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引言概述环境风险评估是一种对特定环境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环境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可以匡助我们了解和评估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一、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1.1 评估环境风险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通过评估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可以及早发现和预防可能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因素,从而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2 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还包括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环境风险,可以为政府、企业和其他相关方提供科学依据,匡助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
1.3 此外,环境风险评估还可以匡助监测和管理环境风险。
通过定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环境中的风险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降低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二、环境风险评估的步骤2.1 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
环境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明确评估的对象和范围。
评估对象可以是一个特定的区域、一个特定的项目或者一个特定的污染源,评估范围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包括评估的时间范围、评估的空间范围等。
2.2 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在进行环境风险评估之前,需要采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潜在风险源、可能的影响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为评估和分析提供依据。
2.3 评估和分析环境风险。
在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之后,需要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评估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和分析。
评估和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判断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影响,并为后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三、环境风险评估的挑战3.1 数据不完整和不许确是环境风险评估的一个主要挑战。
由于环境风险评估涉及到多个因素和多个领域,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往往面临着不完整和不许确的情况,这给评估和分析带来了一定的难点。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旨在评估特定地区或者项目对环境的潜在风险和影响。
通过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早识别潜在的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者消除这些风险。
环境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问题定义和范围确定:在开始评估之前,需要明确评估的目的和范围。
这包括确定评估的地理范围、评估的时间段以及评估的重点领域。
2. 数据采集和整理:在评估过程中,需要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环境监测数据、地质地貌数据、气象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环境的现状和潜在的风险。
3. 风险识别和评估:在采集和整理数据之后,需要对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这可以通过使用风险评估工具和模型来完成。
评估的结果可以匡助确定环境风险的等级和可能的影响。
4. 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的结果,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改变项目设计、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等。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或者消除环境风险的潜在影响。
5. 监测和跟踪:环境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跟踪。
通过定期监测环境因素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以确保环境风险的有效管理。
在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评估:评估过程应该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环境风险的潜在影响。
2. 可行性分析:评估过程中,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
这可以匡助确定最佳的措施,并确保其实施的可行性。
3. 透明度和参预:评估过程应该是透明的,并且应该充分考虑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
这可以增加评估的可信度,并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
总之,环境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评估环境风险,可以及早识别潜在的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者消除这些风险。
这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特定项目或者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和影响。
该评估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并提供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减轻或者消除这些风险。
环境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问题定义和范围界定:确定评估的目标、范围和边界。
明确评估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评估哪些环境因素,以及评估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2. 数据采集和整理:采集与评估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环境背景资料、项目或者活动的详细描述、现有环境监测数据等。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分析和评估使用。
3. 风险识别和评估: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识别可能对环境产生潜在风险的因素,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包括使用专业软件模型进行摹拟和分析。
4. 风险管理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改变项目或者活动的设计、采取防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等。
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减轻或者消除环境风险。
5. 监测和审查: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对其效果进行监测和审查。
监测可以包括定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以确保风险得到控制和管理。
审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以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措施。
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通过对可能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可以确保项目或者活动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并遵守相关的环境法规和标准。
同时,环境风险评估也有助于提高社会对项目或者活动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减少潜在的环境纠纷和负面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评估的结果和措施应该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共享,以确保评估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环境风险评估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用于评估和管理项目或者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和影响。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一、引言环境风险评估是指对某个特定环境进行评估,旨在确定该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和潜在的危害。
本文档旨在介绍环境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二、评估原则环境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各种环境要素,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生物多样性等,全面评估风险;2.系统性原则:将评估过程划分为不同的步骤,从数据收集到风险分析,确保评估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3.客观性原则:基于事实和科学证据,尽量避免主观判断和个人意见的介入;4.可比性原则:评估结果应具有可比性,便于与其他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评估步骤环境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环境数据,包括地质、气象、水质、生态等方面的数据;2.风险识别: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各种环境风险;3.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环境风险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其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4.风险评价: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各个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确定其严重性和优先级;5.风险管理: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以减少或防止风险的发生和传播;6.监测和调查:建立监测机制,对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数据准确性:确保评估所用的数据准确可靠,尽量从可信赖的来源获取;2.专业性要求:评估过程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参与,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专业性;3.风险沟通:评估结果应及时沟通和共享给相关利益方,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4.定期评估:定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监测环境风险的变化和演变。
