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语新论

合集下载

方言俚语_俚语

方言俚语_俚语

方言俚语俚语是指通俗的口语或粗俗的口语,常带有方言性。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

俚语多出自价值观念上的冲突,表示敌意或轻蔑。

下面小编就介绍一些方言俚语,希望你们喜欢。

烟台俚语:饼子:粑粑、片片外套(包括棉衣、单上衣):袄子蟾蜍:庎巴子青蛙:青歪子,张拉歪子蝌蚪:格格当子蜘蛛:来来蛛彪:傻气孙:无能,土气,外行淡:羞,例如害羞讲作害淡咯应:讨厌,不舒服挡害:碍事,如:自行车挡在门口真挡害。

浑实:指人的身体健壮魁梧主贱:自找苦吃,轻贱自己杭州俚语:节卡:指甲瞎翘:瞎捣乱秋拉洒:秋初经常下的小雨黄卜亮姜:黄色(多形容人面色发黄)搭错点:说人犯糊涂,神经搭错血淋带滴:狼狈,就是通常说的很惨磨羊工:故意拖拉像隔壁张木匠:形容小孩长得不像爹妈(为什么是隔壁?)铜钿眼里千跟头:爱财如命额着个皮夹子:捡到小便宜阿摸卵:怎样,你还拽吗!!勿摸卵:我就拽,怎样!!西安俚语:关于眼——好看叫顺眼;难看叫伤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不讨人爱叫白眼;钩心斗角叫玩心眼;暴脾气叫毛眼;死不认账叫瞪白眼;盼人倒霉叫害红眼;爱捣鬼叫瞎心眼。

关于手——陕南一代多用,熟练叫老手;帮忙叫搭把手;紧俏叫枪手;出售叫脱手;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

关于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送脚;走路叫拐角;岔路叫蹩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重脚。

关于山——骄傲自满叫张山;耍半吊子叫争山;爱吹大话叫撂山;行动轻浮叫飘山。

关于水——掏腰包出钱叫出水;牟取非法所得叫捞油水四川俚语:巴实:好,合适,舒服,心满意足苕气:红苕(甘薯)气味,土气或者行为不能令人理解稳起:稳住,不要露马脚龙门阵:聊天梭边边:以为从一旁溜走牙尖舌怪:多嘴婆,搬弄是非,挑别人的毛病。

天棒:川东一代较多用,相当于北方方言的“愣头青”“二杆子”,是说讲话做事情不假思索,得罪了别人还不自知。

【试论美国俚语的用法】英语俚语大全

【试论美国俚语的用法】英语俚语大全

【试论美国俚语的用法】英语俚语大全一、由单个名词构成的俚语很多俚语仅由一个名词构成,这些词在特定语境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从而失去(或改变)了原来的意义,如:plastic(塑料) 指credit card,因为信用卡都是由塑料制成的。

另外,青少年常用它来描述矫揉造作的、虚有其表的人。

e.g. I know you don t like hanging out with that crowd because most of them seem so plastic.(我知道你不喜欢与他们一起闲逛,因为他们大都比较虚假。

)leatherneck(皮脖子)指海军陆战队士兵。

该俚语源于19世纪末。

因海军陆战队早期制服上有皮领而得名。

e.g. He will be the Navy s new leatherneck secretary.(他将当上海军陆战队部长)front(前面)指提供掩护。

e.g. The business was simply a front with which to bankroll illegal immigration.(该商业活动只不过是为非法移民提供资金打掩护罢了。

)二、由名词短语构成的俚语由名词短语构成的俚语特别多,在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couch potato (沙发土豆)指看电视着迷的人。

他们往往横卧沙发,眼睛死盯住电视屏幕。

美国俚语中potato有“头、脸”的意思。

e.g. His father is really a couch potato.sandwich generation(三明治一代)指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e.g. Members of the sandwich generation face different conflicts and stress than those with simpler demands on their time and emotions. (中年人比那些仅对时间与情感提出简单要求的人面临更多不同的冲突与压力。

[俚语,英语,特点]英语俚语特点及翻译方法初探

[俚语,英语,特点]英语俚语特点及翻译方法初探

英语俚语特点及翻译方法初探英语俚语作为一种民间的非正式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且在浩瀚的英语词汇中也占据了大部分位置。

正如我们国家的地方方言代表我国的文化一样,俚语也是英语国家的一种文化的象征。

在影视剧中和一些日常对话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出俚语在英语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人们对其使用的频率和程度。

