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的读后感2000字

合集下载

人间词话读后感6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6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间词话读后感6篇《人间词话读后感6篇》是一本以词话为主题的读后感合集。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读后感(通用24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人间词话》读后感(通用2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间词话》读后感篇1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堪称文学经典。

读完这本精妙独到的词评,令人最有感触的,便是其中用三句宋词精妙概括的人生三境界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这第一境界便让我产生了共鸣。

一夜萧萧,西风凄凉,意境似乎有些悲伤。

独上高楼,极目远眺天涯路,这又是何等的坦荡!西风凋零了碧树,眼前的形势不容乐观,众多天涯路,我该走哪一条?这时就必须登上高楼,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站得高,才能排除干扰,不会被眼前飘忽不定的浮云所迷惑。

这样,望尽天涯之路,看清人生的方向,才能确定好下一步做什么,决定好自己即将要走的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看清起点,找明方向,这将是一个成功的开端。

第一境界所指的,是寻找天涯路的过程。

而第二境界,则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心中有目标,眼前有方向,还缺什么?缺的是努力。

好高骛远,光说不练,看清了路却懒得往前走,这算什么?没有实际行动,有再高的天赋,再好的计划又有何用?最后只能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努力一天两天,不足为奇,一年两年,才是难能可贵。

尽管遇到困难,尽管“衣带渐宽人憔悴”,也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如果能够一直眼看前方不改变方向,衣带渐宽终不悔,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境界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第三境界最为耐人寻味。

世事无常,实现理想之路的羁旅漂泊最能磨练一个人的心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经历了上高楼,人憔悴,冲破了无数的难关与考验,我们就会逐渐变得成熟,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知道自己要什么。

《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汇报材料、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reporting material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读后感是一种对书中情节和结构的分析和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一篇精彩的读后感能够深入挖掘书中的主题,让我对故事更加了解,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精选9篇)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精选9篇)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精选9篇)《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篇1《人间词话》,说它是目前所有词话诗话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本恐怕是不为过的。

以前总是听说,也有略读过。

现在终于在兔叔的“豆瓣压力”下重拾起这本并不厚的小册子并完整地读了一遍。

我必须要说,我以前看的是现代排版的简体字版,而现在看的这本是竖排版,从后往前翻,从右往左看,更主要的是繁体字!(说来汗颜,我真不认识几个繁体字,丢中文系的脸了)还好它没有完全和现代相反,毕竟还是从上往下看的。

突然想到一条对联儿: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楼上楼下看左传,页往右翻。

挺有趣的。

其实吧,我是比较喜欢古典文学的。

但是太懒,所以看过的书并不多。

寒假时候买的一本《世说新语》现在还没读多少。

(捂脸……)可能还是没人督促的缘故吧。

自制力啊,真没太大信心。

又扯远啦。

说人间词话吧=。

=王国维先生是很看重词的境界的。

从开篇就可以看出来: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第二篇也是继续说造境和写境。

第三篇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论断更是千古名句了,被无数的人引用过,毋庸赘言。

一直到第六篇依然是境界理论。

第七篇具体赏析单字创造境界。

第八篇又一转,说境界的大小,但无优劣。

后面到第二十六篇最终上升到了人生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老实说,这段话早已耳熟能详,但至今仍未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

上面是说词的境界问题,下面简单说一下王国维先生对于词人或曰诗人优劣的评价。

他在第六十篇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话说,有很多人觉得中国现代文学简直是垃圾,一代不如一代。

对于这种说法,我想王国维先生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是不会赞同的。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读后感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间词话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间词话读后感1初读《人间词话》,是在暮春时节的一个午后,窗外柳丝低垂,紫燕轻喃,独自倚靠在窗前的榆木榻上,沏一壶香茗,在茶香缭绕中,细细品读,任思绪在在字里行间慢慢流淌,而窗外,那投射进来的一米阳光,暖暖的,缓缓的,从榻首移到榻尾,恍然间,仿佛过了半个世纪。

