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空气监测方案
(整理)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②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③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2.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 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序号污染源名称数量燃料种类污染物名称污染物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方式1 食堂2 印刷厂3 锅炉房4 建筑工地5 家庭炉灶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
调查形式如表7所示。
表2 校园周边各路段汽车流量调查路段××路××路××路××路…车流量/(辆/h)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3所示。
表3 气象资料调查项目调查内容风向主导风向、次主导风向及频率等风速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最小风速、年静风频率等气温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3.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PM10、SO2、NO X、CO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新版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中北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训可以更进一步的巩固课本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氮氧化物、二氧化硫、TSP、PM10的测定方法。
(2)通过对污染物的测定可以知道本校园的空气质量好坏,从而可以想到改善环境的方法,更好的营造一个舒适的、健康的校园环境。
(3)通过实践操作,布点的基本原则,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保证采集的样品无误,并掌握测定项目的一些采样方法。
(4)通过实训可以加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精神。
二.监测区域资料收集及主要的监测项目受西风环流和较高的太阳辐射影响,使其气候干燥,降雨量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因此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资料,但学校校园内风向比较均匀,风速比较小,在监测时可以不考虑,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校园周边的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可选TSP、PM10、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这四项作为环境的监测项目。
三.监测点的布设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当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根据布点的原则用功能区划分布点法来布置采样点。
测点编测点名称测点方位号1#学生居住宿舍楼附近区2#教学区教学楼前距教室大约十米左右3#实验楼区实验楼附近4#食堂区各个食堂的门口前5#学校前门正对前门口保安室十米左右区四.监测时间和频次:时间:2012年 10月日至2012年10月日上午:9:00---10.00 中午:1:00---2.00 晚上:5:00---6.00五.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TSP/PM的测试方法—重量法10一.实验目的1.掌握TSP/PM的分析方法和采样方法。
102.了解环保学院TSP/PM的浓度。
103.了解环保学院的环境情况。
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毕竟,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保证学校空气质量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旨在为学校提供优质的室内环境。
1. 介绍学校空气质量监测的必要性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长时间呆在教室内,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学习效果。
通过监测学校的空气质量,可以了解到学校的室内环境是否达到健康标准,提醒学校及时进行空气净化和通风换气措施。
2. 设备选择与布局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需要选择专业的监测设备,并合理布局。
首先要选择准确可靠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如PM2.5检测仪、甲醛检测仪等。
其次,需要考虑设备的布局,根据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等不同场所布置,确保监测点的覆盖范围广泛。
3. 监测项目的确定学校空气质量监测项目应包括常见空气污染指标,如PM2.5、PM10、甲醛、苯等。
通过多个监测点对这些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形成全面的空气质量评估。
4. 监测频率和时间段的设定监测频率是指每天监测的次数,可以选择全天24小时监测或根据学校教学活动时间确定监测时间段。
这样能从时间维度上更准确地了解学校的空气质量情况。
5.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需要配备专业的数据采集设备,将监测到的数据自动化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空气污染问题的规律性和特点,为改善学校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6. 报告生成与发布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需要将监测结果及时生成报告,并向师生和家长发布。
报告应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数据和分析结果,让相关人员了解学校空气质量的情况。
7. 应急措施的设定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应设定应急措施,当监测到学校空气质量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例如,出现甲醛超标,应及时通风、封锁源头等。
8. 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的投入与支持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的 (2)1. 项目背景介绍 (2)2. 监测目的与目标 (3)二、监测范围与内容 (4)1. 监测区域划分 (4)1.1 校园主要区域 (5)1.2 周边环境影响区域 (7)2. 监测内容设置 (8)2.1 空气质量指数监测 (9)2.2 温室气体监测 (10)2.3 有害气体及颗粒物监测等 (11)三、监测站点布局与设备选型 (12)1. 监测站点设置原则及布局图 (13)2. 设备选型与性能要求 (14)2.1 空气质量监测仪器 (16)2.2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选型 (17)四、监测时间与周期安排 (18)1. 监测时间段划分 (19)2. 监测频率及时长设定 (20)3. 数据采集与处理周期安排 (20)五、监测流程与方法学设计 (21)1. 监测流程设计概述 (23)2. 具体监测方法学介绍与应用步骤说明 (24)一、项目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校园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学生呼吸道疾病频发,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加强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提高空气质量,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通过对校园内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为学校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校园空气环境质量,降低学生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行动。
