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17年安徽高考文综卷第34题

合集下载

对2014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4题的剖析与思考

对2014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4题的剖析与思考

作者: 丁祖策
作者机构: 安徽省繁昌县第二中学,安徽芜湖241200
出版物刊名: 地理教学
页码: 55-5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8期
主题词: 中药材资源;安徽;高考;生长习性;地理位置;药膳食品;日化用品;耐盐碱
摘要:根据材料和图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

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解析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解析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题号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答案 B C B C D D B A D A D C24.本题考察古代中国儒家思想。

题干侧重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未提及仁政、王位继承等问题,故C、D不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答案为B。

25.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经济。

北魏至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土府的财政收入,不会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加剧。

故答案为C。

26.本题考察范围为古代中国经济。

题干强调宋朝对农具销售政策的支持,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反映出古代中国的重农思想,故答案为B。

草市开始出现于唐朝,A项题干有误;题干未涉及北宋的经济发展状况,C项无法体现;题干无法体现商业环境的宽松,D项错误。

27.本题以木兰秋狝为切入点考察清代政治制度。

从康熙和乾隆的言论中可见木兰秋狝有其特定的政治军事目的。

该做法是乾隆之后逐渐废止,故A错误;B、D 项与实际不符。

故答案为C。

28.本题考察的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题干突出强调近代上海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的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得益于其特殊环境。

社会动荡是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原因之一,并非根本原因;近代上海生活环境的不理想并非题干传递的主要信息,故答案为D。

29.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维新派思想主张及学生阅读和理解史料的能力。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

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反映了严复提倡民权,反对专制的主张;“自吾观之,则今日中国须有秦政、魏武、管仲、商君,及类乎此之政治家,庶几有济“是严复对民众程度、共和时机等现实问题的考虑,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重要代表,“强人政治”本质上仍属于君主立宪制范畴。

故答案为D。

30.本题考察近代中国政治。

题干信息涉及“洪宪元年”,即1916年,“民国四年”,即1915年。

说明文书在使用时,其“洪宪元年”的纪年法并未得到社会认可,反映了当时复辟帝制和民主共和之间的斗争激烈,故答案为B;题干反映的现象超出了县政府行政管理的范畴;未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城乡各地;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安徽省合肥市2017-2018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2017-2018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仅在20世纪50年代,与西汉的60处埋藏铁器的遗址相对照,发现了埋藏铁器的东汉遗址100多处。

到1978年,包括现在的辽宁、甘肃和福建诸省边沿地区在内的50余处地点发掘了汉代铁犁头遗物(在时间上多半为东汉)。

该材料主要表明A.西汉时铁农具的产量较少B.铁犁技术在汉代没有突破C.东汉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D.东汉铁犁得到一定的推广25.唐代的商人先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诸使富家或诸道进奏院,开具一张记载着地方和钱币数目的凭证,然后携带凭证到其他地区的指定地方取钱,这个凭证就是“飞钱”。

据此可知A.飞钱是中国最早的纸币B.飞钱促进了商业的发展C.飞钱取代货币流通于市D.政府直接推动飞钱产生26.宋代大型的讨论和争辩被称为会讲,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不同书院之间的会讲。

理学的不同学派均以书院作为学术传播阵地,相互邀请讲学或者进行会讲。

如朱熹赴长沙与张栻会讲于岳麓书院,朱熹、陆九渊、吕祖谦等学者会讲于江西铅山鹅湖寺等。

这说明了A.书院促进了理学的发展B.理学主要产生在书院之中C.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D.会讲使理学思想得以统一27.明成祖时的第一个内阁大臣解缙,曾为朱棣争夺皇位立下汗马功劳,仅因为敢于向皇帝直言犯谏,结果一度被贬下狱;另有一个黄淮(明朝首辅),曾被朱棣视为有远见的大臣,也因此被下锦衣卫牢狱关了十年,直到朱棣死后才被放出。

该现象反映的主旨是A.明成祖时内阁制并不健全B.严禁阁臣过多干预皇帝施政C.君主专制在明初空前强化D.恐怖统治是明朝政治的特色28.一场以法国大革命为取向为榜样的大革命,最终得出一个中国式的结局,以和解代替了法国大革命及稍后的俄国革命都没有办法避免的大屠杀。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政治(解析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政治(解析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是某商品的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的变化图:两条曲线相交于E点(价格均衡点),随着曲线S向曲线S1平行移动,E点移至E1点。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可能导致该商品供需曲线如图变化的条件是①国家提高该商品的出口退税率②该商品的替代商品价格持续上涨③生产该商品的某企业劳动者熟练程度增强④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A2. 近年来,随着画展、音乐剧、话剧等高雅艺术的普及,“小众”艺术大众化,正在走进寻常百姓家,掀起一股清新脱俗的消费升级之风。

