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情简介
毕节市金沙县旅游景点

毕节市金沙县旅游景点
毕节市金沙县是贵州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黔西南州西北部。
金沙县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有许多值得一去的景点。
1. 龙宫景区:位于金沙县西南部的东江镇,是贵州省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内有山水相映的奇石、瀑布、溶洞等,还可游览到很多青蛙和龙宫造型的石窟。
2. 三板桥风景区:位于金沙县麻尾镇境内,这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三孔石拱桥,称为三板桥。
桥下有清澈的溪水流过,水质清澈透明,风景十分优美。
3. 龙场沟风景区:位于金沙县金利镇,这里有苍岩壁立、瀑布飞挂,景色秀丽。
龙场沟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4. 马舞台:位于金沙县金井乡境内。
这是金沙县最重要的民族文化景点之一,每年的春节期间会举办传统的马舞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5. 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金沙县乌江镇,这里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经过地之一。
纪念馆内有红军长征的历史照片、文物等,展现了长征时期的艰苦岁月和革命精神。
以上仅是金沙县的一部分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去的
地方,如金沙县城的老街区、金巢古寨等。
无论是欣赏自然风光还是了解历史文化,金沙县都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金沙县有什么旅游景点

金沙县有什么旅游景点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下是金沙县的一些旅游景点:
1. 黄果树风景区:是贵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主要景点包括黄果树瀑布、盘江峡谷、天星桥等。
2. 万峰林:是贵州具有特色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峰峦叠嶂、奇石罗列,被誉为“小桂林”。
3. 大方土司城: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土司城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4. 金沙锅庄花苑:是金沙县的知名景点,以栽培臭牡丹而闻名。
5. 百脚井: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井,拥有百个出水口,是中国井泉文化的代表之一。
6. 隆里古镇: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水陆古镇,具有明清建筑风格和浓郁的苗族文化特色。
7. 龙里土司城:是贵州境内规模最大的土司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8. 乐文古镇: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古代水陆古镇,有许多苗族民俗文化表演。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不同的景点能够满足游客不同的游览需求,使其在金沙县的旅游行程中得到丰富的体验。
金沙县情简介

金沙县情简介金沙,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东部,东邻遵义,南毗贵阳,北接成渝,地处黔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是贵州省经济强县、中国西部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之一。
金沙,原名打鼓新场,1941年置县,以境内“金宝屯”、“沙溪坝”首字为名,取义于古人“披沙拣金”之语,喻细心挑选、去粗取精之意。
全县总面积252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44个村(社区),有汉、苗、彝等15个民族,总人口67万。
金沙矿产资源富集,境内有煤、铁、硫、磷、硅等19种矿藏,其中煤炭储量72.77亿吨,是全国50个重点产煤县、“西电东送”工程能源基地之一。
金沙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山川毓秀、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47%,有冷水河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和钱壮飞烈士陵园、红军南渡乌江旧址、安底温泉等旅游景点。
金沙酒文化渊远流长,“金沙回沙酒”连续蝉联“贵州十大名酒”称号,为中国驰名商标。
金沙茶文化历史悠久,清池茶在汉代被列为宫庭贡品,“清水塘”牌清池翠片荣获“贵州十大名茶”称号,金沙被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
先后被授予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党委、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省级卫生城市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近年来,特别是全省工业发展大会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战略,抓住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和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戮力同心,攻坚克难,进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群众实惠不断增多的时期,在全省经济发展综合位次从2010年的15位攀升到2011年、2012年的第4位。
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0.15亿元,同比增长17.6%;完成财政总收入41.92亿元,同比增长38.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0元,同比增长21.29%;农民人均纯收入5720元,同比增长16.5%。
金沙县简介

金沙县简介金沙,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东部,东邻遵义,南毗贵阳,西靠毕节,北接成渝,地处黔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杭瑞高速公路、赤望高速公路、规划中的攀黔快速铁路横跨县境,金沙是贵州省经济强县、中国西部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之一。
全县总面积25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7万公顷。
辖13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99个村民委员会、42个居民委员会。
2015年年末总人口69.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67万人。
人口出生率7.72‰,自然增长率2.21‰,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分别达98 %、93.08%。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
主要矿藏有煤、铁、硫、磷、硅;森林覆盖率54.13%。
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5.55亿元,同比增长13.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8.7亿元,同比增长15.8%。
招商引资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25.41亿元,同比增长0.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1亿元,同比增长12.2%。
进出口贸易达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9%。
财政总收入完成47.77亿元,同比增长1.0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同比增长8.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4元,同比增长10.6%。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9.33亿元,同比增长12.71%;贷款余额99.4亿元,同比增长26.93%。
茶园电厂、华润水泥、富润水暖管材、生物质发电、大运煤矿、龙凤煤矿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茶园电厂、华润水泥、生物质发电建成投产。
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和小微企业孵化园5个,扶持发展乌江鑫磊石材、燎原建材等中小企业514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2.5亿元,同比增长21.43%。
煤炭产量1461.98万吨,发电量62.66亿度,生产水泥221.6万吨、白酒5295千升。
完成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75.2亿元,同比增长14.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同比增长20%。
金沙县——美丽的旅游胜地