我喜欢诗词,也喜欢读一些《诗词鉴赏》之类的书籍。

但是《人间词话》是迄今为止我所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评。

严格说来,《人间词话》算不上一本书,充其量是一篇读书笔记。

但在这篇笔记中,王国维老先生洋洋洒洒,挥斥如意,对由唐至清的诗词曲赋逐一进行了评点,高屋建瓴,切肯中要,显示了深厚的国学功底。

全文由始至终沿着“词以境界为最上”这一主线,重点围绕“造境与写境”,从“人与境”、“情与境”两个方面着手,阐述了词境的“虚与实”、“远与近”、“动与静”、“大与小”、“粗犷与细腻”、“豪放与婉约”,总结出诗词的“三重境界”亦即“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以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在这本书中,王国维先生如同一个博学的评委,为读者点评了词品的高低、词境的大小、词句的优劣以及词人的长处与不足;如同一个娴熟的讲解员,给读者讲述了由盛唐至早清中国诗词曲赋的发展史;如同一个高明的导演,向读者展现了“大漠孤烟直”、“寒波澹澹起”、“马鸣风萧萧”、“乱红飞过秋千去”、“红杏指头春意闹”等一系列气象万千,风格迥异的雄伟画面;如同一个出色的主持人,让读者认识了疏狂的李白、沉稳的王维、豪放的苏轼、柔弱的李煜、温婉的李易安、凄楚的纳兰容若等一大批才情出众、气质各异的伟大词人。

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5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5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5篇《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人间词话读后感1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最宏博的文明,而“国学”就是这片炽热大地上的血脉,穿越千年时光,融入华夏儿女的血液……于是,怀着对祖国母亲的一腔热血、对中国国学的满怀仰慕,前几天便拜读了王国维先生笔下的《人间词话》。

朱光潜曾评价过——“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亲自读来,确是如此。

开卷有益,王国维先生的心意是在文学中能够寻觅到人生痛苦的慰藉,找到自己的人生境界与目标,身处其间,文学本身的非功利给他带来了审美的愉悦。

于是乎,读到这本作品的一字一句,哪怕只是只言片语,我仿佛也能看见这位国学大家可敬又睿智的模样。

沉浸词话人间,对我影响最深、最重的,莫过于最成名之段——“古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年幼之时牢记于心却是似懂非懂地理解,而今已是而立之年,方才从《人间词话》中领悟了三种境界的奥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种境界取自晏殊的《蝶恋花》,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昨夜猛烈的西风,袭在翠碧的树上,百叶凋零之际,思绪难免迷茫又凄凉,可又如何是好呢?天涯路遥遥,无尽迷惘涌上心头。

恰如你我走过的人生路,莫问天涯路几重,唯有勇敢的探路者,也只有忍得了寂寞的“战士”,才能无论事态变迁都付出甘之如饴,得来归于欢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种境界取自柳永的《凤栖梧》,人瘦削了许多,衣带也愈发的宽了,可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真理与梦想,即便容颜憔悴也不曾怠慢。

王国维是执着地,他坚守着心中的真理与无悔的理想,夜以继日,哪怕瘦削,哪怕憔悴,都是值得的。

你我尚且应如此,生命里总有太多美好的梦,又怎能让它们被现实晒成枯槁呢?于是,一往无前的人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战胜,都不会挫败,无论摔倒过多少次,都仍有站起来的顽强,筑梦,无疑需要更多的坚守,哪怕瘦削,哪怕憔悴。

《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人间词话》读后感篇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是我对王先生最早最粗浅的认识。

