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2016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xxx人民医院2016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依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6年结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和医院实际,我院临床科室对以下科室开展了如下病种的临床路径:内科系统:不稳定型心绞痛、社区获得性肺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症、急性左心衰、糖尿病、特发性血小板削减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细菌性痢疾、小细胞肺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外科系统:腹股沟疝、剖宫产、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胆石症、输尿管结石、膀胱肿瘤、自发性气胸、股骨干骨折、慢性鼻窦炎、腮腺多形性肿瘤、大隐静脉曲张、老年性白内障、凹陷性颅骨骨折、急性阑尾炎、卵巢良性肿瘤等,全院共开展了近35中疾病。

针对以上病种临床路径我院制定了实施方案,2015年1月至今,我院严格依据卫生部要求执行临床路径规范,开展临床路径诊疗工作,按规定使用药物,假如病情变化,无法执行临床路径时,将退出临床路径,确保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诊疗服务,依据疾病诊疗指南确定出院标准。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医院通过院委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

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于医务科,详细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上报,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管理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临床路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等.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确定了15个专业,35个病种数。

三、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成果我院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

2015年全院共开展466例,完成353例,中途退出113例,完成率76%,中途退出率24%。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中得到应用。

本文旨在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成果、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路径实施概况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院积极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理念,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诊疗流程,明确各科室、各岗位的职责和操作规范,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的高效运作。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了路径管理的有效执行。

二、路径效果分析经过一年来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在医疗质量方面,临床路径的标准化流程降低了诊疗过程中的差错率,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经济效益方面,临床路径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医疗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

此外,患者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标准化的诊疗流程使得患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增强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

三、问题与不足虽然临床路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部分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路径要求执行。

其次,部分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顺畅,影响了路径管理的整体效果。

此外,还存在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难题,如路径制定过程中的科学依据不足、路径执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困难等。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一是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路径管理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完善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路径管理的顺畅执行;三是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路径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四是建立健全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为路径管理的持续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五、经验分享与案例展示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2016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6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6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如下是一篇关于2016年临床路径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

现将近三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情况:近三年来我市临床路径试点病种数150余个,进入路径人数64741人,完成路径人数58218人,完成率89.92%,退出人数4366人,退出率6.7%,平均住院日9.5日,平均住院费用8653.66元。

二、已开展试点病种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情况: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

同时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工作职责。

三、临床路径工作中取得的成效:1、带动了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的更趋合理,依托临床路径管理手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全院门诊平均人次费用和住院平均人次费用更趋合理。

2、带动了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住院天数,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和后勤保障部门全力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从而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

3. 促进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制定是依据“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体现诊疗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

近年来我市重视基础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基本功培训,为加强基础医疗质量,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

4、加强了医患沟通,和谐了医患关系: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所有的诊疗行为均公开、透明,每天的诊疗活动在入院时已告知患者和家属,并且需要患者和家属签字认可,同时需要患者参与和配合,医务人员、患者、家属都清晰了解整个诊疗流程和安排,有利于医务人员间的协调和医患间的良好沟通,促进了医患和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2篇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2篇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2篇(一)临床途径工作总结在临床途径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制定、施行和评估临床途径,以进步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本钱和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以下是我在临床途径工作中的总结:1. 制定临床途径:我根据医疗理论指南和临床经历,制定了一套适用于不同病种的临床途径。

在制定过程中,我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亲密合作,确保临床途径符合实际情况,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

2. 施行临床途径:一旦临床途径制定完成,我与医疗团队合作,确保临床途径的正确施行。

我通过培训和教育医疗团队,使他们理解临床途径的目的和步骤,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

在施行过程中,我还与医疗团队进展沟通和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

3. 评估临床途径:我定期对临床途径进展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到达预期的效果。

我搜集和分析各种数据,如患者的治疗结果、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医疗团队的满意度等。

通过评估,我可以确定临床途径的优点和改良的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总的来说,临床途径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但又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通过制定、施行和评估临床途径,我可以促进医疗质量的进步,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效劳。