五、总结环境风险评估对于保护环境和预防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估环境风险,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档介绍了环境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以及在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某一地区或某一项目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预防污染、减少灾害,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在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需要对评估对象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地质、气候条件等,以确定在这一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其次,对评估对象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生境质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的评估,以确定评估对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潜在风险。
最后,需要对评估对象所涉及的人类活动、社会经济进行评估,包括对人口、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评估对象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和潜在风险。
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风险分析和模型模拟等。
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实验研究等,以全面准确地评估评估对象的环境风险。
评估结果需要以透明、科学、公正的方式进行报告和公布,以便社会各界了解评估结果和接受监督。
环境风险评估的意义重大。
首先,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科学的决策,包括项目可行性评估、环境管理措施等,以减少环境风险和预防环境污染。
其次,它可以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持,指导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全面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再次,它可以增强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提高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然而,环境风险评估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评估方法和指标尚不完善,如何准确量化和评估环境风险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评估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获取存在困难,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增加了评估的复杂性和成本。
最后,评估结果的应用和跟踪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机制,以确保评估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评估特定活动对环境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并提供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决策参考。
下面将介绍环境风险评估的概念、目的、步骤以及应用领域。
一、概念环境风险评估是指识别、评估和管理活动或项目潜在环境危害的过程。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可以预测、识别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因素,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和管理方法。
二、目的环境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
通过全面的评估,可以在活动或项目实施前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并通过采取适当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来降低或防止潜在风险的发生。
三、步骤1. 问题识别: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范围和目标,识别与活动或项目相关的潜在环境问题,并从中选择最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评估。
2. 标识风险源:确定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特定来源,例如污染源、有害物质排放等,并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3. 评估风险:对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暴露途径等。
可以使用各种评估方法和工具,如风险矩阵、场地调查和采样分析等。
4. 风险管理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风险控制、减少或消除污染源、建立监测和应急预案等。
5. 定期监测和评估: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四、应用领域环境风险评估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建筑、农业、能源等。
具体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建设项目: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对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以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并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计划。
2. 工业生产:通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废弃物和排放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3. 自然资源开发:在矿山、油田、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发中,评估潜在的环境风险,包括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损失等,并在项目实施中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4. 废物处理:对废物处理设施和过程进行评估,包括垃圾填埋场、废水处理厂等,以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评估方法,旨在评估特定区域或者项目对环境的潜在风险和影响。
通过对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可以匡助决策者了解环境风险的程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减少或者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环境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问题定义: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确定所关注的环境因素和可能的风险源。
2. 数据采集:采集与评估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环境监测数据、地理信息、人口统计数据等。
3. 风险识别: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分析,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可能的影响。
可以利用风险矩阵或者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定量或者定性评估。
4.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的评估。
可以使用数学模型、统计方法或者专家判断等方法进行评估。
5. 风险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以减少或者消除环境风险的影响。
包括制定环境管理计划、采取预防措施、建立监测和应急响应机制等。
6. 监测和审查:对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监测和审查,评估其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措施。
环境风险评估可以应用于各种环境管理和规划活动中,例如土地利用规划、工业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等。
通过评估环境风险,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某地区的工业项目建设为例,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的步骤如下:1. 问题定义:明确评估的目标是评估该工业项目对周边环境的潜在风险和影响。
范围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噪音和振动等环境因素。
2. 数据采集:采集该地区的环境监测数据、地理信息、人口统计数据以及相关工业项目的运营数据等。
3. 风险识别: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分析,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可能的影响。
例如,可能存在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音和振动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等。
4.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评估方法,用于评估特定项目、活动或者地区对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
通过对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可以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环境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问题定义: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确定评估的重点和关注点。
例如,评估某个工业项目对周边水体污染的潜在风险。
2. 数据采集:采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环境因子、生态系统特征、人类活动等。
数据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方式获取。
3. 风险识别:基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识别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
这包括确定潜在的污染源、敏感环境区域和可能受到影响的生态系统。
4. 风险评估:对识别到的环境风险进行定量或者定性评估。
定量评估通常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计算潜在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定性评估则基于专家判断和经验,对风险进行描述和分类。
5. 风险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这包括预防措施、监测控制措施、应急响应措施等,以减少或者消除潜在风险对环境的影响。
6. 风险沟通:将评估结果和风险管理措施向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社区居民等。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增加风险管理的透明度和可接受性。
环境风险评估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工业项目、城市规划、土地开辟等。
通过对环境风险的评估,可以匡助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举个例子,假设某地区计划建设一个化工厂,为了评估该项目对环境的潜在风险,可以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首先,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关注点可以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然后,采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该地区的气象数据、水质数据、土壤性质等。
接下来,识别潜在的风险源,如化工厂的废气排放、废水排放等。