辞旧迎新之际,去看一场画展、听一场音乐剧、欣赏一台话剧,已成为多数人的跨年选择。

这一现象表明①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引导文化生产调整和升级②艺术生产能够为居民文化消费创造动力③收入增加是居民文化消费升级的物质前提④供给侧的质量和水平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的知识。

材料体现了生产对消费的影响,没有体现消费的反作用,①不选;高雅艺术的普及掀起了消费升级之风,说明生产能够为消费创造动力,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②④可选;材料没有反映收入增加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③不选。

故本题答案选B。

学科&网3. 《“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指出,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下列传导顺序能够阐释这一要求的是①激发小微企业活力,提高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②实现创业带动创新、就业带动增收,增强经济新动能③优化创业环境,破除制约劳动者创业的体制性障碍④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A. ③一②一④一①B. ②一④一①一③C. ②一③一④一①D. ③一④一①一②【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劳动和就业的知识。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7届高三文科综合训练(三)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7届高三文科综合训练(三)

舒城中学2017届高三文科综合训练(三)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和机读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140分)“万壑有声合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雷香。

”(《村行》)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写下的诗篇。

据此,回答第1题。

1.据文中描述推测A.“万壑有声含晚籁”中的万壑是由石灰岩溶蚀形成B.“数峰无语立斜阳”中的斜阳使数峰的影子均朝西C.“棠梨叶落胭脂色”是指由视觉感受到的秋天景象D.“荞麦花开白雪香”中的荞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以互联网和制造业结合为亮点的工业4。

O即将迎来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

读图4,回答第2题。

2.从工业1.0到工业4.0A.对原料和能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 B.对劳动力数量和素质要求逐渐降低C.工业企业之间的信息联系逐渐紧密 D.企业由分散向集中并形成工业地域2016年春晚设置了东西南北四个分会场,分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陕西省西安市、广东省广州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各分会场的节目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据此,回答3-5题。

3.福建泉州分会场歌舞表演的主题最可能是A.民族特色和北方人民过年的民俗B.“互诉乡愁,两岸一家亲”的美好C.“岭南文化”与高科技的现代化D.中华民族伟大的盛唐神韵与丝路情4.在四地春节年俗中,搭配合理的是A.蒙古族在除夕吃烤全羊B.广州市组织秧歌大拜年C.西安市市民逛迎春花市D.泉州市各冰场人头攒动 5.春晚四个分会场所在省区中A.福建省东临中国黄海和东海B.陕西省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C.广东省大部分处于热带地区D.内蒙古东西自然带差异显著 图2为中央气象台1月20日10时发布的局部地区天气预报。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模拟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

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进入SDR 货币篮子中,比重为10.92%。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有利于①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②人民币币值稳定③降低中国银行业的经营风险④提高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2016年10月,汪洋在吉林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箍、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此举旨在①以价格为信号,优化农业资源配置②改进财政补贴方式,减轻财政负担③稳定粮食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④调整种植结构,化解农业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矛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通过人均(JDP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要促使图中污染水平“拐点”出现,应该A.发展低污染的服务业以取代制造业B.采用节能技术关停高耗能企业C.促进经济高速增长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5.2016年10月l日起,上海自贸区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全国推行。

负面清单,遵循“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政府以清单方式列出禁止外资进入的行业、领域,除此之外,其余所有行业、领域都对外资开放.推行这一模式①有利于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稳步提高投资收益②有利于破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③将有效规范政府权力,提高服务效率④完善了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2016年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通过专题会议、专家研讨、论坛等多种形式,围绕发挥优势、提升实效等片面,研究参与脱贫攻坚的具体措施。

2017届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试题 扫描版

2017届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试题 扫描版

淮北一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地理答案1 .D2 .B3 .D 4.D 5.C 6.B 7.B 8.D 9.A 10.C 11.B36. (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多云雾天气(6分)。

(2)增加就业与经济收入:远销国外,出口创汇: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6分)。

(3)选材苛刻,瓷胎与竹丝要求严格;纯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低;工序复杂,制作周期长;(收益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市场狭小,居民购买能力不足)(6分)。