所以,为了更好的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及其文化、更好的翻译出其语言的深层含义,我们要进一步的了解俚语。

一、俚语的来源及其定义(一)俚语的来源许多学者对于俚语来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邓肯布克在《Shame About the Boat RaceModern Guide to Rhyming Slang》中指出,英语同韵俚语最早来源于16世纪伦敦街头的小偷,演化到19世纪成为伦敦街头商贩间的语言;而另一学者Ray Puxley则认为英语同韵俚语最早来源于街头走鬼小贩的可能性较大;而迪克森则在《俚语》中提及,美国英语之中不下35000词曾经或现在是俚语,这些俚语主要来自cant(黑话)和argot(暗语)。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词渐成为俚语。

(二)俚语的定义什么是俚语?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为:俚语是非正式的用语,是口语式的表达方法,是对标准语言的一种补充;俚语可以体现在语音,重读和语调上,但更多的是表现在词汇及语义之上《现代英语高级学习字典》对俚语做了如下解释:俚语通常不用于严肃场合的言语或写《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作,被认为是很不正式或很不礼貌的且用于某些阶层人士之中的语言。

则认为:俚语一般用于日常谈话,但不适用于严谨的写作形式或正式场合的词语,尤其是指某一阶层人士的惯用语。

通过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俚语就是一种非正式的民间的带有本土化的语言。

因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主流语言的位置;同时俚语又带有浓烈的地域色彩,代表了其本地的文化。

对于俚语的研究还要分析其特点,根据其特点来看其翻译方法。

二、俚语的特点(一)幽默生动英语俚语多运用动物,颜色,身体部位,时间等词汇,这样能把事物描绘的更加生动传神,易于理解;同时这些形象的比喻又让人们觉得趣味横生,更加具有幽默感。

英语俚语口语表达研究

英语俚语口语表达研究

英语俚语口语表达研究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口头传统的语言表达形式,通常不被正式语言规范所接纳。

它们通常是由特定社会群体、地区或文化形成和使用的,可以反映出当地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习惯,因此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地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俚语表达。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而英语俚语也是颇具特色和丰富多彩。

在英语国家中,俚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不仅在口语交流中使用频繁,而且在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也经常出现。

研究和了解英语俚语口语表达对于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英语俚语的种类及特点英语俚语,如同其他语言的俚语一样,有着其独特的种类和特点。

英语俚语可以分为口头传统俚语和网络俚语两大类。

口头传统俚语通常是由当地社会群体或地区形成的,多为当地方言和口语的延伸和变化,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而网络俚语则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俚语形式,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受众广泛,成为当今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交流中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

英语俚语的种类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功能进行分类。

按照使用场景可分为日常生活俚语、工作场所俚语、学术领域俚语等不同类型;按照功能和表达方式可分为情感表达俚语、幽默搞笑俚语、社会批判俚语等不同类型。

每一种类型的英语俚语都有其自身的表达特点和语言规律,反映出不同社会群体和场景中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

英语俚语具有时代性和流行性,即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群体中使用的俚语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俚语也会不断更新和演变。

一些年轻人所使用的俚语与老一辈所使用的俚语可能会有较大差异,因此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俚语,就需要不断关注流行趋势和社会变化,及时了解和研究新的俚语表达。

二、英语俚语的研究意义研究英语俚语口语表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英语俚语研究有助于促进语言教学和学术研究。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和学习俚语是提高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的有效途径。

英语俚语口语表达研究

英语俚语口语表达研究

英语俚语口语表达研究徐兰兰摘要:俚语是现代英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越来越频繁的对外交流中被人们广泛应用。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出国旅游或者是留学,美剧、英剧等英语剧在我国也越来越流行,人们接触到英语俚语的机会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很多人在翻译英语俚语的时候存在诸多问题。

英语俚语的准确运用,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英语俚语的发展,英语俚语在口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多种英语俚语的准确表达。

关键词:英语俚语;文化;口语交际一、俚语的发展以及在口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俚语,是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

地域性强,较生活化。

俚语的最大功能是既可以使得表述者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完全,也可以将一些难以启齿的直接话语通过委婉的方式传递。

俚语最早盛行的群体极为亚文化群,这也就注定了其俚语词汇较难由构字得到,一般是从日常语言中进行借鉴或赋予新的内涵。

因而俚语赋予新义的途径通过夸张、褒贬义化、语音改变、词义扩大或缩小、截取缩短、婉转等各类修辞方法来实现,比较字面化。

俚语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其身处的历史和文化现实,随着俚语的普及它已理所当然地向标准语过渡,进入了一些正式的场合。