1. 项目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
由于校园内可能存在多种污染源,如交通尾气、建筑工地扬尘、燃煤污染等,加之季节性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存在不确定性。
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室内空气质量是一个与学生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健康,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应运而生。
二、监测目标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学生在校园的教室、图书馆和食堂等室内环境中呼吸到高质量的空气。
通过监测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及时发现和解决空气质量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监测方法1. 采样设备:选择高精度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如多参数气体分析仪、颗粒物检测仪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测点位:根据学生活动区域和人流密集程度,选择代表性的监测点位进行采样。
监测点位应覆盖学校的各类室内环境,包括教室、图书馆、食堂等。
3. 监测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监测周期,可根据季节、天气等因素进行调整。
监测结果应每月定期公布,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四、监测指标1.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确保不超过国家相关标准。
2. PM2.5:监测空气中细颗粒物的浓度,有效控制室内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污染物。
3. CO2:监测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确保室内通风良好,学生不会长时间处于密闭的环境中。
五、数据分析与评估监测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评估,结合监测指标的标准限值,评估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
同时,建立数据跟踪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问题解决与改善根据监测的结果,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对于存在的空气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如增加通风设备、净化空气、减少室内污染源等。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七、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对空气质量的认识和监测操作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加强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学习和关注,积极参与监测活动,并提出改善建议。
中北大学校园环境大气监测方案

3.3监测试剂和材料:N -(1硝酸盐标准工作溶液﹑校准用混合气。
3.4监测步骤:
3.4.1样品采集与保存 采样:取一支多孔玻板吸收瓶,装入 10.0mL吸收液,标 记吸收 液液面位置以0.4L/min ,采气60min。 现场空白:将装有吸收液的采样管带到采样现场,除了不 采气之外,其他环境条件与样品相同。 注:采样、样品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 气温 超过25℃时,长时间运输及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
2.4.2.2样品测定 样品溶液中如有混浊物,则应离心分离除去。样 品放置20 min,以使臭氧分解。 将吸收管中的样品溶液移入 10 ml 比色管中,用 少量甲醛吸收液洗涤吸收管,洗液并入比色管中 并稀释至标线。加入 0.5 ml 氨磺酸钠溶液,混匀, 放置 10 min 以除去氮氧化物的干扰。以下步骤同 校准曲线的绘制。
1.5滤膜平衡: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平衡24 小时,平衡温度取15~30℃中任一点,记录下 平衡温度和湿度。取出滤膜后称量滤膜,大流 量的精确到1mg,中流量的精确到0.1mg,记 录下滤膜重量Wo(g) 。
1.6滤膜安装和采样: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 膜夹。用清洁干布擦去采样头内及滤膜夹的灰 尘。将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对 正,拧紧,使不漏气。安好采样头盖顶,设置 采样时间,即可启动采样。 1.7尘滤膜平衡:采样完成后,用镊子取出滤膜, 在恒温恒湿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的 温度,湿度,平衡24h。取出称量滤膜,大流 量的精确到1mg,中流量的精确到0.1mg,每 次记录下滤膜重量W1(g) 。
滤膜重量
1.8: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计算:
2二氧化硫的测定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环境质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校园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与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建立一套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方案,成为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的本方案旨在对校园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监测与评估,为改善校园环境提供依据,确保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三、监测内容1. 空气质量监测:包括监测二氧化碳、甲醛、颗粒物等有害气体和污染物的浓度。
2. 水质监测:监测校园内各类水体的水质情况,包括饮用水、游泳池水等。
3. 噪音监测:对校园内的主要噪音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交通噪音、机器设备噪声等。
4. 光照强度监测:测量校园内各区域的光照强度,确保学生的视力健康。
5. 温湿度监测:监测校园内各房间的温度和湿度,保障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监测方法1. 空气质量监测: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空气采样和分析,采集数据后进行定期评估。
2. 水质监测:对校园内各类水源进行定期采样分析,确保水质合格。
3. 噪音监测:采用声级计等设备对校园内相关区域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噪音水平。
4. 光照强度监测:使用光照计等设备对校园内不同区域进行定期测量,并记录数据。
5. 温湿度监测:利用温度计和湿度计等设备,对校园内不同房间的温湿度进行检测和记录。
五、监测频率1. 空气质量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估。