后来虽然知道了王先生的生平,却一直未曾拜读先生的大作,直到才拜读了《人间词话》这一本著作。

饶是知道了王先生的盛名,我依旧没有想过这本名作竟这样短小,六十四小段,最短者仅一句话,最长的也不过一百五十余字。

也没考虑到这样晦涩难懂,需要时不时的网上查询检索。

第一遍读完我竟对大多数段落依然是毫无头绪。

没办法,我只好寻找注释版来阅读。

还好,参考着注释附带着诗词原文,再将《人间词话》细细读来,我最起码知道了王先生因何事做点评,点评的是何人。

慢慢地,我竟也读出一点心得。

写文章首先应有境界。

无论描写的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作者自己的见解或是阐发。

哪怕只是小情哪怕只是小感。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虽然境界有大小,但不因为这点去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哪里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又怎么比不上“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呐?文章的关键从来就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积,词忌用替代字。

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

可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

梦窗之后,则用代字更多。

“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

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

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文章的关键应在与意境,就是作者通过文字究竟是想论述何事,阐述何种观点,实质就是作者构建出怎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永叔虽作艳词,但终有品格。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求学之路,首先在于立志,志存高远,方能在求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望尽路之尽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求学的过程中唯有历经苦辛,努力打拼才会有所成就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读后感与心得体会5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与心得体会5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与心得体会5篇初读《人间词话》,是在暮春时节的一个午后,窗外柳丝低垂,紫燕轻喃,独自倚靠在窗前的榆木榻上,沏一壶香茗,在茶香缭绕中,细细品读,任思绪在在字里行间慢慢流淌,而窗外,那投射进来的一米阳光,暖暖的,缓缓的,从榻首移到榻尾,恍然间,仿佛过了半个世纪。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间词话读后感与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间词话读后感与心得体会1人间词话,话尽人间。

初读这本书,我时时刻刻会想起林徽因的那一本《人间四月天》,无从理解为什么我把这两本书联系到了一起,后来发现,是因为“人间”这两个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诗人气质与对美的欣赏,在人间,可望见四月天,亦可话词。

不同于民国胡适,鲁迅等人,为中华革命维新书白话之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语言是传统的,是一个晚清大学士所热忱的古文。

而他对诗词的赏鉴与评判,却大异于以往的作家,欣赏家,批评家。

他是晚清学者,那样一个动荡而充满变数的年代,王国维接受了西方美学与哲学的观点,杂糅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幽美清丽。

从此理想与现实,虚无与富有,荒芜与壮美,在他笔下迤逦游走,栩栩如生。

翻开此书,被开头三句论断震慑了:“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从迷惘,到不悔,至回首,那是最美好的场景,灯火阑珊之下,他的境界从不止于秦淮河上灯影桨声,风花雪月。

王国维论词以境界为上:“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于是骈文股诗皆不入其眼,以其所见真,探所知者深。

他在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之下评“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

”无不表现出理性思考与对诗词感悟上深刻而完美的结合。

王国维重“境界”,重“真”,重“自然”:“借不予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作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2000字
《人间词话》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

《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境界说”,这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王氏标举“境界”高屋建瓴地抓住了艺术最重要的特征。

他强调诗人的情感、意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并指出:意象鲜明、情景交融、情境相谐的“境界”所具有艺术感染力。

《人间词话》艺术理论的造诣是将中西美学思想冶于一炉的产物,那么王国维的《人间词》则是其文艺理论思想与创作实践相融合的结晶。

王国维作数量不多,共115首,其中绝大多数是小令和中调,长调仅有10首。

境界,或意境,大家都熟悉,谈诗、论画,常常提到它。

它本是佛教用语,以后又用于品评诗歌。

但是,把境界当作“文学之本”来认识,又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对它进行了系统的、独创性的研
究的,当首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在《论近年之学术界》一文中,总结我国学术发展的历史经验,指出外来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思想相结合,是推动中国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把创造“新学语”,作为自己理论工作的奋斗目标。

这里讲到的“新学语”,大致相当于我们说的“新概念”吧。

他说:“近年文学上有一最著之现象,则新学语之输入是也。

夫言语者代表国民之思想者也。

思想之精粗广狭视言语之精粗广狭以为准,观其言语而其国民之思想可知矣。

”这种创造“新学语”的理论意图,实际上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科学,打破封建社会闭关自守的思想牢笼,当然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人间词话》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

