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基聚合

合集下载

什么是自由基聚合

什么是自由基聚合

什么是自由基聚合1.什么是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解:自由基聚合:通过自由基引发进行链增长得到高聚物的聚合反应。

阴离子聚合:由阴离子引发并进行增长的聚合反应。

阳离子聚合:由阳离子引发并进行增长的聚合反应。

2.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写出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聚合历程中各基元反应。

解:3.在自由基聚合中,为什么聚合物链中单体单元大部分按头尾方式连接?解: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1)从位阻上看,自由基与含取代基一端靠近时会产生较大位阻,反应能垒较头-尾方式高;(2)从生成的自由基的稳定性看,通过头-尾方式生成的自由基在带有取代基的碳上,这样取代基可起共轭稳定作用。

4..自由基聚合时,单体转化率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有何特征?与聚合机理有何关系?解:自由基聚合时,引发剂是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分解释放自由基的,因此单体是逐次与产生的自由基作用增长的,故转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

而对产生的一个活性中心来说,它与单体间反应的活化能很低,kp值很大,因此瞬间内就可生成高聚物。

因此,从反应一开始有自由基生成时,聚合物分子量就很大,反应过程中任一时刻生成的聚合物分子量相差不大。

5.解释引发效率、诱导分解和笼蔽效应引发效率:引发剂分解后,只有一部分用来引发单体聚合,将引发聚合部分的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率称为引发效率,用f表示。

诱导分解:指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反应结果为自由基总数不变,但白白消耗一个引发剂分子,使f下降。

笼蔽效应:由于聚合体系中引发剂的浓度低,引发剂分解生成的初级自由基处于溶剂分子的包围中,限制了自由基的扩散,导致初级自由基在笼内发生副反应,使f下降。

6.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平方根成正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反应各是哪一机理造成的?解:Rp与[I]1/2成正比是双基终止造成的,Rp与[M]成正比是初级自由基形成速率远小于单体自由基形成速率的结果。

7..什么是自动加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聚合反应及聚合物会产生什么影响?解:当自由基聚合进入中期后,随转化率增加,聚合速率自动加快,这一现象称为自动加速现象。

自由基聚合的四种方法

自由基聚合的四种方法

自由基聚合的四种方法自由基聚合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可以用于合成各种高分子材料。

这种反应的基本原理是将单体分子中的双键开裂,形成自由基,再将自由基与其他单体分子结合,形成高分子链。

这种反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

本文将介绍自由基聚合的四种方法,包括自由基引发聚合、自由基链转移聚合、自由基共聚合和自由基接枝聚合。

一、自由基引发聚合自由基引发聚合是最常见的自由基聚合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引发剂加入到单体中,引发剂可以是过氧化物、硫代硫酸酯等。

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单体分子中的双键开裂,形成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与其他单体分子结合,形成高分子链。

自由基引发聚合是一种高效的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来控制聚合反应的速率和分子量分布。

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产生副反应,如引发剂自身的分解和自由基的重组,这些副反应会影响聚合反应的效果。

二、自由基链转移聚合自由基链转移聚合是一种可以控制分子量分布的自由基聚合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链转移剂加入到单体中,链转移剂可以是醇、硫醇等。

在链转移剂的作用下,自由基聚合链上的氢原子被转移,形成新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与单体结合,形成新的高分子链。

由于链转移剂的作用,聚合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高分子链会变短,从而控制聚合反应的分子量分布。

自由基链转移聚合是一种可控性较好的聚合方法,可以得到具有狭窄分子量分布的高分子材料。

但是,链转移剂的种类和用量需要进行精确的控制,否则会影响聚合反应的效果。

三、自由基共聚合自由基共聚合是一种将两种或多种单体分子同时参与聚合反应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具有复合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如耐热性、耐化学性等。

在共聚反应中,不同单体分子之间的反应速率和选择性不同,需要通过调节反应条件来控制不同单体分子的参与程度,从而得到理想的高分子材料。

自由基共聚合是一种多样性较好的聚合方法,可以得到具有多种性质的高分子材料。

但是,不同单体分子之间的反应速率和选择性需要进行精确的控制,否则会影响聚合反应的效果。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2.自由基聚合2.1引言连锁聚合根据聚合反应机理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为逐步聚合连锁聚合反应需要活性中心,单体在活性中心上反应形成大分子。

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基,也可以是阴、阳离子。

活性中心的性质与化合物共价键断裂的方式有关。

共价键有两种断裂方式:均裂和异裂均裂: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分属于两个基团,这种带独电子的基团呈电中性,称作自由基或游离基。

异裂: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全部归属于某一基团,形成阴离子或负离子,则另一缺电子基团称作阳离子或正离子。

