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状况调查报告2010年王兴芝
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分析报告范文一、调查目的当今的农村小学生由于他们在生活中不会留心观察,不会积累写作素材,所以作文选材视野狭窄,题材老套,千篇一律,甚至东拼西凑、胡编乱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因此,本调查研究围绕农村小学生作文的现状开展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农村小学生作文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寻找差距,提出改进对策。
二、调查研究方法(一)调查工具: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信息。
(二)抽样:中高年级学生为主,随机选10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三、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教师和学生作文状况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现将调查结果归纳分析如下:1、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
从调查来看,只有18%的学生觉得写作文轻松愉快,有82%的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
2、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只有多读别人的作品,你才能自己学到巧妙的写作的方法,才能积累好词佳句,才能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不会留心观察生活,不会从生活中选择写作素材。
调查表明,善于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将有意义的事记下来的学生只有8%;写作很有*,充满创作的欲望仅占8%;在写作时用平时观察积累的真实材料的占19%;借鉴范文中的材料的占36%;胡编乱写占45%。
所以我们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素材,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4、没有掌握观察方法。
(1)观察没有目的(2)观察没有顺序(3)观察没有重点(4)没有良好的观察习惯。
四、对策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顺应儿童心理,激发写作兴趣(1)把作文放手给学生。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他认为合适的体裁抒发自己的情感。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评改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19152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评改调查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评改调查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在很多地方,“生写师改”这种评改模式还普遍存在,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每当学生完成习作后,评改则是教师的“专利”了,学生习作的好坏全由教师说了算,而一些教师往往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听说有的老师还花钱请人评改习作,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则认为写成文后不必再去下功夫,评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无形之中缺乏自主评改的意识,这很不利于学生养成的良好作文习惯,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并没有起到实效性,学生当作“耳边风”,作文本发下来只看看分数,没有二次修改和二次习作的习惯。
老师的劳动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许多习作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难怪有位外国作家说: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老爱拾到钱呀?老师怕教作文,更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更没有改作文的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评改调查报告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评改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在很多地方,“生写师改”这种评改模式还普遍存在,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每当学生完成习作后,评改则是教师的“专利”了,学生习作的好坏全由教师说了算,而一些教师往往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听说有的老师还花钱请人评改习作,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则认为写成文后不必再去下功夫,评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无形之中缺乏自主评改的意识,这很不利于学生养成的良好作文习惯,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并没有起到实效性,学生当作“耳边风”,作文本发下来只看看分数,没有二次修改和二次习作的习惯。
老师的劳动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许多习作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难怪有位外国作家说、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老爱拾到钱呀?老师怕教作文,更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更没有改作文的习惯。
为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了解师生习作评改的方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减轻老师的劳动负担。
我对枣园小学高段习作评改进行了调查。
二、调研目的1、了解小学生高段习作自评互改的现状2、寻找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水平的对策,寻求一条适合师生评改习作的有效性的捷径,促进我片学生作文水平的的全面提高。
三、调研形式、内容对枣园小学五年级二班59个同学进行调查,采用谈话、访问、目测等方法进行调查。
我校五年级两个班学生本期习作各八次共118本作文本。
四、调研时间xx年4月——5月五、调查设计表一、学生59人参加序号问题回答(是)回答(否)1你常常修改自己的习作吗?592你每天坚持写日记吗?42173写日记能提高习作水平吗?594老师教你改习作的方法有用吗?595你给别人修改时能读懂文章的中心吗?30296你能修改习作中的详略安排吗?507自己的习作和别人的习作哪个好修改?5278评改习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创新表二、教师10人序号问题回答(是)回答(否)1你教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吗?822你做到面批面改了吗?643你喜欢评改学生习作吗?104你对学生习作的评语创新吗?28你思考过对差生的习作指导吗?466你的习作评改是有效劳动吗?28表三;第三单元考试习作得分统计(59人)满分30分序号分数段人数125——2715224分14324分以下30六、调查结果与分析1、学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很大这种差距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平昌县云台小学:肖大秀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听、还要敢说、爱读、想写的能力。