而俚语本身生动简练的特性更是使得其在表达个性和情感的时候成了最为合适的媒介,这也是俚语能在短时间内走红的一个重要理由。

二、俚语的语言特征英语俚语的来源非常的广泛,除了暗语、黑话、行话,还源自于其他语种或者是从标准词汇转变而来。

不过后来随着俚语的不断发展,俚语与这三者有了很大的差别,但是俚语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的快,其具有“流行性”的特点。

1.俚语口语化特性。

俚语是指应用于民间非正式场合、口语化特征较为明显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具有约定俗成且通俗易懂含义的词语,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例如:英语peeler的本意是“削皮器,去皮器”,而在英语俚语中则是“警察”的意思,等同于美语英语中的俚语cop,而我们在正式场合中会使用policeman或policewoman来替代peeler或者cop。

英语俚语在口语运用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究

英语俚语在口语运用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究

英语俚语在口语运用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究英语俚语,是英语当中的常用语言,主要指的是,一种较为粗俗、运用于非正式场合,而且往往被人认为是种不礼貌、不正式的语言。

目前,英语俚语在美国,应用的尤其广泛。

从乡下到城市,甚至是上流社会,人们在交谈时,或多或少都掺杂着俚语。

俚语的流行,使得人们语言交流过程中,更为轻松风趣,拉近了人们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应该加强对英语俚语的学习。

一、英语俚语的主要特征英语俚语有非常明显的三个特征,(1)风趣幽默。

例如,green hand被称为新手;Back in the day指的是过去,而baby mama并不是指妈妈,指的是女朋友;(2)俚语更新速度快。

由于许多俚语语词比较追求新颖、时尚,例如Fat 指的是:生活过得很滋润、过得不错;Fresh 指的是:很受欢迎喜爱的;(3)俚语比较口语化。

由于许多俚语被人看作是不礼貌的,例如He is pretty lousy(那人真差劲儿),Look at that chick(瞧那个妞儿)等等,这些俚语显得较为粗俗,因此,使用俚语的时候,要注意场合。

二、我们国内英语俚语的运用现状在我们国家,学生经过数十年的英语学习,所掌握的英语语法和词汇量能够满足日常会话的要求,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国内英语口语教学忽视日常用语、俚语运用等原因,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了多年的英语后,仍然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有这样一则实例,一个外国友人想上卫生间,便向一路人问道,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而路人却回答道,Yes,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可以,中国你哪儿都能去)。

外国友人一听,便有些错愕,中国是可以随地上厕所么。

由此可以看出,缺乏对英语俚语的理解,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也不利于双方很好的交流,因而学习者加强对英语俚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论英语俚语的翻译-2019年精选文档

论英语俚语的翻译-2019年精选文档

论英语俚语的翻译-2019年精选文档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论英语俚语的翻译引言俚语,又称为隐语,是隐藏在普通语言之中的特殊语言,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交流中,俚语以其活跃、生动的特点,成功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们的沟通交流中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展现出了语言的魅力和感染力,已经深深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随着英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英语俚语也随之被世界各地人们所知道。

英语俚语在人们生活中被大量使用,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和新闻媒体甚至是文学作品中。

俚语在英语语种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要了解英语,使用英语并翻译英语,英语俚语是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点难点。

一、英语俚语的文化背景俚语是一种俗语,在语言上是不属于标准英语范畴的,通俗口语化,带有浓厚的方言特性,通常还比较粗俗。

在语言的概述里,俚语指的是民间的非正式的语句,源自于百姓日常生活沟通的总结,一般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生活性。

就像中国的成语和俗语,都是经历长时间的生活积累,在使用中广为人知而后约定成俗,英语俚语,也是这样一个形成过程。

在西方的文化中,因为某个时间段某个语句被人们大量接触和使用,又因为一些有趣的巧合或是小故事,被人们热衷使用,保持在当时社会中极高的关注度,在社会中流行开来,经过时间的沉淀,语义或许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最后被标准化流传下来。

英语俚语在英语中的来源无从考证,最初是出现在印刷品上,话语出自伦敦的罪犯,这些语言在使用上表示出了很强的负面情绪,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的阴暗面,出自价值观念的冲突,在使用中经过不断的转变,成为了西方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言。

二、俚语的内涵每一种俚语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和流行的原因。

俚语的内涵主要可以从俚语形成和俚语的使用特性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前文英语俚语的文化背景可以知道,俚语非常具有表现力,文字组成很灵活,可以应用于各种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下又会展示出不同的含义,非常难以琢磨。

