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盾构隧道施工中注浆的应用
盾构法施工中的同步注浆和二次同步双液注浆技术

盾构法施工中的同步注浆和二次同步双液注浆技术一、盾构法施工中同步注浆和二次双液注浆的目的1、控制管片的稳定性 , 提高管片与围岩的共同作用力 , 防止隧道管片偏移。
盾构隧道是一种管片衬砌与围岩共同作用的结构稳定的构造物 , 用浆液均匀、密实地注入和填充管片背面空隙可以确保管片衬砌早期和后期的稳定性 , 是确保土压均匀作用的前提条件。
2、控制地表沉降。
及时填充管片拼装完毕拖出盾尾后与土体间形成的环形间隙 , 防止因间隙的存在导致地层发生较大变形或坍塌。
3、预防盾尾水源进入土仓而形成的喷涌。
在盾构法施工中 , 如果管片与土体之间的环形间隙没有得到良好的填充 , 与地下水系连成一体 , 该水系通过盾壳与土体之间的缝隙流至土仓 , 将会对掌子面形成较大的水压 , 造成喷涌。
4、提高隧道的抗渗性。
盾尾注浆液凝固后 , 会有一定的抗渗性能 ,可提高隧道的抗渗性。
5、隧道曲线超限修正。
根据管片姿态测量的结果 , 针对偏移量或上浮下沉量超限的管片进行注入单液浆或双液浆 , 依靠注浆压力 , 使管片向隧道设计曲线趋近。
二、注浆浆液的选择注浆浆液一般分为单液浆和双液浆两大类1、单液浆是指由粉煤灰、砂、水泥、外加剂等在搅拌机中一次拌合而成的浆液。
又可分为惰性浆液和硬性浆液。
惰性浆液中没有水泥等凝胶物质 , 是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都很低的浆液。
硬性浆液在浆液中掺加了水泥等凝胶物质 , 具备一定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
2、双液浆是指由水泥和水搅拌成的 A 液和由水玻璃等组成的 B 液混合而成的浆液。
3、单液浆和双液浆优缺点比较。
单液浆由于其施工工艺简单,易于控制 , 且不宜堵管、造价低,浆液扩散均匀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管片背后同步注浆系统。
双液浆由于工艺复杂 ,易堵管 ,但凝结迅速早强 , 一般用于止水式、补救性注浆。
三、同步注浆同步注浆是管片背后注浆的一种形式 , 是整个盾构施工的一道关键工序 , 作为盾构隧道的掘进施工是必不可缺的环节。
盾构法隧道径向深孔注浆施工工法

盾构法隧道径向深孔注浆施工工法盾构法隧道径向深孔注浆施工工法是一种针对地下环境复杂或存在边坚软交替地层的隧道施工方法。
该工法结合盾构机和深孔注浆技术,通过盾构机在土层中推进,同时进行真空抽吸和地层注浆,以提高土体强度和减小沉降,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一、前言随着城市发展和交通网络的需要,地下隧道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实工程中,往往会遇到地质条件复杂、土层强度差异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盾构法隧道径向深孔注浆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盾构机进行推进和注浆过程的同步进行。
盾构机通过盾构面管片和推力平衡系统保证推进的稳定性,同时通过真空吸附装置进行土层的抽吸处理,使土体松软,便于推进。
在推进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和隧道结构要求,通过深孔注浆技术进行地层的注浆加固,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适应范围盾构法隧道径向深孔注浆施工工法适用于地下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差异大的隧道施工。
特别适用于软弱地层、沉积地质、砂质黏土地层等,可以有效解决地质条件不利于隧道稳定施工的问题。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盾构机的推进和深孔注浆技术的应用,来达到隧道的稳定施工和地层的加固目的。
具体来说,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通过真空抽吸装置将土体松软,减小推进阻力,同时进行地层注浆,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通过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具体分析和解释,让读者了解该工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过程主要分为盾构机推进、真空抽吸、深孔注浆等几个阶段。
在盾构机推进过程中,根据地质报告和设计要求,合理调节推进参数,保证盾构机的稳定和推进效果。
同时,采用真空抽吸装置对土体进行抽吸处理,减小土体阻力,便于推进。