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但现在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
“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时刻困绕着学生。
2013年10月24日,针对《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现状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和现阶段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部分语文教师一起召开了座谈会,我们查找出现阶段我校的作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并制订了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一)重视表达方法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
写作是人思想情感的外在的语言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们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分析以上的调查数据,综观现今我校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技巧以及作文的表达方法,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是发自内心等则很少过问。
致使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更为甚者,有的想象体裁的作文基本上是各类动画片故事情节的拼凑。
现今小学作文教学,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去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
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思想抛之九霄云外的作文教学方法,着实让人心寒。
(二)重视了作文写作模式,轻视了作文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表达方法公式一样地讲给学生听,有的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所谓的“范文”。
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思维,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
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我校三至六年级小学生作文现状,了解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摸清消极作文心态之根因。
努力改变小学生作文现状,使其对作文具有健康向的积极心态,使作文教学与新课改同步达到“育人”的目标。
二、调查内容从2009年3月至2009年7月,笔者对小学生作文现状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以本校为主要范围,从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及部分家长进行了跟踪调查。
调查方式为问卷、座谈、听课、看作业、找学生个别交谈。
调查内容:其一,小学生对作文的基本态度;其二,形成这样态度的原因;其三,对作文教学方式的看法和意见,希望和建议。
调查中,回收问卷368份,浏览学生作文、日记、读书笔记80余本,听作文课13节,听阅读课15余节,就不现学生、家长分别召开座谈会3次,与同行进行研讨2次,现将本次调查报告如下:1、作文现状现状一:空洞无生活。
现状二:表达缺乏情感。
现状三:抄袭内容雷同。
现状四:无话可说,下笔难。
2、心态表现表现之一:害怕作文,视作文为“作难”。
问卷显示,不喜欢、害怕作文的学生约39.5%,且有随年级增设之势;三年级为33%,而六年级则为50%。
表现之二:写前不准备,怠惰、有依赖心理的多。
这两种心理表现于作文的全过程。
调查发现,在观察上,注意观察并有兴趣占11%,缺乏观察兴趣、不注意观察的占37%,观察时能展开联想想象的占17%,看了没相的34%,及时将观察记录下来的27%。
没有观察意见,不会观察的占31%。
对于平时写日记。
发现学生大多没有写日记的要求和习惯。
全校三年级至六年级10个班的情形是,学生自己想写的25%,老师布置了才写的49.2%,每周写一次的25%,偶尔写的33%,每天写的仅占9%,只写一两句话的占16%。
在阅读,据统计尚有10.4%的学生不看课外书,27%的学生有时看,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在老师要求一能摘抄优美句段的21.3%,写过读书感想的只占12.3%。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评改调查报告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评改调查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问题的提出在很多地方,“生写师改”这种评改模式还普遍存在,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每当学生完成习作后,评改则是教师的“专利”了,学生习作的好坏全由教师说了算,而一些教师往往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听说有的老师还花钱请人评改习作,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则认为写成文后不必再去下功夫,评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无形之中缺乏自主评改的意识,这很不利于学生养成的良好作文习惯,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并没有起到实效性,学生当作“耳边风”,作文本发下来只看看分数,没有二次修改和二次习作的习惯。
老师的劳动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许多习作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难怪有位外国作家说: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老爱拾到钱呀?老师怕教作文,更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更没有改作文的习惯。
为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了解师生习作评改的方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减轻老师的劳动负担。
我对枣园小学高段习作评改进行了调查。
二、调研目的1、了解小学生高段习作自评互改的现状2、寻找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水平的对策,寻求一条适合师生评改习作的有效性的捷径,促进我片学生作文水平的的全面提高。
三、调研形式、内容对枣园小学五年级二班59个同学进行调查,采用谈话、访问、目测等方法进行调查。
我校五年级两个班学生本期习作各八次共118本作文本。
四、调研时间xx年4月——5月五、调查设计表一:学生59人参加序号问题回答(是)回答(否)1你常常修改自己的习作吗?592你每天坚持写日记吗?42173写日记能提高习作水平吗?594老师教你改习作的方法有用吗?595你给别人修改时能读懂文章的中心吗?30296你能修改习作中的详略安排吗?5097自己的习作和别人的习作哪个好修改?5278评改习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创新表二:教师10人序号问题回答(是)回答(否)1你教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吗?822你做到面批面改了吗?643你喜欢评改学生习作吗?104你对学生习作的评语创新吗?285你思考过对差生的习作指导吗?466你的习作评改是有效劳动吗?28表三;第三单元考试习作得分统计(59人)满分30分序号分数段人数125——2715224分14324分以下30六、调查结果与分析1、学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很大这种差距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