金沙县——美丽的旅游胜地西洛湖景点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东部,处于贵阳、遵义、毕节三大中心城市的节点。
东以偏岩河抵遵义县,西、西南界渭河枕大方县,西北濒马洛河连毕节市,东南与贵阳市的修文、息烽两县隔乌江相望,又隔野纪河与黔西县接壤,北临赤水河与遵义、仁怀市及四川省古蔺县交界。
娄山山脉与乌蒙山脉在此呈东西向交汇,乌江与赤水河在此呈南北向分流。
地跨东经105°47′~106°44′,北纬27°07′~27°46′。
地形狭长,东西间距100余千米,南北极宽23.5千米,最窄处不足20千米。
全县总面积2524平方千米,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43%、毕节地区总面积的9.4%。
地处黔中丘原向黔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呈三级台阶,西高东低逐渐下降。
全县最高峰——白泥窝大山,海拔1,884米;最低的鱼塘河边,海拔457米,相对高差1427米。
境内大部为中丘地带,多坝地。
全县出露岩层以二迭系、三迭系、寒武系、侏罗系居多。
蕴藏有丰富的优质无烟煤,还有铁、磷、硫、硅、镁、矿泉水等20多种矿产资源。
境内陆貌的特点,是山地比重大,喀斯特地貌达67%。
河流切割作用强烈,喀斯特峡谷典型,峡谷中众多的瀑布、怪异的山岩和钙华沉积,构成了丰富、独特而优美的景观。
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年均温15.5度,年均降雨1100MM;昼夜温差较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旅游适游季长。
境内的河流属长江流域,以大田乡白泥窝大山至平坝乡新庄水库抵桂花乡双山段为分水岭,全县分为乌江水系和赤水河水系,共有大小河流33条。
县内平均年降水总量25.71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0.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75234千瓦。
北面的赤水河,东南面的乌江,向境内的延伸地段切割较深,峡谷幽长。
西北面的冷水河、油沙河流域,形成了阶梯式的跌落,有“七十二坉”之称。
自然风光主要沿乌江水系和赤水河水系分布,海拔一般在680~905米之间,年均气温15℃。
毕节金沙县旅游景点

毕节金沙县旅游景点
毕节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地方。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
1. 旧州古城:又称“金沙古城”,是金沙县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这里保存着大量古建筑,如城门、古街、古井等,可以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2. 旧州古县衙:位于旧州古城内,是金沙县历史上的县政府所在地。
建筑风格典雅,内部陈设丰富,展示了金沙县的历史和政治文化。
3. 毕节火车站:这是一个保留了古老火车站风貌的火车站,呈现出浓郁的怀旧氛围。
站内还有陈列展览,介绍了毕节火车站历史的发展。
4. 百六洞:位于清水河畔,是一个古老的岩溶地貌景区。
洞内的石笋、石柱、石幔等奇特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5. 海子山风景区:这是一个以广场舞为特色的风景区。
游客可以在山间广场上欣赏到当地的广场舞文化,并享受着美丽的自然风景。
6. 紫薇洞:位于毕节市金海乡,是一个以钟乳洞为主题的景区。
洞内有各种奇特的钟乳石和洞穴景观,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7. 黎明公园:这是一个城市公园,有湖泊、花坛和露天剧场等
设施。
游客可以在这里散步、休闲,享受舒适的环境。
以上只是毕节金沙县的一些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等。
贵州金沙县

贵州金沙县贵州金沙县位于中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2'至106°17',北纬26°49'至27°32'之间。
金沙县地处高山峡谷地区,境内河网纵横、山峦起伏,可谓壮丽美景与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
金沙县总面积约为3386平方千米,下辖5个镇、5个乡。
拥有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金沙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这里的乡村风光、民俗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金沙县人文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这里有布依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他们保留着悠久的传统习俗和精彩的民间艺术。
游客来到金沙县,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和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
金沙县自然风景优美,山清水秀,几乎被群山环抱。
县内最著名景点之一是鹰鹏硐天走廊,它是全国最长的硐天走廊,被誉为“亚洲第一硐天走廊”。
这里的景色绝美,沿途可见悬崖峭壁、流泉飞瀑,令人陶醉其中。
此外,还有千户苗寨、黔布湾、沙坡独特的地质景观等景点,各具特色,让游客流连忘返。
除了自然风光,金沙县还以丰富的特色农业闻名。
这里的农田面积广阔,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和水果。
著名的金沙黔丰猕猴桃就是当地特色水果之一,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喜爱。
此外,金沙县的松露、茶叶、柑橘等农产品也备受赞誉,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金沙县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努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县内的酒店、民宿、餐馆等旅游设施已经逐渐完善,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金沙县还推出了一系列旅游活动,如举办民族文化节、农产品交易会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金沙县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特色农业而闻名。
这里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无论是追求自然风光的观光游还是寻找独特体验的文化之旅,金沙县都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前来金沙县,你将能够领略到不同寻常的美丽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相信会给您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
金沙县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概况