(4)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及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工艺发展组织:依靠科技,加强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旅游主题活动,促进发展与文化传承(6分)。

37.(1)纬度较高,东部沿海有寒流流经,气温较低;该地区的降水主要由来自太平洋的盛行西风带来,地处安第斯山脉背风一侧;西风越过高大的安第斯山,下沉形成焚风;南美大陆南端大陆面积狭窄。

(8分) (2)南美大陆南端大陆面积狭窄;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势西高东低,缺少封闭程度较高的盆地。

(6分) (3)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第四纪冰川面积广布,冰川作用强烈;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强劲,风力作用强。

(8分)42.区位:农家乐主要分布在离城镇较近的乡村及山区,具有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2分);该区域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客源充足(2分);交通线密集,交通通达度高(2分)。

建议:提升服务质量,创设品牌;合理规划,保护环境,避免重复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家乐,避免雷同或恶性竞争。

(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43.原因:地下排污不易监管;污染地下水,地下水更新周期长,对地下水带来长期影响;在下渗过程中造成土壤污染;污染饮用水源,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任答3点得6分)措施:测算企业用水量和排水量的水量平衡,及时发现地下排污现象;加大对地下水水质监测力度;建立对污染企业的社会监督机制,提高环保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度。

(任答2点得4分)淮北一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政治参考答案12---16 CDBDA 17-21 BBDAD 22-23 BC38【答案】(1)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12. 2017年3月18日“三连跌”。

若用D1、D2表示南京房价下跌前后的需求变化,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映南京房价下跌前后商品房需求变化的图示是A.B.C.D.13.根据下面人民币外汇牌价表,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①4月1日从国外购买商品比3月1日购买更合算②与3月1日相比,4月1日对出口企业更有利③4月1日到国外旅游,可以比3月1日更节省费用④3月1日买入美元,4月1日卖出可以赚得收益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4.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方案,以期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以下各项按“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排列,举措和顺序都正确的是( )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险水平②改善消费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居民增加收入④不断降低物价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A.④③②B.④①②C.③②①D.③①②15.某国2015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32万亿元,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8万亿元。

假如2016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其它条件不变。

理论上2016年该国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7.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某市纪委、市委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建立合作调研机制,围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具体措施等,共同开展调研,党外专家直接提出意见和建议。

建立这一机制①是防治腐败,实现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的保证②是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多党合作基本方针的体现③意在搭建合作平台,提高民主监督水平④是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完善法律规范的重要举措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从五个方面为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方向: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命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2017年安徽文综卷第34题
安徽省丁波
【题目】
(2017年安徽文综卷)34、(21分)图12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10分)
(2) 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11分)
【试题特点】
1.试题设计巧妙,具有很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本题选材上围绕“能承载多个信息源而又相对集中”的气压,通过等压线考查气压分布特点、天气系统、气象灾害及形成原因。

本题材料简单,叙述清晰,图文结合,相互补充,布局合理,构思巧妙,入题容易,但是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要熟悉,掌握要全面,并且要语言科学规范简练,因此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从考试院公布答案和学生答题的情况,就足以说明这一特点。

从整张地理试卷来看,我们认为本题最能体现高考的一个任务—为高校选拔人才。

2.试题体现了地理学科两大特点---综合性和区域性。

将地理问题落实到不同空间尺度的具体区域来考查是地理学科命题的一个方向。

本题利用“ 区域地面天气图”考查等压线的分布特点、气象灾害的判断及形成条件,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区域知识与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学科特点。

3.试题体现了安徽省《考试说明》特点
本题充分体现了——强调“淡化单一知识点的个别考查,强化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考查,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淡化脱离具体情境的理论考查,强化联系特定区域的应用考查”的特点。

4.突出能力立意,体现新课改精神。

试题以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主,将所学知识点、方法及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减少了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而是采用能力立意的题目,突出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认识和把握,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意图明确,渗透新课程的理念。

本题考查考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三项能力掌握程度。

5.关注生活、关注热点、关注社会现实和学科发展。

“学习生活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热点问题”一直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在本题中得到较好体现。

本题将热点地区的热点事件(当前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多发)与地理知识、原理有机结合起来,构思巧妙,贴近学生生活。

今年两会期间北方地区的沙尘暴问题一直是代表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题以内蒙古等地区为载体,引导考生对我国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进行探究,由此引发人们的思考,具有现实性,体现高考“直击热点”的思想。