小学生中高年级作文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小学生中高年级作文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小学生中高年级作文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篇1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提高读写能力,扩大学生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志向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较为全面了解掌握xx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特点,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更好地对课题有效研究,特对xx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将分析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xx小学四至六年级共46名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8日----19日。
三、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内容共收录15个不同类型的问题,题型及结果如下。
1、你喜欢阅读吗?a、非常喜欢26人占56 %b、一般19 人占41%c、不喜欢1 人占2 %2、你在什么情况下阅读课外书?a、主动阅读39人占84%b、老师要求4人占9 %c、家长监督3人占7%3、你最喜欢的课外书籍是a 、漫画3人占7 %b、童话故事7人占15%c、科幻故事19人占41%d、神话故事17人占37%4、你每天用多少时间阅读课外书?a、一小时以上10人占21 %b、40分钟14人占31%c、30分钟19人占41%d、15分钟3 人占7%5、你阅读书籍来源有哪些?a、购买34人占74%b、向同学借8人占17%c、交换4人占9%6、你觉得阅读给你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a、提高语文成绩7人占15%b、打发时间、消遣娱乐2人占5 %c、丰富自己的知识26人占56%d、没感觉说不清11人占24%7 、你读课外书时喜欢a、摘抄好词佳句24人占52%b、写读后感6人占14c、圈圈点点,写批注5人占10%d、随意地看看11人占24%8、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你是b、请教他人10人占21%c、不管它,跳过去6人占14%9、如果你向父母提出购买一些课外阅读书刊,你觉得他们会承受的价格是多少?b 、20到50元24人占52%c 、50到元3人占7%d 、元以上5人占10%10、我一个学期大约读课外书a 、2本13人占28%b 、3本7人占15%c 、4本12人占26%d 、5本或以上14人占31%11、在阅读中你感觉快乐吗?a 、快乐41人占90%b 、不快乐c 、说不清5人占10%12、如果在学校专门增设一门阅读课,你会接受吗?a 、会43人占93%b 、不会3人占7%13、你们老师每天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吗?b 、有时布置22人占48%c 、不布置10人占21%14、写出一部或几部你知道的文学作品的名字,你读过它们妈?15、在你读过的这些作品中,哪个人物让你难忘,请写出它们的名字。
小学生中高年级作文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小学生中高年级作文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卷子上的答案,像一只只跳跃起来起来的萤火虫,黑夜中光芒夺目。
每一份问卷,是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它们涌来成夜空中闪耀的银河,光线折射出孩子们内心的世界。
翻着第一页第一页调查结果,几个个稚嫩的笔迹,资料记录信息信息着他们对写作练习的渴望与困惑。
些孩子,他们笔下奔涌优美的文字,像一首首十分欢快的歌的歌谣,透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想象。
但他,也很是孩子,他们的笔触稍显犹豫和混身膝盖发软,像是情感的漩涡在一片广阔浩瀚的森林,不能找到出口。
他们的困惑,仿若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在我的脑海中传荡。
他们那种一种强烈的渴望自我,却能不能找到比较好比较好合适的语言;他们一种恐怖的渴望诉说心事情感,却惴惴文字的刀锋般。
我看见了他们眼中的很茫然无措,也能查觉到他们内心的挣扎。
我文字表述形式他们的困惑,也文字表述形式他们的渴望。
要知道,写作是一件不需要好诚心和勇气的旅程。
看上去像一颗颗种子,必须阳光雨露的滋养,才能吐芽生根发芽生长的速度的速度,寄售处美丽的花朵。
我假如能,这份调查问卷,能强横无比一束照亮黑夜四周四周他们继续前行的光。
我我如果不是能,我的分析报告,能蓝月帝国他们的指路明灯,能帮忙解决他们能能找到写作练习练习的乐趣,肯定又不能可以找不到自信,是可以能不能找到自我的勇气。
当我余韵中在每一份问卷中时,我仿若见了孩子们一直在的身影。
他们像一株株嫩芽,在春风中飘拂,闪着光生长。
他们蕴满着活力和希望,他们正想要手摸,勾划着未来的梦想。
这份调查问卷,不仅是一份冰冷的统计数据,它更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它让我见了他们的渴望与困惑,也让我特别注意到了他们向往向往。
我已经相信,他们终将一日那肯定不能可以找到一类法律自己的写作之路,他们的文字也将像一束束光,映亮四周未来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头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状况调查报告
09春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王兴芝调查时间:2010年9月22日星期三
调查地点: 龙头小学
调查对象:龙头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座谈会
小学生不会观察,作文时无话可说,是造成学生作文困难的主要原因。
观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任务。
小学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来抓。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指导观察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帮助学生展开联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了解小学生的作文现状,于2010年9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宜城鄢城龙头小学高年级全体学生的作文状况进行了调查,以便找出学生作文困难的症结所在,从而为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提高习作水平提供依据。
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两种,共下发问卷124份:其中学生问卷120份(五年级、六年级各30份、90份),教师问卷4份。
收回问卷124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24份,占收回问卷的100%。
根据参照问卷的相关题目,针对问卷中所反映的问题,分别召开了一次家长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进一步了解了在校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听取并采纳学生、家长、教师的建议,制定了相应措施,极大地推进了我校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包括三个方面:
(一)你认为作文写得好,必须做到哪几点?