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都有可能成为活性中心,可打开烯类单体或羰基单体中的π键,或使环状单体的σ键断裂开环,使之链引发和链增长,分别成为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实际上配位聚合也属于离子聚合的范畴。

Eg: 自由基聚合:2.2连锁聚合的单体单体能否聚合,须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考虑,热力学上能聚合的单体还要求有适当的引发剂、温度等动力学条件,才能保证一定的聚合速度。

从热力学考虑可以进行连锁聚合的单体有:2.2.1适合连锁聚合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含有碳碳双键的烯类单体:包括单烯类、共轭二烯类,甚至炔烃。

其中:单烯类:乙烯基单体中的碳碳双键中π键可以均裂也可以异裂,因此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或离子聚合。

具体选择哪种聚合方式,由取代基的性质决定。

共轭二烯类:如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单体处于共轭体系,在外界的影响下,双键的电子云易流动,诱导极化。

因此单体既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也可以进行离子聚合。

2.羰基化合物如HCHO,CH3CHO,甚至酮类。

Eg: HCHO 羰基的双键有极性,使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而碳原子则带有部分正电荷。

3.杂环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的极性较强,一般不能自由基聚合,只适合于离子聚合。

因此实际上只有碳碳双键的烯类单体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但也不是所有的都行,其取代基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2.2.2取代基对于乙烯类单体聚合能力的影响。

自由基聚合名词解释

自由基聚合名词解释

自由基聚合名词解释
自由基聚合是一种化学过程,其中自由基(分子中带有未配对电子的化学物质)通过连续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一个起始反应(通常是热或光化学反应)产生自由基,然后这个自由基与单体反应并形成新的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又能与其他单体反应产生新的自由基,这样反应会不断延伸直到所有单体被消耗并形成大分子聚合物。

自由基聚合广泛应用于塑料制造、合成纤维和聚合材料等领域。

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反应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催化剂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影响着反应速率和产物性质。

聚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形态等决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常见的自由基聚合包括乙烯聚合、丙烯酸聚合、苯乙烯聚合等,它们在工业生产、能源、材料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另外,自由基聚合还可用于合成聚合物复合材料、聚合物纳米材料、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功能性聚合物等高附加值产品。

自由基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机理
contents
目录
• 自由基聚合概述 • 自由基聚合机理 • 自由基聚合的影响因素 • 自由基聚合的应用 • 自由基聚合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自由基聚合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自由基聚合是一种常见的聚合物 合成方法,通过引发剂引发单体 聚合,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特点
自由基聚合具有较高的反应速率 和较低的反应活化能,可在较低 温度下进行聚合。
分解速率
活性中心
产生的自由基活性中心具有高反应活 性,能够与单体分子迅速反应,形成 单体自由基。
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决定了聚合反应的 启动速度,通常受温度、引发剂浓度 和种类的影响。
链增长
单体插入
单体分子在自由基活性中心的加成反应中不断插入,形成增长链。
链增长速率
链增长速率取决于单体浓度、自由基活性以及温度等因素。
绿色化学与环境友好型聚合
环保引发剂
开发高效、低毒、无害的引发剂是自由基聚 合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例如,研究开发可 见光引发剂、热引发剂等环保型引发剂,以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聚合反应的绿色化
通过改进聚合工艺、优化反应条件和开发循 环再利用技术,实现自由基聚合的绿色化,
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废弃物排放。
功能性纤维
利用自由基聚合还可以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纤维,如抗菌纤维、导电纤维、光敏纤维等。
橡胶工业
橡胶合成
自由基聚合在橡胶工业中用于合成各种 类型的橡胶,如天然橡胶、丁苯橡胶、 氯丁橡胶等。
VS
橡胶改性
利用自由基聚合可以对橡胶进行改性,如 增加橡胶的弹性、耐热性、耐油性等,从 而提高橡胶的性能。
05 自由基聚合的发展趋势与 挑战
逐步自由基聚合