6.强化地理图像在试题考查中的地位,明确区域在试题考查中的功能和作用,凸显地理学科特点,突出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

本题考查学生对地图的判读能力、基础知识(区域判读)掌握、答题思路、知识迁移的能力,有助于学科素养的培养,适合高校选拔人才需求。

【命题立意】
本题以2001年4月6至7日,我国内蒙古等地的特强沙尘暴为命题背景,以天气形势图(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等压线的判读技巧和气象灾害的判读和成因等。

本题区域选择视角独特,将理解自然地理原理与判读典型区域特征紧密结合,强调对图文的转化、语言文字的表述。

除了考查基础知识,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看懂图,再进行剖析分解,进而给出判断,再依据题干进行作答,更强调综合分析,进而做出判断结论,它们考查的是逻辑分析能力。

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

【试题解析】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10分)
解析:本题从三步骤解决:审题—解题—答题
审题(获取和解读信息-----解题的前提条件)
1、先划分题干的“句子结构”,2.找出“中心词”、“修饰词”,明确答题方向。

该小题的中心词是“气压分布”、“描述”,“修饰词”是“图示区域”“特点”。

解题:列模板(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的核心能力)
气压分布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图示区域气压整体分布状况(哪些区域气压高或低、高低气压中心在图示区域的位置、等压线走势及其稀密特点、气压梯度力大小、与正常(平均)情况气压分布的异同情况。

“描述”即描写叙述,是将某种现象、过程或者结果完整的以语言文字方式叙述出来的过程。

本题只要对气压分布特点叙述出来即可,不需要阐述理由。

答题:科学、合理运用语言(描述和阐释的能力----得分能力)
根据这样的解题思路,我们就可以轻松完成本题。

【答案】
(1)西部和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
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

个人认为以下答案也可
①图示区域大陆高压不稳定,出现低压中心,而在海洋出现高压中心;
②图示区域气压中心出现较正常年份在时间上有异常。

【错误分析】
部分同学由于“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能力不够,判断、推理、归纳等方面的能
力不强,因而出现回答不够全面、甚至错误的答案,例如不少同学写出了等压线的稀疏和密集程度了,但是没有描述气压梯度力。

(2) 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11分)
解析: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

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本题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按照命题者的要求,从众多的“因子”中,确定回答的方向。

根据材料中时间反映此时是春季,“表土解冻”反映此时气温回升,蒸发加强;从锋面系统的“符号”可以判读出控制图中虚线范围内区域的天气系统为冷锋系统和气旋。

冷锋锋前受干燥的暖气团控制(从材料中“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获取),因而该区域降水稀少,形成大风天气,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形成沙尘暴的天气条件,一般可从冷锋势力强劲、暖气团一侧空气干燥(湿度较小)、空气对流运动强等方面回答。

当我们掌握这些答题思路以后,就需要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运用已用知识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本题体现了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等能力的考查。

【答案】
(2)沙尘暴。

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个人建议:“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也可以换为“图中虚线范围内区域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大风天气多”
【错误分析】
有许多学生由于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够,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造成对气象灾害类型判断错误,从而严重失分,拉开了与优秀生的差距。

(1)干旱部分同学对图示区域判断错误,认为是华北平原的春旱
(2)暴雨部分同学认为图示区域位于冷锋的锋后,一定就多暴雨。

其实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是否降水,关键看暖气团的干湿状况,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3)寒潮部分同学错误理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锋以来,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就会形成寒潮天气。

对寒潮的概念理解不够,寒潮的特征之一气温明显下降。

【教学启示】
本题给我们的启示:平时教学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夯实基础,注重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将热点问题和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去思考和分析。

强调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等能力培养。

【个人迷惑】
迷惑一:安徽省《考试说明》指出:“所列考试内容的考察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

的确关于“自然灾害”(选修5)部分《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均为“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但本题考查的气象灾害是“沙尘暴”,并且答案中的沙尘暴形成天气原因在教材中体现也较少,那么该问是否超出考试范围?对学生的要求是否过高了?
迷惑二:《考试说明》中“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中的“等”我们该怎样理解?是学生掌握这四种气象灾害,还是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气象灾害?
迷惑三:“洪涝”在《考试说明》中划为“气象灾害”而人教版“自然灾害”(选修5)却把它划为“水文灾害”,到底是哪一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