在推进过程中,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深孔注浆,提高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六、劳动组织针对盾构法隧道径向深孔注浆施工工法,需要合理组织施工人员,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效率。
关于地铁盾构施工中注浆技术的研究

关于地铁盾构施工中注浆技术的研究张嵩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的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
地下铁路是现代城市交通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地铁主要设施位于地面以下,使得地下施工成为地铁建设工程的主体。
地铁这一轨道交通工具将显著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疏解主城中心区交通拥堵、改善居民的出行。
而盾构法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洞体质量比较稳定、对周围建筑物影响较小等特点。
在近年来地铁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地铁;盾构施工;注浆技术中图分类号:U45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30-0244-02引言由于城市化进程对交通的需求和地面空间的限制,使得近年来国内城市地下交通的进展与建设不断加速。
盾构法因为其施工效率度高、施工安全可靠性高、一般的盾构施工所采用的保护方法主要有地面隔离桩保护、地面跟注浆浆或地面深孔注浆加固建筑物基础等方法。
1 地铁工程盾构施工技术的施工原理盾构法主要是法国工程师所发明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至今已经使用了超过100多年的,发展速度极为迅速,遍布全球各个国家的地铁隧道工程建设中。
地铁隧道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盾构的保护之下安全顺利进行地层开挖以及成衬砌支护工程等。
后构法的构造较为复杂,其主体结构较多,盾构法在实际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安装和拆卸、地层开挖和推进、衬砌支护拼装以及防水等几个方而的施工工序。
在使用盾构法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地铁的规划来进行设计,也就是首先在隧道内部的一端利用明挖法来建造起基坑,之后在该基坑的内部安装上盾构机,嵌入到土层之中去,在盾构架的掩护之下进行地层的开挖工作以及衬砌装配等,当衬砌环上的千斤顶利用自身的推力来帮助盾构架克服掘进过程中的土层阻力,通过这一方式,才能够使盾构架能够保持持续的前进速度。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1 盾构法隧道施工1.1盾构法隧道施工历史回顾盾构法是在软土地基中修建隧道的一种先进的施工方法,用此法修建隧道在欧洲、美国己有160年的历史。
盾构机最早是由法国工程师M.I.Brunel 于1825年从观察蛀虫在木头中钻洞,并从体内排出粘液加固洞穴的现象,从仿生学角度研制发明的。
并于1843年由改进的盾构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下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矩形盾构(宽11.4m,高6.8m )隧道,全长458m。
其后,P. W.Bahow于1865年用直径2.2m圆形盾构又在泰晤士河下修建一条圆形截面隧道。
1874年,J.H.Greathead第一次采用气压盾构,并第一次开始在衬砌背后进行压浆,修建了伦敦城南线地铁。
1880~1890年间,用盾构法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圣克莱( St.Clair)河下建成一条直径6.4m,长1870m的Sarnia 水底隧道。
仅在纽约,从1900年后,使用气压盾构法先后成功地修建了25条重要的水底隧道。
盾构隧道在用于修建地下铁道,污水管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前苏联自1932年开始用直径6.0m及直径9.5m的盾构前后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修建地下铁道的区间隧道及车站。
在德国慕尼黑和法国的巴黎的地下铁道修建中,均使用了盾构掘进法。
日本于1922年开始用盾构法修建国铁羽线折渡隧道。
从六十年代起,盾构法在日本得到了飞速发展,土压平衡盾构就是七十年代发明的。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东北阜新煤矿,用直径2.6m的盾构进行了疏水巷道的施工。