第六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第六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过硫酸盐,如过硫酸钾K2S2O8和过硫酸
铵(NH4)2S2O8 ,是这类引发剂的代表, 能溶于水,多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 合的场合。
分离产物SO4-.既是离子,又是自由
基.可称做离子自由基或自由基离于。
4.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许多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产生自由基,
用来引发聚合,这类引发剂称做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这一体系的优点是活化 能较低(约40~60kJ/mol),可在较低温度 (0~50 ℃)下引发聚合,而有较快的聚合 速度。体系组分可以是无机和有机化合 物,性质可以是水溶性和油溶性的,反 应机理是直接电荷转移或先形成中间络 合物。
链增长的立体结构
在链增长反应中,结构单元问的结合可能存在“头-尾”
和“头-头”或“尾-尾”两种形式
经实验证明主要以头—尾形成连接。原因有电子效应和
位阻效应。按头—尾形式连接时,取代基与独电子连在 同一碳原子上,苯基一类的取代基对自由基有共扼稳定 作用,加上相邻次甲基的超共扼效应,自由基得以稳定。 而按头-头形式连接时,无共扼效应.自由基比较不稳定。 对于共扼稳定较差的单体.如醋酸乙烯酌,会有一些 头—头形式连接出现。聚合温度升高时,头—头形式结 构将增多。另一方面,次甲基一端的空间位阻较小,有 利于头尾连接
一般在45~65 ℃下使用,其特点是分解均匀,
只形成一种自由基,无其他副反应;另一优点 是比较稳定,可以纯粹状态安全储存.但 80~90 ℃时也急剧分解。缺点是有一定毒性, 分解速率较低,属于低活性引发剂。 AIBN分解后形成的异丁腈(二甲基一氰基一 甲基)自由基是碳自由基,缺乏脱氢能力,因此 不能用作接枝聚合的引发剂。
(1)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这类体系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过硫酸

自由基聚合方法

自由基聚合方法

新材料开发
高性能聚合物
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开发出具有优异性能(如高强度、高耐磨、 高耐温等)的新型聚合物材料。
功能化聚合物
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如导电、发光、磁性 等)的聚合物材料,拓展聚合物材料的应用领域。
生物相容性聚合物
利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材料, 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
悬浮聚合
总结词
单体以固体颗粒形式悬浮于液相中进行聚合的方法。
详细描述
悬浮聚合是将单体、引发剂、水和其他添加剂加入到反应器中,通过搅拌使单体以固体颗粒形式悬浮 于液相中进行聚合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生产安全、成本低等优点,但产品分子量分布较宽 。
本体聚合
总结词
单体在无其他介质或少量引发剂存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乙烯等。这些塑料具有质轻、耐腐蚀、绝缘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
包装、建筑材料、家电等领域。
02
合成纤维
自由基聚合也是合成纤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如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
这些纤维具有强度高、耐磨、耐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
居用品等领域。
03
合成橡胶
自由基聚合合成的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耐油、耐高温等特点,如丁苯
聚合物结构缺陷
由于自由基聚合过程中链转移等副反 应的存在,聚合物链中可能存在不规 整结构、支链等缺陷,影响聚合物的 性能。
适用范围有限
虽然自由基聚合适用于多种单体,但 对于某些特殊单体(如氯乙烯等)和 特殊结构(如环状单体),自由基聚 合可能不适用或难以实现。
05 自由基聚合的发展趋势和 未来展望
环境友好型聚合方法的探索
绿色溶剂
探索使用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代 替传统有机溶剂,降低自由基聚 合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2. 自由基聚合2.1.连锁聚合的单体按反应机理,可将聚合反应分成连锁聚合和逐步聚合两大类型。

连锁聚合反应需引发剂,由引发剂形成带有反应能力的活性中心。

这种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基、正离子、负离子。

活性中心的产生与共价键的断裂方式有关,共价键有两种断裂方式:均裂:R:R→2R•构成共价键的一对电子分属于两个基团,这种带独电子的基团称自由基。

异裂:A:B→A•+ B +一对电子全部归某一基团,成为阴离子和阳离子。

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的活性足够高时,可打开烯类单体的π键,也可使环状单体的σ键断裂,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阳离子聚合反应、离子聚合反应例如,单烯类单体自由基与单体的反应如下式:R•+CH2=CHX+ R-CH2C•HX (单体自由基)所形成的单体自由基可进一步与其它单体连锁加成而增长,直到以适当方式终止,形成长链大分子:R-CH2CHX-CH2CHX-CH2C•HX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反应也可以仿照上式写出。

适于连锁聚合的单体为含有不饱和键的单体(如单烯类,共轭二烯、羰基化合物)以及一些环状化合物,主要的是单烯,共轭烯类。

不同单体对不同聚合类型的选择性和聚合能力除了与聚合条件(外因)有关,主要取决于单体分子结构(内因)即键的极性和空间位阻。

下面分析一下上述单体对聚合类型选择的影响。

一、单烯类单体烯类单体聚合能力的差异和聚合机理的不同是取决于双键碳原子取代基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也就是取代基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

1、电子效应决定л键断裂方式的内因是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外因是活性中心的性质。

取代基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和使所形成的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等活性中心具有稳定能力。

