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塑料”教案
《塑料》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精品课件PPT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C
聚碳酸酯
PS
聚苯乙烯
塑料 硬性软胶
亚克力 有机玻璃 聚酯 防弹胶
05 微波炉餐盒 06 清洁用品、沐浴产品 04 保鲜膜、塑料膜等
01 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 07 水壶、水杯、 06 碗装泡面盒、快餐盒
二、探究新知
塑料的优点
分组
物品分类
塑料制品的优点
第一组
弹性好,质量轻
塑料绳子
表面光滑 不柔软 向上卷曲 很硬的黑色小球
羊毛绳子
表面有羊毛纤维 柔软
燃烧,伴有烧焦羽毛的味道 灰烬很容易散开
二、探究新知
不同塑料的鉴别方法
官方鉴别
回收标识
外观鉴别
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或弹性体
简单鉴别
看、闻、摸
三、拓展提升
白色污染
塑料包装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大、抗冲击性好、透明、防潮、美观、化学性能稳 定、韧性好且防腐蚀等优点,在包装领域广泛取代了金属、木材、纸张、玻璃、皮革等, 因此,塑料包装对减轻我国的资源、能源压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塑料包装 材料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其自然降解时间长,有的长达100年以上。塑料的不易降解性, 导致其废弃物长期存在下去。而且,往往消费一次即被丢弃,故塑料包装废弃物成为一 个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形成了所谓的“白色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因此,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就迫在眉睫。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塑料
一、新课导入
教室里面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呢?
二、探究新知
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二、探究新知
塑料的来源与历史
早在19世纪以前,人们就已经利用沥青、松香、琥珀、虫胶等天然树脂。1868年 将天然纤维素硝化,用樟脑作增塑剂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塑料品种,称为赛璐珞, 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塑料的历史。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 塑料 教案

15.塑料【教材分析】《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工具了解塑料的特点,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在保护环境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中,1、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一方面是这种才比较严谨、科学,另一方面才可能了解到塑料更多的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出评价,在总结时进行概括。
2、探究活动:用更多方法比较塑料绳与羊毛毛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塑料的特性。
3、用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储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他们积极地对塑料进行比较,探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在环境保护方面,学生只知道有白色污染,对它造成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视频能更好的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最后,通过“科技改变生活”让科技的力量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塑料也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知道塑料有很多的优点,但也有缺点。
3.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对比的方法探究塑料的特点。
2.意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知道科学家正在研制易分解的塑料。
【教学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点与缺点。
【教学难点】通过与其他材料对比,了解塑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塑料制品。
学生材料:塑料制品,羊毛毛线,打火机。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走进生活,认识塑料的应用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很多的礼物。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塑料》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塑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塑料》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介绍了塑料的定义、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塑料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物品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塑料这种看似无害但实际上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物品,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塑料的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塑料的定义、性质和用途,了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学会珍惜资源,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塑料的定义、性质和用途,了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塑料的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塑料的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瓶等,引发学生对塑料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介绍塑料的定义、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塑料的基本知识。
3.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触摸不同类型的塑料制品,感受塑料的特性;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4.讨论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保护环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实际行动。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拓展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塑料的相关问题。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塑料 教案

15、塑料教学目标:1、知道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目前塑料制品已经被广泛使用于人们的生活。
2、通过比较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制作的同类制品,了解塑料具有轻便、结实、颜色丰富、防水、不易变形、价格低廉等优点。
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
4、知道不容易分解是塑料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的最大缺点。
5、懂得人们把废塑料污染环境的现象,称为“白色污染”,引导学生为减少“白色污染”作出努力。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塑料制品和其它材料的制品,了解塑料的特点,懂得不易分解是塑料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的最大缺点,我们要为减少白色污染作出努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了解塑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塑料制品、羊毛毛线、塑料绳等等。
预习要求: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初步了解塑料制品的特点。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白色污染”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生活用品是用塑料制成的,那么塑料制作而成的物品有哪些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2、板书课题:15、塑料二、通过比较,了解塑料的优点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塑料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塑料制品已经被广泛使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请大家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预设:塑料小尺、签字笔、签字笔芯、塑料盆子、塑料水桶、方便袋、塑料薄膜、塑料凳子、塑料碗、塑料勺子、塑料案板、矿泉水瓶子等。
教师相机出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学生进一步体会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听了大家的列举,老师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的确非常多,塑料已经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家想一想,塑料制品跟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呢?教师相机出示课本41页的4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4组图片分别列举的是什么?图1:塑料尺和钢尺。
图2:纸袋和塑料袋。
三年级下册科学塑料苏教版 (4)