1957年起在北京市区的下水道工程中采用过直径2.0m 及直径2.6m的盾构。
上海从1960年起开始了用盾构法修建黄浦江水底隧道及地下铁道的实验研究,从1963年开始在第四纪软弱饱和地层中先后用直径4.2m、5.6m、10.0m、3.6m、3.0m、4.0m、6.2m等十一台盾构机进行了实验隧道,地铁区间隧道扩大实验工程、地下人防通道、引水及排水隧道工程等的施工。
盾构法隧道同步注浆技术标准

盾构法隧道同步注浆技术标准在现代工程建设中,隧道工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其重要性不亚于道路和桥梁建设。
而盾构法隧道作为隧道工程中的一种建设方式,其施工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同步注浆技术是盾构法隧道施工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技术之一。
同步注浆技术是指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通过钻孔注浆技术将环型隧道衬砌与地下周边土体有效地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牢固的地下隧道结构。
此外,同步注浆技术还可以有效地填充隧道周边土体,增加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由于同步注浆技术对于盾构隧道施工质量和隧道安全性的影响极大,因此,同步注浆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成为了盾构隧道施工的重点工作。
在同步注浆技术的标准化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隧道工程所面临的地质环境和工程条件等因素。
首先,需要通过对地质环境和地下水流的分析研究,确定注浆技术的配合比和注浆深度等工艺参数。
在确定注浆参数时,应该充分考虑隧道周边土体的地质特征,以及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流的变化情况。
其次,需要对钻孔注浆的具体施工过程进行规范化。
在注浆过程中,应该注意施工的顺序和速度,确保注浆效果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此外,注浆设备和注浆材料的选择也是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根据地质环境和工程条件进行选择和配置。
最后,同步注浆技术需要进行质量监控和检验。
在注浆施工结束后,应该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估,确保注浆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在质量监控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和质量检验标准,以确保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同步注浆技术是盾构隧道施工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技术之一,其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也是隧道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对同步注浆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提高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靠和安全的基础设施保障。
盾构法施工同步注浆技术探讨

盾构法施工同步注浆技术探讨摘要:随着城市地下管廊、地下隧道的兴建,盾构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盾构施工中的同步注浆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望对今后的盾构施工有所帮助和技术发展有所推进。
关键词:盾构;同步注浆;土压平衡;注浆压力1引言盾构法隧道具有施工进度快,安全性高,地质适应性强等特点。
在适应地质的各种环境下,盾构机的种类也非常繁多,敞开式,半敞开式,土压平衡式,泥水平衡式等各种盾构机类型,又有各种刀盘选型。
但不管盾构机的种类多少,地质种类有哪些,所有的盾构施工都是在盾构机在掘进时通过把提前预制好的钢筋砼管片拼装起来形成隧道。
盾构机掘进时刀盘对土体的切削形成一个孔洞,而管片在尾盾里拼装起来后,管片的外径比刀盘的外径要小,而这个衬砌的建筑空隙,为防止土层的坍塌势必要填充起来,这就是同步注浆。
图1 同步注浆结构示意图2同步注浆步骤分析同步注浆,顾名思义就是掘进的同时进行管片壁后注浆,即时的填充管片环周空隙保证成型隧道特别是覆土地面的安全稳定性。
以海瑞克土压平衡式盾构机为例说明同步注浆方法,此盾构机同步注浆系统由四个液压柱塞泵把台车同步注浆浆液罐里的砂浆通过尾盾平均分布的四个管路注入到因推进而形成的盾构环型间隙里。