同时,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进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管理才能。

将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良临床途径的工作,为患者和医疗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2篇(二)在一季度的临床途径执行中,我们获得了以下成果和经历教训。

成果:1. 进步了患者的整体流程和诊疗效率。

通过明确的途径指导和流程优化,我们成功地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进步了患者转归的质量。

2. 实现了优质医疗资的合理利用。

通过精细化的途径规划和资分配,我们更好地利用了医护资,进步了医疗效劳的效能。

3. 进步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我们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重复和负担,进步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经历教训:1. 临床途径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2016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汇报

2016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汇报

2016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汇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规定完成临床路径标准诊疗流程需要的时间,严格控制各种抗菌药物、辅助药物,规范各种辅助检查和治疗,务求达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

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概述我院从2014年开始试点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2016年,安徽省巩固并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共计七十多家县级公立医院被纳入临床路径推广管理范围,我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全院严格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相关要求,全面、扎实、高效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2016年度全省临床路径检查中综合排名第9位。

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措施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院主要通过建立组织体系;遴选专业病种;编制实施路径;开展培训指导;加强部门协作;实施过程监控;督查评估完善;密切医患沟通;严明奖惩制度;有效衔接农合单病种;医院信息化建设支撑等十一项具体措施保证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全面、扎实、高效推进。

(一)建立组织体系医院在管理层面、专业层面建立“双层”临床路径管理组织,在科室层面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具体实施组织,形成层级有序、分工明确、科学协调、各负其责的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管理层面,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路径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相关临床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技术、病案管理、财务管理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

路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订医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研究制订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负责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负责审核临床路径表单文本;负责组织相关培训工作;负责审核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等。

专业层面,医院成立临床路径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路径委员会”),由分管医疗工作副院长(任路径委员会主任)和相关临床科室学科带头人、药学专家、信息专家、护理专家等组成。

2016年临床路径总结

2016年临床路径总结

二0一六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按照xxx卫生局《xxx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的要求,我院为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年初制订了《xxx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同时结合我院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适合我院的临床路径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院范围内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

现将我院2016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一、成立组织,明确责任医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确定了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职责,细化了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流程、标准,选择适合的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开展工作,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保证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培训,促进临床路径实施为加强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使临床诊疗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医院于2月25日下午举办临床路径管理培训班,邀请总院质控科主任主讲。

主任从临床路径的背景、临床路径对诊疗工作指导做了详细讲解,介绍了总院临床路径应用经验。

各科主任就我院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主任进行了讨论,主任对存在问题提出来修改意见。

有260余名医护人员参加了学习,此次讲座为今后更好地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三、加强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临床路径采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能够及时检查各科路径的入组与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沟通解决,同时便于做好统计工作。

自2015年12月26日至2016年10月25日,有42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2765例,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病人2276例,全院临床路径入组率71.91%,入组后完成率82.31%,较上一年度有大幅度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住院费用,规范了医疗服务,提高了医疗质量,保证了医疗安全。

四、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监管力度,使管理逐步规范化今年以来,除日常的数据统计监管外,定期和不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督导,了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协同信息科一起解决。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报告自从我开始负责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我意识到这项工作对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性。

通过有效地管理临床路径,我们可以减少低效的医疗程序和无效的医疗资源使用,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体验。

在我担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期间,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1. 制定临床路径方案:根据各种疾病和治疗方式,我制定了一系列的临床路径方案。

这些方案包括了患者的入院流程、诊断和治疗方案、康复和出院计划等内容。

通过制定统一的临床路径方案,我们可以确保患者获得一致性和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2. 与医疗团队合作:临床路径管理需要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

我与医生、护士、药师和其他医疗相关人员保持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方案。

这种合作有助于确保临床路径的操作性和科学性。

3. 监测和评估临床路径:我对临床路径的执行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我评估了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我不断优化和改进临床路径,确保其适应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患者的特定情况。

4. 培训和宣传临床路径:为了让医疗团队充分理解并支持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进行了培训和宣传工作。