金沙县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概况金沙县国土资源局2016年9月7日金沙县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概况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金沙县属长江流域,北面与四川省交壤为赤水河。
南面与息烽县交壤为乌江水库,东面与遵义县交壤为偏岩河,两河流入乌江均汇入长江,形成份水岭地带。
地形中西部较高,周围低,海拔高一样为1500~700m,最高1884m(白泥窝大山),最低457m (赤水河),最大相对标高1427m,属云贵高原东部中低山中切割地貌,该区碳酸岩石散布较广,岩溶地貌较为发育。
地理坐标:东经105°47′29″~106°43′26″,北纬27°06′50″~27°45′17″。
国土面积约2523.2345km2。
交通以公路为主,县境内公路总长870km,骨干线东至遵义、南接贵阳、西达毕节、北通四川,326国道、杭瑞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见交通图。
二、气象概况依照地貌的不同,金沙县内属低山地貌海拔600-900米的区域为992 52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属低中山地貌的(即海拔1000——400米)的区域为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属中中山地貌(即海拔1400——1900米)的区域为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
由于受地势及冷暖气流的影响,金沙县各地的温度差异较大,东南部乌江河谷和赤水河及其支流水边河谷,年平均温度高达17—18℃。
其余地域,年平均为15-16℃,最低为13℃,为安洛片区和高坪乡一带。
每一年进入雨季一样为4-5月,降水量和降水强度都明显改变。
入秋,由于地形作用,冷空气常滞留境内上空,常常阴雨连绵,可长达月余。
金沙县气候的主要特点为: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日照较少。
春季回暖(10℃的初日)较早,以城关为例,回暖平均在3月25日前后,80%的保证率为4月1日,但年际转变较大,最先在3月8日,最晚在4月12日,相差达1月零5天。
春天少雨,常有春旱发生,夏日雨水散布不均,常有伏旱发生;秋季多绵雨天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沙县情简介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东部,东邻遵义,南靠贵阳,北接成渝,西连毕节,地处黔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是贵州省经济强县、中国西部百强县之一。
金沙以境内“金宝屯”、“沙溪坝”各取首字为县名,于1941年立县,昔属黔北四大集镇之冠,享“黔北粮仓”美誉,2009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
全县总面积252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44个村(居、社区),总人口67.8万人。
金沙境内山川毓秀,气候宜人,资源富集。
森林覆盖率达43.76%。
主要矿藏有煤、铁、硫、磷、硅等19种,其中煤炭储量约80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西电东送”工程能源基地之一。
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油菜、辣椒、烤烟、茶叶、花生、马铃薯等。
主要特色商品有贵州十大名酒、中国驰名商标“金沙回沙酒”系列、第11届亚运会指定饮用水“岩孔矿泉水”、香韵独特的“禹谟醋”、绿色环保的“康星油”和历史悠久的“清池贡茶”等。
主要旅游资源有冷水河省级森林公园和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等自然风光景点,石场敖家坟石刻、后山东汉古墓群石刻、茶园万寿宫戏楼等文物古迹,座落于后山乡的贵州省经典红色旅游景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钱壮飞烈士墓等人文景观,还有彝族“火把节”、苗族“踩山节”、仡佬族“吃新节”、布依族“对歌节”等民族风情。
在“十二五”新征程中,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化、城镇化”两大战略,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规
划为先导,以工业发展为支撑,以城市和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突出“工业立县、项目支撑”理念,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等重点工作,加快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全力打造“活力金沙”、“宜居金沙”、“幸福金沙”,努力建成全省经济发展一流县、统筹城乡发展一流县、城镇建设一流县、生态文明一流县、社会和谐一流县,实现金沙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发展思路。
在工作推进中,规划建设了“以商贸、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以煤盐电化为主的循环经济园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聚集区;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交通物流、农产品集散为一体的乌江旅游开发区;冷水河民族风情生态观光区;以农业产业化聚集发展为主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煤炭物流为主的新安矿产工贸园区”的“七大特色经济板块”,通过板块经济的迅速崛起,推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8.28亿元,同比增长19.6%;财政总收入30.17亿元,同比增长39.9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39.04%;农民人均纯收入4910元,同比增长22.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49元,同比增长20.03%。
在“西部百强”的位次从2010年的第76位攀升至2011年的第58位,在全省经济发展综合位次从2010年的第15位跃升至2011年的第4位。
2012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36亿元,同比增长17.2%;完成财政收入22.96亿元,同比增长29.36%。
先后被授予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行政先进县、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绿化模范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往昔成就令人鼓舞,宏伟蓝图更催奋进。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正大力弘扬“精诚团结、不怕困难、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新时期“金沙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以奋发有为、勇往直前的昂扬斗志,以苦干实干、大干快干的顽强作风,戮力同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力争在贵州前10强县市的位次不断前移,早日进入中国西部50强县市,建成山水园林、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金沙,正日益成为开发的热土、创业的平台、投资的宝地。
金沙人民将以宽广的胸怀、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热忱欢迎八方宾朋前来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