每一个注浆管路各一个压力传感器来监测本管路的注浆压力。
3同步注浆技术参数分析3.1注浆方量的确定注浆方量必须根据计算的建筑空隙和地质土层的扩散系数而定了,即:Q=Vλλ-注浆率/地层注浆扩散系数(根据地质不同一般范围为1.3-2)理论的环型间隙所占方量根据刀盘外径和管片外径、长度即可算出,公式:V=π(D2-d2)L/4V-盾构理论空隙(m3)D-刀盘切削外径md-管片外径mL-管片长度m在完整性好、自稳定强的硬质地层中,浆液不易渗透到周围的土层里去,可以取较小的扩散系数甚至不用考虑,但在裂隙发育的岩层或者是以砂、砾为主的大渗透地层浆液极易渗透到周围的土层中,这样的地层应考虑较大的渗透系数,可取1.4-1.8。
盾构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施工方案

盾构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施工方案一、引言盾构隧道是一种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常用于城市地铁、供水管道等项目中。
在盾构隧道施工中,为了加固地层、防止地表沉陷,常使用注浆技术。
本文将探讨盾构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的施工方案。
二、盾构同步注浆方案1. 盾构施工流程在盾构施工中,首先需要确定隧道的布设位置,并进行地质勘探,以便了解地下地质情况。
然后进行盾构机的安装和调试,确定施工参数。
接着进行盾构机的开挖和推进,同时进行同步注浆作业。
2. 同步注浆的意义同步注浆是指在盾构机推进的同时对隧道周围的土层进行注浆加固,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确保施工安全。
3. 注浆材料与设备在同步注浆过程中,通常使用水泥浆、膨润土浆等材料,通过注浆设备将材料注入地层中。
注浆设备包括注浆泵、注浆管道等。
4. 同步注浆施工流程同步注浆施工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注浆方案确定、材料搅拌与输送、注浆施工、质量监控等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注浆效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三、二次补浆施工方案1. 二次补浆的必要性在盾构同步注浆完成后,仍然需要进行二次补浆。
因为同步注浆只是针对隧道周围土层进行加固,而土层深处可能存在未被加固的空隙,通过二次补浆可以填补这些空隙,提高隧道的整体稳定性。
2. 二次补浆材料与设备二次补浆通常选用高强度水泥浆等材料,通过专用的补浆设备进行注入。
补浆设备包括灌浆管、泵送设备等。
3. 二次补浆施工流程二次补浆的施工流程包括隧道拱顶清理、取样测试、材料搅拌、补浆注入等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补浆厚度、补浆速度等参数的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四、总结盾构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高隧道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关于盾构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施工方案的介绍,希望能对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盾构施工注浆工法的应用

应先将膨润土与水混合,预膨胀后再与水泥搅拌混合。 (3)水:不含过量的酸、碱、盐(>0.1%)、氯化物(>0.5%) 以及其他过量悬浮杂质的水都能用来作为拌浆用水。
11:37
(4)砂:考虑耐久性、流动性、收缩和碱性反应等因素, 要求级配均匀,最大颗粒不超过2mm,当送浆距离远时, 最大粒径0.5mm。
计量设备:多采用计量重量和容Fra bibliotek这两个参数。拌浆机:多以搅拌式为主,有单槽、横双槽、上下双 槽型等。
贮液罐:多用带搅拌器的罐,容量多按1-2环标准注入 量计。
注浆泵:有适于压送浆液和适于注浆两种,浆材改 变,泵的使用条件也改变。泵要求的喷射压力与输浆管 直径11:37。
注入输浆管:输浆管直径不同,浆液类型不同,管 的阻力也不同。 双液浆的混合装置:多采用简单的Y型管混合注入。 但这种混合方式的效果不好,容易出现A、B液倒流 现象。 注浆控制系统:由千斤顶速度测定装置、注入量调 节装置、自动注入率的设定装置、变速电动机、压 力调节装置、记录装置、报警显示装置、A/B液注 入比例设定装置等构成。
11:37
三、浆液的选择
1、浆液的主材 浆液指由主剂(主要原材料)、溶剂(水或其他溶剂)及各种 外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合液体。 浆材分为化学浆材(水玻璃类及高分子类)、非化学浆材(水 泥、粘土、砂、粉煤灰等)。 几种主材的物理特性及技术要求:
(1)水泥:矿渣水泥较普通水泥中熟料含量比普通水泥多,早 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但难以磨细,亲水性差,泌水大。 (2)膨润土:分为天然膨润土、改性膨润土和活性膨润土。天 然膨润土又分钙基膨润土和纳基膨润土。优选纳基膨润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盾构隧道施工中注浆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的速度也在不断增加,层出不穷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使地面可用面积不断减少,然而地下又被各种管线布满,因此,有效的利用好地下可用空间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主要课题和目标。
隧道施工作为我国城市建设施工的重要内容,施工技术以及各种工艺的应用成为推动城市交通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隧道施工注浆
随着城市市区明挖隧道施工为城市带来的越来越严重的干扰,尤其是在城市的市区中心,如若隧道埋深的过大,加上地质条件的复杂,明挖建造隧道已经很难实现。
在这种状况下,应用盾构的施工工艺对城市输水隧道、城市地下隧道以及市政建设都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主要对盾构隧道过程中的注浆方法进行了论述,表现了做好盾构隧道施工的重要性。
一、盾构施工工艺介绍
在城市地下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的施工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和其他的隧道工程一样在开挖的过程中,依然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地质变形,这些现象和盾构施工的设备以及施工技术有一定关联。
下面就对具体的盾构施工工艺进行介绍:
盾构隧道施工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在隧道的一端开一道基坑或是竖井,以确保盾构的安装。
盾构的路线一般是从挖好的竖井或基坑墙壁的开孔处出发,沿着地层的设计轴线进行延伸,不断朝另一端的竖井或是基坑的设计空洞进行推进。
如果盾构在推进过程中受到一些地层的阻力。
就可以通过盾构的千斤顶传到盾构尾端已经完成拼接的隧道结构,然后再传到竖井或基坑的后壁处。
盾构施工中应用较为多的是盾构机,盾构机是一种既能对地层的压力进行承接也能在地层中对圆形或是马蹄形的钢筒结构进行推进。
在钢筒结构的前面一般会配置各种各样的支撑和进行开挖隧道土体的装置设备,顶进所需的千斤顶一般都安装在钢筒中段周圈内部,钢筒尾部一般是存在空间的壳体,此外,盾尾内部还会进行一至二环隧道衬砌环的拼装工序。
盾构每次在推进一环距离后,就要在盾构尾部的支护下安装一环衬砌,还要及时向紧靠盾构尾后的坑道周围与衬砌环周围之间的空隙中压注一定量的浆体,这是为了防
止隧道出现地面下沉的现象,还要在盾构推进时不断从开挖面中排出适量土方。
土压平衡式盾构外形如下图所示:
二、盾构注浆技术的目的和分类介绍
(一)盾构隧道施工进行注浆的目的
盾构在机脱完成后,就要采用壁后的注浆技术,而实施注浆的主要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盾构注浆时能够及时对盾构的盾尾空隙进行有效填充,以有效防止土体出现变形的现象,还能够有效的控制地面沉降的发生,使环境的安全得以保障。
2、使隧道的防水能力得以加强,并能作为衬砌防水的首要防线,实现稳定、均匀的防水功能。
3、能够使隧道的外力作用不断变得均匀,还能对三维位置的稳定状况进行维持。
4、盾构作为隧道衬砌结构的加强层,能够使隧道的耐久性得以增强。
5、在应用泥水平衡盾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少泥水的回窜,能够有效控制隧道的上浮量,从而使隧达到相对的稳定状态。
(二)盾构注浆的分类
一般,按照盾尾注浆与盾构掘进的关系,再结合实效性的基础上可将盾尾注浆分为三大类:非别是同步注浆、及时注浆和二次注浆。
同步注浆主要是在盾尾间隙形成后就立即进行注浆,够使浆液即时实现盾尾的填充;及时注浆就是再挖掘了一环或者数环以后,盾尾出现很多的空隙空间,再对尾盾的间隙进行注浆的方式,应用这种注浆因为不能立即对盾尾间隙进行填充,使土层的扰动性得以增大,对地面的沉降控制非常不利,因为早期的管片脱出盾尾后会一直处于悬空的状态,隧道的受力状态也不会达到规定的限度,因此极易出现错台的现象。
所以,这种注浆的方式一般都应用在地质状况较好、对地面沉降的要求较低的隧道地段。
二次注浆就是在一次注浆不是很理想时,实施的二次注浆,是对前期注浆进
行补充的有效方法。
一般都是应用在隧道发生偏移以及地表出现沉降的一些特殊路段上。
(三)盾构注浆的方式
一般,按照盾尾注浆的位置,可以将盾构注浆的分为两大类:1、通过盾构机盾尾上的注浆管进行注浆的方法。