在120份的师生问卷中,认为必须“字词运用准确”的有105人,占85%;认为必须“句子通顺连贯”有124人,占100%;认为必须“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的有124人,占100%;认为必须“内容真实具体”的有96人,占80%;认为必须“标点正确,字迹工整”的有82人,占66.1%。
调查这一内容,一方面是想了解学生心目中的好作文标准是什么;另一方面,也潜在地向学生暗示了什么样的作文符合要求。
(二)你在作文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三)你希望通过什么途径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对这两题的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作文中的困难无兴趣
意志弱不会观察
无话可说思维单纯无从下笔基本功差教师指导不力不会修改
比率 16% 70% 21.6% 11.6% 3.3% 33.3%
希望提高的途径学好语文多读课外书籍参加活动投入自然
勤练笔,常写日记教师加强指导培养兴趣磨练意志
比率 68.3% 98.3% 96.7% 18.3% 91.6% 20%
从表中明显看出,小学生作文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不会观察,无话可写。
“不会观察”正是作文“无话可说”的症结做在。
造成学生“不会观察”的原因是什么呢?
1、缺乏深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有了兴趣,做事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学生对观察不感兴趣,在观察中,自然敷衍了事,有“眼”无“心”,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在大脑皮质上留下的表象只是轮廓而已,有时可能根本没有什么印象,以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到作文时,当然头脑空空,没有内容可写。
2、没有掌握观察方法。
(1)观察没有目的。
多数学生目的不明确,观察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
(2)观察没有顺序。
观察人、事、景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或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或由整体到部分等等。
反之亦可。
一般来说,观察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
从空间角度来说,是静态的观察;从时间角度来说,是动态的观察。
当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实际观察中,学生并没有能很好地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结果造成作文时思维混乱,无从下笔,没有条理。
(3)观察没有重点。
在对事物的全貌有了了解之后,要抓住重点进行观察。
学生在观察中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不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深入、反复的观察。
3、没有良好的观察习惯。
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常常为写作文而发愁。
但他们的生活又是丰富多采的,只是在观察顺序、观察细致等观察习惯方面的培养上还有所欠缺。
二、建议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
对于学生的写作,观察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作文训练的主要任务。
只有引导学生观察,才能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内容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教会学生观察的手段很多。
就一般方法而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会观察;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亲身体验,仔细体会,从而达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的目的。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优化学科教学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电化教育优化各科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之路。
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尤其在指导学生观察、丰富写作材料方面,电教媒体更有它的独到之处。
1、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
小学生的知觉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无意知觉。
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对
观察对象的直接兴趣,引起无意注意,勾起学生的观察动机,从而激发学生们的观察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敏感,对他们不了解的事物都感兴趣,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电教媒体一般图、文、声并茂,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刺激,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写作的材料。
观察兴趣还可以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好胜心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使学生乐于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春天,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夏天,观察突变的雷、充满情趣的夏夜和丰富多采的暑假生活;秋天,观察硕果累累的果园和丰收的田野;冬天,观察那银装素裹的雪后世界。
同时,也要留意身边的变化和事态的发展,培他们的观察兴趣,以达到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目的。
2、运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电教媒体提供的素材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典型画面,能帮助学生选择材料,能使瞬间现象长时间固定,典型细节反复呈现,能帮助学生及时将观察到的素材在头脑中加以整理。
运用音响、投影、电视、录象等媒体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学生熟悉的与不熟悉的,过去的,未来的或现实的事物生动地展示出来,在运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定格”、“拉近”、“移动”等操作手段,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从而准确地获取所需的写作材料。
(1)观察要讲条理,增强学生思维和作文的条理性。
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要教给观察的方法、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中有条理地表达。
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序。
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有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
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
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有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
所以,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
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有目的有重点有条理地观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和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条理性。
(2)观察要有重点、有目的。
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和鲜明的重点,才会使人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进取的意念,从而对思维活动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按作文题目要求寻找观察对象,然后根据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有重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
(3)观察要细致。
小学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学生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
只有仔细观察,
才能看得细,看得全面,也才能看出甲事物与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才能提高。
3、培养学生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习惯的培养,主要是观察顺序和观察细致的培养。
例如观察大自然的景物,要按照从近到远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观察一件事情,要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观察。
在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图画,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等,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在中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从而使他们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要从观察中产生联想
联想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
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
鲁迅先生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
”因此,我们要提高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物的习惯,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写作水平一定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