英语俚语的特点及翻译 毕业论文

英语俚语的特点及翻译  毕业论文

英语俚语的特点及翻译学号:XXXXXX指导教师:XXX日期:2012年3月24日英语俚语的特点及翻译摘要: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出国旅游或者是留学,美剧、英剧等英语剧在我国也越来越流行,人们接触到英语俚语的机会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很多人在翻译英语俚语的时候存在诸多问题,这样就使得人们无法正确理解英语俚语所表达的意思。

本文基于这个目的,先是介绍了英语俚语的定义以及特点,接着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最后提出翻译的方法,希望在翻译英语俚语的时候正确使用这些方法,准确的翻译出俚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关键词:英语俚语;翻译技巧;俚语特点1. 引言当前随着国际间关系越来越紧密,很多人都会选择出国旅游或者是游学,大部分都会选择欧美地区,那么就免不了和当地人接触了。

在欧美地区,英语作为主要的语言,被用于日常的生活中,但是日常生活并不是严肃的文学作品,日常交谈更加具有口语化,而这个时候英语俚语的使用次数就会增多。

英语俚语的意思与英语单词本来的意思是不相同的,这就给听者的翻译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不利于交流。

另外,如今大量的美剧、英剧也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喜爱,在观看美剧或者是英剧的时候,也会听到很多俚语,如果不能够理解俚语真实表达的意思,那么就不能够理解这个情景设置了,这对于观众欣赏电视剧也是不利的。

英语俚语与标准词语存在差异,相对于标准词语来说,英语俚语“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生动新颖性、带有感情色彩与修饰色彩、具有简洁性”[1]。

正是因为英语俚语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俚语在翻译上更加的复杂多变,这也就导致译文经常会存在错误,为此在翻译英语俚语的时候需要“准确理解原文、再现原文特色、再现说话者的个性”[2]。

2. 英语俚语概述2.1 英语俚语的定义英语俚语在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经常使用,但是关于英语俚语的定义在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最知名、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解释来自于《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在这本词典中明确表示俚语是“一般用于朋友或同事间的谈话,但是不能够用于写作或正式场合的字词;特别指某一阶层人士的习惯用语”[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第6期 2010年12月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1.12 No.6 

Dec.2O10 

【语言学研究】 俚 语 新 论 张雪梅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俚语”这一名称产生得较早,历代辞书也有对俚俗词语或说法的收录。现代的某些辞书也对俚语做了解释, 但具体什么是俚语,它的性质特点是什么,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说法。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是俚语,它与俗语、谚语的区别。 俚语的性质和范围。 关键词:俚语;常语;俚俗固定语;俚句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10)06—0066—04 

一、

释“俚语” 

“俚语”一词,自古有之。《尚书・无逸》某 氏传“俚语日谚。”《三国志・吴书・孙奋传》“里 语日:‘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里” 即“俚”)《汉书・王嘉传》“俚谚日:‘千人所 指,无病而死。”’清杜文澜《古谣谚》卷四十五 “《续释常谈》释仲殊花品续:故俚语云:‘弹琴种 花,陪酒陪歌’。”俚语一词不仅出现得较早,光 俚语这一名称,历史上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如: 里言、俚言、迩言;里谚、野谚;俚语、里语、鄙 语等等,名目繁多。 对于俚语的性质特点,它与其他熟语的区别尤 其是与俗语的区别,至今很少有人做全面论述。我 们先看几家辞书和语言学家对俚语的认识: 俚:鄙俗;不文雅。 《汉书・司马迁传赞》: “辨而不华,质而不俚。”俚语:通俗的口头词语。 俗语的一种,常带有方言性。《新五代史・王彦章 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 死留皮,人死留名’。”… 俚语:又称俚俗词语。指民间口语中使用的通 俗而又粗鄙的词语。如:“脓包、烂污、小赤佬、 窝囊废、上西天、王八蛋、吹胡子瞪眼、嫁鸡随 鸡、嫁狗随狗”等。【2 J 