再进行定量或者定性评估,计算潜在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例如,使用数学模型摹拟废气扩散的范围和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论1、1概述1、2 评价目的与工作重点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分析与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与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与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与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与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与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3 编制依据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⑴《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⑵《中华人民共与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⑶《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⑷《中华人民共与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⑸《中华人民共与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⑹《中华人民共与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⑺《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⑻《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修改),2004、8、28;⑼《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1.3.2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⑴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2008、10、1;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3;⑷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05、12;⑸国家环保总局,环控[1997] 0232号《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1997、4、14;⑹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 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2、21;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001、1、8;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发[2001]199号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2、3、15;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4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⑾《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第1号),国家环保部、发改委,2008、6、6;⑿《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45号、1.3.3地方性文件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1994、4、18;⑵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2001、12;1.3.4技术导则与规范⑴HJ/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993、9、18;⑵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09、4、1;⑶HJ/T 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1993、9、18;⑷HJ 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2010、4、1;⑸HJ 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2011、9、1;⑹HJ/T 192-200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2006、3、9;⑺HJ/T 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2004、12、11;⑻《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351-2005);⑼《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4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表1-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1、5 评价标准1.5.1环境质量标准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⑵《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⑷《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⑸《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⑹《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5.2污染物排放标准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⑵《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⑶《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二级;⑷《贵州省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2-1999);⑸《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⑹《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⑺《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⑻《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数》(GBZ2、1-2007);⑽《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
2工程概况2-1 工艺流程图3 环境风险专项评价3、1风险识别范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与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根据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品识别一览表见表3-1。
碳酸钡生产中排入环境的大气污染物常见的有烟尘、钡尘、二氧化硫、硫化氢;进入水环境的有钡离子、硫化物。
⑴钡盐产品除硫酸钡为无毒的不溶性盐外,其余钡盐均能不同程度溶于水,故具有一定毒性,其毒性随溶解度的增大而增大。
钡盐主要通过呼吸道与消化道进入人体,再逐渐浸入血液,随循环系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及器官而发生毒害作用。
进入人体的钡盐大部分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一部分从粪便排出。
钡盐就是一种肌肉毒物,过量的钡进入人体后,可对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各种肌肉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与兴奋作用。
刺激骨骼肌可使肌肉兴奋增强,继而引起肌肉抽搐、痉挛及颤动等,最后引起麻痹与瘫痪。
钡盐对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发生短暂的兴奋,最后转为抑制。
碳酸钡虽不溶于水,但它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与稀盐酸,所以碳酸钡经呼吸道与呼吸道的二氧化碳、水相混合后产生可溶性钡盐,可溶性钡盐易为人体所吸收,而产生毒害。
⑵硫化氢为无色、透明、有腐蛋恶臭味的气味,易溶于水、呈酸性,人对硫化氢的嗅觉阈为0、012~0、03mg/m3。
硫化氢就是一种神经毒物,对呼吸道与眼膜也有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引起神经衰弱症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
硫化氢的急性器官中毒作用与中毒机制可因不同的浓度与接触时间而异。
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
人吸入含H2S 70~150mg/m3的气体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入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吸入300 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环境风险评估表3-1 工程物质风险识别一览表吸入760mg/m3 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1000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⑶二氧化硫就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对眼睛、鼻咽粘膜物均有刺激作用,其浓度大于0、9mg/m3时能被大多数人所嗅觉到,吸入后主要对呼吸器官造成损伤,可致支气管炎、肺炎,严重者可致肺水肿与呼吸麻痹。
⑷硫磺:属二类易燃危险品。
硫磺遇明火、高热易爆,硫磺粉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爆炸限2.3g/m3)遇火星(或静电)会发生爆炸。
液体硫磺一旦外泄或喷溅会造成化学灼伤的危害。
⑸硫化钡为水溶性钡盐,水溶液具有腐蚀性。
在湿空气中逐渐分解而放出硫化氢。
在水中,水解为氢硫化钡溶液,并生成氢氧化钡。
误食可溶性钡盐后,先有食道及胃的灼烧感、恶心、呕吐、流诞、腹痛、腹泻,吸收后则有心律失常,脉搏慢而强,血压下降,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
碳酸钡生产中Ba2+及S2-的流失,随废水进入地表水与地下水,造成水质污染。
⑹含钡废渣含钡废渣主要就是主产品碳酸钡生产过程中硫化钡车间产生的含钡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为未完全参与反应的硫酸钡、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附产物亚硫酸钡、碳酸钡与微量的硫化钡及煤的灰分;钡渣主要组分及含量为BaSO4 18、37% 、BaCO3 5、23%、BaSO36、64%、SiO213、81%、Fe2O3 3、82%、H2O 28、6%、碳素C 12、1%、Al2O3 3、97%、Sr 0、68%、Ca2+ 2、85%、Mg2+ 1、61%等,在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含钡废渣就是编号为HW47的危险废弃物,一旦泄漏进入环境,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固体废弃物处置系统的风险类型为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
3、2风险类型主要风险源有:两个1000m3的硫化氢气柜、硫磺仓库、含钡废渣渗滤液、SO2。
由设备因素与管理因素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类型主要有:硫化氢气柜泄漏、生产中的硫化氢与二氧化硫不经治理直接排放、含Ba2+及S2-的废水流失、硫磺着火或爆炸危害。
3、3重大危险源识别本工程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物质”名单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有二氧化硫、硫化氢。
本工程二氧化硫、硫化氢的生产与使用仅存在于生产系统中,没有设置专用的存储装置,均为在线用量,主要以气态存在于除尘器、碳化塔、吸收塔及设备管道中,存在于设备及管道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在线量较小,远小于《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二氧化硫、硫化氢的生产场所临界量(二氧化硫生产场所临界量为40t、硫化氢生产场所临界量为2t),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4评价工作等级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与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确定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⑴评价工作级别确定本工程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物质”名单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有二氧化硫、硫化氢,经识别为非重大危险源;毒性较小,为一般毒性危险物质;且不属于可燃、易燃、爆炸危险性质物品。
建设项目拟建地不属“环境敏感地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评价工作级别表,确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见表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