①阳离子聚合例如:异丁烯聚合生成聚异丁烯:A⊕+ δ- CH=C⊙(CH3)2δ+→A-CH2-C⊕(CH3)2烯类单体双键的碳原子如果带有推电子取代基,如烷基、烷氧基、二甲氨基时,会使л电子云密度增加,容易与阳离子结合,生成正碳离子(体系的能量有所降低)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有所增加,故带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有利于阳离子聚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基聚合及实施方法
一、解释概念:
1、引发剂效率和引发剂半衰期
2、动力学链长及其表达式
3、链自由基的等活性理论
4、自动加速现象/ 自动加速效应 / 自由基聚合的凝胶效应
5、配位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
6、自由基聚合的双基终止,歧化终止、偶合终止
7、阻聚、缓聚、阻聚剂、分子量调节剂
8、链转移常数的定义及表达式
二、回答下列问题:
1、自由基聚合是由哪些基元反应组成的,其中决定聚合反应的速率的基元反应是什么?决定大分子链结构的基元反应是什么?决定聚合物分子量的两对竞争反应是什么与什么的竞争?
2、试总结自由基聚合反应特征。

引发剂分解、链增长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3、引发剂有哪些种类?在无引发剂的情况下是否能发生自由基聚合?如何引发?
4、试总结自由基聚合有哪些链转移反应,这些反应对聚合度有何影响?写出自由基聚合产物聚合度的表达式。

5、推导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时作了哪四条基本假设?试写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并推导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式。

6、试回答动力学链长与聚合度之间的关系,在无链转移反应时,写出其关系式。

7、试从动力学的角度解释自由基聚合的凝胶效应。

对聚合速率及分子量的影响。

8、使引发剂引发效率降低的原因主要什么?
9、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影响反应速度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这些因素对最终产物的分子量有何影响?
10、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和,逐步聚合反应中,单体转化率与时间、产物聚合度与时间的关系是什么?各自延长反应时间的目的是什么?
11、典型乳液聚合的基本组份有哪些?其中乳化剂用量和聚合反应速度、产物分子量有何关系?简述乳液聚合的机理,为什么乳液聚合时,在恒定的引发速率下可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分子量?
12、写出下列物质在高分子合成中的用途: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硫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BPO,丁基锂,Lewis酸、正丁硫醇、苯醌。

13、在引发剂引发的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中,其聚合机理的特征是什么?(引发、增
长、终止速率特征)
14、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的终止反应有何特征?
15、对于CH2=CH—X型单体,试总结单体的聚合反应性能(适于何种聚合机理);并举例说明取代基的体积、位置、数量等的影响。

16、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征是什么?在工业上有哪些应用?
17、氯乙烯以自由基机理聚合,并以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试写出它的三个基元反应和链转移反应式,氯乙烯本体聚合时,如何控制它的反应速率和聚合度?
18、常用的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有哪些?这些聚合的基本组份有哪些?各自的聚合场所在哪里?
19、试比较本体聚合和悬浮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的异同点(引发、增长、终止的情况和场所,引发剂类型,分散剂/乳化剂,速率和分子量)。

三、写出下列反应式:
1、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分解式
2、过硫酸钾—亚硫酸钠反应式
3、聚异丁稀(注明:反应机理类型、引发剂)
4、聚乙烯醇(注明:反应机理类型、引发剂或催化剂)
5、单分散聚苯乙烯(注明:反应机理类型、引发剂或催化剂)
四、计算
1、单体溶液浓度0.2 mol/L,过氧化类引发剂浓度为4.0×10-3 mol/L,在60℃下聚合。

如引发剂半衰期44小时,引发剂效率f = 0.8,k p =145 L· mol / s,k t =7.0×107 L· mol / s,欲达到50%转化率(假设保持稳态),需要多长时间?
2、以过氧化二特丁基为引发剂,在60℃下研究苯乙烯聚合。

苯乙烯溶液浓度(1.0mol/L),过氧化物(0.01mol/L),引发和聚合的初速率分别为4×10-11和1.5mol/(L·s)。

试计算(f k d),初期聚合度,初期动力学链长。

计算时采用下列数据和条件:C M=8.0×10-5,C I=3.2×10-4,C S=2.3×10-6,60℃苯乙烯的密度为0.887g/ml,苯的密度为0.839g/ml,设苯乙烯-苯体系为理想溶液。

3.按下述两种配方,使苯乙烯在苯中用过氧化二苯甲酰在60℃下引发自由基聚合
(1)[BPO]=2×10-4mol/L, [St]=41.6 g/L;(2)[BPO]=6×10-4mol/L, [St]=83.2 g/L
设f=1,试求上述两种配方的转化率均达到10%时所需要的时间比。

4、醋酸乙烯酯在甲醇中溶液聚合,已知[M] = 7(mol/L),C M = 2×10-4,Cs = 6×10-4,单体密度为0.933g/ml,甲醇密度为0.795g/ml,假设体系为理想溶液,若双基终止生成大分子可以忽略,求所得聚醋酸乙烯酯聚合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