15. 塑料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室里面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呢?
探究塑料的优点
将这些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做的相同制品比一比。
分组
物品分类
塑料组
耐用,价格便宜
探究塑料的优点
将这些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做的相同制品比一比。
分组
减少塑料污染的措施
4. 研制易分解的塑料
物品分类
塑料制品的优点
第三组
防水,承重能力强
第四组
不易碎,颜色鲜艳
比较塑料制品和羊毛制品
比较塑料制品和羊毛制品
你能想到哪些方法可以辨别羊毛绳子和塑料绳子?试试 这些方法可行吗?
你使用的方法
塑料绳子
羊毛绳子
看一看 摸一摸 烧一烧 捻一捻灰烬
表面光滑 不柔软 向上卷曲 很硬的黑色小球
表面有羊毛纤维 柔软
燃烧,伴有烧焦羽毛的味道 灰烬很容易散开
塑料的危害
举例说说不易腐烂的塑料对土地有哪些危害呢?
占用土地
塑料的危害
举例说说不易腐烂的塑料对海洋生物有哪些危害呢?
威胁海洋生物
塑料的危害
举例说说不易腐烂的塑料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危害呢?
影响生活环境
减少塑料污染的措施
怎么样才能减少塑料所带来的污染?
1、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2、回收废旧的塑料 3、利用废旧塑料再制造生活用品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塑料 苏教版

15.塑料【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知道塑料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体会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重点】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难点】愿意为回收、利用废旧塑料,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教学材料】教师材料:铝勺、塑料勺、木筷、竹筷、铁锤等,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塑料尺,钢尺,塑料袋,纸袋,塑料碗,瓷碗,木椅,塑料椅,羊毛毛线,塑料绳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让我们先来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塑料制品?生:塑料杯,塑料盆,塑料玩具。
2.师:塑料制品可真的受人们欢迎啊!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塑料》。
3.师:请同学们把从家中带来的物品拿出来,小组在一起把它们分成两类?(纸袋,塑料袋,塑料杯,玻璃杯,钢尺,塑料尺等。
)生:塑料和非塑料。
4.师: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就来一组一组研究这些塑料制品和非塑料制品,发现塑料的优点吧![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初步感知塑料的优点,导入课题]二、比较塑料制品与天然材料制品,探究塑料的特性,概括塑料具有的优点。
(一),各小组根据自己所带物品一组一组比较,探究塑料的特性。
1.小组活动:各组进行实物观察、比较、组内先说一说塑料制品的优点,之后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可以把优点演示给大家看,其他组同学可以补充。
2.师:请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塑料尺与木尺相比,塑料制品的优点。
生:轻、透明等。
3.师:塑料尺与木尺相比,表现塑料优于木料的性质是透明、质量轻,价格便宜等。
4.师:请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塑料口袋与纸口袋相比,塑料制品的优点。
生:牢固等。
5.师:塑料袋透明、价格便宜、牢固。
6.师:请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塑料碗与瓷碗相比,塑料制品的优点。
生:轻、弹性好、不易破碎等。
7.师:强度高、耐腐蚀、不易破坏。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塑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塑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5课《塑料》的内容主要包括塑料的定义、特点、用途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塑料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环保意识方面,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定义、特点、用途,学会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塑料的定义、特点、用途以及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
2.难点:塑料的环保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塑料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塑料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塑料制品、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2.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塑料制品,引导学生关注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塑料制品?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塑料的定义、特点、用途。
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塑料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塑料的性质。
实验内容包括:塑料的溶解、燃烧、延展性等。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培养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巩固(5分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
引导学生思考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和污染。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5.塑料》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5.塑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5.塑料》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塑料,了解塑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塑料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学生对其性质和环境影响的认识相对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探究塑料的特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塑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方法,深入探究塑料的特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塑料制品、实验药品等。
2.教学课件:塑料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教学素材:关于塑料的案例、新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塑料制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塑料,激发学生对塑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塑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塑料的性质。
例如:塑料的熔点、塑料的弹性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塑料的性质有哪些优点和缺点?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课教师:李六一任课年级:三年级学科:科学时间:2016年月日
课题
塑料
备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多种多样的塑料制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的优点;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的优点;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等。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教师播放录像资料,学生观看。
7、讲述:通过刚才播放的资料片我们看到,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如废塑料堆积如山,占用土地;威胁海洋动物、影响市容等。
8、谈话:既然塑料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怎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0、教师总结:
(1)、用布袋购物而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2)、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4)、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三、知识积累和应用
1、学生总结塑料的优点有那些,并进行识记。
2、我们要怎样做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3、对一些不容易记住的字要加以强调。
三、作业布置
1、总结塑料的优点有那些,并进行写在作业本上。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考点
1、塑料有那些优点?
2、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我们要怎么做?
精讲要点
通过与其他材料的对比,了解塑料的特点
互动提纲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得出讨论结果。
探究学习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各种物品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我们要怎样做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课堂训练
巩固
训练
通过提问的方式以加深巩固。
强化
训练
通过阅读以加深对知道的了解。
课堂达标测评
见制作好的题卡。
教学反思
3、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பைடு நூலகம்出其优点。
1、观察书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