俚语:粗俗的或通行面板窄的方言词。如北京 话里的“撤丫子”(放开步子跑),“开瓢儿”(打 破头)。[ ] 习惯上认为,俚语是一种口语性、通俗性极强 的粗话。从文化审美的观点看,它不是文学语言。 不过,它仍然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其中,有相当 一部分颇有地方色彩。 以上各家都给俚语下了定义,也都肯定了其粗 俗性和方言色彩。清丁惟汾著有一部《俚语证 古》,唐训方著有《里语徵实》,收录的多是具有 方言性的俚俗词语,但活在当代语言中的词语已不 多。应该肯定有相当数量的俚语确实具有明显的方 言色彩,因为俚语多首先出现于某地方言,有些至 今仍流行于当地方言之中 J。如:“矮冬瓜”:江 南地区指人身材矮小;“蛀册龟”:广东海丰指埋 头死啃书本,不问世事的人;“鸭孵卵”:江南地 区指不明事理或不仗义、不讲交情的人。这类俚语 目前只流传于某方言地区,还没有进人现代汉语普 通话。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已属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 成员,为全民所常用。如:“拆烂污”:本为吴方 言,比喻不负责任,把事情搞坏;“老油条”:本 为吴方言,称处世油滑或工作疲沓的人; “贱皮 

收稿日期:2010—08—07 作者简介:张雪梅(1978一),女,山东成武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词汇学、对外汉语教学。 

一66— 第6期 张雪梅:俚语新论 子”:本为四川等地方言,即“贱骨头 。当然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绝大多数俚语,由于为全民所 共用已久,我们很难考证其何时来源于何地方言。 我们认为,方言性和俚俗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一 致的,流传于某个方言区的通行面较窄的说法往往 带有明显的俚俗性。而“俚”的意义本身就是鄙 俗、不文雅,许多语言学家也都肯定了俚语的俚俗 性。俚语指的是俚俗的、不文雅的固定说法。它应 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包括方言俚语,也包括现 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俚语,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后者, 对方言俚语不做具体分析。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 为:俚语是流传于人民群众口头的,不甚文雅甚至 粗俗的比较固定的用语单位。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什么是俚语,它的性质和范 围以及与其他熟语的关系,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俗 语、谚语。 俗语也叫俗话,是一种通俗、形象、广泛流行 在人民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 活、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成功 经验、失败教训、科学知识、生活感受的总结【o J。 俗语,是一种具有口语通俗性、广泛适应性和 完整述谓性的定型语句。或者说,是在日常生活中 口头流传的一种通俗的话。它言简意赅,寓意深 刻,比喻形象,鲜明生动。……所谓俗语,应该是 一个句子。[’] 常语除了谚语、名言之外,还包括一部分俚 语,它们都是独立成一句话的,很接近于谚语或民 谣,俚俗而没有训诲性质。(如“做一天和尚撞一 天钟”,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所谓“俗语” 或“俗话”,实际上就是这类俚语和谚语的俗 称。[。J 可见,俗语应该是成句子的,表达一个完整的 意思,我们再看下面的例子: (1)俗话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鲁迅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2)俗话说得好: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我在这儿住了几十年,还没敢抱怨一回! (老舍 《龙须沟》) (3)俗话说:苍蝇不叮没缝的蛋。管在政治 上的落后表现,可以说李麦香早就注意了。(徐本 夫《降龙湾》) 从语言事实和语言学家对俗语的解释,我们可 以看出,俗语应该是成句子的,而不像有的人那 样,把惯用语和俗成语也包括在俗语之内。俗语是 一种流传于人民群众口头的、具有完整述谓性的通 俗的话,是“常语”。所谓“常语”,一般都体现 着一个具体的判断、一个思想;使用时,一般不充 作句子成分,而是作为独立的语句出现,是现成语 句单位有意识的搬用,具有引用性而非复呈性 。 可知,俗语都是比较稳定的言语作品小单位。这 样,俗语就不应该包括惯用语、俗成语之类不成句 子的单位。 我们看人们对于谚语的认识: 谚语,人民1:7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 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 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是人 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实际经验的话。【l oJ 谚语,熟语的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 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 验。[ ] 

谚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总有训诲性和教育作 用。这是谚语的根本功能所在。谚语所表达的意义 是人民群众生活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传授经验教 训劝戒的功能。¨‘‘ 温端政《谚语》把谚语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 他认为广义的谚语和俗语是一个概念。并把狭义的 谚语,即一般所说的谚语,定义为“以传授知识 为目的的俗语。” 虽然各家对谚语的解释不尽相同,但认识也有 

