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二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口技》导学案_含答案

《口技》导学案_含答案

导学案第二十课口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熟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作者作品;疏通字词,掌握必要实词虚词【学习重难点】疏通字词一、导入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

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且其中还有腹语术。

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1、听读课文,给下列字标音呓()语吠()叱()齁()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少()2、自由朗读,注意不同情境下语速、语调的变化三、小组合作1、对照注释,勾画关键词,自主翻译课文2、小组合作梳理以下知识点一词多义坐:众宾团坐乳:妇抚儿乳满坐寂然儿含乳啼而:既而儿醒妙:众妙毕备妇拍而呜之以为妙绝指:手有百指绝:以为妙绝不能指其一端群响毕绝通假字满坐寂然古今异义会宾客大宴古意但闻屏障中古意今意今意稍稍正坐古意中间古意今意今意两股战战古意几欲先走古意今意今意当是时古意虽人有百手古意今意今意不能名其一处古意微闻有鼠古意今意今意词类活用不能名.其一处也会宾客大宴.遥.闻深巷中犬吠妇抚儿乳.妇手.拍儿声众妙.毕备表示时间的词语1、少顷2、既而3、是时4、一时5、未几6、忽7、俄而8、忽然四、交流展示1、板书:疑难词句(供全班讨论解决)。

2020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第2课时)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20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第2课时)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2. 会描述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3. 会书写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知道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学会通过观察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学习过程】: 一、前置作业: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盐酸_________ 硫酸_________ 硝酸_________ 碳酸_________醋酸_________ 氯化铁 氯化亚铁 硫酸铜氯化铜 硫酸钡 氯化铝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酸的化学性质1.与_____________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使_____________不变色。

2.酸+金属===________+__________ (如:可以和锌粒 铁 镁条等反应)①硫酸与镁条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②盐酸与铁钉反应 铁钉表面有 产生,同时溶液由 色逐渐变成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酸+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 (如可以与铁钉上的铁锈反应,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 盐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碱发生__________反应 酸+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①硫酸与氢氧化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 _____________②盐酸跟[Al(OH)3]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某些盐反应 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都能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①盐酸与石灰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盐酸与硝酸银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6、注:酸溶液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于水都能解离出_________当溶液中含有Fe 3+时,溶液显 色;当溶液中含有Fe 2+时,溶液显 色;当溶液中含有C u 2+时,溶液显 色;(二)盐酸和硫酸的用途:1.工业上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除 。

虽有嘉肴学案、测案、教案

虽有嘉肴学案、测案、教案

20.《虽有佳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过程:背景链接(介绍作者):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着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着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着。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jiá)(yáo )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⑦教学相长.增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⒀其.此之谓乎大概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主旨今义:甘美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5、翻译下列句子。

20虽有佳肴(教师版导学案)

20虽有佳肴(教师版导学案)

20虽有嘉肴(导学卷教师用)执笔:审核:初一备课组班别: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1、2【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课时建议】1课时【预习••导学】一、课前预习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礼记》名句积累(l)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译文】能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

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jiá yáo )自强.( qiáng )兑.命( yuè)学.学半(xio )长.(cháng )2、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0雪孩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0雪孩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0雪孩子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0雪孩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教育学生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通过影片教学,让学生感受理解美术片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会识生字、会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雪会变成云等自然常识。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师、学生活动补充修改反思(—)导入新课同学们,活动时间我们欣赏了美术片《雪孩子》。

大家想一想,影片着力刻画的主要形象是谁?(板书:雪孩子)雪孩子做了哪些事情?谁能概括地说一说?(当兔妈妈出去找萝卜时,雪孩子成了小兔子的好伙伴;当小松鼠和小鸟遇难时,雪孩子救了他们;小兔家失火时,雪孩子救了小兔子,而自己化成了水。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影片中那充满诗情画意的镜头,理解和学习雪孩子那崇高的思想品质。

