 打开,一张笑脸呈现在大家面前,我有些诧异地叫道,笑嫂?笑 嫂仍在笑,把大家让进屋,屋里灯光暗淡,客厅也逼仄,几个人 进去后有些拥挤。这时我才知道,笑嫂的丈夫几年前被车撞得瘫 痪,长年卧床不起,公公早年已故,婆婆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 需照料,一个女儿正在上初中,家里十分拮据。(F)笑嫂照顾两个 病人,负担一个学生,又要上班,还从社会上揽来了刺绣,挣几 个外快,以补家用。可想而知,笑嫂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满分策略] 第一步:全面审题,确定答题方向 ①“有哪些性格特点”是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归纳概括能 力。 ②“简要分析”是要求先作总括性的概括,再结合小说的情 节进行具体地分析。 ③概括小说的形象特点,要善于抓住故事情节,“哪些”意 味着“笑嫂”的性格特点不只是一个方面,要多角度进行概括分 析。
第二步:找准对应,确定答案要点
笑嫂做事很认真,一块块像翻找金子一般,有时我一不留神 漏撬了几块,她会猫着腰,捡回来重新撬。这样一来,我也不好 意思马虎了,做得一丝不苟。笑嫂还挺关心人,我进公司时是夏 天,南方的夏天贼热,加上在似露天一样的塑料棚下,汗似下雨 般流,一把把捋也捋不完。(C)笑嫂见了心疼地说,大学生,你去 找个地方凉快一下,这点活我做起来很轻松的。我当然不同意, 笑嫂就说,还要我陪你啊。说完就咯咯地笑着,连推带搡赶我走。
小说中的“笑嫂”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现场纠偏] 这篇小说中的“笑嫂”工作认真负责,面对生活苦
答案 难充满乐观情怀,热爱生活,关爱他人,是一个普
采样 通劳动妇女的形象。 (2 分)
评分 本题共 4 分,概括出“工作认真负责”等四个要点 细则 可得 2 分,结合小说情节逐点分析可得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