一致性,即都认为谚语是人民群众的经验总结,具 有通俗性和训诲性,正所谓谚语具有“寓教于文” 的特点。正因为谚语的通俗性、口语性和它的成句 子的特点,它理应是俗语中重要的一类,而以它独 有的训诲性特点区别于俗语的另一个类——俚句。 所谓“俚句”,即俚俗而不具训诲性的定型语句。 歇后语、俚句和谚语都是俗语的一个品种,这是就 其通俗性、口语性和成句子的特点来说的,但歇后 语和俚句又有不同于谚语的显著特点,它们没有谚 语所具有的训诲性,并因此能够以这一特点而区别 于谚语。谚语“俗而不俚”,如“人心齐,泰山 

一67—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2卷 移”“太阳早发笑,大雨淋破庙”等,而歇后语和 俚句比较俚俗甚至粗俗,它们和下文要谈的俚俗固 定语在这一点上是极其相似的,正因为三者都具有 俚俗不文雅甚至粗俗的特点,为了便于研究这类单 位,我们把它们归人“俚语”这一总的类集。 我们可以把俗语、谚语、歇后语、俚句、俚俗 固定语、俚语的关系图示如下: 

俗语 俚语 二、俚俗的固定语 刘叔新先生在他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中有一 个图示,他把一部分比较俚俗的成语、惯用语和一部 分歇后语以及成句子的俚语归为一个总的类集—— 俚语,就因为它们具有一系列共同特点:比较固定; 是现成的大于词的用语单位;比较俚俗;产生和流传 于民间;意思只客观反映一般事象,不进行说教;有 浓厚的口语色彩;表意诙谐生动而明白。 刘先生把具有语义双层性的固定语都看作成 语。他说:“一个固定语,如果有一层字面上(表 面上)的意义,同时透过它又有一层隐而不露的 意义,而且这隐含着的才是真实的意义,那么就会 被大家看作成语。” 这样的话,“走后门”“穿小 鞋”“碰钉子”“拍马屁”“戴高帽”等这类我们 称之为俚俗固定语的单位,都被归人成语的范畴。 但不少语言学家却认为,成语是历史上相沿已久 的、约定俗成的固定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大多具 有明显的书面语色彩。而结构上以三字格为主的固 定语,因为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而被归人惯用语。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成语、惯用语的区分问 题,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不妨把绝大多数通常所 认为的惯用语叫做俚俗固定语。之所以是“绝大 多数”,是因为有极少数的惯用语并不“.俚俗”, 相反却具有书面或文言色彩。如“白热化”“不敢 一68一 当”“冷处理”“莫须有”“座右铭”等。除此之 外,都是常用于口语的、不怎么文雅的成分。如 “白眼狼”“抱粗腿”“病包子”“吃回头草”“吹 牛皮”“老掉牙”“顺毛驴”“土包子”“窝囊废” 等等,这类固定语无疑应该是俚语的重要成员。 三、俚俗的常语 固定语一般作为句子成分出现在语句中,它表 达的只是一个概念,作用和词相当,而常语,是人 们常常引用的现成的句子,它所表达的是一个思想 或一种判断。固定语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成员,属 于语言范畴。而常语是运用语言分关联成句的所谓 “歇后语”,在刘叔新先生的著作中被作为固定语 来认识。我们觉得这类采取特殊表现形式的用语单 位,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概念化的语义表达倾 向,但从本质来说,由于它们采用的是句子形式, 用以表达的也还是一般的思想而非概念,因此,我 们有理由把它们归于刘先生所首创的术语“常语” 这一词汇学范畴。就是说,在本文所要提出来研究 的俚语的总的范围之下,传统认识的歇后语也被作 为它的一类成员来认识。我们再看下面的例子: (4)真是没见过我们这位江姑老爷,屎坑的 石头,叉臭又硬!(曹禺《北京人》) (5)黄克山一看点子不对,再往下罗嗉要挨 克,就回炊事班去,朝着炊事员们,张开他那沙哑 的嗓子道:“不用指望,墙上挂门帘——没门儿!,’ (曲波《山呼海啸》) (6)鱼找鱼,虾恋虾,王八瞅绿豆——对上 眼了,两人都登上记了。(霍达《魂归何处》) 上面各例中的歇后语都是一句独立的话,表达 的是一个具体的完整的意义,它是有一定定型性的 言语作品小单位,因此它理应是常语中重要的一类。 众多的歇后语中,只有极个别的比较文雅 (“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绝大多数都 是不怎么文雅的、甚至低俗的,如:“土豆子搬家 ——滚蛋了”“毛驴推磨——兜圈子”“黄狗子长 角——出羊(洋)相”“武大郎跳舞——抱粗腿” “王八拉车——有前劲没后劲”“猴子吃辣椒—— 抓耳挠腮”等等。所以,歇后语也理应是俚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