他选择词话的形式来创造“新学语”,决非偶然。

清代对词的整理和研究,风气很盛,词学发达,这种形式影响大。

王国维对自己写的词,很有信心,有切身的创作体会。

他还精心校勘过一些词的集子,对词曲有精深的研究。

但是,运用词话这种形式,也有局限。

王国维把“境界”当作文学
之本、文学的“原质”,加以强调。

围绕境界的理论,论述了境界的创造、境界的批评、词的境界的发展。

《人间词话》虽由许多片断组成,其内部是有脉络可寻的。

手稿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强调的着重点。

比如:“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作者在每个字旁都加了圈。

又如:“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手稿上,大多数字加了圈。

这当然是作者强调的重点,或是他的得意之笔。

王国维重视境界。

境界如何创造呢?王国维推崇独创,尊重作家的个性。

这对当时雕琢模拟成风的封建文艺痛下针砭,确可发人深省。

可惜这方面的内容,现在的版本有不少遗漏。

比如有人评他的词“开词家未有之境”,王国维是高兴的。

他说:“余自谓力不若古人,但力争第一义处古人亦不如我用意耳。

”这里的“第一义”,就是他讲过的“元唱”、“首创”的意思。

他强调独创,反对千篇一律的唱和之作。

他即使偶尔也有唱和之作,也不希望受到赞扬,因
为“余之所长,殊不在是,世之君子宁以他词称我”。

王国维反对削足适履式的按题填诗,甚至认为,“诗有题而诗亡”。

表面看,这样讲未免有些偏激之嫌;实质上,是为了强调独创。

他说:“诗词之题目,本为自然及人生,自古人误以为美刺、投赠、咏史、怀古之用,题目既误,诗亦自不能佳。

后人才不及古人,见古名大家亦有此等作,遂遗其独创之处,而专学此种,不复知诗之本意,于是豪杰之士不得不变其体格,如楚辞,汉之五言诗,唐五代、北宋之词皆是也。

故此等文学皆无题”。

这里的思想很精萃。

诗词要独创,必须从题目开始。

抓住“自然及人生”的大题目,就有发挥独创性的广阔天地了。

如果总踩着古人的脚印走,就不可能有独创性,也就不懂得诗的本意。

要是我们考虑到王国维当时的词坛,不顾“自然及人生”,标榜什么“寄托主义”,致使词意隐晦,穿凿附会,就会进一步了解王国维的论断,立意甚高,切中时弊。

王国维重视“自然及人生”,揭示文艺随时代而发展,这说明他的美学思想中有唯物主义的因素。

他在强调境界是直观的,而且“以唤起吾人之直观”,
描述了艺术形象的特征;但没有能揭示艺术形象的社会根源。

他在解释艺术形象的内容时,强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他并不能理解人的思想感情最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在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个根本问题上,他没有能突破唯心主义的藩篱,当然,这是应该用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说明的。

王国维重视艺术的独创性,但他并不排斥向古人学习。

他提出要处理好“善创”与“善因”的关系,主张“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

手稿中,还有一段话值得我们注意:“楚词之体非屈子之所创也。

沧浪凤兮之歌已与三百篇异。

然至屈子最工。

五七律始于齐梁,而盛于唐。

词源于唐,而大成于北宋。

故最工之文学非徒善创亦且善因。

”王国维重视“善创”和“善因”的关系,还可以从他对自己的一首词的批语中看出来。

他很欣赏《喜迁莺》一词,批曰:“词境甚高,必读唐人诗”。

为了强调独创,王国维批评了“误把抄书当作诗”、“莺偷百鸟声”的倾向。

他尖锐地指出:“元明及国初诸老,非无警句也;然不免乎局促者,气困于雕琢也。

嘉道以后
之词,非不谐美也;然无救于浅薄者,意竭于摹拟也。

”由此可见,王国维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特别强调独创,其中包含不少辩证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