(二)评析影片过渡: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冰雪覆盖了森林,覆盖了原野,兔妈妈要出去找萝卜,小兔于很想跟着去。

可是外面很冷,一个人在家又很孤单,兔妈妈想起堆一个雪孩子与小兔子做伴。

让我们看剪辑镜头,看一看免妈妈和小免于是怎样把雪孩子堆出来的?(观看剪辑片断一)(1 用雪做身躯;2 竹叶当头发;3 竹筐做帽子;4 用龙眼核做眼睛;5 红萝卜做鼻子。

)过渡: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天,一个活泼可爱的雪孩子诞生了,很快就成了小兔子的好伙伴、好朋友。

雪孩子是怎样和小兔玩耍的?(观看剪辑镜头二)(雪孩子和小兔子在广阔的森林中、雪野上、冰面上滑雪、溜冰、跳舞,他们玩得可高兴啦。

雪孩子帮助小兔子摆脱了孤独,让兔妈妈放心地出去找萝卜。

)过渡语:小兔子玩累了,他邀请雪孩子到家里烤火。

雪孩子却执意不肯,为什么?(因为雪孩子是雪的身躯,遇到火会融化的。

)是啊,冰天雪地的田野、森林才是雪孩子的家。

雪孩子虽然是雪的身躯,却有一副火热的心肠。

请大家看小松鼠和小鸟遇到了什么危险,雪孩子是怎样救助他们的?(观看剪辑片断三)(用帽子接住从树上跌下的松鼠;用帽子温暖了冻僵的小鸟)过渡语:救助了小松鼠和小鸟后,雪孩子一边滑雪,一边唱歌,说明他现在心情怎样?从这里我们看出雪孩子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有什么样的美好心灵?(板书:助人为乐纯洁善良)过渡语:玩累了的小兔子回到家里倒头便睡,不料炉灶里的火燃着了灶边的木柴,又燃着了房子,刹时间,小兔家燃起了熊熊大火。

《邓稼先》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生版)

《邓稼先》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生版)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学科:语文课型:新授课时间:20 .3.13 【学习目标】1.温故知新,回顾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2.把握联系,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学习重点】1.把握联系,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

2精读课文,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邓稼先为国献身的伟大精神。

【学习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思考:课文由六部分组成,回顾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梳理写作思路思考:速度课文,思考探究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分析人物形象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2.课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四、归纳中心思想五、赏读、拟写颁奖词思考:结合邓稼先的事迹与品格,请你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

六、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筹.划(chóu)宰.割(zǎi)选聘.(pìn)兽铤.亡群(tǐng)B.元勋.(xūn)燕.然(yān)萦.带(yíng)鞠躬尽瘁.(cuì)C.湖泊.(pō)殷.红(yīn)彷徨.(huáng)妇孺.皆知(rú)D.氢.弹(qīng)署.名(shǔ)颤.抖(chàn)燕然勒.功(lè)2.下列语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A.当初选骋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B.也不知道稼先在篷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C.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惶,没有矛盾。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部编八年级上册20《蝉》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八年级上册20《蝉》导学案附答案

20《蝉》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

(蝉)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古诗)这世界上还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一起去了解蝉吧。

二、自主学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隧.道(suì) 涂墁.(màn) 防御.(yù) 纤.维(xiān)轧.扁(zhá) 黏.土(nián) 喧嚣.(xiāo) 孵.化(fū)2.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

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导学案第二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导学案第二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古诗词三首》 课时:三课时 课型:精读 小主人姓名: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我能掌握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我能通过诵读和品味词句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 熟读成诵。

难点 品味诗句,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忆江南》,体会三首诗词的不同。

预习过程 【资料链接】 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我是读诗小能手】 1.这首词我读了 遍,我已经能读准字音,通过与前两首诗对比,我感觉到诗词的区别有:

2.借助注释,想象当时的情境,理解词句,不懂的作上记号。 3.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4.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体会到作者当时____________的心情。