2. 水质监测:每月对校园内水质进行一次采样和分析。
3. 噪音监测:每月对校园内重要噪音源进行一次监测,按需要随时调整。
4. 光照强度监测:每季度对校园内光照强度进行一次测量和记录。
5. 温湿度监测:每天早上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湿度测量。
六、数据处理与评估监测数据将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结果后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将根据标准值进行对比,判断环境质量是否达标。
七、监测报告与应对措施1. 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向相关部门和师生公示监测结果,接受监督和建议。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可编辑)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目录第1章检测背景 1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2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2.2.1气象资料2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3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32.4设计思路 4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5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 7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2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146.1采样方法的选择146.1.1采样方法的选择146.1.2气体的采样146.2气体的保存17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18第8章质量保证、评价方法和实施计划198.1质量保证198.2评价方法208.3实施计划24第9章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269.1 NO2的防治269.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269.3 PM10的防治26第10章小结27参考文献28第1章检测背景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洛阳理工学院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校园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了解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
(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环境监测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此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5)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6)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1)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解我们对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空气监测方案监测目的基于我校空气污染以实验楼污染,烟囱污染,垃圾堆污染为主的现状,规定用SO2、NOx、和TSP 三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表征空气质量状况。
资料收集主要污染源:经调查研究,我校污染源主要分为锅炉及垃圾堆和实验楼及印刷厂及东王庄小区。
气象资料: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扩散迁移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因此,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资料(由于校园内风向均匀及风速较小则在测量时可不与考虑)。
监测项目必测项目:SO2、NOx、TSPA .PM10监测点的布设布设方法:东王庄小区采用网格布点法:由于污染源分布较均匀,将东王庄小区划分为若干个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方格的中心。
采样的时间及频率时间:2011 年10 月29 日上午8:00~8:40 中午12:00~12:40 下午5:00~5:40采样工具携带式采样器:采样速率0~1L/min;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采样速率11.3~15mg/h。
PM10采样器采样纪录污染物的名称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流量/L/min采样体积/L温度/℃大气压力/KPa采样仪器所用吸收液采样者审核者1.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及PM10的测定(重量法)一、原理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PM10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1.1—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
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及PM10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感量0.1mg。
7.切割器(用于测PM10时将大颗物粒分离)三、测定步骤1.采样器的流量校准: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2.采样(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2)迅速称重在平衡室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洁净的纸袋内,然后贮存于盒内备用。
天平放置在平衡室内,平衡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0%,湿度变化小于5%;(3)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按照规定的流量采样;(4)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U型压力计压差值,读数准确至1mm。
若有流量记录器,则可直接记录流量。
测定日平均浓度一般从8:00开始采样至第二天8:00结束。
若污染严重,可用几张滤膜分段采样,合并计算日平均浓度;(5)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以采样有效面积的长边为中线对叠好,放回表面光滑的纸袋并贮于盒内。
将有关参数及现场温度、大气压力等记录填写在表1中。
表1 总悬浮物颗粒物采样记录——————市(县)——————监测点备备3.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于表2中。
表3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分析者_____________审核者____________表4 PM10浓度测定记录——————市(县)——————监测点分析者_____________审核者____________四、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mg/m3)=W/(Qn·t)式中:W——采样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t——采样时间(min);Qn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按下式计算:Qn= Q2[(T3/T2)·(P2/P3)]1/2(273×P3)÷(101.3×T3)=Q2[(P2/T2)·(P3/T3)]1/2(273/101.3)=2.69×Q2[(P2/T2)·(P3/T3)]1/2式中:Q2——现场采样流量(m3/min);P2——采样器现场校准时大气压力(kPa);P3——采样时大气压力(kPa);T2——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空气温度(K);T3——采样时的空气温度(K)。