该注浆方式一般都是应用的同步注浆,注浆管进行埋设可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内凹式和外凸式。
这两种形式一般是根据盾构机设计考虑的。
首先,凸出式盾尾注浆管可以使盾尾内部的占用空间大大减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盾构外径地减小,最终会使盾尾间隙减小,这种注浆方法有利于减小土体扰动和控制掘进出现的地面沉降。
但是因为盾壳不是圆形的结构,所以非常不利于盾构的进洞和出洞,此外硬土层极易出现磨损状况,一旦出现磨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修复。
而内凹式注浆管则在一定程度上使盾构外径和盾尾间隙有所增大,一定程度上使周围土体的扰动大大增加,但是这种方法不易出现磨损,因此被广泛的应用。
盾构注浆孔以及管片注浆孔的示意图如下:
三、盾构同步注浆的施工工艺
同步注浆应用的材料为水泥、纱石以及粉煤碳和水等,还会应用到一些膨润土作为外加剂。
在施工是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遇到相对较硬并且稳固程度非常强的岩层,要想进行均匀的填充,就必须对浆液的流动性进行加强,浆液的配比度也要达到一定标准,必须要能在保证砂浆的稠度、固结率以及强度等一些指标的基础上使凝胶时间得以延长,时间一般控制在12~30小时之内,从而使填充达到均匀状态;而对于岩层有相对较软、稳固性差的状况,在注浆完成以后要尽快实现浆液固体强度,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浆液的配比要能有效的保证砂浆的固结率和固结的强度,还要将凝胶的时间缩短控制在5~7小时以内,以实现地层在段时间内得以加固,使地层的稳定性得以提高。
注浆的工艺是为实现注浆的目的、有效的确保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盾尾密封程度以及衬砌管片安全的重要工序,因此,必须在施工中严格控制,确保注浆
的安全进行。
要想使环形的空隙能够较为均匀的进行填充,还能有效的防止衬砌承受不均匀的偏压,就要同时对盾构预置的4个注浆孔进行压注,在每一个注浆孔要设置分压器,以便更好的对各个注浆孔的注浆压力和注浆的量进行有效控制,以便实现管片背后的对称均匀压注。
同步的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了解了盾构施工的流程以后就要进行质量保证分析,质量保证的措施有:在注浆前要进行严格的浆液配比实验,首先要选定适合的注浆材料以及浆液配比,保证浆液的强度以及耐久性达到标准。
要制定详细的注浆施工工艺设计流程以及控制的程序,对注浆的效果进行分析,并作出反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注浆的质量。
此外,还要根据洞内管片衬砌变形以及地面建筑物变形特点的检测结果作出反馈,以不断对施工的设计和方法提供准确的参数。
结语:
本文主要对盾构隧道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盾构施工工艺的分类以及盾构的目的进行了阐述,表现了要想提高盾构隧道的施工水平就要不断的对各项工艺方法进行加强和改进,并要对注浆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隧道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林存刚,张忠苗,吴世明等.软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隆陷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12).
[2]江英超,何川,胡雄玉等.砂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对地层扰动的室内掘进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12).
[3]刘遹剑.软土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无损探测及其分析[D].同济大学,2003.
[4]李娟.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同步注浆参数控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4(4).
[5]周明军.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曲线始发与接收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14(7).
[6]杨广武,李兴高,吴晓军等.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管片内力的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