课堂学习 一、小组检测预习情况。 二、学习《忆江南》。 1.自由朗读这首古诗并在小组内互读。 2.小组内思考、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①解释下面诗句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______________ 能不忆江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古诗中描写江南春天色彩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不忆江南?”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把它换个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④诗人为什么常常想起江南? 3.全班展示。 4.自由读、背古诗,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上)第20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读中感悟。
2.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进一步体会文中用数字表情达意的效果。
4.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
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难点:
1.
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进一步体会文中用数字表情达意的效果。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
就会有希望。

课前准备: 课件,相关背景资料

学生活动单(第二课时) 教师导学案

活动一: 面对厄运,感受信念。
1.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
①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为什么这对谈迁来说
是“致命的打击”呢?
②谈迁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呢?圈画出
相关语句,读一读。
2.小组交流(结合相关语句谈感受) 3.全班交流。 一、复习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史学家谈迁,感受他那——(齐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这是坚不可摧的信念(再读) 谈迁从小就有一个信念——(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板书) 课题中的“厄运”是什么意思呢?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 一起进入活动一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坚定的信念 1.交流① 学生谈感受 朗读 师小结引读:“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2.谈迁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呢? 生交流句1
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谈迁不禁老泪纵
横——“噫,吾力殚矣。”(出示:齐读)
继续交流句2
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向命运发起了
五(上)第20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
活动二:体味艰辛,强化信念
1.轻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谈迁再写《国
榷》的艰辛。 ①文中三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画面: 四处寻访 ②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终于诞生了,从这些数字中,你感受到什么? 2.组内交流:每组选择其中一幅画面,发挥想象,说一段话。 3.汇报展示,补充完善。 挑战,他发誓说——(出示)“吾手尚在,宁遂已乎” 指名读、齐读 3.是什么使他发出如此有力的声音? 是他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走进艰辛的历程 过渡:谈迁是如何凭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厄运的呢?进入活动二。 1.你看到了哪些感人的画面? 生交流①(说——读——想象画面)
2.同学们想象的画面令人感动。据史料
记载,谈迁重写《国榷》的几年时间里,他
先后寻访了173人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350多年前,谈迁奔波寻访的真实故事?(播
放故事录音)
3.指导朗读:谈迁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
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在北京的那段时间—
—引读(课件逐句出示)
4.又经过了几年艰苦的奋斗,一部新的
国榷终于诞生了!(出示句子)从这些数字
中你感受到什么?
文中还有几处也采用了这种列数字的
方法?你能找到吗?
进行写法渗透,领会列数字的作用
5.面对这部浸透着他毕生心血的史书,
你最想说什么?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这真是:(出
示小诗《从头再来》(齐读)
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泣血丹心留青史。
6.是什么使得一个花甲老人在经历厄
运的打击后,还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是他那
——(齐读课题)

能注意时间、地点、人物
的语言、神态就更好了。
五(上)第20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3
活动三:拓展延伸,内化信念
1.你还知道哪些像谈迁这样不屈不挠的人?他的
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试着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2.先在组内说一说,再推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检测反馈:
结合你的感受,当一回小诗人吧!
信念
人的心灵
始终要有一种东西
去支撑
任凭风吹雨打
它都如磐石般纹丝不动
那就是——信念
信念是希望之光 能驱散绝望之云
信念是
信念是
信念是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坚定不屈的信念
过渡:像谈迁这样在挫折面前不低头,
在厄运面前不屈服的人还有许多。一起进入
活动三。
生交流
小结: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出示最后
一节,齐读)
你明白它的含义吗?(指名说,小结板
书)引读:
信念是希望之光,能驱散绝望之云。
信念还是什么?结合你的感受,写一写
吧。
配乐交流《信念》

总结:
将你的小诗送给你的朋友,或是留给自
己。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请记住:只
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我们的人生就会处处充
满希望之光。

板书设计: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信念在
立志
希望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