通过组织临床路径培训班和工作坊,我向医疗工作者介绍了临床路径的概念、目的和操作方法。

同时,我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临床路径的优势和成效,提高医疗工作者对临床路径的接受和配合程度。

通过以上措施,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效果。

首先,我们成功地制定了一系列的临床路径方案,并逐步在医疗机构中实施。

这些临床路径方案得到了医疗团队的认可和支持,有效地规范了医疗流程,减少了医疗错误和资源浪费。

其次,通过对临床路径执行的监测和评估,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了改进措施。

通过改进和优化,我们不断提高了临床路径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服务。

最后,通过培训和宣传临床路径,我们提高了医疗工作者的意识和理解,增强了他们对临床路径的参与和支持程度。

2016年临床路径总结 文档

2016年临床路径总结 文档

通川区医院2016年度月内二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2016年度我科继续以落实“三好一满意”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规范临床路径的实施,规范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现将我院2016年度临床路径管理管理工作汇报如下:2.我科每个病种入组率>50%、完成率>70%,在全科室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度全院共实施临床路径321例,其中完成318变异3例,退出13共涉及3个病种。

3.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分析(1)我科室的临床路径病历未完全达标。

(2)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3)临床路径变异及退出未在病程记录中分析;(5)临床路径表单录入不完善,造成临床路径病例变异、退出较多。

4、我科下一步临床路径重点工作安排(1)、要努力增加我科临床路径病例数。

(2)、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规范,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继续探索新的临床路径病种。

(3)我科要不断改进临床路径表单,并优化完善临床路径标准及内容。

5、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对试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科室资料等方面加强质量监控,确保临床路径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我科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6、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

我科要继续加强临床路径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全科职工充分理解到临床路径管理的重大意义,使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从而深入推广临床路径工作。

通川区中医院内二科2016年12月30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人民医院
2016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6年结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和医院实际,我院临床科室对以下科室开展了如下病种的临床路径:内科系统:不稳定型心绞痛、社区获得性肺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症、急性左心衰、糖尿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细菌性痢疾、小细胞肺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外科系统:腹股沟疝、剖宫产、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胆石症、输尿管结石、膀胱肿瘤、自发性气胸、股骨干骨折、慢性鼻窦炎、腮腺多形性肿瘤、大隐静脉曲张、老年性白内障、凹陷性颅骨骨折、急性阑尾炎、卵巢良性肿瘤等,全院共开展了近35中疾病。

针对以上病种临床路径我院制定了实施方案,2015年1月至今,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执行临床路径规范,开展临床路径诊疗工作,按规定使用药物,如果病情变化,无法执行临床路径时,将退出临床路径,确保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诊疗服务,根据疾病诊疗指南确定出院标准。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院委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

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
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于医务科,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上报,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临床路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等.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确定了15个专业,35个病种数。

三、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成果
我院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

2015年全院共开展466例,完成353例,中途退出113例,完成率76%,中途退出率24%。

进行比较好的病种如下:
腹股沟疝进入路径33例、退出路径病8例、平均住院天数4.63天、平均住院费用6813.21元。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81例,退出路径5例、平均住院天数6.82天、平均住院费用3600.元。

剖宫产进入路径42例、退出路径10、平均住院天数3.89天、平均住院费用6500元。

老年性白内障进入路径85例,退出路径12例,平均住院天数3.69天、平均住院费用4500元。

胎膜早破进入路径112例,退出路径18例,平均住院天数3.21天、平均住院费用3500元。

2016年全院第一季度共开展308例,完成239例,中途退出69例,完成率77%,中途退出率22%。

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们体会到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各临床医技科室全力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体现了合理收费,使患者得到实惠。

四、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1.各科室对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很大差距,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目的认识不清,医疗行为中对临床路径、单病种工作有抵触情绪,导致进入临床路径病例少。

2、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历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五、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

医院要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

同时,在稳定开展好现有试点病种的基础上,及时搞好分析、总结,为在全院全面推行临床路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对试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报告、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我院两级质量监控,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及纠纷,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