若T3、P3与采样器校准时的T2、P2相近,可用T2、P2代之。
注意事项1.滤膜称重时的质量控制: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平衡室内平衡24h,称重。
每张滤膜称10次以上,则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此为“标准滤膜”。
每次称清洁或样品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5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否则应检查称量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并重新称量该批样品滤膜。
2.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
当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则表明应更换面板密封垫。
3.称量不带衬纸的聚氯乙烯滤膜时,在取放滤膜时,用金属镊子触一下天平盘,以消除静电的影响。
2.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一、原理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此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按照所用的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含磷酸多少,分为两种操作方法。
方法一:含磷酸量少,最后溶液的pH值为1.6±0.1;方法二:含磷酸量多,最后溶液的pH值为1.2±0.1,是我国暂时选为环境监测系统的标准方法。
本实验采用方法二测定。
二、仪器1.多孔玻璃吸收管(用于短时间采样);多孔玻璃吸收瓶(用于24h采样)。
2.空气采样器:流量0 —1L/min。
3.分光光度计。
三、试剂1.0.04mol/L四氯汞钾吸收液:称取10.9g氯化汞(HgCl2)、6.0g氯化钾和0.07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溶解于水,稀释至1000mL 。
此溶液在密闭容器中贮存,可稳定6个月。
如发现有沉淀,不能再用。
2.2.0g/L甲醛溶液:量取36—38%甲醛溶液1.1mL,用水稀释至200mL ,临用现配。
3.6.0g/L氨基磺酸铵溶液:称取0.60g氨基磺酸铵(H2NSO3NH4),溶解于100mL 水中,临用现配。
4.碘贮备液(c1/2I2=0.10mol/L):称取12.7g碘于烧杯中,加入40g 碘化钾和25ml水,搅拌至全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5.碘使用液(c1/2I2=0.01mol/L):量取50mL 碘贮存液,用水稀释至500mL ,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6.2g/L淀粉指示剂:称取0.20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100mL沸水中,继续煮沸至至溶液澄清,冷却后贮于试剂瓶中。
7.碘酸钾标准溶液(c1/6KIO3=0.1000mol/L):称取3.5668 g 碘酸钾(KIO3,优级纯,110℃烘干2h ),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8.盐酸溶液(cHCl=1.2mol/L):量取100mL浓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mL 。
9.硫代硫酸钠贮备液(cNa2S2O3≈0.1mol/L):称取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解于1000mL 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中,加0.2g无水碳酸钠,贮于棕色瓶中,放置一周后标定其浓度。
若溶液呈现混浊时,应该过滤。
标定方法:吸取碘酸钾标准溶液25.00mL,至于250mL碘量瓶中,加70mL 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加1.0g碘化钾,振荡至完全溶解后,再加1.2mol/L盐酸溶液10.0mL.立即盖好瓶塞,混匀。
在暗处放置5min后,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淀粉指示剂5mL,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
按下式计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c= 25.00×0.1000/V式中:V——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c——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mol/L)。
10.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取50.00mL硫代硫酸钠贮存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稀释至标线,计算其准确浓度。
11.亚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0.2g亚硫酸钠(Na2SO3)及0.01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将其溶解于200mL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中,轻轻摇匀(避免振荡,以防充氧)。
放置2—3h 后标定。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含320—400μg二氧化硫。
标定方法:取四个250mL碘量瓶(A1、A2、B1、B2),分别加入0.010mol/L碘溶液50.00mL。
在A1、A2瓶内各加25mL水,在B1瓶内加入25.00mL亚硫酸钠标准溶液,盖好瓶塞。
立即吸取2.0mL亚硫酸钠标准溶液于已加有40—50mL四氯汞钾溶液的100mL容量瓶中,使其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
再吸取25.00mL亚硫酸钠标准溶液于B2瓶内,盖好瓶塞。
然后用四氯汞钾吸收液将100mL容量瓶中的溶液稀释至标线。
A1、A2、B1、B2四瓶于暗处放置5min后,用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5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退去。
平行滴定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之差应不大于0.05mL。
所配100mL容量瓶中的亚硫酸钠标准溶液相当于二氧化硫的浓度由下式计算:(V0–V)×c×32.02×1000 2.00SO2(ug/mL)= —————————————×———25.00 100式中:V0—滴定A瓶时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mL);V—滴定B瓶时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mL);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mol/L);32.02—相当于1m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二氧化硫(1/2SO2)的质量(mg)。
根据以上计算的二氧化硫标准溶液的浓度,再用四氯汞钾吸取液稀释成每毫升含2.0ug 二氧化硫的标准溶液,此溶液用于绘制标准曲线,在冰箱中存放,可稳定20天。
12.0.2%盐酸副玫瑰苯胺(PRA,即对品红)贮备液:称取0.20g经提纯的盐酸副玫瑰苯胺,溶解于100mL,1mol/L盐酸溶液中。
13.磷酸溶液(cH3PO4=3mol/L):量取41mL85%浓磷酸,用水稀释至200mL 。
14.0.016%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洗去0.2%盐酸副玫瑰苯胺贮备液20.00mL于250mL 容量瓶中,加3mol/L磷酸溶液200mL,用水稀释至标线。
至少放置24h方可使用。
存放暗处,可稳定9个月。